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
新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1
每位化學教師都希望自己的每堂課成為成功的課,而一堂課成功的課,不只是教師講的有多好,還要看學生學會了多少。把教授最最佳化與學習最最佳化相應地融合在一起,才能達到學生學習的最佳效益。
一、瞭解學生,合理設計
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最最佳化,主要看教師課前對學生的瞭解情況,看教師的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是否適合自己的學生,看課堂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只有當構成教學系統的諸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乃教學手段處在最佳化的組合狀態,才能保證最最佳化的教學系統真正得到落實。
設計教學過程時要考慮的因素很多,諸如課程目標、重難點的分散處理,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運用等。而最關鍵的是如何結合學生實際,以學生的興趣、愛好需要為基礎,並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差異、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等進行教學設計。因為只有瞭解、分析和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制定教學要求、組織教材、確定重點和難點、選擇教學方式及組織教學時才有了既合情又合理的依據。
二、培養興趣,情感投入
興趣是學習的內部動力,只有當學生對學習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才能使學生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教學質量才能有根本性的提高。
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主要依賴於教師對教學系統的合理設計、教師的學識水平、教師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是否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等。而教師“教”的能力又直接制約著學生對學習化學所具有的濃厚而持久的興趣與努力,教師如果不具備“教”的能力。必然很難激發起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講課時,不僅應做到語言清晰、準確、簡練,具有科學性與邏輯性,更不可忽視語言的藝術性與趣味性。優美的語言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能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表達效果,融感情色彩於枯燥的、條條框框的知識學習之中,消除高強度學習給學生帶來的疲勞。還可藉助體態語言以增強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最終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趨向。
三、及時反饋、調控合理
對教師來說,學生的口頭回答、實驗操作、課堂練習以及學生的面部表情変化等都是學生對教師輸出資訊。作出的反應一一即學生的反饋資訊或學生的輸出資訊。教師應對這些學生輸人給目己的資訊迅速作出反應並進行有效地調控。
由於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教師在備課時往往會事先設計好一系列有利於理解所學知識、深化所學內容的間題,但是由於教師的調控物件不是僅僅只會接受資訊,的機器,而是具有一定分析與處理資訊能力的、有感情色彩的、有獨立思想的、思維活躍的人,他們將會對所輸人資訊作出不同的反映。教師必須根據所接收到的反饋資訊作出及時的調控,不斷因勢利導地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積極的途徑上來,否則教師的教學設計將受到擾甚全被破環,從而影響最佳化教學過程的實施。
四、加強訓練,及時鞏固
孔子日“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這充分說明了及時鞏固複習的重要性。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必須留出一定的時間讓生進行課堂練習,讓學生把當堂所學知識及時進們鞏固與消化,課後,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的不同,佈置適當的分層作業。
總之,最佳化課堂教學,改革教學過程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能力,形成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有效途徑之一,如何才能達到最最佳化,如何才能真正的最最佳化?這仍是我們今後努力探索的方向。
新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2
20xx年x月x日,我有幸參加了xxx區教育局組織的化學新課標培訓,xx老師利用一天的時間把新課標的變化以及一些教學中具體的例項傳授給大家,同時還糾正了大家教學中的一些誤區,大家受益匪淺。那麼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如何才能把這些新思想新理念很好的貫穿到教學當中,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問題。為此我結合培訓和教學談談在學習化學《新課程標準》中自己的一些實踐體會。
一、以學生髮展為本,改革課堂教學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是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素質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應以學生為本,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而新型試題只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一種形式,構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課堂模式,關鍵還要靠我們的教學主陣地——課堂。新的理念成了我們課改教學的巨大驅動力,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去探究知識,去感悟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目前的一個突出的共性問題,還是課堂上教師講得太多了。教師本來是一心為學生著想的,只擔心漏講知識或少講而學生不會。教師講得很辛苦,但學生處在被動聽課狀態,學生獨立思維的空間太小,很難獲取較大的學習效益。因此,我們要構建學生主動參與、師生共同探究知識、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教學情境。就要在平時教學中,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的,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在教學中教師要主動走到學生中,和他們談理想、談生活、談興趣、探究知識,尊重他們、呵護他們。
二、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想像、質疑、勇於求異,主動發現和提出問題,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善於創設成功的情境。對學習基礎不太好的一些學生,提出一些簡單應用性的問題,而將一些有深度和具有較強思考性的問題,留給學習基礎好一些的學生,使他們都有發言的機會,這樣一來可以使他們在不同學習層次上都有進步。這對提高學習興趣和培養創新精神有積極作用。
三、在教學中提倡探究性學習,科學探究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式,而且是重要的學習內容。要將科學探究的學習同其他內容的學習有機結合並統一起來。將這一思想貫徹到化學實驗教學中,從化學實驗內容的呈現來看,就是要鮮明、具體地按照科學探究的思想來敘述實驗內容,使學生明確與具體的實驗內容有關的科學探究的要求,做到在探究中學、學探究的方法。
四、聯絡生活實際,強化應用意識貼近生活、聯絡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學生的強烈希望和要求,是化學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也是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需要。努力創造教學情景,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落實新的課程標準的今天,對我們廣大的教師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在繼承昨天的優秀成果,補充新的教育理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我們的教育才能適應時代的進步,我們培養的人才才能肩負起建設國家的重任。
新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3
新課標在課程理念、目標、內容等方面都有明顯變化,明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體現了數學學科育人價值的課程理念,確定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
一、課標新舊交替,鞏固認知
最新出版的新課標的指導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結構特徵,與20xx年版的有一些理念和內容上的變化。在基本理念中體現了“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求的核心素養”,要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重點對內容進行結構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中,新課標要求透過學業質量的標準的構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的主要依據,採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我監控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二、教和學相互促進,會教才會去學
新課標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教”是學校和老師的基本職責,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會”。課程內容結構化就是對學習內容的整體理解,對學生學習的整體把握,從基於單元的整體分析,對關鍵內容的深度探究,然後再透過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識與方法的遷移,促進學生整體發展,逐步形成核心素養。我們整體把握了教材,我們就把握瞭如何去“教”,我們把握瞭如何去“教”,學生才能更好的去“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摒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主動思考與提問,學會利用觀察、猜測、推理、驗證等方法發現一般規律與數學模型,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控與自我評價。
三、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提到“數學核心素養”其實我們並不陌生,近幾年“核心素養”一直是各類教研培訓的熱門話題。數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主要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現實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數學核心素養是在學生本人參與的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發展的。核心素養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要求老師滲透在每一節課,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圍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展開。這次新課標的修訂就是要讓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
本次課標修訂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這說明未來數學課程將會聚焦於學科育人和跨學科教學,也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應當致力於研究的大方向。新課標可以助力新課堂,但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要體現核心素養,注重建立具體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的關聯;教學目標要處理好核心素養與“四基”“四能”的關係,強調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是“四基”“四能”,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載體;教學目標的設定要體現整體性和階段性,強調根據主題、單元整體設計教學目標,圍繞單元的教學目標細化課時的教學目標。
2、把握教學內容
注重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強調透過對教學內容的整體分析,幫助學生建立結構化的數學知識體系,透過合適的主題整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學會用整體的、聯絡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注重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的關聯,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具體內容與核心素養之間的關聯,還要注重內容主線與核心素養髮展之間的關聯。
3、選擇教學方式
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探索大單元教學;重視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體現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以及學習內容與核心素養表現的關聯,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專案式學習;強化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強調發揮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促進作用,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步發展核心素養。
4、重視綜合與實踐
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重點;以跨學科主題式學習為主線;以真實問題為載體,適當採取主題活動或專案學習的方式呈現,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社會擔當等綜合品質。
5、融合資訊科技
注重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融合;重視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對數學教學的推動作用;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只有不斷學習才會有收穫和進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問世給予我了很好的學習素材,我相信在它的指引下,一定會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更多啟發和創新,讓我們在這平凡的崗位上爭創出新的業績!
新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4
在初步研讀了新課標後,我有幸參加了xx市《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xxxx年版)》暑期專題培訓,透過兩天半的線上培訓,此次活動由國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成員與一線優秀講師,帶領大家深入解讀與研究xxxx年版的新課標,圍繞“新課標”針對小學數學核心問題進行研討,讓我紮紮實實地領會了新課標的精神。透過線上學習,結合自己具體的教學實踐,我深刻的認識到在新課標背景下我們的數學課程要培養什麼樣的數學人,反思我們的數學課程教學要如何改進實施?
一、夯實老內容,領會新導向
透過學習不僅夯實和重溫了課程標準的老內容,更是解讀了xxxx版新課標的新增內容和導向。課程標準從xxxx年出版到xxxx年出版,再到今年的xxxx年出版,基本上每十年改一次。今年新出版的新課標的指導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結構特徵,與xxxx年版的還是有不少的變化。在基本理念中體現了“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求的核心素養”,要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重點對內容進行結構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中,要透過學業質量的標準的構建,融合“四基”“四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主要依據。確立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四能”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不僅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還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課標明確提出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讓數學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素養目標不是一節課就能培養的,知識點的學習只能作為階段性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中提前預設,提升學生哪方面的素養,從真實情境問題出發,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核心素養具有整體性、一致性的特點,在理解性學習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單元結構化整合,注重學習能力的遷移,舉一反三,減負提效。
同時,新課標中還倡導要積極開展跨學科學習。很多孩子都覺得學了數學只能用在教室內,但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絕不是孤立的。比如:數學的建系和地理、美術、建築等學科可以融合,數學的資料統計和資訊科技可以融合等。我們要勇於“跨”,才能更全面的培養學生。
二、注重實踐數學,提高數學素養
xxx教授在《聚焦核心素養強調綜合、突出實踐的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講座上提出義務教育課程如何落實核心素養?答案是“核心素養為宗旨,學習主題為框架,內容聚焦大概念,教學過程重實踐,學業評價促發展”。數學知識本身與核心素養沒有直接關係,而是數學知識所表現出來的知識形態,如研究物件的概念、性質、關係、運算、規律等,構建了數學內容與核心素養之間的橋樑。比如:與“概念”有關內容的教學,可著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下的抽象能力;與“性質”有關內容的教學,可著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下的推理能力;與“關係”有關內容的教學,可著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下的模型觀念;與“運算”有關內容的教學,可著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下的運算能力等等。課程內容要強調學科實踐、強調綜合,彰顯課程理念的變化。從注重教什麼,到關注為什麼教;從注重共同基礎到關注個性需求;從注重學科邏輯到關注生活邏輯。
“數學源於現實,紮根於現實,應用於現實”,是荷蘭數學家、教育家弗雷登塔爾提出的“數學現實”原則。基於這個原則,小學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教學與現實社會生活緊密聯絡起來,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從而瞭解數學價值,培養數學意識,體驗生活,認識社會。
誠然,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數學教學的一個內容,在突出綜合性、著眼實踐性的同時,還應體現出數學學科的特點。即從數學的角度去提出問題、理解問題,用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方法去研究問題。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和學習方式,我們將不斷研究、不斷改進、逐步完善,使實踐活動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真正在實踐中“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這次培訓,為我打開了一扇,讓我領略到了諸位名師大家的無限探索熱情、無窮教學創意和無止境的教學追求;這次培訓,更讓我對新課標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數學核心素養的時代已經正式來臨,我們不能只在一成不變的教學老路上埋頭苦幹,還要時不時地抬頭看看前方和遠方。教育教學的不斷變革,意味著我們需要隨時隨地去擁抱變化,革新自己,勇於嘗試。心中有課標,教學有尺度,讓學生完整經歷探究的過程,明晰知識的產生由來,這是高於知識層面的數學本質理解,也是高於技能層面的數學思維活動。注重體驗與經驗積累,讓學生在增長知識與技能的同時發展思維與能力素養。
用新課標指導課堂教學,建立學生喜愛的數學課堂,聯絡教學實際積極思考,用新理念新方法落實好標準的.要求。用篤行和奮鬥去譜寫新課程理念的新篇章!不負時代,不負學生,一起向未來!
新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5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儘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矗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聖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後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後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遊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後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著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資訊。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穫不少,但是由於缺少了對文字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於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矗。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矗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會有效結合“345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髮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於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裡,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新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6
在剛成為一名師範生的時候,我的心裡很惶恐,我以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為目標,但我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瞭解其實還只停留在表面。經過了兩年的學習,我漸漸的不那麼怕了,並且找到了一些方法,學習到了一些經驗,也更加清楚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是什麼樣子。
首先,教師無小節,處處為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心目中的理想良師應該儀表端莊、態度溫和、言談文雅、言行一致,做到“慧於心而秀於行”的境界,從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做到這一點,非常難,需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不斷培養自己的氣質,豐富肚中的書墨,這也是一切後話的基底。
其次,作為優秀教師要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學生的求知慾望強,可塑性強,正是受到外來影響最為突出的時候。在這個期間裡,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為學生樹立一個標杆、榜樣,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使學生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之材。作為教師更要樹立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形象,這樣才能使教師自身具有較強的親和力,使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成為每個學生的知心朋友,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
再次,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要回歸到“立人”上,教師的關注點要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那麼在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並不應該清閒地看著,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思考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念是否積極正確,應該給予怎樣的引導與鼓勵。
然後,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淵博的學識和較高的專業素養。教師之所以能夠“傳道授業解惑也”,主要的原因在於教師繼承著前人的文化成果並擁有開拓創新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專業素養過硬,這是一名合格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條件。只有知識淵博,術有精專的教師才可能受到學生的尊重。常聽人說,作為老師,想要教給學生一瓢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就是陶行知先生說的:“要想學生好學,先得先生好學。”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育理念的轉變,教師教學不能再是一股腦的“傾倒式、獨白式”,不能只停留在對於課本知識的學習。知識是一個四通八達的大網路,由一點可以外延到很多相關的點,教師在課本知識足夠紮實的基礎上,要做一位終身學習者,去了解更多知識,增加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共同探討中傳道授業,這就要求教師擁有深厚的知識儲備和強大的外延能力,來隨時應對學生的發問,使課程活泛,內容豐富,效果顯著,使學生信服。
最後,愛崗敬業、盡職盡責。作為教師要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熱愛學生。教書育人,要學習陶行知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努力做到愛崗敬業,對知識問題小心求證,不誤人子弟。
這就是我心中理想的教師形象,內外兼修,既有外在形象美、氣質美,又有正確,豐富的知識儲備和較高的素質能力。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心所思,行所為,內外在美都和諧統一的優秀教師。
新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7
20xx年8月30日,我參加了尚卿中心學校舉辦的20xx版新課標學習培訓,培訓會上聽取了廖志騰等老師對《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解讀》的專題報告。本人受益匪淺,感受頗深。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20xx年版的新課標,廖老師在報告中,回顧了對於20xx年版的課標教育工作者們看法,他向我們指明瞭新課改的方向。提醒在座的數學教師,儘量避免對於新課標只講理念,不講理解,而應該“專業地讀懂教材,用心地讀懂學生,智慧地讀懂課堂”,讓數學課靈動起來。
我深深地領悟到數學教學不應該總是指令性地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或是急於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要給學生思考、探究的空間,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我們老師應該做的是耐心地等待,讓學生從自己參與的活動中真正獲得永久性的知識。
回校後,我認真研讀了20xx年版的新課標,簡單講與20xx年的舊版有幾個顯著變化,“雙基”變“四基”,“雙能”變“四能”。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要準確把握教師角色
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能創造性使用教材,並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組織者;教師不再只是教書的匠人,而是擁有正確教育觀念,善於使學生髮現探索的引導者;教師不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聖人,而是善於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真誠的合作者。
1、挖掘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
2、教師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3、教師要熱情地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成為學生真誠的合作者。
二、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減少對學生的時空佔領,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
那麼,數學就不在僅僅是書本上板著面孔的枯燥的數學題,數學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命活力。提高數學素養,使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知識去解決問題。學習完新課標,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確了今後工作的目標和方向,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加強修養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只有真正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才能為孩子們奉獻出既“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在今後教學中,我將盡力做到讓孩子們學喜歡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做一個孩子們喜歡的老師!
新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8
新課標(20xx版課程標準),新高考(20xx年以來選擇性學業水平考試)實施以來,課堂改革明顯滯後,並沒有“新”起來。化學課堂結構的失調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類。
1、對教材構和能力結構把握不準。新課標化學教材雖然有三個不同的版本(即人教版、山東科技版、蘇教版),但都是依據課程標準,綜合考慮“知識的邏輯順序”、“學生的認知順序”“學生的心理發展順序”而編排的。這就要求任課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打破章節順序,從化學學科本身的知識結構角度和化學學科硏究的過程與方法上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並應用於課堂教學中。首先,不能挖掘教材前後知識間及方法間的邏輯關係。其次,是不能把握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是構成教材知識結構的基本骨架,若把握不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將很難促進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基礎上對新知識轉化,不利於學生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如必修1中有關物質的量濃度的教學,重點是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而配製溶液的實驗目的是幫助形成物質的星濃度的概念,而有的老師卻按舊教材的要求,將重點放在了溶液配製的步驟、儀器的使用甚至誤差的分析上。這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違背了新課標的要求。再次,由於片面追求升學率,在新課標的化學教學中,依然存在著教學目標“應試化”、“知識教學”、“考點化”現象,結果會肢解有關化學知識、模糊了化學知識的整體結構,更談不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使化學教學一定程度上演變成了“解題化學”,有失去化學教學的多樣性、生動性、實踐性的危險。
2、對學生的認知結構研究不夠。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教材的知識能力結構既有聯絡又有區別。部分教師不瞭解學生構建認知結構的過程,把學生的學習活動簡單地看作是從未知到已知的探求過程。其實,高中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思維能力,他們完全能夠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來同化新知識,以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因此在新課標的化學教學中,無論是童節體系還是具體的知識點,都可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透過以舊帶新的方式去探索、去發現。如必修1中“物質的分類”的教學,因初中教材不同版本對物質分類的知識介紹的程度不同,所以必須先了解學生初中所用教材版本,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該節的教學。
3、課堂結構設計不合理。常可見到以下幾種設計不合理的現象:—是機械地照搬教科書中化學知識的編排順序,照本宣科,等於是在照教科書向學生硬灌知識。二是沒有硏究學生的實際情況,照抄現成的教案。教師也只是成了知識的轉述者,沒有成為學生認知結構構建的有力促進者。三是不顧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過程與規律而硬性設計教學結構,只是按照舊教材的教學目標去設計,結果造成教學結構與學生的認知結構成了互不聯絡的兩張皮。可以說,許多學校都存在這種現象:新課標課堂教學卻按舊教材要求設計教案,甚至提出”一步到位”的高考水平教學目標,實際上化學教學是很難做到到“一步到位”的。
現代教育倡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上必須突出素質教育,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如針對學生和教師實際,結合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以及,老教材課堂教學改革的經驗,提出“問題探究式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它的基本策略為: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線索,以探究為基礎,以問題解決為目的,以課時學案為依託,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其基本方式及教學設計意圖如下:
情景匯入:即課堂匯入,目的是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可選取與本課時內容聯絡密切的有關社會、生活、科技方面的材料或學生已學知識,利用多媒體等形式展示給學生。然後,將每課時內容細分成若干探究點,按”問題探究———歸納拓展——遷移應用”3個過程學習探究。
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化學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進行知識創新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科學態度、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的重要途徑。實驗是新課程的中心,新課程的實施是圍繞著實驗來進行的。在新課程理念下,化學實驗教學也發生看相應的變化。
1、由教師的演示向引導學生動手實驗的探究式教學轉變。過去演示實驗教學的模式通常為:教師按著教材向學生傳授有關新知識——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用實驗結果驗證新知識一師生作概括總結。新課程實驗教學要求激勵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老師的任務是引導、協助和點抜。因此教師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在實驗教學中儘量發揮實驗的探究本性,增加學生動手機會,儘可能地將知識點設計成學生動手的探究性實驗,引導學生做好每個探究實驗。教材中的許多地方都可以如此處理,如教材中苯與液溴的反應可設計成探究實驗:
(1)如何證明該反應是取代反應而不是加成反應?
(2)將生成的氣體直接通入硝酸銀溶液中有充分的說服力嗎?
(3)如何改進以更好的達到實驗目的?
2、教師應細緻地鑽研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合理改進實驗和補充實驗,因地制宜進行創新。教師在平時備課的過程中要努力挖掘蘊含於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在教學過程中不拘泥於教材中已有實驗,對現象不明顯、效果不好的實驗進行必要的改進,這需要教師在課餘時間多進行實驗研究,反覆實驗,尋求現象最明顯的實驗途徑。教師還可以將教材中可探究的知識點設計探究性問題透過實驗進行教學,使實驗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如新課的引入,重點、難點的突破,知識的深入,複習、習題、課外活動等等。如在氮氣一節氮的氧化物的性質教學中,二氧化氮與水的反應教材只給出了反應方程式,沒有進行實驗探究,此處教師可增加探究性實驗操作如下:
(1)展示收集滿二氧化氮的試管;
(2)把盛有二氧化氮的試管倒立於水中,開啟膠塞;
(3)待液麵不再上升時,用拇指堵住試管口取出試管,試管口向上,移開拇指;
(4)向試管內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觀察現象並回答以下問題:①水面為什麼會上升,顏色消失說明了什麼?
②鬆開手指後,氣體由無色又恢復紅棕色說明了什麼?
③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了什麼?
教材中很多地方可作類似的處理。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根據需要增設實驗還可將教材中已有實驗進行合理改進,如人教版必修一鈉的性質實驗可作如下改進:將一小塊切去氧化膜的鈉放入破試管的玻璃管內,用鑷子夾住玻璃管一端在酒精燈上加熱,等鈉開始燃燒時撤開酒精燈,來回晃動玻璃管,使鈉能與足是空氣接觸,等玻璃管冷卻後觀察燃燒產物的顏色。透過這種改動,得到的過氧化鈉顏色純正,避免了鈉在石棉網上燃燒產生大量黑色物質對實驗現象的干擾。在對教材中內容進行實驗探究時,設計探究問題的難度要恰當,要符合學生的思維能力,要幫好學生打好逬行科學探究必備的知識基礎。
總之,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化學實驗教學增強演示實驗的探索性,增設邊講邊做實驗,多采用探究教學;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和實驗設計、評價能力;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督促學生完成家庭實驗。學生由被動、機械的操作變為主動、探究的實驗,活躍了學生思維,開發了學生潛能,使學生成為了實驗教學的主體,提升了學科核心素養。
新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9
隨著時代發展,人才培養要求的不斷變化,義務教育課程也需要不斷與時俱進,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xx版)於x月x日頒佈。新版課程方案和標準體現了當下教育改革的風向,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作為一線教師教師需加強自身學習,準確把握新課標的方向和亮點,用課標要求去改進課程教學,來實現高質量的育人目標。
在前期學習新課標時候瞭解到新課標有五大亮點:
一、聚焦核心素養,培育學生終身發展。
二、最佳化課程內容結構,強調跨學科主題學習。
三、加強學段銜接,體現學習進階。
四、增強指導性,強化教、學、考一致性。
五、研製學業質量標準,關注學生持續發展。
當時就覺得壓力山大,感覺無從下手。而今天參加了化學課標下的化學實踐教學研討活動,一下子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北師大附中兩位老師帶來的七個問題與新課標緊密聯絡,也是我在研讀新課標中遇到的疑問和困惑,胡久華教授一一進行了分析和剖析。以具體的課例為例進行講解,一下子讓高大上的理論很接地氣,比如在大概念教學中,要有建立模型的意識,要給孩子們有驅動任務,問題課程的設定要貫穿整個單元,尤其是吳東芽老師對於燃燒條件及其滅火原理的設計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清晰地模型不但反映了燃燒的條件,而且還滲透了化學變化中物質的變化和能量的變化,還體現了對燃燒的控制方法。另外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應只關注孩子的答案、結論,更要關注學生認識問題的角度和思路,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要注重素養評價,不僅僅注重知識本體,更要注重思維方式的評價。不僅要有師生對話評價,還要有生生對話生生評價,以評促學,實現教學評的一致性,從學科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學業質量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還有在雙減和新課標背景下的作業設計中一定要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把孩子們從題海中解放出來,設計的作業要有整體性、多樣性、選擇性和進階型。從簡單到綜合,從實際生活到學科問題中,關注學生的思考,關注學生持續發展和終生髮展。高水平的作業必是符合學情的,作業形式除了紙筆作業還可以更多的實踐作業,注重結合勞動教育,加強學生自我診斷,促進學生髮展,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學習。
新課標中強調跨學科主題學習,當時我就覺得老師一下子要學習的東西更多了,學生的負擔也更重了,xx教授的一席話將我從錯誤的觀念中拉了出來。跨學科實踐活動不是做加法,而是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採用任務情景與驅動,基於化學學科立足於化學學科開展,關注新課標要求的10個跨學科活動即可,不要為了跨而硬跨。
xx老師最後反映的一個問題也是我的學生升入高中階段後經常給我吐槽的一件事就是高中和初中化學的不銜接,高中化學好難,劉娟老師也總結出了新高一學生7個方面的欠缺:有知識的欠缺,也有方法的欠缺,還有觀念上的缺乏。這也給我了深深的警示,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分類思想,有序思維,微粒觀、探究意識、定量意識等。當然胡久華教授表示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是所有高一新生的問題都是義教化學造成的,初高中教師都應注重學科核心素養的銜接,知識層面的銜接,方法與能力的銜接,胡教授還特別突出了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在新課標中不予評價,這樣使得酸鹼鹽部分內容難度降低,但要講給學生類比的方法,研究一類物質就要掌握一類物質的性質,瞭解這一類物質的共性和差異性,透過類比方法得出酸鹼鹽相關的性質。
短短不足一個半小時的學習,讓我收穫頗豐。新課標對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同時也是對一線教師的新要求,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稱的上自己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育人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