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生就業率看中國今後教育發展導向論文
從大學生就業率看中國今後教育發展導向論文
背景:偶爾翻看報紙,發現中國大學生就業率有一個微妙的變化,專科畢業的學生的就業率已高過本科畢業生,而且這個比率呈上升趨勢,這既是一種就業的趨勢,更是對一技之長的學生的高度看重,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提下,更需要一批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實業型大批人才,專科生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工作,鑽研技術、技能,在他所擁有的領域內,也可以出類拔萃,獲取價值的昇華。誠然,本科生獲得的理論知識高於專科生,但是他們的自負、高不成,低不就的高傲性格,又成了他們前進、就業的阻力,雖然,像事業單位,對於專科生來說望塵莫及,但是,卻穩定了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的工作作風,成就了他們的價值導向。這個微妙的就業率,讓我們看到今後教育發展的導向問題,從而重新確定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和社會接軌,和今後的發展方向接軌。
關鍵詞:就業率教育導向接軌
一、力排教育至高論,教育趨向於實用化
中國的教育字典中始終有教育至高論,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朝金榜快提名,顯祖榮宗立大功,食定然原欲足,田園財帛更豐盈。”家長把孩子讀書看成是跳出龍門的跳板,竭心盡力,無怨無悔供孩子上學,孩子成了家長手下的讀書棋子,孩子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拋卻了勞動光榮,勞動受益的概念;遠離了生活的正常規範,一步不出,二門不邁;遠離了大自然,分不出五穀雜糧,韭菜和小麥,鮮花和毒菇;他們苦守在一尺見方中,酌字酌句,默記熟讀,拋卻興趣愛好,猶如行屍走肉,在理論王國中默默拼殺,雖成就了他們進高等院校的夢想,卻使他們的生活失去光和彩。
因此,我欲振臂高呼:教育必須趨向於實用化。例如:我們瞭解電的知識,我們應該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各種電器?如何保護、延長電器的壽命?如何改進、創新,讓電器更美觀、漂亮,而且能夠省電、省時,為我所用,如何……。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教育孩子知道電的導電性、熱熔性、儲存性等等,教育孩子電的導電性,會使人帶電,從而損傷身體;讓幼兒獲得到雷雨天,閃電中有電,應該遠離高大的樹木、電線杆等等安全防衛知識;同時讓幼兒獲知更多的科普知識,例:摩擦能夠起電,搬運或交叉時,減少物體之間的相互摩擦,減少人為損害;電磁能起電,而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更進一步瞭解了指南針的妙用;風力、海浪、水等都可以發電,我們可以改變自然災害,化腐朽為力量,為人類謀福利。透過對電的性質的瞭解,讓孩子在紛繁複雜中梳理自己的思維,獲取理性的、科學的知識,為生活帶來方便。
二、力挺教育興趣論,教育趨向於生活化
興趣來源於生活,生活在興趣中提升。生活在每一個人一生中緩緩流過,是波瀾不驚,而是浪濤千尺,或者是旋渦叢生,都需要興趣作為支點。假如我們對生活充滿希望,對世界充滿好奇,就是蘋果落地,也可以想象出牛頓定律,跨出人類進步的歷史;就像阿基米德洗澡時的水溢滿池的常見現象,也突發奇想,推斷出阿基米德浮力定律,算出皇帝金冠的重量,為人類計算出排開液體的重量,算出浮力,瞭解物體的載重量的承受限度。因此,作為教師,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學會、喜歡做遊戲,喜歡玩遊戲,從玩中,瞭解遊戲的特點、方法、以及裡面滲透的內涵,和朋友們一起相互探究、相互解決問題,達到心與靈的統一。在這過程中,教師是整個活動中的觀察者、引領者、支持者,透過觀察,瞭解孩子的興趣支點,給孩子搭起通向成功的橋樑;透過引領,梳理孩子失敗或成功的經驗,直接通向目的地;不管任何情況,教師始終是站在孩子身邊最得力的支持者,他們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為孩子的成功保駕護航。
生活是最現實的操作模子,只要我們盡心靜氣,用探究的眼光,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那麼生活也會變得色彩斑斕。因此,教育要趨向於實用化,千萬不要好高騖遠,應該腳踏實地處理生活中的一個個難點,讓自己走得更順暢。
三:力創教育的不同論,教育趨向於個性化
“花有千豔,書有萬種,”不同的幼兒也會有不同的性格,有些幼兒動手能力強,但記憶力卻有一點遲緩,那麼,我們應該重點培養在孩子的操作上,讓孩子在一邊掌握知識的前提下,一邊對機器、物件的研究更導向專業化、精細化,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從而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目標。教師也許很難接受這個事實,因為和事實相悖,也許會對孩子挖苦,甚至於譏笑,這樣也許會丟掉一個讓世人器重的愛因斯坦。
有些幼兒,雖然視力方面有殘障,但是他的聽力、他的.靜心靜氣方面,恰恰成就了他高度的注意力,美妙的音樂,放聲的高歌,惟妙惟肖的聲音模仿,鑄就了他成為一個音樂家的基礎。
更有的幼兒,雖然對讀書失去信心,產生厭學,逃學現象,但是他的勤勞、善良,致之以求之的生活作風,他照樣能夠給他創造價值,獲取他生活所必須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獲得生存的機會,提升其價值的內涵。
因此,作為一個教師應該認識孩子、瞭解孩子,知道孩子的優缺點,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從而有的放矢的教育孩子、引導孩子,提升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成為對自己有用,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四、力設教育的小班論,教育趨向於自然化
目前,特別是農村教育的班級規模,超大、超擠,孩子們擠在斗室裡,一本正經的聽老師上課,老師在講臺上看到的都是黑壓壓的頭,根本不能調空孩子的情緒、感覺、更不用說了解孩子們心中所想,教師給予孩子的是填鴨似的硬灌,更本不知道孩子知道什麼,瞭解什麼?心中的愛好又是什麼,憑老師自己的感覺,灌輸知識,瞭解世界,孩子們獲得都是一模一樣的知識,缺少知識的多樣化,變動化、創新化,孩子變成了猴子學樣,沒有自己的思想和動態,成了千篇一律的牡丹或玫瑰。而現實恰恰相反,只有百花齊放,才能春色滿園。因此,教育必須趨向於多面化,幼兒的隨意活動,幼兒的奇特創新思維,幼兒的思維動態變化等,都是老師追隨的焦點,教師原則上是一個托起孩子明天太陽的伯樂。
班額的縮小,相比較可以讓教師的眼光追隨得到,讓教師的指點跨越得到,這樣教師就更有時間,更有精力,去關心、去了解幼兒,從而幫助幼兒實現他們的夢想。這樣孩子的思維會有所奪破,成為一種自然化的狀態。
教育是多元化的,但萬變不離其中,教育必須服務於民,從屬於民,只有這樣才能彰顯其內在的價值,成為為民創造價值,獲取利潤的幫手、推手,我們應該崇尚教育的原生態,給教育清風濁流,還教育的晴朗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