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教育家張伯苓的故事

愛國教育家張伯苓的故事

  張伯苓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愛國教育家,也是我十分佩服的校長。張伯苓先生在青年時期,目睹清政府腐敗無能和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欺凌,立志興辦教育,用愛國精神和科學知識教育青年,以達到抵禦外侮,振興中華的目的。下面,就由yuwenmi小編給大家分享愛國教育家張伯苓的故事,希望各位童鞋喜歡!

  愛國為公,自強為能

  愛國,就要立為公之志向。張伯苓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為公之道德和為公之誠信。他說,“公德心之大者為愛國家,為愛世界”。(張伯苓《南開學校的教育宗旨和方法》1916年1月19日)他問學生及其家長,“將來是為國?抑為私?來賓中或有諸生之家長,必以為供給子弟十數年之費用,今日畢業後,宜略為家庭打算。但試問若無國,何能有家?”“諸生功課已畢業,此後應思如何為國為公,方不愧為南開學生”。(張伯苓《為國為公,傻做實做》1935年6月23日)他又說,“誠之一字,為一切道德事業之本源,吾人前途進取應一以是為標準”,“望諸君明徵學理,細味不誠無物之言”,“既深知之,即力行之”。(張伯苓《作事應以“誠”字為標準》1916年6月28日)張伯苓要培養的是“真誠、無私的領導者,使他們能夠解決中國乃至世界所面臨的巨大的問題”。(張伯苓《為了中國的民主而奮鬥》1918年1月14日)張伯苓堅信,“如果公,如果誠,事就能成功”。(張伯苓《南開的目的與南開的精神》1934年9月17日)

  愛國,就要有“能力”。張伯苓說,“有愛國之心,兼有救國之力,然後始可實現救國之宏願”。(張伯苓《四十年南開學校之回顧》1944年10月17日)張伯苓講的能力,包括學習的能力、研究的能力、團結合作與組織能力、寫作說話能力、實幹做事能力等等,統括為“為公服務之能力”(同上)。張伯苓特別注重“引導學生之自動力”,(張伯苓《南開學校的教育宗旨和方法》1916年1月19日)他說,“餘嘗為汝等計劃,約有二法:一為先生之輔助;二為諸生之自治。夫然後先生之力漸減,學生之力日增,庶幾人人皆有自治之精神而有作事之能力也”。(張伯苓《欲強中國,端賴新少年》1916年8月30日)曾任南開學校大學部主任的黃鈺生先生指出,“在伯苓先生的教育思想中,自動、自覺、自治、自主、自創佔有重要地位。而且這‘五自’的每一個‘自’,都是一種能力”。(黃鈺生《張伯苓教育言論選集序》1984年)

  愛國,就要強健體魄。重視體育是張伯苓教育思想和實踐的重要特點。他說,“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南開學校自成立以來,即以重視體育,為國人倡,以期個個學生有堅強之體魄,及健全之精神……但苓提倡運動目的,不僅在學校而在社會,不僅在少數選手,而在全體學生。學生在校,固應有良好運動習慣;學生出校,應能促進社會運動風氣。少數學生之運動技術,固應提高;全體學生之身體鍛鍊,尤應注意。最要者學校體育不僅在技術之專長,尤重在體德之兼進”。(張伯苓《四十年南開學校之回顧》1944年10月17日)張伯苓早在1907年就提出“吾國選手在不久的將來參加奧運會”,(張伯苓《雅典的奧運會》1907年10月)從而成為中國奧林匹克運動之第一人。

  “公能”教育,薪火相傳

  作為愛國教育家,張伯苓先生最大的歷史貢獻,是他開創的公能教育,從而成為“中國現代教育的一位創造者”。(胡適語)張伯苓積多年愛國教育之實踐,提出“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為南開學校的校訓。這個公字當頭、公能結合、與時俱進的校訓,抓住了立德樹人的教育本質,是張伯苓教育思想的大成。張伯苓先生對這個校訓做了鞭辟入裡的闡釋,他說,“教育目標,在‘救國救民’;教育方針,在‘允公允能’。‘公’以化私、化貪、化小;‘能’以去貧、去弱、去愚。希望人人皆是德、智、體、群四育平均發展之國民,人人皆有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犧牲小我,服務社會之美德。為社會而養成能力,獻能力以服務社會,進而改造社會之風氣,轉移政治之風氣,然後救國救民之最高目標,方可美滿實現。四十年來,世局萬變,惟南開之公能訓練方針,始終一貫不變”。(張伯苓《〈中國之命運〉與南開之教育》1944年5月)他又說,“‘日新月異’這四個字是說每個人要接受新事物,而且能成為新事物的創始者,不但趕上新時代,而且還要走在時代前列,這是南開精神”。(張伯苓與重慶南開中學同學談話,載於《四三通訊》第11期1942年4月)

  張伯苓的公能教育,在理念上,用一個“公”字凸顯了為公育才、育為公之才,用一個“能”字凸顯了重視培養學生之能動的做事成事的能力;在實踐上,針對“愚、弱、貧、散、私”之“五病”,以“公能”為依歸開展五項訓練,即科學、體育、團體、道德和愛國,包含了且又大大超越了書本和課堂的知識教育,是課上與課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德智體美並進的全面教育。公能教育之所以成功地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棟樑之材,端賴其理念正確先進、其實踐全面徹底。張伯苓的“公能”教育思想有如魯殿靈光,穿越時代,為一代代南開人照亮了人生的航向,這是他留給南開、留給中國教育的寶貴財富。學習和傳承張伯苓的愛國精神,認識和理解公能教育深邃博大的內涵,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創造性地開拓公能教育新局面,是當代南開人的歷史責任。

  在張伯苓先生140年誕辰、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作為迄今為止蒐集張伯苓著述最為完整豐富的《張伯苓全集》付梓出版了。回首歷史的滄桑鉅變,瞻望南開學校、中國教育和中華民族振興大業的壯美前途,我們深深懷念張伯苓——這位偉大的愛國先賢。此時,讓人不禁想到1951年張先生辭世時,他的得意門生黃鈺生先生在為老校長所致悼詞中那段感人的話:

  “我們懷念那個身材魁梧,聲音洪亮,談笑風生,豪爽豁達,性格中充滿了矛盾,而能在工作中統一矛盾的人——這個人,機警而天真,急躁而慈祥,不文而雄辯,倔強而克己;這個人,能從辛苦中得快樂,能從失敗裡找成功,嚴肅之中又有風趣,富於理想而又極其現實。我們懷念十五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教訓我們,號召我們團結合作,硬幹苦幹,指教我們,百鍊鋼化為繞指柔,不取巧,不抄近,隨時準備自己忠實地報效國家的那個人;我們懷念十五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每到一處,青年們爭先恐後,滿坑滿谷,去聽他演講,愛護青年而為青年所敬愛的那個人——國士,教育家,新教育的啟蒙者,一代人師,張伯苓先生。”

  書及此,腦海中又想起伯苓先生在抗戰即將勝利之時寫下的一段滿懷豪情、鼓舞人心的話,敬錄如下,作為本文的結語:“回顧既往奮鬥之史蹟,展望未來複校之大業,前途遠大,光明滿目。南開之事業無止境,南開之發展無窮期,所望我同人同學,今後更當精誠團結,淬厲奮發,抱百折不回之精神,懷勇往直前之氣概,齊心協力,攜手並進,務使我南開學校,能與英國之牛津、劍橋,美國之哈佛、雅禮並駕齊驅,東西稱盛。是豈我南開一校一人之榮幸,實亦我華夏國家無疆之光輝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