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音樂欣賞課教學實效性方法的思考》讀後感範文
《提高音樂欣賞課教學實效性方法的思考》讀後感範文
穆塞爾指出“表情在音樂中佔著中心的位置,音樂教育應當從表情開始。”因此,情感是音樂教育的第一位要素,學生只有經過高度的情感體驗,才能發揮音樂教育的功能。在音樂欣賞課的教學中更應該創設富有音樂性和情感化的美好情境,緊緊抓住學生的“情”與“感”,幫助學生投入音樂活動,從而達到提高音樂欣賞課教學實效性的目的。
讀了《提高音樂欣賞課教學實效性方法的思考》一文後我認為,首先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找準音樂作品中能激起學生的感情的“契入點”,這個“契入點”應能夠調動學生的情感。這就要求教師用盡可能多的時間去欣賞音樂作品的內容(音樂、舞蹈、戲劇等),深入鑽研音樂作品,熟悉音樂作品,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將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來,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要了解一部作品,感受這部作品的美,要知道這部作品運用了哪些手段來表現美,就應反覆聆聽作品,去為它的美所感動。沒有用心去聆聽,怎能被這部作品所感動呢?教師都沒被感動如何讓學生感動呢?
其次,匯入新課時以興趣為出發點挖掘音樂作品中的美。愛因斯坦曾說過:“在學校裡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興趣是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它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內在趨向性和內在選擇性。興趣以需要為基礎,是對客觀事物需要的一種情緒色彩的表現。人在從事感興趣的活動時,總伴隨著一種積極的、愉快的情緒體驗;相反,在從事不感興趣的活動時,總伴隨著一種消極的、厭煩的情緒體驗。穩定的興趣是後天形成的,在實踐活動中,社會需求為人所反映併成為個人的需要,從而形成和發展了興趣。
另外,講授新課時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音樂作品的基礎上,體會音樂作品感情,最終使學生的感情與教育者所要闡明的內容達到一種共鳴。講授新課時的調動情感可以不動聲色讓蘊含其中的教育觀點,時不時敲擊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講授新課時必須尋找作品的.亮點在哪,它運用了哪些特別的音樂語言,也就是分析作品的藝術魅力在哪。
還有,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的一言一行,包括臉部表情、語言表達、動作、範唱等一系列的情緒表現,都會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在放錄音的過程中,教師的表情一定要符合作品需要,要和學生一樣專注地欣賞,表情、目光要和音樂作品相吻合。教師只有不斷地加強自身的修養,不斷提高,才能在教學中做到“傳情”、“動情”,才能以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準確把握基本情調,情緒,從而提高音樂欣賞水平。
音樂欣賞課程中最核心的目標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有情感的教師面對有情感的學生,自始至終就在於如何引導培養。情感的體驗是音樂欣賞課中的重要環節,情感是上好音樂欣賞課的關鍵,教師,學生抓住,並運用各種方法、手段和音樂自身進行體驗,就會產生好的效果,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也使音樂欣賞課更具生命力,抓住情感這條主線,讓學生始終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進行學習和思考,以便更好的完成欣賞課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