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通用9篇)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通用9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心得了。可是讀書心得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通用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1
這個寒假,在清苑區王紅語文名師工作室倡行的“春節共讀一本書”活動中,我讀到了福建師範大學教授余文森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書中的很多教學理念讓人受益良多。
此書以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主線,層層深入地告訴大家在核心素養的教導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是怎樣的,怎樣達到這個目標,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什麼,為什麼要關注這些等等。其目標指向一點,那就是以素養為核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要達成這個目標,我們要釐清一些概念,並清楚應該怎麼落實。
釐清概念
1、素養。素養指的是沉澱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學習、生活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從心理角度說教養即教育出來的素養,就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再通俗說就是一個人的整體氣質。
2、核心素養。“核心素養”這個詞我們常聽到,具體指什麼卻一直很模糊。教育部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能力:從學習過程的角度,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三種能力是學生的基本能力。
必備品格:從基礎教育的角度講,必備品格就是具有基礎性、生長性、公共性、關鍵性特徵的品格。人必備的三種品格是表現在人與自我關係上的自律、表現在與他人關係上的尊重、表現在人與事情關係上的認真。
3、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目學科後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核心素養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的落實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二者相互統一,不可偏廢,也不可分離。所以語文作為基礎人文學科,其價值不僅體現在文化知識傳授中,更體現在對學生的品德教育中。在進行語文教材落實核心素養過程中,教師要想保證核心素養可以順利得到落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教師需要保證核心素養的操作指南和課程標準修訂和教材編寫同步制定,保證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體系可以與語文課程教學緊密相結合,使得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可以順利轉化到教師的日常教學過程中,從而實現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
以統編七年級下冊教材為例:第6課《老山界》,文化知識是把握敘事線索、賞析生動細膩的描寫,文化素養是踐行長征知識,體會老一輩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第8課《木蘭詩》的核心文化素養是對“巾幗不讓鬚眉”的理解。第14課《驛路梨花》的核心文化素養是學習雷鋒精神。
其次,教師在進行語文教材落實核心素養過程中,需要保證語文教材內容具有連貫性,讓學生在語文教材學習過程中不會出現知識鏈條的斷裂,也不會出現知識邏輯的矛盾,從而保證語文教材的目標明確,能夠滿足學生語文課程的學習需求。
以童話寓言故事為例,小學的《寒號鳥》到《犟龜》,再到中學的《皇帝的新裝》,教材中一直有童話故事,這就是童話故事的連貫性,教材的核心素養知識就是告訴學生們,在領會一定道理的基礎上,我們更要始終保留一顆童心。
再次,教師需要保證語文教材具備可讀性,良好的語文教材就是需要學生能夠讀懂,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生價值觀的偏向,教材中經典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迴歸就是最好的例證。同時在過程中需要在補充教材中融入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案例,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需要我們每位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就是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效結合的教學,能讓學生藉助知識的載體,快速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2
在20xx年的寒假,我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是“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這三個部分的內容既介紹了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又有一些對教學的實際操作。
透過學習,我知道素養就是指沉澱在人身上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核心素養是指滲透於人的整個心靈,涵蓋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而學科核心素養是指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以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再具體到語文學科,則是指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書中提到,不管哪門學科都應該擁有三種能力: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就小學語文來說,要培養學生能自主讀懂教材的能力,學生讀不懂的,老師就教,學生自己能讀懂的,老師就不教,要讓學生海量閱讀,不要成為潛在的差生。還要培養學生會提問的能力,主要包括會發現會提問會分析,甚至會解決。最後還是要學會把內化的東西,用書面語或口頭語表達出來,這也是學生對內容是否真正理解的重要標誌。
而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那就是教師。教師的文化素養顯然不等同於教師的學歷層次和知識水平,它是教師的學識水平、知識視野、思維品質、創新意識、審美能力、氣質品味、價值取向、人格修養等的總和。所以,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於形式,提高教學質量更是無從談起。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先注意提升自己的素養,尤其要修煉自己的學科素養,這樣才能培養出有素養的學生。
書中第二篇章講到: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教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因此,我們的教學必須是基於立德樹人的、基於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課課滲透“核心素養”。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我們的教學策略也要發生轉變,書中告訴了我們一些教學的基本策略。如: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所謂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踐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正確的教學觀念,還得進一步把觀念轉化為可操作的策略,這樣。走向核心素養的教學才能真正落地。
教育是極其嚴肅的偉大事業,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透過教師的不斷培養,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這是教育教學之根本。因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於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
總之,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將一如既往,初心不改,在語文教育教學的路上,不斷學習,不斷提升,使自己和學生一起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素養人。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3
在工作室主持人帶領下,利用假期時間我讀完了余文森教授的著作《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體會到了開卷有益的道理,這是一本理論性極強著作,本書既注重理論內涵的深度剖析,又注重實踐應用的策略介紹,從這本書中我瞭解到了核心素養的相關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機制,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等。可以說當今基礎教育改革正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更應領會學科素養的內涵和實現途徑,將核心素養有機的融入到自己的學科教學實踐中,著力培養學生髮展需要的品格與能力。讀完餘教授的著作,不僅領略了專家睿智的見解,更啟發了我對核心素養下語文教學策略的思考。
讀書啟智,用閱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落地
統編語文教材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強調學生要讀書,多讀書,讀好書,那麼怎樣安排讓閱讀成為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最重要的手段呢?首先應樹立讀書學習的榜樣,教師帶頭讀書,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我們可以每學期向學生公佈自己讀書計劃和閱讀進度,並利用一切空閒時間讀書,寫讀書筆記,寫通訊稿件,寫教育課題論文,與學生分享自己發表的文章,師生形成共讀氛圍,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用讀書引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其次,利用教讀文字的機會與學生分享文章優美的語言、精美的構思和文字蘊含的人文美,讓學生閱讀更多作品。教師教給學生多元化的閱讀技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講讀課文力求精細化,教給學生朗讀、默讀、速讀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學會品味文字的精彩部分,感悟文章的主題,與文字對話,產生共鳴,獲得情感的體驗。放手讓學生把從精讀課文時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若干篇同類或者相關作品的閱讀中,讓其不斷進行自主性閱讀,從而實現培養學生良好品格和語文能力的目標,讓學生在閱讀中實現自我,促進學生核心素養落地。
以學定教,助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
(一)先學後教,助力學生讀書習慣的養成。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很多學生熱衷於使用手機玩遊戲,淡化了文字閱讀的意識,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在教學中我採取先學後教的語文教學形式,以課本和導學案為依據安排學生課前自學:通讀課文,完成學案的課前預習作業,每次新授課前,請學生展示自學字詞的成果,請學生談閱讀課文的收穫。運用這種教學形式,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顯著增強,大部分學生逐漸養成了能靜下心來讀書的好習慣,這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了良的基礎。
(二)以問導學,助力學生提升文字解讀能力與思維品質。要培養學生批判質疑的思維能力,教師必須在認真研讀文字的基礎上設計有梯度的問題,用問題引導學生去理解分析文字,誘導學生髮現新問題,讓其逐步養成深刻理解文字的科學思維習慣。比如,在進行《中國石拱橋》一篇文章的教學中,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性的進行思考和探究:趙州橋總共有幾個特點?每一個特點分別說明了什麼樣的問題?這些特點的順序是否能夠進行調換?這樣在問題的引領之下,學生就能夠實現思維的活躍,對文字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進行主動探究,以有效的思維活動實現文章的深度理解。在思考過程之中,很多學生能夠充分認知到這樣的寫作是嚴格按照說明的邏輯順序來展開的,由主到次的對全橋的特點進行了分析,能夠讓讀者藉助閱讀實現清晰認知的形成,還能夠讓他們對趙州橋的特點進行全面把握,因此這些順序是不能夠調換的,這個過程中學生一邊進行閱讀,一邊開展思考,就能夠實現文章的深刻理解,對其中表達的妙處進行體會。教師藉助問題設定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參與,從而有效轉變傳統的、學生被動地進行知識接受的思維模式,讓學生以教師的引導為引領,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探究、語言的感悟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總之,核心素養下教師的角色定位已發生改變,讓我們努力成為語言學習的促進者,思維發展的引導著,審美情趣的創造者,傳統文化的傳播者,為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遠大目標而不懈奮鬥。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4
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在工作室王紅老師的帶領下,和志同道合的同仁走在專業閱讀的路上,增長的是知識,提升的是素養,收穫的是幸福。
暑期是老師的療養站,是老師的休息站,更是老師提升自我的加油站。閒暇之餘,我有幸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認識。
此書以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主線,層層深入的告訴大家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怎麼樣達到,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關注的是學生主體,以素養為核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什麼是核心素養?
教育部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關鍵能力是指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必備品格是指自律(自制)、尊重(公德)、認真(責任)。也就是說,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孩子的三種品格與能力。而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不是老師灌輸的,是老師利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來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學會這些品格和能力。
二、如何進行核心素養課堂教學?
基於立德樹人的教學,現有的教學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書中明確告訴我們,讓學生要有價值感,讓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讓學生成為快樂的人。而讓學生成為快樂的人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讓學生具有尋找快樂的能力,二是帶給學生快樂。讓學生“樂學”是老師的艱鉅任務。只有在“樂學”中,學生才能體會到快樂,進而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三什麼是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書中介紹到,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踐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正確的教學觀,還得進一步把觀念轉化為可操作的策略,這樣,走向核心素養的教學才能真正落地。基於立德樹人的教學、基於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將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策略分為:整體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這六個策略相輔相成,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從餘老師的書中我知道了核心素養,並且知道了如何去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堅信,如何我們把核心素養作為圓心,以學生為半徑,我們一定會畫出教育的圓滿。
以前常說知識無價,任何知識都是有用的,我們應該如飢似渴的加以吸收。根據工作坊要求,我讀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這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詳細闡述了什麼是核心素養,什麼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麼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等。透過閱讀,我明確了什麼是真正的核心素養的內涵,也意識到了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在教師。學高為師,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麼,才能夠給予學生什麼。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
文中的第二章就重點提到了這一點。書中是這樣描述的: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於形式。小學英語課標則描述到,學習和運用英語有助於學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逐步形成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學會客觀、理性看待世界,樹立國際視野,涵養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終身學習、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認為新時代的小學英語教師應做到以下兩點:
1.做一名專業知識過硬的教師。
教師不光要熟悉課本的每一句話、每一幅插圖,還要注重加強單元教學的整體性,深入開展語篇研讀,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和實施教學,並引導學生樂學善學。
2.做一名觸類旁通的教師。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現行的小學英語教材更加關注學生生活,注重課本與生活實際的聯絡,因此,在挖掘教材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教材開始涉及人文、天文、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小學英語教師不僅僅是英語科目的教師,還要觸類旁通,涉獵廣泛。而在資訊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數量越來越多,學生能獲得的資訊量也更大,因此,教師更要不斷學生,與時俱進,變“一桶水”為“長流水”。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們還在不斷的探索中。而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則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5
核心素養是近幾年的非常熱門的教育詞彙,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幾乎耳熟能詳,多少能講出一些關於核心素養的內容來,但也僅僅只是些碎片化的認知和理解。近期,工作坊的共讀書目是《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次閱讀,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
余文森老師的這本書詳盡地闡述了核心素養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機制,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六大教學基本策略,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多方位、深層次地剖析核心素養,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我構建起對“核心素養”的認知框架,受益匪淺。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是“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這三個部分的內容既介紹了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又有一些對教學的實際操作。
書中指出:人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的最高目的是培養人,人的成長和發展是教學的真正落腳點。課堂上,教師不應該只關注教材,更應該關注學生。有時候,我們總想按部就班地將課本上的知識點一遍一遍地講,生怕學生沒有掌握。即便是這樣,依然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學生在課堂上明明已經掌握了,可沒多久又不會了。其實想想,課堂上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可能是我們一遍又一遍地灌輸進去的,並不是學生透過自己的思考而主動獲取的知識,所以對知識的掌握只是短暫的。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師應該以全體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即情緒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和生成狀態。學習狀態決定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師應該透過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獨立思考,或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這樣的課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透過生生互動,資訊共享,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反思自己的課堂,我時刻關注不同層次的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如檢查他們是否在認真聽課?課本是否翻到正確的頁面?是否在思考問題?小組合作時有沒有參與討論?有沒有積極地表達?我還適時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自我表現的機會。難度大、有挑戰的`問題留給基礎較好的孩子;容易的問題、簡單的對話表演留給中下生。當他們回答正確了,我面帶微笑豎起大拇指及時給予表揚。當他們猶豫、不確定時,我表示感謝,並鼓勵、提示他們再度思考。
書中提出讓學生學習在先,以學定教。回想自己最初的課堂,真的是“滿堂灌”,生怕漏掉一點兒知識點。後來我才意識到,課堂上不應該是學生圍著老師轉,不是老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而是老師跟著學生走,學生需要什麼我們教什麼。讓學生“先學”,我們再“後教”。我們應該把閱讀的機會和和思考的時間留給學生,透過引導、點撥、激勵將學生引向主動學習,深度學習和創新學習。正如書中所述:“先學”解決現有發展區問題,“後教”解決最近發展區問題。
總之,核心素養下教師的角色定位已發生改變,讓我們努力成為語言學習的促進者,思維發展的引導者,審美情趣的創造者,傳統文化的傳播者,為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遠大目標繼續努力。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6
今年的暑假,我拜讀了余文森教授《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的這本書,第一時間就把這本書讀完,心中便有所感。透過閱讀,讓我對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不斷的提升我的思考。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全球化、資訊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回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作為核心素養,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會讓教學有根。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
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回應了這些問題,並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並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
粗淺瞭解了這本書,以後還要細細研讀。因為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7
在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政治教學應遵循系統性教學、熱點教學、實用性教學、思辨性教學等教學原則,並以培養學生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為目標開展教學活動。
1.創設良好政治情境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良好的政治情境,讓學生在政治情境中感受政治情況,形成政治認同,將其內化於心。教師要創設政治教學活動,在政治情境活動讓學生深化知識理解,並促進其政治認同。例如,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透過模擬人大會議活動創設政治情境,讓學生自願擔任各個角色,扮演主席團、總理、代表團等,讓學生結合教材知識內容及自身角色定位說出自身感受,加深其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解。又例如,在講解國際組織的地位與作用時,教師可以透過多媒體播放G20峰會、亞投行影片資料,展示我國在國際上獲得的成就,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產生民族自豪感,深化政治情感。
2.開展辯論探究活動
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指示內容開展辯論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理性精神,透過設計可辯性主題,讓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分組辯論等模式形成理性思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開展辯論探究活動之前,教師首先要確定主題具有可辯性,如如何看待春節禁放煙花爆竹的禁令?透過爭議讓學生展開理性辯論。此外,還辯論活動還應堅持從個體到集體再到個體的原則,讓學生適應獨立思考,透過集體探究、辯論碰撞思維,從而在幫助學生個體形成理性精神。在開展的辯論探究活動中,應設計合理的問題梯度供學生獨立思考,營造民主氛圍、設計爭議情境讓學生進行集體探究和辯論,鼓勵學生主動表達自身觀點,學會理性看待問題。
3.組織合作探究學習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透過向學生提問、佈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積極思考和討論,並在不經意間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政治權力需要監督部分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以現實中某一官員貪汙案為例,提出為什麼必須依法行使權力、權力為什麼要接受監督、如何用好自己權力?等問題,然後讓學生分工合作,透過思考問題、蒐集材料、課堂講解等步驟的合作探究學習,促進學生思維碰撞,集中集體智慧,獲得更全面、更理性的答案。在探究合作中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潛移默化讓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意識。
4.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教師還應積極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結合教學內容及當地社會問題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透過實地調查、動手實踐充分認識社會生活,在實踐活動中感受高中政治核心素養公共參與的實踐性,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學生主動承擔起公共責任,維護公共利益。
在新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視野下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創新,促進學生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求的統一。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8
上學期末,名師工作室的前輩推薦我們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當我看到余文森博士的這本書時,心中便有了急切地想要閱讀地想法。暑假裡,我開始靜心閱讀,讓我真正認識了:什麼是核心素養?什麼是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等一系列的問題,收穫頗多、受益匪淺。
所謂學科核心素養,指的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那麼學科核心素養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學科核心素養不可能憑空形成,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而學科活動則是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路徑。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素養只有在需要素養的活動中才能形成。這就首先要有合格的學科老師,合格的學科老師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要從知識教學走向素養教學,教師必須從知識型教師轉變成素養型教師。
我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我認為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具有良好的教學和教育的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這些素養需要我們教師在自身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得到拓展,今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教學必須以生為本,服從和服務於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展以及內心的自由。受應試教育作祟,我們常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於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透過學習,我更加堅信: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興趣,透過學習使之發展為自己的特長的做法是對的,學生從小就應該去學會規劃自己的人生。
2.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透過學習,我意識到要著重在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學生樂於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教師“少講”、“少問”從而節約出時間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內化於心、外化於做”,訓練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3.經常反思,不斷提高。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每天寫“工作日記”,反思自身一日之不足,並積極改進。透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於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並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於我們去實踐和研究。藉助網際網路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並付諸於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讀書心得9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一線教師唯有打破慣性思維,突破固有“套路”,才能真正適應新課標、新高考的需要,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地見效。
如何在變革中求生存、得發展,福建師範大學余文森教授所著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給了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是在教學觀念上,要從課堂意識轉向課程意識,從基於教師教學的學習轉向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
對於學科教學,不能僅僅理解為課堂教學,拘泥於狹隘的課堂,而要對課程具有宏觀的、整體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度,“要有課程的高度、課程的視野,即課程意識”,這樣才能從“學科表層”進入“學科深層”。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要“強調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要關注“生成性的活動”。
在過去的“輸入型”教學中,多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事實上,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需要變革和重建教學關係,從過去的以教為重心轉變為以學位重心,讓教學能夠“圍繞學來組織、設計、展開”。這需要教師“把學習的權力和責任還給學生”,“建立讓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出來的教學文化和教學方式”,“構建以學為主線、以學為本的課堂教學體系和結構”。
二是在教學策略上,要從學科知識導向轉向學科素養導向,從傳統式教學轉向議題式教學。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一門“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所以,需要教師從關注學科知識轉變為關注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在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改進教學方式,“採取思維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透過一系列活動及其結構化設計”,“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歷練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書中,餘教授重點介紹了核心素養導向的六種教學策略,即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每一種策略,既有深刻的理論剖析,也有生動的案例呈現,突出了活動的內容與形式的結合,突出了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性和體驗性,符合新課標的具體教學與評價建議,即“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設計,辨析式學習過程的價值引領,綜合性教學形式的有效倡導,系列化社會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