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閱讀:拜讀構樹
散文閱讀:拜讀構樹
拜讀構樹
兒時,娘常支使我去扯豬草,我專揀構樹長得多的地方鑽。因茂盛的構樹葉片碩大肥實,找著樹將葉片摘下便可裝滿一揹簍,圖個省事和快捷。從懂事之日起,它便與我結下了難以割捨的情愫。
構樹的生命力極強,不需肥沃沃的土壤,不需寬闊闊的平地,不需操施肥滅蟲之心。它置身房前屋後,常常與荒山野草、荊棘、刺、石愣坎為伍。它不與高風亮節的翠竹爭其節,不與蒼松翠柏爭其名,不與楠木爭妻貴,只需一掬土,只需汲取天地間點滴瓊露便可棲身。每當秋季,樹上綴滿狀如核桃的絨球,紅豔豔的、肉嘟嘟的煞是好看。絨球由紅轉暗漸漸地萎縮,便有了似黑芝麻的籽粒誕生,隨颯爽的'秋風飄落四野,來年便有新輩長出。沒有壯可聳天的樹杆,只有繁枝綠葉。葉可餵豬牛羊,皮可做成紙,杆可成其柴禾。每兩、三年可砍伐一次,而砍後又再生,再生又砍伐,迴圈往復,茁茁壯壯,從不終極生命。
翻開史料,才知祖輩們勤勞多智慧,於清朝乾隆年間已開始用手工製作構皮紙,那時的名氣便遠播三秦大地,父幼皆知。因紙質潔白柔軟,那時的學生臨摹帖練字用的是它,貼牆糊頂棚用的是它,那時沒有品種多樣的衛生巾、衛生紙,它成了婦女的專用品。沒有史料,我便不知它的學名,更不知它的身子金貴。俗名稱構樹,學名稱楮樹,在七十平方公里的楮河流域,其豐富的構皮資源年產達1.5萬噸,而整個秦巴山區可達六萬噸。其纖維含量在40%以上,纖維的長寬在1:20以上,是極好的造紙原料。而在民國27年,鎮巴境內就有皮紙作坊144家,五十年代初還高達200餘家,是父老鄉親們的主要富業來源,還銷往川東及三秦大地。真正拜讀了構樹,瞭解了構樹,那還是詳讀了新聞媒體上刊載的有關“秦寶”牌宣紙漂洋過海,35次獲國際國內大獎,並捧回了“埃及金字塔獎”的獎盃,可與徽宣媲美,被日本客商稱為“宣紙之王”的報道。又親臨秦寶畫室觀賞了方濟眾、韋江凡、劉自櫝、劉文西、陳天然、何方華,臺灣省的彭全德、日本的土屋弘、瀨田保二等瀚墨宗師及丹青巨匠所贈的字畫後,我它替今人生長出了鮮花和綠草、藍天與白雲而倍感親切。家鄉的父老鄉親是勤勞的,更是精明的,合著時代的節拍腦瓜直溜溜轉得快,雙眼盯在了新市場、新產品上,經過好幾年的努力,一個“胡氏宣紙”廠又在九陣壩建設而成,“胡氏宣紙”受到了人們青睞。
現在,只要你漫步街頭,細心瀏覽一下琳琅滿目、品種繁多的商品,諸如蠟紙、複寫原紙、引絨紗紙、書畫紙、茶葉袋慮紙、雲母原紙,以及電解電容電器紙、鈔票、手機卡紙等都與構樹有著親情的血緣關係,用處之大,用途之廣真乃一大幸事。拜讀了構樹,猶如拜讀了一部教科書,使我心潮澎拜,掩卷沉思,我為它那種“不擇地而生”,寧願“舍其身舍其皮獻其杆而富澤民”的精神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