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了天宮課堂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觀看了天宮課堂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看了天宮課堂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看了天宮課堂觀後感1

  據瞭解,“天宮課堂”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授課物件,採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由此,我想到了此前首次太空授課。

  “神十”航天員王亞平姐姐在“天宮一號”進行授課,向我們青少年講述了失重環境中的物體運動和液體表面的張力情況。

  失重是太空環境中最獨特的現象。在失重的環境下,人可以隨意漂浮,而且可以做出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高難度動作。

  看,這是王亞平在向我們演示單擺運動。只見她把小球向後拉了一小段,然後鬆手,小球並沒有像在地球上一樣做往復擺動,而是神奇地飄浮了起來。王亞平姐姐又把小球提高了一點,再鬆手,小球還是沒有做往復擺動。這是因為小球在太空中處於失重狀態,沒有了回覆力。

  這時,王亞平姐姐推了小球一下,小球竟然在做圓周運動,而且一直在轉,好像永遠都不會停下來一樣。再換個角度又如何呢?小球仍在做圓周運動。在太空中,小球處於失重狀態,只給小球一個很小的初速度,它就可以繞著擺軸做圓周運動,但在地面上卻不行。

  王亞平又從飲水袋中擠出了一個小水滴,這小水滴就像一個小水晶一樣,晶瑩剔透。她還把一個金屬的圓環伸進水袋裡,製成了一個水膜,並往上面加水,水膜就一點一點地變厚,形成了一個水球。王亞平姐姐還向水球中注射了兩個氣泡。

  等把氣泡抽出來後,又把紅色的液體注入了水球中,紅色的液體便在水球中慢慢地擴散開來了。水球也變成了一個紅色的水球,像一個紅色的水晶球。

  這就是“神十”航天員王亞平姐姐在太空授課時的情景。這次授課共用了40多分鐘呢。我認為這樣的課特別有趣而且富有吸引力,同學們都很喜歡。看的時候,同學們個個都很專注認真,沒有一個說話的。有的託著下巴,連口水都流出來了,也來不及擦。

  透過這節課,我萌生了一個理想:我也想當一名宇航員,因為在太空中,我可以做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譬如,在太空艙裡隨意地飄來飄去、做一些奇特美妙的實驗、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環境……

  這就是令人神往的、充滿了奇思妙想的科學的無限魅力!

  觀看了天宮課堂觀後感2

  一堂“太空授課”,牽動了無數國人的心,如果說此前和過去的載人航天器我們更多地驕傲於宏觀上發射和執行回收的成功,那麼我們現在驕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實驗的細節上的生動美麗的展示,一堂太空課,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首先是對青少年科學探索精神的影響。航天科技能夠強國,能夠振國威,能夠帶來民族凝聚力,這話過去也許有些抽象,但是,面對天宮課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學演示,會由衷地感嘆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進,民族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天宮課堂不僅給青少年演示了科學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契機。

  其次是對全體國民的科學素養的影響。有趣的“太空授課”,讓平時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變得生動起來,看得見摸得著,一滴水珠中蘊含著幾多科學的原理,一次航天員稱重,蘊含了簡便的科技應用,不僅讓青少年興趣盎然,也讓成人觀眾更加喜歡科學,而航天科技並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難解,航天科技最終是為生活科技化服務的',這對於培養國民的科學素養很有裨益。

  第三是對航天科技改變生活的影響。航天科技中蘊含了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進步和發展,都會極大推動民用科技的發展,數字溫度表、幹吃麵、尿不溼、心臟泵和補充液體等等無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結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經廣泛栽培,服務於人類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沒。

  第四是對趣味教育的影響。相信看了這一堂“太空授課”,即使很不願意學習科學知識的學生也會感覺到,原來科學可以這樣有趣,這樣生動,這樣實際,從水滴到失重的單擺運動,從陀螺的軸心運動規律到液體的張力和毛細現象等,如果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能夠多些像“太空授課”這樣的趣味性、直觀性和生動性,將學習科學知識從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夠激發更多的孩子投身於科技事業,更會在學習中獲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總之,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不能想當然,過去我們不少人以為航天員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湛藍,透過這次“太空授課”我們知道了,航天員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學和科技永遠是一個國家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航天科技不僅壯國威,更關係我們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國夢腳踏實地,科技夢張力無限!

  觀看了天宮課堂觀後感3

  《天宮課堂》終於和我們見面了,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這個振奮人心的節目,這次是把課堂搬到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由天和核心艙中的三位宇航員為我們帶來一堂特別的“太空授課”。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約582秒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航天員們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8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的太空授課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將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王亞平身處太空,面對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課,是中國太空老師的第一人,彰顯了一個航天大國的風度和氣派。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採取了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定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定地面分課堂。由三名航天員在空間站中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環境,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細胞在熒光顯微鏡下不停的跳動;微重力環境在地球上難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使實驗現象更加直接和直觀。液體表面張力試驗,使水在太空中變成一張水膜;繼續注水後,形成水球;將氣泡注入水球后,形成一正一反兩個像;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還有宇航員在無重力狀態下活動等現象,並實時與地面課堂進行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了我們對科學的興趣。

  王亞平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也是學生,我很期待著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宇宙是複雜多變的,宇宙中有許多奧秘值得探究。

  昔日“上九天攬月”之宏圖,不再是夢,中國航天人要把滿天的神話變成現實。的確,浩瀚太空裡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據悉,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們將在太空中駐留6個月,中國航天員們將第一次在太空中度過春節。期待除夕守歲時,我們能夠第一時間聽到航天員們來自太空的祝福。

  相信在未來,我們必將創造更多的航天奇蹟,實現更新、更大的“航天夢”,我們終將在星空中寫下精彩的一筆,並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為精彩的中國印記。

  觀看了天宮課堂觀後感4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全校同學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看後讓我不禁深深感嘆如今航天科技的偉大,宇航員們的優秀!

  當神舟十三號的三位宇航員進入天和核心艙並在太空進行空間實驗,成功出艙後,三位宇航員一句“感覺良好”,這幾個字是多麼具有力量,多麼偉大,彰顯了我們中國新的科技成就!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航空科技和實驗細節上生動美麗的展示,由衷地感嘆航天科技的先進和威力,科技夢張力無限!首先地表課堂演示了組合體型過程,和人如何進入艙內,十分生動有趣!宇航員還帶我們參觀艙內太空家園、衛生區、睡眠區,及個性化模式。太空廚房有飲水分熱器、太空冷藏箱,水是生命之源,在空間站水是多麼珍貴,還見到了宇航員的運動裝備與太空腳踏車,讓我們瞭解到宇航員太空生活的艱苦,可是他們還是如此樂觀,向他們致敬!

  葉老師介紹了太空服對宇航員的影響,讓我們想到企鵝服的重要性。又讓我們觀察在太空中細胞的生長、變化順序,展示了細胞跳動一閃一閃的十分神奇,而另一個細胞不像我們的皮膚細胞一樣閃亮,好奇特!有個同學提問在太空中能不能像在地面一樣的自由行走?葉老師演示後說明在太空是失去重力人是漂浮的,像一條魚兒一樣四處遊走,還演示了用擺臂方法完成轉身。

  亞平老師解答水在太空中會消失重力,乒乓球也失去浮力,我最感興趣的是由於太空中的失重環境,水在太空中十分有趣,用工具將水拿出來加入水形成了個水膜,不停的注水變成了個晶瑩剔透的水球,用針管插入水球吹氣,形成兩個正反不同的水球,而水球“毫髮未傷”簡直是一個奇蹟!讓我們目瞪口呆。

  中國人如今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空間站,廣西同學又提問氧氣和二氧化碳是如何迴圈?艙長解答是建立了吸氧間,可以淨化二氧化碳變成水,大大提升了空間站的飲水條件。汶川同學提問船艙外面環境是怎麼樣的?解答是能看到地球,天空是黑色的,一天能看到16次日出。北京同學提問返航的力度?解答比過山車的力度大,宇航員進入睡袋就可以做夢,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但要固定,很有趣。

  一堂“太空授課”,讓我們感知宇宙奧秘和科學的神奇!同時也告訴我們要從小熱愛科學,紮實學好基本知識,將來有一天我們也能像宇航員們一樣為國家、為人類做貢獻!

  觀看了天宮課堂觀後感5

  在由“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講述的“天宮課堂”中,我目睹了跳動的心肌細胞,知道了如何在太空中轉身、明白了空間站內浮力幾乎消失,還領略了水在太空中的神奇現象。

  在眾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感興趣的還是關於水膜的實驗。王亞平老師拿起一個黑色的小東西,放入盛水的袋子,再拿起來居然就有一個水膜吸附在上面了!將水膜固定在桌面後,王亞平老師拿出了一朵粉色的紙花,將它放入水膜,原本閉合的花瓣竟盛開在水膜之中。我看著這美妙的實驗,不禁想:既然這個實驗能夠在太空完成,那麼在陸地可以完成嗎?為了解答自己的疑問,我剪了一朵紙花,又接了一盆水,將紙花放入水盆,花辦也慢慢張開了,說明在陸地上是也可以看到這一現象的。

  王亞平老師繼續往水膜中注水,神奇的是,水非但沒有溢位水球,還越聚越多,形成了一個滾圓滾圓的水球。但是,水為什麼不會溢位來呢?透過王亞平老師的解釋我才明白,這是因為微重力下表面張力大顯神威所導致的。

  把臉湊在水球這頭,再去看水球那頭的話,會看到水球中的臉是倒著的,這是凸透鏡成像的結果。葉光富老師用針管將水球中的小氣泡抽出來,再注射入一個大氣泡,同樣的步驟,水球那頭居然有一正一反兩個像,這在陸地是非常難見的。

  “太空歡樂球”實驗也很精彩。王亞平老師先在水球中注入了色素,以便觀察,接著,又將泡騰片放入水球中。水就像被煮開了似的,“咕嚕咕嚕”直冒泡,先是一個一個,接著又是一串一串,最後又是一堆一堆,撐得水球越來越大。此時我的心也到達了噪子眼兒:它會不會突然爆炸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水球絲豪沒有要爆炸的跡象,這才讓我鬆了一口氣。

  觀看了“天宮課堂”後,我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了在太空與在地球的不同之處:在太空由於沒有重力,每走一步都需要藉助空間站裡固定的繩子,而且轉身也不太方便,在這麼困難的行動之下,航天員們還要堅持每天運動,真是太不容易了。

  在太空都能與地球進行聯絡,並且還是用影片的方式,三位老師說得話都那麼清楚,畫質也很清晰,這可真是我意想不到的,值得為中國科技點贊!

  “天宮課堂”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對太空中的事物產生興趣,讓他們瞭解太空,探索太空,從而將來為中國的“航天夢”做一份貢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