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殺人事件推理作家的苦惱》小學讀後感
《超殺人事件推理作家的苦惱》小學讀後感
看到書名,“超”字應該如何理解。字面意思是“大”,還是“超出”原有意思。開始讀就先不再去多想其真正含義,通讀全本書,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看到目錄,知道目錄是利用了8個故事來敘述"超"的主題。
(1) 超稅金
在日本,一位高收入的作家,被徵收的稅金是相當高。每位作家身邊都會有一位算稅金專才(稅人)幫作家儘量減少上交的稅金。其中有一條條例,作家的平時花費需要上交稅金。而假設花費都用在小說創作上,稅金則可以相對減少。
這故事的主人公,是個有名的作家,收入也高,花費不受控制。在一次稅才來訪,把需要交的稅金給主人公看時,整個人都嚇暈了,稅金比平常高出多得多。
主人公需要稅人想辦法減少稅金,稅人想到了一個令作家無法接受,但為了少稅不得不接受的解決方法。
作家配合稅人的想法,很快就完成了需要做的事情。只不過等到上交稅金時,減少的部分卻少之又少。得知訊息的作家,不得不交鉅額稅金。
作者本以為此方法能解決苦惱,卻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2)超理科
一作者為了寫小說,則需要去翻看其他作者的小說,參考兼學習,或許有新的方式用在自己小說上。
他看到一本關於科學理論知識資訊量夠大的小說,一個教授死於非命的小說。破案關鍵就是那些聽了很複雜,操作起來更復雜的科技技術。破案的關鍵也在於一個可以判斷真偽科學家的隱藏晶片的書籍上。最終抓到了一位偽科學的作家,就是本故事的主人公。
精彩的科學理論,一個反轉的情節,出乎意料。
(3) 超猜兇手小說
一位作者需要出版新的小說,與四個出版商的編輯商量,如果誰能猜出這部小說的兇手,本小說的稿子就給哪家出版社。四位編輯都想拿下這部小說,畢竟是由有名氣而且首部就獲獎的作者歷經多年才出的新作品。他們和和氣氣地競爭,想破腦子也猜不出小說的兇手。
平靜的夜晚非安靜。
隔天早晨,作者被發現無生命氣息。四位編輯以及作者秘書中,究竟是誰殺害了作者。一位編輯透過推論,得出最有可能的嫌疑人。答案已出,卻未結束。最終結果,卻讓這篇短篇故事點上精彩一筆。
局中局,有意思。
(4)超高齡化
一位老作家,依然活躍在推理小說的國度。一位編輯是這位作家的小說迷,一直都幫這位作家排版,出版。每次約在同個咖啡廳一起聊聊如何完成一部完整的小說。
老作家寫故事,編輯則修改故事情節,配合得天衣無縫。只是歲月不饒人,思路已不清晰,故事已老套,無再有新讀者。
作者已老,編輯已老,讀者已老。小說也許此時並不是真正的故事,而是一種令人傷感的老作家與老讀者互相成為無聲的支援。
現實世界,年輕一代追求新的一切事物。而老作家始終依然有自己的忠實粉絲,也是一種不幸中的欣慰。
(5)超預告小說
一位不出名的新作家,本想連載一部連環殺人小說。卻在剛剛開始的第一回,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卻出現在生活現實中,讓與這本書有關聯的人無不震驚。
作家恐慌想停止小說中的殺人情節,編輯卻覺得是個好噱頭讓連載繼續下去。作家在誘惑下,繼續了第二回。
從此回開始,作家既然選擇了誘惑,人生的命運就已經定局,無法再改變。
有時候,剛開始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結局也許會不一樣。
(6)超長篇小說
五百頁,八百頁的書已經算是長篇。而新一代的`讀者卻對超過千頁的書籍更加青睞。誰的書更加厚重,則就更加受歡迎。
一位作家在寫完八百頁的長篇小說時,一位出版社的編輯卻希望作家能把自述調多一點,最終希望能成為兩千頁的書籍。作家一聽到則嚇一跳,八百頁已經是極限,現在需要這麼厚的書籍。而編輯跟作家道出了現在銷售書籍的內情,作家最終同意增加頁數。
作家想破腦子,把八百頁的小說修改版面,調整數字,點綴故事情節更加詳細。最終是可以有預期的頁數。作家並不看好銷售業績,後面卻與作家的期望背道而馳。
作家出第二本書時,編輯得到內行訊息,有另一本書的內容跟作家的一樣。編輯想著如今的社會風氣,讓他不得不走上極端。出版的書籍也十分極端,面目全非。既然如此,誰會買單。
一位作者已經構思一本小說的總體,卻因為頁數要多的要求,則選擇了修改小說的大體。這樣的小說會有緊張節奏的故事嗎?
(7)魔風館
滿心熱忱看著這篇故事時,故事出現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既然發生了,就無法寫這篇故事感想。諒解。
(8)超讀書機器
本故事講述的是人被機器所支配。
小說評論家無需再看小說,只需放在機器上,一按操作,瞬時就能有小說的概括以及評語。
小說作家用之,機器能對書籍進行稽核,能幫助作家改善小說內容。
再改裝,就能讓讀者不用看小說,按按操作按鈕,小說內容也能知道一清二楚。
雖然這是一則故事,但到了如今的現實社會,科技既如此發達。也許還真有那麼一天真有如此機器。那時候,對小說評論家,對作家,甚至是對讀者,方便了不少,只是懶惰的是人心。
讀完整本書,結合書名上的字眼“超”"殺”,最主要的是講訴現代的推理小說作家,面對多變的世界,顯得很無奈。
有時為了一本書而失去內心的純真;有時為了一本書而失去了靈魂;有時為了一本書堅持到底,卻是傷感。
作為半桶水書迷,還是希望所有作家都能找到更好的途徑在殘酷的社會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