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天我的美國教育之旅》讀後感範文
《36天我的美國教育之旅》讀後感範文
近日有幸讀了《36天,我的美國教育之旅》一書,作者李希貴是山東省淮坊市教育局局長,其人是從一線教師一步一步走上來的。正是因為如此,他很善於從一線的課堂和教師、學生等方面入手開展常態下的學校、課堂。應該說本書沒有深奧的理論和枯燥的高調,有的只是作為一個教育的思考者每天日記式的真實感受,不掩飾、不做作、不奉承、不蓋瑕,直抒胸臆,記錄當時真實的感受和反思,對於我們老師就是真實的.、可接受的。
本文是透過36天的研究,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和紐約的中小學教師一起,透過對常態課堂教學中的關鍵教學事件進行點評和分析,啟發教師們自我反思,並以此構建一個教師培訓的模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課堂聽課,自然天差地別。
給學生一些犯錯誤的機會一文指出五花八門的結論本身就是教學資源,錯誤的回答更應該成為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跳板,讓學生更多地暴露一些他們原本就應該有的美麗的錯誤。值得我們老師深思,現在有多少公開課是追求完美無瑕,如同一個個模具,絲毫不會有錯,也不給學生機會犯錯,這樣的課堂有何意義,師生折騰又折騰,上給誰看呢?
說得實在,才能做得實在一文指出,美國的課堂評估表雖然有二十幾項內容,但大都是實實在在的具體要求,可操作性非常強,可以照著做。又如中小學生守則的要求對比,也是讓人感到美國的更加實在,都是可以見諸行動的細節,要求非常具體明確。而我們的守則卻是有點好高騖遠境界高了點,超出了小學生應具有的思想水平和領悟能力,是需要好好思量一下了。到底什麼該修,什麼該繼承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