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慕賢篇讀後感範文

顏氏家訓慕賢篇讀後感範文

  顏氏家訓慕賢篇讀後感範文1

  走進書店,各式教育成果的展示讓人眼花繚亂,哈佛女孩,劍橋男孩,北大才子,清華狀元等等,感覺身處一個英才倍出的時代!相信大多家長會生出這樣的想法:若是自己的孩子也位其中,那有多好!但在看過了這些熱門圖書之後,翻翻書几上靜放了許久的《顏氏家訓》,頓覺古往今來,教育之法,一以貫之,且忌急功近利!

  教育之先,以仁為本,不仁不義,縱有滿腹經綸,也為人所不齒,!而今,總有許多父母在提及自己的孩子時,傷心落淚,孩子自私自利,唯我獨尊,驕橫放肆!究其原因,正如顏氏所言,在孩子幼兒時期 "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複製之,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此有愛而無教也!

  養而不教,禽犢之愛!小孩子要吃什麼,要做什麼都從心所欲,該訓斥的時候反而誇獎,該責罰的時候反而歡笑,待到長大,是非顛倒,黑白不分!再怒不可遏地去打罵教育,只會增加孩子的叛逆與怨恨!

  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在商場,公園經常會看到,有些孩子一旦願望得不到及時滿足,便大喊大叫,撒潑打滾,弄得家長狼狽不堪!這都是從小養就的毛病!因為大人總是交槍投降!日積月累,若孩子日益膨脹的物慾得不到有效控制,即如洪水猛獸,家就成了銀行,父母就成了奴婢,惡語相向,拳腳相加,甚至弒父殺母的都大有人在!這是難道僅是孩子的過錯嗎?所以,千萬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寵物,吃好喝好穿好就行了!施以教化,才能盡享天倫。

  顏氏家訓慕賢篇讀後感範文2

  在這一片當中,作者主要闡述了有關子女教育的問題。顏之推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認為“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強調在對子女的教育過程中要處理好嚴教和慈愛的關係,並舉例說明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的壞處;認為對孩子要一視同仁,不可有偏愛;重視子女的品德教育,告訴子孫不能為了求官而諂事權貴。

  教子之感受一: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導也成才;智力低下的人,雖受教導也無事於補;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導就不會懂得事理。可古時候方仲永的例子告訴我們並非事事如此,智力好的人,如果不加倍學習,也會淪為普通人。

  教子感受之二:父母威嚴而又慈愛,子女就會敬畏謹慎,從而產生孝心。如果父母對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愛,總是任其為所欲為,該告誡阻止的反而誇獎鼓勵,該斥責的反而和顏悅色。孩子長大懂事以後,就會認為理應如此。孩子驕橫傲慢的習性已經養成,才想到要去管束制約,就算把他們鞭抽棍打致死,也難以再樹立自己的威信。孔子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俗諺說:“教導媳婦兒要趁新到,教育兒子要及早。”這話說的很有道理。

  教子感受之三:父子之間的關係要嚴肅,不可以過分親暱,骨肉之間的親情之愛,不可以簡單不拘禮節。不拘禮節就不能做到父慈子孝,過分親暱就會產生放肆不敬之心。從有地位的讀書人往上數,父子都不同室居住,這就是使父子之間不過分親暱的'方法。至於長輩身體不適時,晚輩為他們按摩抓搔;長輩每天起床後,晚輩為他們整理臥具,這些都是講究禮節的教育。孔子弟子陳亢聽到孔子疏遠自己的兒子,感到高興,這是什麼緣故呢?”回答是:“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君子不親自教授他的孩子。《詩經》裡有諷刺君主的言辭,《禮記》中有自避嫌疑的告誡,《尚書》裡有違禮作亂的事,《春秋》中有對**行為的職責,《易經》裡有備物致用的卦象,這些都不是父親可以直接向子女講解的,所以君子布親自教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從人類誕生的那天起到21世紀,家庭教育在整個人的發展與社會進步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顏氏家訓》清晰地對家庭教育提出了很多良好的觀點,我們可以借鑑。

  《顏氏家訓》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本文提到的第二篇。家庭教育對人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家庭教育是人成長的起點和基點。從生物學角度講,父母給予了孩子生命,因此,家庭是人生命的起點和基點。從教育學的角度上分析,家庭是人接收早期教育的地方也就是人的啟蒙學校。人從誕生語言形成、行為習慣以及性格的形成。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因此 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影響。

  顏氏家訓慕賢篇讀後感範文3

  夜讀顏氏家訓,其中之“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意思人人都對傳聞的東西、對遠處的東西看重,而輕賤身邊的事物。其實客觀比較一下,遠處的尚不如身邊的親眼見到的。今日社會之蔽正是利用了人的這一弱點。譬如考核幹部不考察他的親近朋友,而是莫名其妙地在網上看大家對他的反映,或者透過民主投票問他的為人,其實最瞭解他的應是他的父母、子女、妻子、兄弟、朋友與鄰居,然而最瞭解的人卻沒有更重要的發言權,與陌生人一樣,而陌生人也只是聽聞媒體,被媒體左右,為什麼今日媒體宣傳的正人君子往往時間一長又成了壞人惡人,原因正在此。

  再如,聽其名不看其實。現代社會造名甚囂塵上,造名之法下外乎制定標準,評價等級或者排名次,時日久了名即實,實即名。其實不然,某一標準是從某一角度進行標準制定的,按此標準衡量只是一種角度;即使如此名與實仍然不吻合。諾貝爾獎獲得者難道是這個社會的最高成就嗎?其獲獎者只是在這一選拔標準下之最髙者,若以另一標準則必是另外一匹人,這其中的操控因素尚未計其列。

  高校排名更是怪像,此中之學術標準、打分標準,更是被學術利益所操作。然而這些排名時間久了,在人們頭腦中就形成理念,總認為哈佛劍橋好,如此西人透過教育而控制了文化之導向。因為好從而人民趨之若鶩,將優勢資源集中於它,它真的越發具足了優勢。北大清華若此,不是清華北大真能培養人才,而是北大清華名氣大,如陽澄湖,所有的大閘蠏要在此泡一泡,沾沾名而已。

  前幾日回家,很多人託我進西安高新一中、交大附、西工大附等,對此我深表擔心。我對他們講,名校最初是造出來的,某一年也許考試成績好了一些,但並不能說明它每一年都好,如果此校借題發揮大肆宣傳,造名校之聲譽就會發生乘數作用,集中好學生,從而壟斷優勢資源;分析之後我建議選擇歷史悠久的,環境偏僻的,學校有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理念的,離家近的,名次雖不在前列但也不落在後面的,比如長安一中等學校並不比西工大附、交大附等差,而且學生來源廣樸實,接地氣,空氣好,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如果一個學校年年排在第一,一定是造出來的。試想一個好學生每次要保持第一,犧牲的是全面發展,為考高份而犧牲了更多方面的發展,借用西方經濟學的名詞,邊際成本太高,意思是當你考試成績保持八十分以上,你很輕鬆,有足夠時間進行體育活動以及人事交際等,但你若每次都要保持九十分甚至前幾名,你會用所有的時間去學習,你所得到是名次,失去的是全面發展。

  珍惜我們周圍的名校,不要被媒體所誤,被名次所誤。珍惜我們周圍熟悉的忠信者,孔子之偉大在魯國也被排除在外,耶穌之聖在其熟悉的故鄉,也不過就是鐵匠之子。

  【拓展延伸】

  顏氏家訓慕賢篇

  吾生於亂世,長於戎馬,流離播越①,聞見已多。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魂迷嚮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②,燻漬③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默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④,較⑤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⑥魚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遊焉。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顏、閔之徒⑧,何可世得!但優於我,便足貴之。

  【註釋】

  ①播越:離散。②款狎:指相互問關係親密。③漬: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藝能:本領,技能。⑤較:通“皎”,明顯。⑥鮑魚:鹹魚,氣味腥臭。肆:店鋪。⑧之徒:那樣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