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類科技專案投入產出特點論文

石油工程類科技專案投入產出特點論文

  摘要:石油企業的工程類科技專案投入產出評價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都很強,研究難度很大的工作。本文分析了石油工程類科技專案投入和產出的特點,然後論述了相應的綜合評價方法。研究過程中一般透過針對工程類科研專案投入和產出特點及石油行業工程類評價難點進行分析,具體的方法有綜合評價法、計量經濟學方法、資料包絡分析的方法(DEA方法)、增量投入產出法、灰色數學法。研究中具體採用哪種方法要根據評價專案的資料量、專案特點及要取得的預期效果來定。

  關鍵詞:工程類科技專案;投入和產出分析;科技專案評價方法;灰色數學法

  0引言

  世界石油科技發展史表明,沒有石油科技的支援,就沒有石油經濟的發展。石油工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石油科技的發展史,石油科技對石油工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實踐表明,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和產量的增長與石油科技投入密切相關。長期以來,較少有專門針對石油科技投入產出評價的研究。科技投入包括資金、人力以及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投入,科技產出則既包括科技成果直接經濟效益,也包括間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例如,一項科技投入得到的產出既可能體現為直接經濟效益的增長,也可能是潛在產量與儲量的增長,或者具有環保意義,或者為管理者的決策提供了依據。投入與產出之間的對比關係是一種複雜的經濟關係。科技投入產出是指研發出的科技成果與科技耗費的比較。石油企業作為一個資源型的企業,其科技成果型別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科技產出具有滯後性和延續性,科技投入具有高風險性,科技產出的目的就是降低生產經營風險和增加收益,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本文主要研究科技投入產出的特點,對石油行業工程類科技產出評價的方法進行探討。

  1石油工程類科技專案投入和產出特點

  石油工程類科技專案與一般建設專案相比,科技專案投資具有以下特點:(1)石油工程類科技專案投資屬於對科技這一潛在生產要素進行的要素投資。只有在科技成果轉讓或以科技成果作資入股的情況下,該科技專案的投資才能直接、獨立地為其所有者帶來收益;生產中自用的.科技專案成果無法獨立帶來淨收益,該成果只有與生產中其他生產要素結合起來構成完整的生產專案,才能帶來收益。(2)石油工程類科技投入大多屬於更新改造型投入。在生產中使用科技成果,相當於對原有生產方案進行更新改造,此時,科技專案投資具有更新改造投資的性質。(3)石油工程類科技專案投入和產出時間長,階段多,是一項系統工程。科技專案從立項到應用一般要經歷課題研究、中間試驗、成果推廣的過程。在該過程的每一個階段,既需要時間,也需要資金的投入。因此,用於實驗室研究的研究費用只是全過程整體投資的一部分。科技投資具有更新改造投資的性質,而科技專案的研究費用僅是更新改造投資的一部分,只有將科技專案的研究費用、中間試驗費、成果推廣費、成果使用中的配套設施裝置建造費等綜合起來,才構成整體的更新改造投資。在科技成果經濟效益計算中,如果僅計算研究經費帶來的經濟效益,財務指標的計算值通常會被高估。(4)石油工程類科技專案投資屬於風險投資,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性質。投資發生後,可能由於研究失敗、試驗失敗等原因,沒有取得收益,從而使科技專案投資表現出高風險性;一旦研究成功並投入使用,通常會帶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使科技投資表現出高收益性。對科技專案做經濟評價時,應當考慮到上述特點。(5)石油對科技專案的評價涉及包含的種類多,主要包括對專案的技術評價、專案的經濟性評價(包括專案的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專案的社會效益評價、環境評價等。此次論文論述的評價方法是從經濟性評價和對專案的綜合評價進行闡述的。

  2石油工程類科技投入產出評價方法

  2.1綜合評價方法

  以同行評議為核心的綜合評價方法是對機構科研活動進行評價的重要方法。以英國為例,英國對於基礎研究的評價採用的就是綜合評價的方法。進行評價時,對進行基礎研究的大學、研究所、實驗室進行分類評價,三者雖然沒有統一的指標體系,但從根本上說,都是將科技系統的投人產出指標化。如英國的大學撥款委員會評估大學的指標為: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員數、出版物數、培養的研究生人數、獲資助的金額,以及其他一些定性指標,如領導者的素質、組織能力等。專家根據指標進行打分,最後給出科研機構的總評分,並據以排出名次。

  2.2計量經濟學方法

  西方的經濟學家在研究經濟增長問題時,提出了多種經濟增長模型,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的關係問題[5]。其中,在中國影響最大的是索洛的增長速度方程,根據這一方程,可以計算出技術進步率及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份額。國家計委、國家統計局《關於開展經濟增長中科技進步作用測算的通知》(計科技[1992]2525號檔案)中推薦使用這種方法測定經濟增長中技術進步的貢獻。由此,這種方法在我國區域經濟中得到廣泛地使用。

  2.3資料包絡分析的方法(DEA方法)

  DEA方法是美國運籌學家查恩斯、庫伯等人提出的一種基於線性規劃的估計多投入、多產出情況下生產前沿面的方法,中國人民大學的魏權齡教授曾參與DEA有關模型的研究。科研活動也是多投入、多產出的系統,如投入資金、人力、資訊、時間,產出論文、著作、專利、經濟效益,因此,總體上說,可以應用DEA模型評價科技投入、產出狀況。但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首先,DEA方法是基於多個機構(或稱決策單元、DMU)相互比較的思想而建立的。比如可以用DEA方法評價中國石油下屬多個油田的科技活動,分析各油田哪些是DEA有效的,哪些不是DEA有效的,但只有一個機構時,無法評價該機構的投入產出狀況是好是壞;其次,被評為DEA有效的機構間無法排出名次;第三,實際計算表明,當參與評價的機構數量較少或投入產出指標較多時,通常大多數機構都是DEA有效的。

  2.4增量投入產出(效益)法

  投入產出(效益)法是財務核算中最經常使用的經濟效益計算方法,是計算期內總收入(益)減去投入、成本、費用和稅等支出項後的剩餘。增量投入產出法是借鑑投入產出(效益)法原理,只計算分析由於科技成果應用產出的增量效益和相關成本費用的差額分析計算法。即科技成果應用前後(或本年度與上一年度)所需要的新增投資、新增生產成本與新增收益的對比,而不考慮(剔除)科技成果應用前已經取得的收益,具有科學合理性。

  2.5灰色數學法

  灰色預測法是對既含有己知資訊又含有不確定資訊的系統進行預測,也是對在一定範圍內變化的、與時間有關的灰色過程進行的預測,並找出資料集合具備潛在的規律。灰色預測法是透過鑑別系統因素之間發展趨勢的相異程度,即進行關聯分析,並對原始資料進行生成處理來尋找系統變動的規律,生成有較強規律性的資料序列,然後建立相應的微分方程模型,從而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的一種方法。

  3結語

  石油企業的工程類科技專案投入產出評價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系統性都很強,研究難度很大的工作。研究要從石油工程類科技專案本身投入和產出特點著手剖析,然後再採取針對性評價方法。此次探討的評價方法主要從經濟性和綜合性兩方面展開。涉及到的評價方法主要有綜合評價法、計量經濟學方法、資料包絡分析方法(DEA方法)、模糊數學法、灰色數學法等,但每一種評價方法都要立足於石油工程類科技專案的實際特點,依據相應原則和方法科學地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方朝亮,劉亞旭,龔小軍.石油科技投入和產出評價[M].石油工業出版社,2011.9.

  [2]連燕華.國家科學技術投人與產出評價[J].中國軟科學,2002.1.

  [3]劉亞旭,龔小軍,高蓉,餘偉軍,梁明華.科技投入產出評價方法探析[J].中國科技論壇,2007(4):36~41.

  [4]蘇越.應用邏輯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1,269~280.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