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美學思想述評》之讀後感
《先秦諸子美學思想述評》之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先秦諸子美學思想述評》之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這周所讀的是施昌東先生的《先秦諸子美學思想述評》。在這之前,我一直對西方的建立理論系統、闡述一個問題的深度廣度的能力感到敬佩。對於一個全新的問題,他們可以建立起來完善的系統,由表及裡的剖析,他們嚴謹的邏輯思維讓人歎為觀止。關於美學的理論,西方也有完善的體系比如黑格爾的《美學》。中國的古典美學早在先秦時期就有所萌芽,雖然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系統,但是也有所發展。
在《先秦諸子美學思想述評》一書中,主要論述了先秦諸子思想中的美學成分,著重研究了孔子、墨子、老莊、孟子、荀子、韓非子這些大家對於美的看法,早在先秦時期我國的這些大家就對美學的根本問題就被提出,比如什麼是美、美與醜的對比等。
我個人是對孔子和墨子的美學思想有所感悟,我想簡單談談自己對他們美學思想的看法。正所謂文如其人,這點完全可以在他們身上體現。先說說孔子。孔子沒有關於美學的系統的、專門的論述,只是在個別的“子曰”中涉及到,他的大致觀點如下: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承認則,小人反之。”(顏淵篇)
子曰:“何謂五美?”“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以上材料都可以看出孔子是將美與善等同了,混淆使用,將美更多的上升到一個道德的高度,當然這種美學觀點客觀的評價是不全面的,孔子的美學更多的是一種唯心主義先驗論,美與善德相關聯,德高善而美,這種觀點忽視了美是作為一種客觀存在而存在的,實際上它是不以人類主觀情感轉移而轉移的',它就是作為美而存在在那裡,不需要被你認可,它就是美的化身,比如遼闊的草原、碧綠的田野、蔚藍的天空等等。
剛才提到文如其人,我們都知道孔子是代表統治階級的,他有時站的高度就和我們不一樣,他的說教是關係到君王的教育問題的,他要透過自己對美闡釋來引導君王向善,達到勤政、愛民、向善。是歷史和階級的侷限導致這種美學觀點的缺陷,當然我是站在20xx多年後的今天以一個現代人的眼光來評判他的觀點的,總的來說孔子的美學觀點有一定的片面性,但這種片面性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應該看到它的背後是什麼,有可能是他思想的不成熟,也可能是為了人民,各種可能,我們應該學會接受多元的碰撞。
既然談到了孔子的階級侷限性使他犯了唯心主義先驗論的錯誤,那麼下面這位墨子先生就和他有些比較了,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這位“兼愛非攻”的君子。墨子的美學思想或者看法有他獨到的解讀。
墨子是被統治階級利益的代表者。“有文實也,而後謂之:無文實也,則無謂也。不若敷與美,謂是,則固美也;謂也,則是非美,無謂則報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事物本來是美的,我們才稱它美,事物不美,我們就不能稱它為美,當美不被稱為美的時候,我們就例外找名詞來代替“美”這個詞,新生的詞的內涵也一定是代表美好漂亮的,如果將不美的東西稱為美,人們心裡還是會覺得它醜的。現在就好比一些人拍馬屁,領導的什麼東西都是好的,什麼東西都是美的,雖然他嘴上是這麼說,但心裡也一定在鄙視,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好,話說回來,墨子的美學思想比孔子的進步,墨子的觀點是樸素的唯物主義美學觀點,認為美是客觀存在的,墨子在闡述美的論述中也不乏人性與道德聯絡,他的“善”“惡”觀使他的思想高度也讓人難以企及。
除此之外,墨子又對“美”進行了怎樣進一步的闡述呢?“美章而惡不生”“譽,明美也”“誹,明惡也”說明墨子也很注重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統一,美與善是相關聯的,但是你肯定會問這一點與孔子的美學思想有什麼區別呢?孔子不也是這樣提倡的嗎?前面已經提到墨子是被統治階級利益的代表者,所以他很提倡“節用”,他認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如車馬、宮室、衣服等不必有錦繡鏤刻文采之飾,“聖人為衣服,適身體,和肌膚足矣,非榮耳目而觀愚民也。當是之時,堅車良馬,不知貴也,鏤刻文采,不知喜也。…夫以奢侈之君,御女子淫僻,欲國無亂不可得也。”為了竭力反對統治階級為追求華美享樂而暴斂百姓,墨子否定了美的裝飾意義和作用,顯然這種觀點不眠偏激和片面,他注重功用而排斥審美,他不是絕對的否定美的裝飾作用而只是否定極端追求美的手段,他害怕統治階級過“事奢、好淫”的生活,他一方面肯定美,一方面有否定,思想上有矛盾的,觀點上也是有衝突的,我在閱讀的時候都感覺墨子是不是有點人格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