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讀後感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讀後感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2012年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本〕近藤麻理惠。本書是一本整理書,同時是一本心靈療愈書。從精神層面到整理方法俱全。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讀後感1

  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日本整理大師近藤麻理惠所著《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以下簡稱《整理魔法》),利用國慶長假閒暇時光通讀了一遍,感悟到了“留”與“舍”之間“怦然心動”的標準,反思先前的收納整理思路,也為即將到來的新居入住提供了參考的整理方法。

  一、怦然心動乃去留最高標準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大量可以捨棄的物品,但去留標準如何,相信這是很多人糾結的地方。《整理魔法》提出了“怦然心動”的標準,如果家裡一件物品讓自己“怦然心動”,那麼即便在外人看來毫無用處,對於個人來說也是要留的;沒有怦然心動感覺的物品,大可直接拋棄,即便過去或將來是有價值的,但對於當下沒有任何價值。由於個人的心智資源有限,不可能對家中的每件物品都“怦然心動”,因此運用這個標準的結果就是家裡留下的物品都是讓人心情舒暢的精品。

  二、整理不等於收納

  收納和整理熱潮從東瀛日本傳來,近兩年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著手收納整理,不少注重企業形象與文化的大型企業也引進“5S”、“6S”等整理法,但有一個很深的誤解那就是將“整理”和“收納”混淆為一個概念。應該說,整理和收納儘管有一定交集,但絕對是兩回事。

  “收納”是利用各種工具將手頭不用的物品以一定的規則按照使用頻率放置起來,核心思想是儲存而非斷舍離。收納幾乎是時時刻刻在做的事情,每天要做很多額外動作。收納思想認為超過一定時間沒有使用價值的物品方才拋棄。

  “整理”則是集中在一段時間內將所有物品進行分類(一般從衣物開始)並根據“怦然心動”的標準決定去留,在拋棄了大多數不讓人“怦然心動”的物品後,物品數量得到極大削減,再進行簡單收納,也不需要很複雜的工具或規則,具體可以參考《整理魔法》。整理不需要每天做出額外多餘的動作,而是半年甚至一年一次性運動式地(書中將此稱為節日)選擇並拋棄無“怦然心動”感的物品後集中收納,並把日常物品放在應該放置的地方即可,甚至都不需要大量採購收納工具。

  收納可能導致的極端結果就是家裡像倉庫一樣堆滿了各種塞滿的收納箱,許多物品被長期放在看不到碰不到的地方而長期得不到處置,而家庭成員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用於記憶和分類“哪些是一週用一次的,哪些是一個月用一次的,哪些是半年用一次的……”。整理則不需要,其終極結果只有一個——在舒適敞亮的空間中只保留自己“怦然心動”的精品物品。

  誠然,有人願意將“收納”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但“整理”能夠以較低的頻率獲得更好的效果,更適合我們身邊普遍存在的“家務懶人”。

  三、終極目的是整理人生

  整理家居或許只是一個開始,順著“整理”的思路,我們可以思考,是不是在家居之外,還有太多自己沒有“怦然心動”感但仍hold在手上的東西,是否可以透過合適的方式進行“整理”,比如一份你並不喜歡的工作,比如一個你不愛的人,再比如某個不再讓你心動的圈子或社群。透過做減法,讓自己的心智資源集中於更加“怦然心動”的事物上,則生活會變得更加舒適美好,各類積極資源也就隨之吸引而來。

  另外一個角度,整理的過程也是不斷髮現自我的過程。“怦然心動”是個很主觀的標準,但正因為如此,怎樣的物品讓你“怦然心動”往往就是個人的特質、優勢和底層潛力所在,而發揮自身特質、優勢的工作或事業往往是自己喜歡做又能容易取得成就感的工作或事業。正如書中所言,作者有位客戶在整理中發現自己“怦然心動”的物品背後反映的是自己樂於幫助別人生活的特質後,辭去IT工作而成功創辦了家政事業。所以,整理整理物品吧,說不定就聽到了機會的敲門聲。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讀後感2

  這個寒假,我又重新讀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並嘗試在微信群裡跟夥伴們分享怦然心動的整理收納這個理念。

  可以說讓我意識到讀書真的有用的,就是這本書,我們往往會聽到一些很感人的理念,可是做不到,不好去踐行,而這本書不只是介紹整理收納的理念,而且給了我們很好的行動方案。

  這本書的作者近藤麻理惠,並不是一位專業的作家,她的職業是到客戶的家裡去,指導他們整理自己的物品,她是一位整理收納諮詢師。她受到客戶的啟發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寫成一本書,幫助更多的人。這本書就是《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是一一年在日本出版,一二年就有了中文的版本,這本書在美國上市之後,連續77周排行熱銷書的榜首,並因此在2015年被美國的《時代週刊》雜誌評選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那一年這個女孩才25歲。

  書中的整體理念完全不同於,我們通常認為的常識性的一些認識。比如說,我們都認為整理這件事情就是會反彈!即使你費了再大的力氣完成了整理,沒有三兩天就又亂成一團。比如說,你認為整理這件事情就是要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輪流整理,一個櫃子一個櫃子,一個抽屜一個抽屜的輪流整理。其實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她的這本書被翻譯成42國的文字,影響了全球各個地方的人們的整理方法是什麼呢?

  是按照物品的類別去整理,比如說按照衣服、書籍、檔案、小物品、紀念品這樣的順序去整理。比如說整理只有兩步:一、先完成丟掉這個動作。二、設定留下的每一個物品的固定位置。在這兩步之中,最重要的就是順序,徹底完成了第一步再開始第二步,不要在丟棄物品的過程中考慮收納的事情。而丟棄物品的原則是選擇讓自己心動的物品,其它的毫不猶豫統統丟棄!

  在收納的時候,首先要劃分出每個人的收納空間,採取集中一點收納法,就是每個人的物品,集中收納在一處。每個人都絕對需要一個只屬於自己的領地,當一個人意識到這裡完全屬於他自己的時候,就能夠擔負起整理養護和打掃的責任。在物品收納的時候,提倡直立擺放,就像是一本書,書籍朝上直立擺放在那裡。不管是衣服還是小物品,像是尺子、裝訂書釘的盒子,橡皮,都可以直立擺放在小盒子裡,甚至膝上型電腦也可以直立擺放在書籍的.旁邊。

  完成衣櫃整理的夥伴反饋,就是知道了什麼是足夠,我們需要的其實並不多。以前面對滿滿當當的衣櫃,卻總覺得沒有可穿的衣服,在丟棄了大量的衣服之後,衣櫃裡只留下讓自己心動的衣服,衣櫃變得輕鬆整齊了,開啟衣櫃覺得很心動,有一種富足感,覺得自己需要的都已經擁有了。

  在選擇物品和收納物品的時候都是隻有一個標準,自己心動嗎?現在的你心動嗎?不執著於過去也不恐懼未來,放下對物品的執念,關注當下的自己。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讀後感3

  此書的作者是日本近藤麻理惠,是一本談整理的書。

  談的是整理,但是帶有的是魔法。

  讀完這套書,簡直是匯聚了正能量,讓人不由自主地,動力十足地整理房間,整理自己的生活。

  關於整理,做過家務的都知道,家裡亂糟糟主要是東西太多了。所以呢,要“丟棄”,而且當然不能全部丟掉,選擇的標準就是物品是否能讓你“怦然心動”。書中提到如果一件衣服比如穿了很多年的T恤,留著也不會再穿,需要丟棄。又比如,一件過時了的裙子,但是很喜歡,不丟棄,可以當作家居服來穿,甚至再為裙子配個淡妝,雖然是在家裡穿,愉悅自己,何樂而不為。

  書裡還詳細記述了怎麼樣開始整理,首先面對亂糟糟的房子,想象一下自己需要什麼理想生活。然後著手,第一根據能否讓你怦然心動的法則決定物品的去留;第二為每一個留下的物品選擇一個固定位置;第三,堅持讓物品回到固定位置。

  動手整理吧!並且請記得出門前花幾分鐘物品歸位,回家開啟門必定會有一個美好心情!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讀後感4

  去同事家玩兒的時候,偶然看見他家有一本《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雖然之前就已經聽說這本書很有名,但是卻還一直沒有翻開看過。於是抓住這個好機會,迅速瀏覽了一些主要章節。

  之前對這本書的預想一直停留在"術"上,以為無非就是教我們該捨棄哪些物品,如何歸納分類,從而讓自己的家清清爽爽。

  而看過之後才明白,最重要的其實是一種心態的改變。很多人之所以不願意整理,更多的原因是因為捨棄不掉一些舊物,一句"也許將來還有用"就成為不肯放手的理由,即使他們明白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作者認為這種現象深層次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對未來的不安",他們以為有些舊物在手裡,也許將來的不確定性就會小一些,將來的資源就會多一些。其實這些舊物並不是在功能上真的有用,而更多的是在心理上提供了一種安全感。

  不願捨棄舊物的原因之二是"對過去的執著",同理,這些舊物(此處並非指紀念品)寄託著主人對過去一些事情的念念不忘,因而即使物品功能不在,仍不捨得丟棄。

  對無用舊物捨棄的猶豫不決反映了精神上的不夠勇敢,信念的不夠堅定,所以不妨透過整理,來面對這一問題,有意識的訓練自己,勇敢的對過去說再見,充滿信心的面對未來。

  另外,整理的精髓在於,讓人生做減法,更加專注。過多的物品會分散我們的精力,影響我們對"最怦然心動的事情"的投入。比較極端的正面例子是扎克伯格和喬布斯,在服裝方面常年是同一款式而不必花費很多的精力,他們專注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上。我們普通人可能不需要如此極端,但想一想,家裡東西如果很多,不得不考慮存放、過期、過氣、搭配等等問題,自然是要消耗一定額外的精力。

  與其在放棄時糾結,不如在選擇時就進行過濾。儘量確定"怦然心動"再選擇買回家,那些在選擇時就沒有走進心裡的物品,終究以後也不大會升級成"喜愛"的,反而還有可能成為一種負擔。所以從源頭上就開始做"減法",慢慢養成習慣後,就會形成良性迴圈。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讀後感5

  最近看了一本很少女的書——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我覺得這本書教會我的不僅僅是收納,更讓我明白了:整理房間或者舊物,其實也是在整理自己的心情,和過去的自己告別,和未來的自己擁抱。

  我以前是一個特別邋遢的人,在宿舍裡把東西亂扔,什麼都是一團糟。我想,這也許和小時候的經歷有關:我爺爺是一個十分有條理的人,他總會把我的東西整理得井井有條。甚至我小學上學的書包都是他幫我裝的,當然有的時候落了東西我也不免嗔怪他。我爺爺又是一個不捨得扔東西的人,從我小學的課本到我戴過的每副眼鏡,他都留著。耳濡目染,我也總是不捨得扔用過的東西,記錄時間的流水賬本,12.9比賽用的白手套,同學送我的聖誕蘋果的包裝盒……

  書中指出,一般的收納法只是告訴人們如何收拾東西。但其實我們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拋棄一些東西。

  往往我們不捨得扔東西,主要有以下幾種可能:

  覺得以後還會用到的;

  對物品很有感情;

  不知道怎麼處理……

  我以前是一個覺得留著物品就好像留著我們之間珍貴記憶的人。我覺得,我看到那些物品,我就會想到我所經歷的故事。但我現在有一些轉變,當下的體驗才是最真實的,這些物品固然能夠使你回憶起快樂的時光,但是那種時光在它被感受的瞬間才是最幸福的。

  麻理惠說,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你的手去觸控這些物品。如果他們有讓你心動的感覺,那就把他們留下來。而對那些想丟棄的東西,就對他們真誠地說聲“謝謝”,感謝你們陪伴我那麼久。物品也像一個人一樣有了生命,他們也是來這世界上陪伴了我們一程。

  也許,清理物品也是在告別,在和陪伴了自己很多日子的親密物品告別。分離是痛苦的,但也是人生中永恆的話題。

  說實話,有的時候也不想面對過去的自己,所以也不希望去整理舊物,怕碰觸到傷痛,所以就讓他亂亂地丟在那裡吧,壓抑在記憶的深處。我有的時候空虛,就會開始整理房間,或許整理房間也是整理內心的一部分。

  整理著整理著就發現了自己剛上高中的照片,那時還沒有那麼胖,還是很清純。看到了大一新生夢想秀的時候給自己留下的夢想“帶著單反,彈著吉他,在各處環球旅行”。這個想法是我在看了一個叫做《練習曲》的電影之後產生的,電影講述了一個男孩子揹著吉他在寶島環島旅行,在旅途上遇見的那些人那些事。也許我覺得那種相遇的感覺很好吧。也看到了很多朋友想在大學做的事:鍛鍊肌肉,使自己成為肌肉男;大學期間讀完100本書;發SCI的論文……

  我很好奇,這些願望他們實現了嗎,就詢問他們。很多東西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真是懷念那個剛入大學滿懷希望的自己呢。也許這就是整理舊物的意義之一吧,看看過去自己當初的願望實現了嗎,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嗎?

  我以前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有著自己的“歲花簿”,記錄著自己的喜怒哀樂。但我又不願意翻看他們,裡面有快樂,但也有很多失落與迷茫。可以說,日記陪伴我,我能在上面隨意吐露心扉的時刻是我們之間最珍貴的時刻。我還保留著我家裡人寄給我的每一封家書,其實內容歸結成一句話就是“要自己照顧好自己呀,我們都愛你!”日記本和信都被我收納在一個小盒子裡,也許在以後的某一天,我會重讀那些文字,和大家分享;也許他們就這麼沉寂的睡在那裡,成為我心裡塵封的一部分。

  整理房間,不只是在整理物品,也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緒和記憶,整理自己的生活方式,整理自己的人生。當留在你身邊的東西都是讓你怦然心動的東西,那麼整理魔法就奏效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