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斯大林格勒之戰》教案

《漫談斯大林格勒之戰》教案

  課前預習:

  瞭解寫作背景,並解決生字詞。瞭解此次戰役的背景。

  課程標準: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相關作品。

  2.領會報告文學的一般寫法,並理解其在選用和組織材料上的匠心獨運。

  3.體會戰爭給士兵及家庭帶來的苦難。

  重點難點:

  從“漫談入手”,理解本文在選用和組織材料上的匠心獨運。

  評價任務:領會報告文學的一般寫法,並理解其在選用和組織材料上的匠心獨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保爾柯察金,這個人物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誰能說說他生活在什麼樣的一個時期?(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他生活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是好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大家想不想知道這場戰爭的有關情況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它的文章。(板書課題)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伊利亞愛倫堡(1891---1967),蘇聯記者、作家、社會活動家。著有長篇小說《巴黎的陷落》(獲1942年度斯大林獎金)、《暴風雨》和《九級浪》等。用五年時間寫成的《人歲月生活》被譽為蘇聯“解凍文學”的開山鉅作和“歐洲的文藝史詩”。

  1942年8月,德軍主力對斯大林格勒全面進攻,艱苦的拉鋸戰就此展開。

  三、題解

  漫談,即隨便的談,本文即是一篇漫談性質的文章。

  四、研讀課文

  1.齊讀課文。

  2.透過和前兩篇比較,領會報告文學的特點。

  討論後明確:

  報告文學,即報告加文學。既講述事實,又運用文學的表現手法,但是它絕不允許藝術上的虛構。

  報告文學是一種在真人真事基礎上塑造藝術形象,及時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體裁。它的基本特徵:①時效性;②真實性;③文學性。

  報告文學的“新”:①新在事實;②新在時效;③新在語言表達;④新在篇章結構;⑤新在推出結論的過程。

  3.思考:

  ⑴本文的焦點是什麼?

  討論後明確:希特勒的潰敗。

  ⑵文章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麼?

  討論後明確:本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議論,以議論為綱來組織調遣事實,議論的結構是完整的,而事實是不完整的,是按照議論的要求加以取捨剪裁的。

  ⑶本文的目的是講述事實,還是闡明對事實所持的觀點?

  明確:是闡明對事實所持的觀點。

  五、探究

  1.同樣寫戰爭,《漫談斯大林格勒之戰》與《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討論後明確:《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是正面寫戰鬥的,直接告訴讀者戰鬥進展態勢;而《漫談斯大林格勒之戰》只是寫戰鬥外的情況,側面描寫被圍德軍軍心的散渙和生活的窘困,預示了希特勒的`潰敗。

  《漫談斯大林格勒之戰》語言生動形象,幽默風趣,富有感染力,內容具體。《我三十大軍勝利南渡長江》語言準確、平實、嚴謹,內容概括。

  2.既是寫戰爭,作者為什麼沒有描寫戰爭的大場面,而寫被圍困的德軍缺乏食物,餓的消瘦?

  討論後明確:本文采用了小中見大的手法,從側面描述德軍的窘況(德軍被蘇軍包圍後陷入困境,連食物都無法保證,更談不上戰鬥力。)從中可看出德軍必敗、蘇軍必勝的趨勢。同時告訴我們侵略者發動不義戰爭的悲慘下場。

  3.在《漫談斯大林格勒之戰》敘述中,你覺得作者的表達有什麼獨特之處,他如何使敘述變得生動起來?

  ----用了多種修辭手法

  ----加入了作者的情感

  ----引用了很多人的話,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從多角度敘述

  ----幽默風趣、富有調侃的語言

  六、穎悟

  本文的寫作特色。

  明確:

  ⑴見解獨到、視角新穎,線索清晰、細節突出;

  ⑵語言含蓄、幽默風趣,通俗易懂、面向大眾。

  七、小結

  本文講述了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德雙方態勢發生的變化,揭示了納粹主義必將滅亡的道理。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戰爭給德軍士兵及德國萬千家庭帶來的苦難。

  八、佈置作業

  1.小組合作,完成練習三。

  2.熟讀本文,並預習下文。

  【教後反思】

  報告文學的學習要建立在對報告文學這種文體的認識瞭解上,講授這一課時可以結合《助學》中關於報告文學和通訊的知識點的認知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