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陋室銘環境的句子

描寫陋室銘環境的句子

  導語:描寫《陋室銘》環境的句子是哪一句呢?《陋室銘》的作者是劉禹錫,抒發了其高雅的志趣。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描寫《陋室銘》環境的句子,歡迎閱讀!

  描寫《陋室銘》環境的句子:

  自然環境: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其中“上”“入”二字用得最好,不但化靜為動,寫出了陋室環境的清幽,還表達了作者對這個環境的喜愛之情。

  人文環境: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陋室銘》經典詩句: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體現陋室環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體現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從日常交往方面寫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體現作者活動情趣的句子:A正面寫:可以調素琴,閱金經。B反面寫: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作者以古代名賢自比的句子: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畫龍點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義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文中運用了類比手法的句子是: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2.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文中有兩處運用了虛、實結合的的寫法:第一處實寫:談笑有鴻儒。 虛寫:往來無白丁。 第二處實寫: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虛寫: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陋室銘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註釋:

  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就是簡陋的`房子。據說是劉禹錫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時修建的。一正房,兩廂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在安徽和縣仍儲存著。

  銘:就是記載,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記不忘,後來便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文體。常常在金屬器物或碑石上刻寫文字,用來記敘生平、事業、功德,表示紀念或者記物寓意,表示勉勵或警戒之意。

  “山不”二句:山不在於高不高,有神仙居住就名聞遠方。

  “水不”二句:水不在於深不深,有龍潛藏著就有靈驗。龍,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

  “斯是”二句:這座簡陋的房子,也正是由於我具有美德而散發出芳香。斯、是,都是代詞,“這”。惟,只。馨(xīn欣),散佈得很遠的香氣。

  “苔痕”二句:點點青苔滋生上了臺階,臺階因而呈現著綠色;草色映入簾帷,室內也顯得一片青翠。痕,斑跡。

  “談笑”二句:在室中一起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學者,相互往來的沒有一個不識字的人。鴻儒,大儒。白丁,平民,這裡指沒有文化的人。

  調素琴:即彈琴。調,撫弄樂器。素琴,樸素無華的琴。

  閱金經:讀佛經。金經,古代用混金(一種金色顏料)書寫的佛經。

  “無絲竹”二句:是說悠閒地調琴,沒有繁弦急管那種嘈雜的聲音;潛心靜默地讀經,用不著處理官府事務那樣勞神。絲竹,絃樂器和管樂器。案牘(dú讀),官府公文。形,指身體。

  “南陽”二句:是說諸葛亮的草廬和揚雄的子云亭也是簡陋的,但都因主人而聞名。言外之意是以自己的陋室和它們相比。南陽諸葛廬,諸葛亮隱居南陽(今湖北襄陽西)時居住的草房。西蜀子云亭,西漢學者和辭賦家揚雄(字子云)在成都的住所,又稱“草玄堂”,因揚雄在這裡寫作《太玄》一書而得名。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有什麼簡陋可言呢?《論語·子罕》說:孔子打算到東方少數民族地方去居住,有人勸他不要去,說那個地方太簡陋,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按,本文只本句沒有入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