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桂梅與主題教學》讀後感範文

《竇桂梅與主題教學》讀後感範文

  初見竇老師就被她深深地感染了,得了《竇桂梅與主題教學》這本書,滿懷虔誠地拜讀起來。透過這本書,我感受到了竇老師的敏銳,執著和勇氣。引發了一些思考:

  一、對於閱讀教學的獨特構建

  從最初的直覺型的課程構建開始,竇老師對於閱讀教學的探尋走過了10多年的路程。一開始,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礎上,由一篇帶多篇,帶著孩子們讀美文,讀名著,誦古詩文,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主題教學的構建則是一次自覺的追求,她在“三個超越”的基礎上把“主題”看做是組合教材的一種方式,認真領會教材編排的意圖,並且圍繞連線著學生精神世界的“觸發點”、“共振點”等多維主題重新編排選編內容,用這些“主題”作為實施教學、改革課堂、建設語文新課程的一把鑰匙。

  在竇老師的主題教學單元裡,我們看到的是打破了兩節語文課折騰一篇小課文的定勢——“聽說讀寫”如何訓練,“人文性與工具性”如何統一等“技術性”操作都用主題這條線把散落的.“珍珠”串絡起來。因此我發現她的課堂有很多新穎的開拓:

  1、容量大,密度高、綜合強。建設了大資訊容量的語文課堂。竇老師充分利用主題教學的整合功能,自然高效地讓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文字,在關注學生閱讀質量的同時,努力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2、既當“設計師”,又當“建築師”。有效地充當了母語課程資源的實施者和開發者的雙重角色。無論是《朋友》中的“實話實說”、現場採訪,還是在《親人》中精彩地收進“感動中國的年度人物”的“頒獎詞”,還是在《圓明園》中巧妙地引導討論“該不該重建圓明園”,都反映了她對於生活、文化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

  3、既建構課堂,也解構課堂。她的主題教學不僅著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積極地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學生自我精神世界的構建,積極為學生的生命和成長奠基,體現了母語教育的文化性。

  在竇老師的教學追求中,因為各方面的因素,有偏重對語言文化層面的探索,不斷走向深沉,而忽視兒童文學和兒童心理的研究傾向,這也應引起我們的反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