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發展調研報告(通用14篇)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通用14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企業發展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1

  黃石市是一個以工業為主導的城市,工業經濟佔黃石的半壁江山。近幾年來,黃石工業發展態勢良好,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隨著金融危機的加劇,黃石工業經濟正面臨新的考驗和挑戰,特別是中小工業企業所受到的衝擊非常明顯,黃石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98.4%,加上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的經濟總量佔全市工業的51.2%。認真分析當前的工業經濟形勢,採取積極措施應對挑戰,是確保今年工業經濟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的當務之急。

  一、黃石中小企業基本概況及在經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

  據最新普查資料顯示,截止20__年末,全市工業企業法人單位有3772家。按大中小型工業規模分類,達到大型工業企業標準的為湖北新冶鋼、大冶有色總公司、東貝集團、湖北美爾雅集團、勁牌酒業公司、華新水泥集團公司、黃石供電公司和大冶陳貴礦業集團公司共8家,黃石擁有中小工業企業達3764家。涵蓋了冶金、建材、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紡織服裝、電子資訊、能源等7大產業,是黃石市工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按工業規模分類,20__年末,進入規模以上的中小工業達482家,20__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12.39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的47.6%,其中: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達到80家,稅收過千萬元的企業有26家。20__年規模以下企業3282家,實現工業總產值62.5億元。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黃石市工業經濟從20__年四季度起,呈現下行走勢,但全市中小企業執行的基本面較好。主要表現在:

  1、中小企業生產和銷售增勢平穩。雖然20__年四季度全市規模以上中小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同期只增長6.3%,銷售收入只增長3.4%。但20__年全市規模以上中小企業仍完成工業增加值123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銷售收入400.46億元,同比增長27.9%,上交稅收15.14億元,同比增長8.92%。

  主要產品產量穩定增長。原煤產量140萬噸,增長6%;鐵礦石(原礦)產量286萬噸,增長6%;服裝1080萬套,增長31%;水泥1268萬噸,增長14%;鋼、成品鋼材、磁卡與上年基本持平。

  中小民營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09.08億元,增長33.09%,比全市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平均水平高4.5個百分點,絕對值佔全市規模中小企業的74.95%。以萬達金卡、振華化工、鴻峻鋁業、新成鋼鐵等一大批民營企業發展活力明顯增強。

  2、企業綜合治理能力逐步增強。黃石市中小企業經過近幾年來的改制,企業整體素質逐步提升,綜合能力逐漸增強。主要表現在:一是法人治理結構更加合理。湖北鍛壓機床等一批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範公司管理,企業發展走上良性迴圈的軌道;二是企業開拓市場的能力逐年提高。黃石建材節能裝置總廠等企業的產品不但在國內俏銷,而且遠銷歐美、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三是企業產品逐步趨向多元化、系列化,抗風險能力大為增強。黃石市中小企業的產品由傳統的鋼材、水泥、機械、服裝等有限領域,逐步拓展到新型材料、化學管材管件、精密模具、生物醫藥、電子資訊、節能環保等800多個品種、近20__多個系列,產品結構最佳化,組合互補效應已經形成,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已經實現質的跨躍;四是企業信譽普遍較好,盈利能力大為改觀。據調查儘管當前市場形勢比較嚴峻,黃石市仍有70%以上的中小企業能夠盈利。

  3、企業成長步伐明顯加快。20__年初,黃石市共有規模以上中小企業407家。到20__年底,新增規模中小工業企業100家,其中引進專案投產新增40家,“小進規”新增60家。據第二次全市經濟普查清查最終結果顯示,全市法人工業企業達到3772家,其中具備了規模以上工業標準的達604家,比目前在統的規模以上單位還多89家,這為20__年工業企業“小進規”提供了保障。預計20__年全市新增的規上工業將增加銷售收入50多億元、工業增加值15億元,將拉動全市工業增長5個左右的百分點。

  4、產業叢集快速擴張。目前已形成了塗鍍板材、生物醫藥、食品飲料、電子資訊、紡織服裝、鋼鐵深加工、銅及鋁製品深加工和裝備製造業等八大中小企業產業叢集,聚集了500多家中小企業。20__年,塗鍍板材、生物醫藥、電子資訊、非金屬礦加工等五大成長型產業叢集完成增加值55.6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2%和30.1%。

  二、金融危機形勢下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

  儘管20__年黃石市中小企業總體上保持了平穩發展態勢。但從第三季度開始,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逐步顯現,使黃石市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困難不斷增加。突出表現在:

  1、企業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受金融危機影響,20__年黃石工業經濟效益大幅下降,利潤總額、利稅總額分別比上年下降7.8%和1.0%。20__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126家,全部是中小企業,佔全部中小企業的比重為26.1%,主要集中在電解鋁、鋼鐵、有色、紡織服裝、電力等傳統行業和主導行業。特別是電力生產等行業出現了全行業虧損,帶動全市虧損企業急劇增加,虧損額快速增長,黃石市中小企業全年虧損總額為5.44億元,比20__年增加3.37億元,增加虧損1.63倍。從虧損額看,排在全市前三名的分別是:電力、儀器儀表製造和通訊裝置製造。導致企業效益下滑、虧損面擴大的主要原因是工業企業生產的三大要素成本呈剛性上升,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成本、人員工資、交通運輸等費用支出不斷攀升,生產要素成本上漲的速度遠遠超過企業透過提高勞動生產率、節能降耗等手段降低的成本消耗。

  一是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升幅度大。從調查瞭解的情況來看,自20__年以來,基礎性原材料

  及能源價格不斷上漲,20__年1-9月份,黃石市企業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基本上處於直線上升態勢,20__年12月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指數為111.82,到20__年9月達到123.09。儘管20__年4季度價格指數有所回落,但依然在高位執行。

  二是工業品出廠價與購進價“倒掛”加劇。20__年,原材料購進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格均持續上揚,但出廠價格指數漲幅明顯落後於購進價格指數,價格倒掛使企業盈利空間被不斷壓縮。20__年1-12月份,黃石工業企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漲幅比工業品出廠價格高7.59個百分點。分月看:除1月份兩者基本持平外,2-12月份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漲幅均高於出廠價格1-13個百分點。明顯呈逐步擴大的趨勢,由於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與出廠價格的“倒掛”加劇,直接使部分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

  三是企業用工成本不斷攀升。近年來黃石企業勞動用工一直處於相對緊缺狀態,尤其是一線操作工缺口較大,招工困難,主要是工資待遇過低。20__年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對黃石中小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揚,據初步統計,20__年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勞動力報酬增長18.1%。目前黃石中小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和社保覆蓋率還不是很高,若按法律要求全覆蓋,企業用工成本將大幅增加。企業還反映員工管理難度增加,許多工人不願籤合同,不願意交養老保險。

  2、企業資金供應非常緊張。這次危機由大中型企業正在向中小企業擴散。企業資金面緊張,流動資金缺口增大,70%以上的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同時,由於現行貸款利率偏高,使中小企業財務成本平均提高兩成。據測算,危機造成20__年黃石市中小企業利潤同比減少近一成。同時,貨款回收困難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20__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應收賬款高達35.5億元,佔企業流動資金的14.6%。近年來,黃石市中小企業呈現出加速發展態勢,但由於融資瓶頸難以突破,致使中小企業的規模效應遲遲不能顯現。據調查,黃石中小企業中,“有產品、有市場、有效益”的“三有”企業佔60%以上,其中80%以上的企業反映資金不足。全市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缺口超過10億元。

  20__年黃石中小企業景氣指數僅為91.84,處於不景氣區間。企業流動資金景氣指數為62.81,處在近5年來的最低點;企業融資景氣指數為74.53,處於極不景氣區間。企業生產經營資金趨緊主要是金融緊縮措施的累積效應影響。一是小企業現金流緊張。由於資金緊張局面持續,銀行中小企業年融資綜合費率達12%以上,部分企業短期民間“過橋借貸”月利率高達4-6分。二是成長型中小企業很難獲得中長期貸款。銀行中長期貸款主要投向一些大集團、大企業。三是貸款審批時間長,企業融資很難迅速及時到位。成功申請一筆貸款往往需要三個多月的時間。四是貸款成本增大,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較大壓力。目前,銀行貸款實行浮動利率,近幾年銀行普遍實行的是利率上浮30%。融資困難已經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20__年,全市規模以上中小企業營業費用為22.9億元,比上年增加78.77%。而企業利潤總額只有14.61億元,比上年減少3.55億元,減少19.55%。

  三、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的建議

  黃石中小企業出現的這些困難,是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陣痛”,也是轉型升級所帶來的“倒逼”壓力。因此必須化被動為主動,把此輪危機作為推動轉型發展的機遇,練好內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粗放發展向集約發展轉變。針對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1、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儘管政府加大財政支援不能解決中小企業的所有問題,但可以體現政府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決心,有利於增強中小企業發展信心。政府應依法運用財政扶持手段,確保財政對中小企業投入逐年增加。同時要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充分運用稅收優惠、緩徵等方式對中小企業進行間接扶持。要出臺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等相關政策。加快中小企業間的資源合理配置,減少重複投資和資源浪費。政府主管部門要為企業提供資訊、科技、市場、資金、法律等配套服務,讓生產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儘快做大做強。

  2、推進融資方式創新,緩解企業資金困難。金融部門要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建立新的信譽評價標準和風險評估標準,降低企業資本金、資產總額、銷售收入等“規模”專案對企業評級的影響,為有發展前途的中小企業獲得貸款創造條件。在貸款管理方式上,完善信貸資金的授權授信制度,適當下放貸款審查、發放權力,加快構建支援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同時引導商業擔保機構適當降低對中小企業貸款擔保費用,簡化操作程式。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融資合作,加強銀企溝通。推動金融機構與擔保機構建立互利合作、風險分擔機制。

  3、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高企業應變能力。金融危機必然會促進各行各業的優勝劣汰,危機給企業和行業創造了產品與技術更新換代的機會,提高技術含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必將促使新的產品和企業的誕生。企業主管部門要積極引導企業探尋發展出路。一是加強資金管理,健全財務制度,樹立守信用、重履約的良好形象和信譽。二是及時調整戰略決策。勞動密集型企業應進行結構調整或轉型,要改善營銷模式,利用電子商務開展產品銷售與市場開拓,開源節流,提高效率。合理調配內部各種資源,節能降耗。三是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加強對現有員工素質和技能培訓,努力建立企業文化和營造工作氛圍,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留住人才。

  4、增強為企業服務意識,改善企業發展環境。目前黃石市企業服務體系發展還不是很完善,由此帶來的融資難、資訊不暢、人才匱乏等困難,嚴重製約了黃石市中小企業的發展。一是成立中小企業投資創業發展服務中心,建立風險投資基金。對那些有技術懂管理,有產品研發專案或專利技術,有強烈的創業意識的人,給

  予風險投資支援。二是加快中介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和高校間的合作、交流與創新。組織各行業協會成立中小企業互保基金會,共同應對資金缺口問題。

  5、發展產業叢集,形成聚合效應。應該看到,黃石市民營經濟外向度較低,相對發達地區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較小,支撐廣大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礎還比較穩固,這為黃石市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實施“彎道超越”戰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我們要在危機中尋找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源動力”,政府部門要建立部門幫扶中小企業責任制,重點扶持發展紡織服裝、電子資訊、非金屬礦加工、鋼鐵深加工及裝備製造業等五大中小企業產業叢集,同時,進一步明確產業叢集重點發展方向,切實做好產業發展規劃。一是實施行業管理。由協會牽頭按行業組建企業聯合體,加強產業叢集配套產品的協作性,實現資訊、原材料、技術、資金、市場、人才、社會服務等資源的共享。建立起產業叢集內部的資金鍊,把叢集內部閒散的資金集中起來合理使用。二是實施品牌戰略,提高產品知名度。在五大產業叢集內部加快培育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為骨幹,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加科技投入,創造區域品牌,擴大品牌效應,拓展更廣闊的市場,提高企業和產品抗風險的能力。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2

  中小企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一支重要力量,隨著蘇尼特右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在支援地方經濟建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但中小企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少困難,尤其是融資難已使中小企業面臨嚴重"缺血"。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仍嚴重製約了中小企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有效地支援中小企業發展不僅關係金融機構自身效益的問題,而且還是支援地方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關鍵環節。因此,努力排除中小企業融資障礙,是當今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著重分析蘇尼特右旗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障礙,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企業發展對策。

  一、中小企業融資環境障礙

  (一)來自中小企業自身的障礙。

  在中小企業信貸需求中,產品有市場、有效益的成熟型中小企業,它們的正常信貸需求基本上都能得到滿足。但仍有相當多數的中小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由於其與生俱來缺乏行業規範、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財務管理不規範、資訊不透明、信用狀況不佳和綜合競爭力不強等問題,造成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實。主要表現為:

  1、管理模式落後,經營管理水平較差;企業規模偏小,產品技術含量偏低,競爭力較弱。該旗中小企業多數處於發展的初期,企業規模小,缺乏充足的資本積累,沒有足夠資金購買先進生產裝置,大多是利用本地的自然環境和勞動力資源來進行一些簡單的、低附加值的加工製作,經營粗放,裝置和工藝落後,缺少真正有發展潛力的產品,發展潛力有限;

  2、信用意識淡薄,社會公信度欠佳,很多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制度不健全,而中小企業為了能得到銀行的支援,往往又千方百計地隱瞞與己不利的各種資訊,導致中小企業在尋求信貸支援時,銀行會因資訊不對稱,難以掌握其真實的經營狀況及不能準確判斷其信用程度,使中小企業貸款難度增大。

  (二)來自銀行方面的障礙。

  1、金融機構的信貸決策機制不利於中小企業融資。國有商業銀行為儘量減少放貸風險,所制定信用等級評定標準不利於中小企業資信評估。並且中小企業信貸資金需求時間緊、期限短與商業銀行信貸審批許可權集中也存在矛盾。目前各家銀行貸款許可權上收,除農村信用社外,基本上沒有信貸決定權,旗縣一級行除存單質押等低風險貸款外,只收儲,不放貸,或者多吸少放,導致縣域資金"失血"。即便可以發放貸款,一筆貸款經過從申請到審批、發放,至少要等2-3月時間,與中小企業貸款時間緊、頻率高、週轉快的需求存在很大矛盾。有時銀行貸款到位了,但企業已經不需要了,錯過了使用資金的最佳時機。農村信用社雖然具有點多面廣和對中小企業比較熟悉的優勢,但市場定位在服務"三農",按現行政策規定和受市場定位、資金實力的制約,支援中小企業的能力明顯不足。

  2、貸款責任人追究機制影響信貸人員的積極性。目前商業銀行普遍實行的對不良貸款(特別是新增不良貸款)的第一責任人制度、信貸人員終身責任制、信貸人員工資與不良貸款比例掛鉤的制度,給信貸人員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由於責任與激勵機制不對稱使基層信貸人員壓力過大,沒有信心去開拓中小企業這份廣闊的市場。

  3、徵信體系建設滯後。人民銀行信貸登記諮詢系統只有借款企業的信貸資訊,尚未涉及個人信用及未辦理信貸業務的企業。工商、稅務、司法等部門各自掌握部分企業、個人其他方面的資信情況,部門間未實現資訊共享,金融部門難以獲得企業的綜合信用情況,難以對企業、個人作出全面的資信評估,對企業前景難以把握,再加上社會信用環境不佳,債權保護制度不完善,許多企業缺乏信用,這些都制約著金融部門向中小企業融資。

  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一)加強中小企業自身建設,提高企業的信譽度和市場競爭力。

  1、培育良好的信用意識。一是要加強中小企業自身建設,透過培育中小企業良好的信用意識、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步伐,提高企業的信譽度和市場競爭力。中小企業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足,並取得金融機構的支援,首先必須樹立良好的信用意識,遵循誠實信用、公平競爭的原則,依法開展生產經營及融資活動,自覺接受金融、工商、稅務和其他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其次要加強財務管理,建立財務預決算制度,完善財務管理制度,逐步在社會上樹立起守信用、重履約的良好形象,取得銀行的信任。

  2、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要儘快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經營管理模式,吸收專業性的管理和技術人才,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完善企業經濟責任追究制度,合法經營、規範管理,儘快進入銀行的授信範圍,取得金融支援。

  3、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步伐。走高科技發展道路,從根本上扭轉由於產業結構不合理而導致的融資困難問題。

  (二)加快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體制改革步伐,以滿足部分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業的合理資金需要。

  1、適當下放貸款審批許可權,簡化審批環節,對優質客戶可以給予政策上的傾斜,提高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效率。各商業銀行的上級行要採取區別對待、分類處置的原則,根據經濟的發展狀況,對支行的存款、貸款、收貸收息、利潤等經營情況進行綜合考核,在明確信貸風險責任的基礎上,對達到一定經營水平和業務量的基層行,下放一定的信貸許可權。同時,建立權責相等的信貸激勵機制並真正落到實處,以此調動基層行的經營積極性。這樣才能充分滿足對有發展潛力、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業貸款的時效性要求,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

  2、拓寬金融服務渠道,加強和改進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要建立激勵與約束對等的信貸管理機制、改革銀行信貸操作流程,加快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體制改革步伐。

  3、發揮金融機構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主力軍作用。要選準信貸切入點,突出地方特色,在貸款投向上向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傾斜,集中資金支援部分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業。農村信用社在做好對"三農"金融服務的同時,應結合機構調整,提高對旗縣級企業和鄉鎮企業的服務水平。在我旗,農牧業已漸顯出其發展後勁明顯不足的問題,農村信用社應在保證農業信貸資金需求的基礎上,增加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物件。人民銀行在加強"視窗指導"的同時,在再貸款上應給予適當傾斜。

  4、鼓勵對中小企業信貸服務創新,努力構築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逐步建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因"營養不良"而導致成長慢的問題,從而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三)努力整治信用環境。

  信用意識和信用觀念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要努力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信用環境。

  1、透過各種宣傳、教育方式,大力宣傳誠實守信的思想觀念,自覺參與監督和抵制失信行為。讓失信者在生活和經營中付出與其失信行為相應的經濟代價,直至被市場淘汰。與此同時,要大力宣傳報導和表彰守信行為,使守信者得到各種方便和利益,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使其得以不斷髮展壯大。

  2、完善社會信用徵信體系。在現有的中央銀行信貸登記諮詢系統的基礎上,聯合其他職能部門,儘快完善現有的企業和個人信用資訊系統,並做到與政府職能部門的共享資訊。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也使每個企業和個人更加珍惜自己的信譽,為今後的信用打下良好的基礎,爭取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援。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3

  一、小微工業企業的發展情況

  目前我區有xxx餘家小微工業企業,其中有87家從業人員在xx人以下,經營收入xxx萬元以下的微型企業。企業主要以造紙、包裝、紡織、建材、機械加工、檔發、食品等產業為主,從業人數和企業數量比去年有小幅度增長。xxxx年前兩季度生產運營情況良好,xx月份以後,由於原材料起伏大、市場疲軟、沿海地區的信貸危機引起的關閉潮影響,部分小企業開始陸續出現停產或半停產情況,影響面積約xx%。針對上述情況,我局從小企業中選取x戶不同行業的微小企業進行走訪調研,雖然小微企業生存困難重重,但也能從中看到部分行業發展壯大的希望。

  二、我區小微企業的發展特點

  (一)小微企業技術裝備水平較為落後

  小微企業由於受規模和資金方面的限制,裝置陳舊、工藝和技術水平較為落後,從而造成生產效率和產能比較低。此外,由於技術落後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以及由於廢汙排放不達標造成的停產都給企業生存發展帶來巨大困難。

  (二)小微企業經營者、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不少小微企業經營者未接受過較高程度國民教育,無論在專業技能水平、質量管理水平、銷售服務水平和企業發展理念等方面都存在較多問題,有待改善。

  (三)小微企業管理水平較為落後

  小微企業通常是以家庭為基礎組成的企業,治理結構不科學、不健全,在產銷決策中往往存在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廠長一人說了算的現象。此外,為了節省工資開支,企業財務人員多是聘用兼職人員,企業內部沒有嚴格的財務管理體系,現代企業制度的法治觀念並未在企業中樹立起來。這也導致企業缺乏長遠發展戰略目標,且風險加大。

  (四)小微企業產品質量普遍不高

  由於小企業技術裝備較為落後,管理水平較低,較高水平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造成產品質量不高。小企業初加工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企業發展緩慢,小企業產品質量和水平都難以令人滿意,企業很難有長足的大戰。

  (五)小微企業融資難度大,資金少

  小微企業由於信用評價體系缺失,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加上其自身實力較弱,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差,生產經營穩定性差等原因,往往造成小企業融資難,阻礙了一部分小企業的發展。但也由於企業大多使用的是自有資金(自有資金高達90%),在當前形勢下,也在抗風險抵禦危機方面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六)食品、包裝、電子類領頭小企業逆勢飛揚我區傳統行業造紙、紡織和機械加工行業都發展到一定

  規模,市場成熟,利潤有限,小企業越來越難從中分一杯羹,只有在新產業中小企業才能找到發展壯大之路。這些找對路子的企業現階段是產銷兩旺,完全沒有受到小企業危機的影響,這些企業目前考慮的是如何開拓市場,如何創出行業知名的品牌。

  三、現階段小微企業生存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市場行情直線下降,產品銷售困難

  沿海地區大量小企業關閉,導致內地原材料加工企業產品滯銷。我區有部分小加工企業是以沿海地區小機電、小電器生產企業為主要客戶的,近幾個月沿海地區小企業出現危機後,內地企業也受此影響,產品銷售困難。

  (二)人民幣升值,給出口企業帶來壓力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幅度超過1.8%,很多企業不敢接長單、大單。企業對出口外部環境吃不準,特別是大宗商品價格走勢、人民幣匯率等難以把握,影響了企業產品出口信心,我區有出口商品的企業不敢接單,沒有直接出口的企業受下游出口企業的影響,訂單也出現銳減。

  (三)原材料波動幅度大,企業生產不能正常進行近兩個月內,一方面是石粉、米石等建材大幅上漲,另一方面棉花出現大幅下跌、絕緣材料主要原料也出現大幅下滑,這些都讓生產規模小、利潤點低的小企業吃不消。通常這些小微企業都是以訂單來決定生產,企業不存貨也不儲存大量原料,原材料的大幅上漲、下跌都會直接影響生產成本,而產成品的價格是由市場決定,具有一定滯後性。這樣一來,以訂單決定生產的小企業就受到巨大影響,生產越多虧損越多。基本沒有抗風險能力微型企業多數選擇停產,等待市場變化,而有一點抗風險能力的小企業,為了留住技術工人或者解決原材料儲存等問題,即使生產會造成虧損,也會保持一部分生產線繼續運轉。

  (四)技術工人緊缺,人員流動大

  小微企業大多數以部分合同工和僱傭臨時工相結合的用工方式,訂單多的時候就招工人開工生產,訂單少或者沒有的時候就停工讓工人回家,再加上小微企業工作環境差,福利低且沒有保障等因素這種常年招工的現象十分普遍。有部分企業想要留住技術工人也會採取各種各樣的措施,但效果都不明顯,究其原因這是由小微企業的生產方式所造成的。

  四、對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意見和建議

  (一)對高新技術產業給予支援

  對於一些創業階段的企業,融資難是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政府應對這部分企業出臺相應的優惠扶持政策,使這部分企業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從而發展壯大。這就需要各部門通力合作,對企業深入調研,從上下兩個層面共同著手,使國家的資金支援用到最需要支援的地方。

  (二)加強對小微企業的服務力度

  應擴大企業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充分發揮政府及各有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引導我區小微企業按照《企業法》、《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按照市場經濟的運作規律,健全企業規章制度,把質量管理、財務管理、成本管理、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落到實處,在強化企業綜合管理方面不斷有所創新、有所成效。

  (三)對小微企業進行分類

  梳理全區小微企業分佈、行業所屬等情況,篩選出一批發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節能、無汙染的優勢小企業,重點培養,為我區工業發展補充後勁。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4

  為及時瞭解我市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現狀,分析當前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解決措施和辦法,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根據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統戰部組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六縣(市、區),對全市中小微企業發展情況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實地調研和走訪,先後召開市縣兩級部門座談會7次,中小微企業家座談會6次,走訪中小微企業近30家,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收回289份。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中小微企業發展情況

  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有中小微企業1.16萬家,從業人員34.03萬人。其中中型企業1206家,小型企業3527家,微型企業6852家。從企業構成看,三次產業構成為2.09:69.14:28.77。按登記型別分,內資企業(包括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私營企業)為11573家;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1家;外商投資企業3家。按行業分,農業企業1190家;工業企業3639家;建築業680家;交通運輸倉儲業1136家;批發零售業2318家;住宿及餐飲業1723家;社會服務業647家;其他251家。20xx年1-10月新登記3284家。

  截至20xx年9月底,全市中小微企業總產值完成1039.14億元,同比增長12.67%,環比下降1.35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完成934.55億元,同比增長12.46%,環比下降1.38個百分點;上交稅金56.15億元,同比增長12.58%;提供社會勞動報酬66.31億元,同比增長13.89%。從市中小企業局重點監測的141家企業看,出現虧損的企業達到65家,虧損面46.1%。按行業分:工業企業106家,虧損55家,虧損面51.89%。虧損企業大多涉及煤炭、洗煤、煤機部件、輕工紡織、化工等行業企業;建築類企業9家,虧損3家,虧損面33.33%;服務業企業12家,虧損4家,虧損面30%;農業企業14家,虧損3家,虧損面21.43%。按規模大小分:中型企業54家,虧損26家,虧損面48.15%;小型企業78家,虧損38家,虧損面48.72%;微型企業9家,虧損1家,虧損面11.11%。停產半停產企業主要分佈在煤炭輔助、冶鑄、裝備製造、化工、建材等行業。

  二、扶持中小微企業政策落實情況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特別是20xx年以來,我市連續出臺4項扶持政策,在創業就業、稅收融資、行政審批等方面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是空前的。這些政策的實施,有力地保障和促進了實體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但在政策執行方面,有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有的可操作性不強,弱化了政策扶持效果。一是政策知曉度偏低。從收回的289份調查問卷看,中小微企業對我市出臺的扶持政策比較瞭解的僅65家,佔被調查企業總數的22.49%,一般瞭解的127家,佔總數的43.94%;不太瞭解的達到93家,佔總數的32.18%。政策知曉率偏低,有認識不到位、宣傳執行力度不夠的問題,也有政府與企業交流溝通渠道不暢的問題。二是享受政策成本太高。多數企業反映,國家的扶持政策很好,但具體實施的部門有十多個,條條框框太多、審批過程冗長。為了享受優惠,企業不得不“跑”遍相關部門,成本太高。有的企業不是享受不到,而是不願享受。比如,《關於進一步加強創業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中規定小微企業吸納勞動者就業能享受一定的財政補貼,但據市人社局反映,由於多數中小微企業因用工不規範、“五險一金”繳納不全等問題,僅有20戶企業申報,佔全市中小微企業總數的0.13%。三是政策條款細化不足。部分政策缺乏進一步的操作細則和配套措施,以致難以貫徹落實。

  三、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當前我市中小微企業主要面臨“三難”(融資難、用地難、創新難)、“三低”( 企業管理水平低、產品技術含量低、抗風險能力低)、“三缺”(缺資訊、缺人才、缺技術)發展困境。

  (一)“融資難”問題突出。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20xx年中小微企業普遍反映資金困難程度遠遠大於往年。問卷調查顯示,被調查的289家企業中,有59家企業資金狀況非常緊缺,比較緊缺的有151家,兩項佔被調查企業總數的72.66%。僅城區中小微企業資金缺口就達5億元以上。導致這種問題的原因,一是銀行融資“門檻高”。有159家企業(佔被調查企業的55.02%)反映,向國有商業銀行申請貸款,程式繁瑣,審批時間長;有109家企業(佔37.72%)反映融資難以獲得第三方擔保;有90家企業(佔31.14%)反映向銀行貸款抵押品要求高。二是社會融資“成本高”。有118家企業(佔40.83%)反應社會融資渠道不寬;有97家企業(佔33.56%)反映向社會融資成本高。擔保公司、小貸公司融資年息20%左右,有的民間借貸年息甚至高達40%以上。三是銀行“惜貸”、“抽貸”問題嚴重。國有商業銀行普遍反映,多數中小微企業未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治理結構不健全,財務管理不規範,貸款風險遠高於國有企業。超過七成的中小微企業反應,銀行現在不僅“惜貸”,“抽貸”問題還很嚴重。比如,沁水縣豐田食品有限公司20xx年以來連本帶息還款1800多萬元,造成企業資金空前緊張。這一情況,澤州的澤地翠、晉大奶業,高平的國丹食品等都有所反映。四是外欠貨款回籠週期長。多數中小微企業反應當前經濟不景氣,訂單不斷減少,庫存量增加,應收賬款數額呈現上升趨勢,資金週轉速度減慢,不少企業面臨著資金鍊斷裂的危險。比如,澤州縣世紀球墨鑄管公司外欠資金高達億元。五是“互助貸”隱患較大。為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高平市推出“互助貸”信貸產品,由十多家企業互聯互保,撬動銀行資金。但有企業反映,這種信貸產品隱患較大,去年因一家企業出現還貸問題,導致互聯互保的十多家企業必須還清該企業貸款後,方能申請本企業貸款業務,造成額外的資金壓力。

  (二)“用地難”制約中小微企業轉型發展。一是規劃不及時。一方面各級政府在制定和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上,對中小微企業用地關注不夠、考慮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微企業投資規模小、用地量少,不能及時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二是審批時間長。企業用地需首先完善立項、規劃、環評、土地預審等手續,方能進入用地報批程式。用地報件需縣、市逐級受理、稽核上報,最終報省以上有審批許可權的部門批覆。企業用地報批手續繁、關卡多、時間長,不僅牽扯企業主要精力,甚至貽誤企業轉型最佳時機。比如,陽城縣旭東有限公司申報的倉儲專案,“跑”了三年,用地手續才批下來。三是用地成本高。土地價格不斷攀升,加大了中小微企業用地成本。比如,城區利普利拓公司需徵用20畝土地,而城區範圍內200萬∕畝左右的土地價格讓企業望而卻步。

  (三)“創新難”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瓶頸。調查問卷統計,面對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僅有47家企業(佔被調查企業總數的16.26%)認為企業已經轉型,適應經濟轉型要求;有142家企業(佔49.13%)認為可以適應經濟轉型要求,但持續經營有困難;有93家企業(佔32.18%)認為亟待轉型。儘管當前中小微企業經營遇到了極大困境,但也有一些企業憑藉技術優勢、產品質量、創新驅動,一路飄紅。比如,澤州縣清慧製造有限公司,全年簽訂30多萬件銷售合同,1-9月份完成銷售收入達到35639萬元,同比增長27.3%,在我市冶鑄行業一枝獨秀。這樣的企業還有城區的龍韻科技、高平的國丹食品、陽城的恆亞工貿等。事實表明,企業要生存發展,關鍵要在經營思路上轉型、產品上升級、技術上創新。而我市中小微企業起步於家庭作坊,脫胎於個體私營經濟,基本上處於產業鏈的中下游、價值鏈低端,普遍存在企業規模小,管理水平低,產品技術含量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抗禦風險能力差等問題。分析其原因,一是“缺資金”,不敢創新。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不僅影響企業即期利潤,而且面臨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和技術流失風險,有時甚至“成三敗七,九死一生”,企業普遍存在“創新恐懼症”。二是“缺人才”,不能創新。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小微企業普通員工有20%~50%的年度流動率,中高階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每年有20%的流動率。加之中小微企業發展空間不大,人才對企業缺乏歸屬感、認同感,不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三是“缺能力”,不會創新。調查問卷統計,企業經營者具有本科學歷的僅45人,僅佔被調查企業總數的15.57%;專科學歷的119人,佔41.18%;專科以下的114人,佔39.45%。年齡在30歲以下的僅26人,僅佔8.99%;30-40歲的86人,佔15.91%;40-50歲的119人,佔41.17%;50-60歲的41人,佔14.19%。企業經營者學歷不高、年齡偏大、知識與能力準備不足,缺乏現代管理知識,嚴重影響企業的創新活力、革新能力和轉型動力。

  (四)資訊不對等是困擾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中小微企業發展困局年年談,“資訊不對稱”是高頻詞彙。調查問卷統計,在企業獲取哪方面資訊難度較大上,有133家企業選擇投融資資訊,佔被調查企業總數的46.02%;有107家企業選擇規劃及專案資訊,佔37.02%;有94家企業選擇政策法規資訊,佔32.53%;有92家企業選擇技術資訊,佔31.83%;有77家企業選擇人才資訊,佔26.64%。在希望政府提供哪些服務方面,有132家企業選擇提供市場資訊服務,佔45.67%;有109家企業選擇提供產業指導與市場開拓諮詢服務,佔37.72%;有86家企業選擇組織企業參加商品交易會、博覽會,佔29.76%。一方面,政府與中小微企業之間溝通不暢,企業對政府制定的一些扶持政策、產業導向或開展的一些活動缺乏瞭解,導致想創業的找不到好專案,想轉型的盲目上專案。比如,澤州縣冶鑄行業,由於缺乏宏觀產業規劃指導,導致“一哄而上、一鬨而下”,特別是鑄管行業,20xx年有30家鑄管企業,20xx年發展到50多家,市場飽和,惡性競爭,多數鑄管企業瀕臨倒閉。另一方面,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企業發展不僅需要金融、財政等政策支援,也需要社會中介機構在教育培訓、市場營銷、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服務。

  (五)原材料價格波動、人工成本上升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一方面,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影響,原材料價格一路上揚,整體漲幅達15%以上;另一方面,物價上漲帶來的生活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普遍提高了20%左右。加之生產經營成本上漲、市場疲軟等因素影響,企業盈利能力持續下降,經濟效益嚴重下滑,停產半停產面大幅增加。從調查問卷統計看,近三年來利潤增加在25%以上的僅2家,利潤增加10-25%的67家,利潤增加5-10%以上的31家,利潤基本持平的160家,利潤負增長5-10%的31家,利潤負增長25%以上的4家。

  四、幾點建議

  (一)多管齊下,切實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一是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一方面,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引導、推動和示範作用,推進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建設,推進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統一信用程式碼制度,率先在工商、稅務、安全生產、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建立起完善的企業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積極推廣信用產品的社會化應用,建立信用資訊互聯互通和交換共享的網路平臺,建立誠信“紅黑名單”制度,建立誠信嘉許、失信懲戒機制,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另一方面,“打鐵還需自身硬”,引導中小微企業改變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樹立誠信經營理念,健全財務管理制度,依法建賬,確保會計資料完整、真實,提高企業授信額度和貸款能力。二是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金融機構要設立中小微企業專門服務機構,簡化申報手續,最佳化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要建立健全中小微企業信用評審和授信制度,開發適合中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提高中小微企業貸款的規模和比重。要適當降低中小微企業貸款門檻,開展企業股權抵押貸款和動產抵押貸款,探索應收賬款、智慧財產權、倉單貸款等,為中小微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三是擴大中小微企業信用擔保資金規模。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搭建銀企合作平臺,定期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銀企對接活動,暢通投融資資訊渠道。國有擔保機構要發揮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主力軍作用,採取財政注資、縣級參股、爭取上級資金、廣泛吸納民間資本等方式擴大信用擔保機構資金注入規模,儘快培育註冊資本金超億元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各級政府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援力度,包括設立風險補償金,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貸款損失補償力度;加大貼息和貼擔保費力度,對不同的行業和企業,制定出不同的貼息貼費辦法。國土、城建、工商等部門要為小微企業和擔保機構開展抵押物和出質的評估、登記、確權、轉讓等提供優質服務,降低收費標準。四是拓寬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鼓勵中小微企業透過上市融資、私募股權融資等渠道解決資金問題,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

  (二)改變政策執行方式,切實解決“政策知曉率和執行率低”的問題

  。一是形式多樣宣傳政策。透過網站、媒體、政策解讀等形式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讓企業及時瞭解政策資訊動態,解決企業對政策不瞭解而不能享受的問題。二是轉變政策執行方式。借鑑稅務部門“金稅三期”的先進經驗(企業不用“跑”,符合政策條件,系統直接減免),變“企業登門申報”為“部門上門服務”,建立政策執行的責任、考評、獎懲、問責等機制,建立政策執行的程式性規定和違反制度的懲戒性規定,開展政策檢查督促專項行動,設立舉報電話,受理舉報案件,嚴肅查處不作為、亂作為的人和事,提高政策執行效率。三是暢通企業反饋渠道。開闢企業反映政策落實情況的通道,讓政府及相關部門及時瞭解企業的呼聲和需求,及時調整充實有關政策。四是營造良好政務環境。本著應減必減、該放就放的原則,大力精簡下放審批事項、再造審批流程,努力營造“審批環節最少、程式最簡、辦理最快、費用最低、服務最優”的政務環境。

  (三)加強產業規劃引導,以叢集集聚發展解決“用地難”的問題。一是制定產業戰略規劃。圍繞我市“xx”規劃確定的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商貿物流業和文化旅遊四大產業佈局,充分利用轉型綜改試驗區、中原經濟區、中部崛起三個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有利因素,把中小微企業發展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在制定和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土地供應計劃時,統籌考慮中小微企業投資專案用地需求和重點專案用地保障。二是引導叢集集聚發展。本著“政府引導、企業自願、社會參與”的原則,放寬財政資金支援範圍,加大扶持力度,鼓勵和引導創業主體建立中小微企業園區或孵化基地,樹立“畝均產出率”和“畝均貢獻率”的用地導向,建設標準化廠房,引導中小微企業根據自身產業、區域條件等實際,向“基地”、“園區”叢集集聚發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多渠道爭取用地指標。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協調,爭取更多的用地指標,使重點專案及高新技術產業更多、更快的落地開花。鼓勵中小微企業在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指導下,開發未利用地建設工業專案,並優先給予安排計劃指標。鼓勵中小微型企業透過盤活存量土地、改造利用閒置場地等方式,解決投資專案用地需求。

  (四)強化創新驅動,著力啟用中小微企業內生動力。引導中小微企業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專案為牽引,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一是建立利益補償機制,引導中小微企業敢於創新。建議在財政上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研發投入的支援力度,建立風險投資“母基金”;在稅收上實行投資收益稅減免或投資額按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等稅收優惠政策。允許中小微企業建立科技開發準備金制度,按銷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科技開發基金。二是積極搭建合作平臺,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合作創新。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開展人才、技術合作,適時召開政校企人才技術合作洽談會,尤其開展好與教育學院、技術學院等高校在人才培養、技術成果推廣應用方面的聯合,加快科研成果轉化,重點培植一批產學研示範企業,帶動校企合作,推進技術進步。三是完善創新合作機制,推進中小微企業開放創新。推動中小微企業和省內外、國內外大企業建立戰略技術聯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進行重大的技術創新的聯合研發,降低和分散創新成本和風險。以各類經貿洽談活動為平臺,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為招商目的地,以中原地區、中部地區為資源和市場,抓好技術引進、專利合作及與大企業大集團配套協作等工作。四是增強名牌品牌意識,提升中小微企業產業檔次。鼓勵中小微企業在做精做優的同時,有意識地向產業鏈高階轉型。積極開展行業對接,大力發展“飛地經濟”,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借梯上樓”躋身國際國內分工合作的供應、生產、銷售及服務產業鏈,透過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多種創新形式,實現產品的專特精新,形成獨特工藝方法,擺脫同質化,建立核心優勢,進一步提升中小微企業產業檔次。

  (五)加強中介組織建設,建立中小微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一是加強中介服務組織建設。中介組織是政府與中小微企業聯接的紐帶,要培育和發展多層次、多方面滿足中小微企業需求的社會中介組織,逐步建立以資金融通、信用擔保、技術支援、管理諮詢、資訊服務、市場開拓和人才培訓等中小微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二是加快健全綜合服務平臺。要按照“政府搭建平臺、平臺整合中介、中介服務企業”的思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支援力度,加快建立市、縣、鄉三級中小微企業服務資訊網路,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三是建立中小微企業培訓制度。建議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政府有關部門與專業培訓機構合作,制定培訓計劃,建立長效機制,按照適用人才聚集、重點人才培養、全員素質提高的目標,結合企業需求定期舉辦培訓班。要透過請專家講課、到國內外考察學習等方式,培養中小微企業家的戰略眼光,培塑敢闖敢冒、敢為人先、敢於擔當的創業精神。引導中小微企業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訓體系,立足現有人才,培養技術骨幹和專業人才。建議對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的,其檔案可由市、縣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免費保管;借鑑政府為民辦學校教師購買“五險一金”的做法,建議市財政列出專項資金,為中小微企業中、高階人才購買“五險一金”,減輕企業負擔,為引進和集聚人才創造條件。

  (六)發揮新聞媒介作用,著力營造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要透過報刊、廣播、新聞媒體等輿論手段,宣傳中小微企業的地位、作用、重要戰略意義,廣泛宣傳從中央到地方鼓勵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營造有利於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提振企業家搞實業、發展實體經濟的信心指數。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經營業績好、管理能力強、社會貢獻大的中小微企業家予以重獎,推薦他們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商聯執委,提高他們的政治地位,激發企業家創業、興業的熱情,在全社會營造理解、關心、支援中小微企業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推薦閱讀:晉城市關於中小微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關於扶持中小微工業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我市文化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縣煙花鞭炮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市工業建築業民營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5

  近年來,由於xx市委、市政府積極營造發展私營經濟的社會氛圍,加大了對私營企業的扶持、引導、和服務力度,私營企業發展較快,已成為該市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私營企業已佔該市經濟主導地位。目前,全市私營企業已發展到5844戶,資產總額6.2億元,從業人員 .84萬人。XX年,私營工業總產值 3.3億元,佔全市總產值的32%;私營企業出口產品交貨值4.7億元;私營企業上繳稅金 .4億元,佔全市工商稅收的78.7%。

  (二)私營企業已初步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該市的私營企業來源於改制、招商和自然形成三個方面。改製為私營企業的,經過幾年來的努力經營,艱苦運作,一些企業實現了新的跳躍式發展。表現最突出的是xx化工有限公司,投產還不到兩年,僅XX年上繳財政的稅金就 萬元;xx啤酒有限公司發展迅猛,XX年上繳稅金930萬元;xx冶金有限公司發展勢頭強勁,年納稅額由改制前 996年的38萬元,增加到XX年的 3 萬元。自然形成和招商引進的私營企業普遍良好,象xxx製衣有限公司、xxxx管材有限公司、xx應用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都顯示出了勃勃的發展生機。隨著私營企業的發展,產業規模在該市已初步形成。金屬冶煉製造業、釀酒業、服裝加工業、塑膠製造業已成為該市的四大支柱產業。

  (三)私營企業技術管理水平已有較大提高。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和國內與國際兩大市場的競爭能力,xxx、xxx等企業,紛紛從全國各地引進技術和管理型人才,據初步統計,全市引進各類人才2xx年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以來,原企業欠貸問題解決得不夠妥善。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缺乏互補性。該市工業重工業與工業的比重為 : . 。從表面看分配比例近乎合理,實則不然。首先,重工業與輕工產品不配套,沒有形成產業鏈。重工產品以軸承、汽車輪轂、冶金機件、鉬鐵為主,輕工產品以針織服裝、塑膠製品、釀造業、製藥業為主。其次產業內部也不能相互銜接,相互依存。例如泳裝業大量面料全部從廣州等地購進;針織廠織出棉布、化纖布等大部分以原料形式銷往西柳市場或轉口國外。

  (三)規模經濟發展不足,執行質量不高。表現在企業過於分散,低水平重複建設。銷售收入超過500萬元以上的企業產值合計僅7.7億元。全市總產值42.3億元,僅相當於外地大型私營企業一家的產值。大部分企業處於略虧損或微利狀態,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普遍偏低。使企業的信譽度下降,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緩慢,市場競爭能力較弱。

  (四)出品產品少、檔次低。該市工業出口產品主要有針織品、泳裝、軸承、汽車輪轂、鉬鐵、皮裝五類。其中泳裝、皮裝、針織品主要出口俄羅斯,軸承、鉬鐵出口美國,年出口交貨值4.7億元,僅佔總產值的 . %,其中自營出口3.2億元,佔出口總額的68%,佔總產值的7.5%,其餘大都轉口。有出口自營權的企業僅為30戶,佔企業總數的0.5%。出口產品檔次偏低,在國外進入的也只是中低檔市場。

  (五)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在企業改制時轉為私營企業的大都組建了有限公司,但實際上絕大部分並未真正組建公司的法人治理機構,組建了法人治理機構的也未真正執行,自然成長起來或後引進的私營企業更是如此。這種管理,增加了主觀臆斷,制約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一些企業不注重人才的培養和貯備,出現了人才斷層,特別是實用技術型人才十分缺乏。這就形成了一方面是大量的大中專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卻有大量的崗位找不到適用的人才的局面,造成了人才資源的閒置與浪費。

  (六)發展環境不寬鬆,影響投資者信心。一些執法執紀部門仍然存在著吃、拿、卡要和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不良作風,存在著厚此薄彼、以罰代管、亂收費、亂罰款等執法不嚴、不公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xx域外的上級主管部門,直接到企業檢查和處罰的現象有增無減,造成了本級與上級重複檢查,干擾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秩序,耗費了企業領導大量寶貴時間,破壞了xx的發展環境。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6

  中小工業企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大企業無法替代的優勢,是現代化大生產的重要基礎之一。__近20年來的招商現狀表明,我們對國際國內的大型製造企業可望而不可及。對此,我們需要有一個務實的認識,既然沒有大企業願意來投資,能否把重點放在中小企業上,給他們提供有力支援,幫助他們做大做強,進而,將__打造成中小企業投資發展成長的天堂,使其成為__的城市名片,以此吸引更多外來中小企業進來投資,從而催生更多中小企業的誕生與成長壯大?浙江的絕大多數大企業(甚至包括現在全國的行業龍頭)都是從手工作坊開始起家的,直到現在浙江的一些地區仍是家家戶戶擁有小工廠,正因如此,浙江經濟充滿了活力。所以我們不能一葉障目,將發展的眼光僅停留在招大商上(當然招大商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小型工業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據統計,到20__年底,我市中小工業企業已達近6000戶,佔全市工業企業總數的80%以上。但是,我市規模以下工業在其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受內外諸多因素的制約,經濟機體的內在活力明顯不足,面臨著諸多的挑戰。主要表現在:

  一是孕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溫床”的功能不強,地方企業長不大。目前,我市有大型工業企業只有5戶,近20年以來幾乎沒有新建、也沒有從中小企業發展而來的大型企業。

  二是部分中小企業生命週期短,生死變動頻繁。每年既有一些企業誕生,也有不少小企業停產、轉產、搬遷或倒閉。

  三是企業規模偏小。無論是從企業資產看,還是企業實現主營收入,我市企業規模都偏小,戶均資產3649萬元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88萬元。主營業務收入1000萬元以下企業,佔4成。況且有相當一部分的企業生產裝置陳舊,場所簡陋,無法建設標準化的生產流水線,企業發展難以上檔次、上規模、上水平,無法形成對大中型企業的配套生產能力,給規模以下工業乃至整個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患,成為制約其“茁壯成長”的重要內因。

  四是缺少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品牌,科技活動能力薄弱。在我市中小型工業企業中,有85%的企業沒有科技活動投入,多數企業研發能力薄弱,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工作落後,產品科技含量低,競爭力差,無法形成品牌。

  五是資訊較為閉塞。受人力、財力和技術力量的制約,小企業獲取市場資訊的手段有限,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基本處於或“黑暗中摸索”、或“夾縫中求生存”的尷尬局面。

  六是資金短缺,企業融資困難。資金問題是規模以下工業經濟發展的羈絆。雖然國家已出臺了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有關優惠政策,但貸款難問題多數企業仍未解決。資金的制約,影響了企業技術改造擴大再生產和產品的升級換代,成為阻礙規模以下工業發展的一道門檻。

  七是經營者素質參差不齊,管理機制滯後。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文化程度不高,發展目光短淺,加上粗放式的經營管理,缺乏正常性技術人才培養機制,企業發展後勁不足。

  八是體制和制度改革不夠到位或不配套,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寬鬆環境尚未形成。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服務還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包括基礎設施環境、法制環境、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和人才環境等。另外,政府對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還缺乏有效的監督服務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的經濟秩序、稅費徵管和統計資料質量等。

  綜上所述,由於諸多因素影響,不僅難以吸引外地企業駐足,就連本地企業也出現外移傾向,這一傾向應當引起管理者的足夠重視。

  二、扶持中小工業企業發展的對策

  針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及部分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我們應當進一步堅定加快發展信念不動搖,積極應對複雜形勢,從財稅支援、金融服務、最佳化環境、減輕負擔、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支援等方面,幫助中小企業克服困難、加快發展。

  (一)整合完善特色工業園區。立足中小企業,結合特色塊狀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程序,規劃籌建特色工業園區,制定優惠政策,降低入園門檻,提供優質服務,吸引市內外各種所有制企業平等進入,增強集聚效應,加速產業規模化,培育“小巨人”企業,提高競爭力。

  (二)鼓勵和促進專業化分工。經驗表明,大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中小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形成比較固定的配套協作關係,不但有助於自身市場的穩定,還可以得到大企業的技術支援,從而加快中小企業的技術進步。從__實際出發,進一步完善中小工業企業的配套協作關係,推動經濟發展。為此,政府有關部門要將中小企業納入整個工業結構調整的總框架,利用產業政策、產業發展導向對小企業進行引導,以市場為導向,以名牌產品為中心,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揚長避短,努力實現規模以下工業由目前分散、雜亂、小規模的經營,向專業化、集約化經營轉變,如整合現有工業園區,有意識地把相關的產業引導到功能明確的產業區,同時加強上下游配套產品企業的'聚集,培育和延伸產業鏈,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從而全面壯大規模以下工業經濟。

  (三)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一是搭建改造傳統產業平臺。組織各類科研機構、金融機構等,以市場化運作機制,定期舉辦交流活動,為中小企業改造傳統產業提供平臺。二是加大對傳統產業改造的扶持力度。透過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對中小企業的傳統產業改造專案先進性和大小進行認定,制定科學扶持政策,對達到政府規定要求的改造專案,政府給予較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幫助企業實施專案改造。三是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門應把工作重點從單純抓科研專案,向抓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創造政策環境轉變。四是加強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之間的合作,充分利用各自優勢,共同開發以創新為特點的高科技專案,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四)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財政、金融支援。一是規範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最佳化納稅服務。稅務部門在公正執法的同時,充分用足用活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保證所有的中小企業都能享受到國家的稅收政策扶持。對高新技術企業,可試行對其利潤再投資部分實行稅收抵免政策(現階

  段可採取財政補貼的形式)。二是加大財政對中小工業企業資金融通的支援力度。如設立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對那些有技術懂管理,有產品研發專案或專利技術,有強烈的創業意識的人,給予風險投資支援,以引導社會資金流向中小工業企業。三是提供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手段。設立中小企業風險擔保基金,以支援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難的問題。鼓勵中小企業透過股份制改造上市、產權轉讓、典當、拍賣等方式直接融資。四是堅決清理對中小企業的不合理收費。對於正常性的收費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擴大減免幅度和範圍;對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費用應由稅收來承擔,不得再收取額外的費用;同時要逐步剝離目前由企業承擔的一些公共事務與社會職責,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各項費用。

  (五)構築面向中小工業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是建立專為中小工業企業服務的機構。如建立中小工業企業服務中心,為中小工業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投資理財等服務。抽調專職人員或從大企業派出兼職人員向中小企業提供管理諮詢、技術培訓與市場開拓指導。二是鼓勵和支援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機構,積極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技術培訓和管理培訓,提高中小企業技術開發、市場營銷和資本運營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素質的改善跟不上企業規模的成長,企業家的經營素質的提高跟不上企業數量的擴張的問題。三是加強資訊網路建設,提供各類資訊服務。四是由政府出面組織“金融超市”,透過政府協調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便利條件。五是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提升產業轉移承載能力。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7

  一、工業企業現狀

  鎮在縣管轄期間,曾是一個工業小鎮,鎮內擁有十多家工業企業,主要以化工、建材、塑業為主,工業經濟塊頭在當時縣管轄的三個鄉鎮中居於首位。劃入區管轄之後,工業經濟開始萎縮。一是經濟體量太小,原始資本積累不足,建材業面臨國家實行產品強制淘汰,沒有跟上經濟轉型步伐;二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因為用工條件較高,加上成本大幅調升,面臨用工荒問題,不得不向西部遷移。三是交通瓶頸制約了鎮的招商引資和專案進入。

  鎮目前的工業經濟在全區五個鄉鎮(街辦)中基本處於末位狀態。境內最大的工業企業為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該企業由化工控股,隸屬區管轄,固定資產總額近兩億元,佔地面積206畝,有職工498人,20xx年完成工業產值3.92億元,實現稅收1676萬元,職工年人均工資3.68萬元。

  除了化工這個中型企業外,鎮內還有小微型民營工業企業四家,他們分別是新明塑業限責任公司,固定資產總額200萬元,佔地面積4.5畝,有職工40人,20xx年完成工業產值423萬元,實現稅收8萬元,職工年人均工資2.78萬元;中源建材廠,固定資產總額300萬元,佔地面積45畝,有職工35人,20xx年完成工業產值458萬元,實現稅收7.2萬元,職工年人均工資2.57萬元;巴人福醬品有限公司,固定資產總額130萬元,佔地面積6.5畝,有職工12人,20xx年完成工業產值128萬元,實現稅收3.2萬元,職工年人均工資2.87萬元;市方銀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固定資產總額120萬元,佔地面積5.2畝,有職工8人,20xx年完成工業產值98萬元,實現稅收3.5萬元,職工年人均工資3.8萬元;

  二、工業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

  1、工業經濟發展環境欠優。由於區體制發育不健全,區、鄉兩級政府在專案決策上缺乏自主權,招商引資工作比較被動。企業辦理一切手續都要由市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做主,往往一個專案要拖好幾年才能落地,有些專案被拖的受不了只好離去。

  2、工業經濟發展政策難落實。區政府為加快經濟發展曾經制定了一些政策性鼓勵措施,但是絕大部分都因無法兌現而成為一紙空文,因為區財力太薄弱,拿出資金來獎勵企業發展比較困難。

  3、以往的優勢逐步成為頹勢。的工業經濟本來就先天發育不足,再加上後天的發展不良,所以一直沒有形成強有力的支撐。尤其是前些年為了滿足GDP的增長需要,引進了一批“三高”企業,隨著優勢條件喪失和環保壓力增大,這些企業現在不僅不能為人民謀福利,反而變成了各級政府的包袱。

  4、黨委、政府重視程度減弱。近些年來,隨著逐步被納入市新區建設之後,區鄉兩級黨委、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步轉移到防違控違和配合城市新區建設上來,對全區工業經濟如何發展精力投入不夠,很多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沒能及時得到幫助和解決。

  三、現有企業存在的主要困難

  1、塑編、建材等一批傳統企業自身沒有能力實現產品轉型,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深入企業進行調研,按照國家產業扶持政策給予指導和幫助不夠,使企業普遍面臨轉型升級的難題。

  2、企業面臨融資難問題。多數企業資金流轉不暢,難以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一是因為市場產能過剩容易造成產品大量積壓;二是由於無序競爭,導致賒銷後貨款難以回收;三是企業辦理貸款手續程式複雜、利率高、資金到位不及時。

  3、很多企業存在勞動用工緊缺,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難(都想找好崗位),另一方面是企業用工荒(普通技能工人缺乏)。

  4、化工公司是一家高耗能、高汙染、高危險、高運力的化工企業,處於集鎮中心,對鎮乃至主城區居民的生存環境負面影響非常大。

  四、解決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20xx年,市政府城市新區發展規劃將鎮納入了中央商務區範圍,城市功能定位發生根本轉變,市政府明確要求鎮不再發展工業專案,轉為發展商貿樓宇經濟和高檔住宅。根據城市新區總體規劃,現就全區及的工業經濟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1、進一步重視發展工業經濟。區委、區政府要高度重視工業經濟的謀劃與發展,要與城市新區建設統籌安排,關鍵是要與市政府以及高新區搞好銜接,既要把新引進的高新科技專案安排好,又要設法把拆遷範圍內的優質企業安置好,不能讓那些過去為經濟作出了貢獻,將來仍然可以繼續作貢獻的優質企業沒有出路。

  2、進一步最佳化工業經濟發展環境。區委、區政府要根據形勢發展需要,與市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加強溝通,盡全力為工業經濟發展創造寬鬆和諧的發展環境,主要是在市場主體發展上要方便、快捷,對可以進入的企業專案要開綠燈、不設障。

  3、進一步完善優惠鼓勵政策。區政府要儘快修定出臺切實可行的支援工業經濟發展的優惠鼓勵政策,做到取信於人。優惠鼓勵政策執行時要一視同仁,對本地企業家和科技人才一樣對待。

  4、進一步最佳化配置人力資源。區委、區政府對經濟管理部門要配置、培養好專業人才,讓他們成為懂經濟、善管理、能指導的內行,具備為企業服務的能力。其次還要有為企業服務的熱情,經常深入企業調查研究,瞭解企業訴求,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和指導。

  5、進一步完善企業聯絡制度。現在的幹部都非常忙,因而沒有執行好過去制定的企業聯絡制度,讓我們的企業家有了受冷落的感覺,這是一種不好的現象。我們一定要堅持幾手抓,讓我們的企業家感到在創業很溫暖,從而激發他們更高的創業熱情。

  6、進一步最佳化工業經濟發展融資環境。為具有較強生命力的企業提供高效快捷、成本低廉的信貸資金支援。

  7、透過新區建設搬遷補償方式,有計劃地淘汰一批落後企業、轉移一批過剩產能、搬出一批“三高”(高耗能、高汙染、高危險)企業。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8

  根據市政協“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重點調研的總體安排,嚴從懷副主席帶領第三調研組,於今年三月至六月,就“積極扶持文化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子課題開展了專題調研。

  調研組經徵求有關文化產業專家及企業意見後確定了調研方案,然後在市文廣新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援下,聽取了市縣區文化產業主管部門情況彙報,與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經信委、財政局等部門,以及20多家文化企業負責人、部分文化產業專家進行了座談;發放調查問卷;深入雪鴻齋、合肥論壇、琴港演藝城、安徽櫻藝緣、安達電子等文化企業瞭解情況、聽取意見。透過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瞭解和掌握我市文化企業發展現狀,查詢和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探討加快我市文化企業發展的對策。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特點

  “十一五”以來,我市圍繞“文化強市”目標,始終把保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銳意改革創新,主動適應市場,不斷加大投入,文化建設全面快速發展,為我市經濟社會跨越趕超提供了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我市文化產業“十一五”以來,年均增速30%以上。20xx年,文化產業增加值約210億,佔全市gdp的5.6%,已經成為我市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總量和增速穩居全省各市之首,產業分佈行業廣泛,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印刷複製、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日趨活躍。

  產業佈局逐漸完善。目前全市已有1個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1個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和6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個市級文化娛樂試點街區,涵蓋文化旅遊、文化創意、動漫、會展、娛樂、工藝品、民俗文化等眾多文化產業領域。文廣演藝集團、合肥大劇院、XX市體育中心、合肥安美、安徽櫻藝緣、安徽華教和阿里巴巴文化娛樂公司等一批各具特色、富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發展勢頭強勁,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效益開始顯現。

  全市唯一一家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為民營文化企業,6家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中,民營文化企業佔5家;湧現出非遺園、儒林書業、全球音谷、安達電子、雪鴻齋、琴港演藝等一批實力較強的民營文化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合肥動漫產業基地發展迅速,動漫產業增加值20xx年突破10億元。

  政策體系逐步完善。我市20xx年制定的《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已歷經三輪修訂。20xx年出臺的《XX市承接產業轉移促進服務業發展若干政策(試行)》,其中涉及到文化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有13條。近幾年,全市文化產業共兌現獎勵資金近20xx萬元。到去年年底,我市所轄各市、縣、區已全部出臺了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獎勵政策。

  文化交易敢於創新。20xx年安徽省文化產權交易所正式揭牌;20xx年合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成立。目前文交所已累計掛牌專案96宗,成交專案22宗,實現交易額3.09億元,交易流程、操作規則、保證金管理辦法等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完善;去年,我市還成功舉辦安徽上海文化產權專案招商推介會,推介標的總額達345.88億元,擴大了安徽文化資源專案的影響,同時也成為吸引外來投資者來我市投資的平臺。文化產業與資本市場對接,加快了文化資源的合理流動和最佳化配置,對促進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和影響。

  二、我市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0xx年,合肥人均gdp已超過5000美元,到“十二五”末,合肥人均gdp有望超過8000美元,居民文化消費將大幅提升,文化產業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戰略期。“十一五”期間,XX市文化產業的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文化產業已具有一定的規模,也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但相對於到20xx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8%以上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文化產業發展任重道遠。現階段,我市文化產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體制機制不甚健全,行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政府文化部門與產業部門之間工作職能劃分尚未清晰,存在各自為政、交叉管理的現象,缺乏強有力的領導協調機制,未能在發展文化產業上形成合力。我市轄區部分市縣區沒有設定文化產業管理專職幹部,行業協會組織缺乏。文化企業普遍反映,有關管理部門收取企業費用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存在不合理因素;對文化企業申辦流程和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瞭解不足;我市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學統一的文化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制度,在文化產業的分佈、效益、從業人員、行業機構、以及稅收等方面沒有完善的統計口徑和渠道,對及時掌握當前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基本狀況、準確分析當前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做好宏觀調整和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產業規劃落實滯後,政策支撐體系急需完善。我市於20xx年頒佈實施《XX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xx-20xx)》,確定了我市“十一五”末文化產業發展的目標是“保八爭十”,即到20xx年,文化產業發展主要指標和綜合實力居中部省會城市前列,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8%,力爭達到10%。雖然“十一五”時期我市文化產業發展迅速,20xx年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210億元,佔全市gdp的5.6%,但與“十一五”規劃制定的目標相距甚遠。我市下轄大部分市縣區尚未制定本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沒有把文化產業的發展切實納入到地方經濟發展的總體戰略中去。

  雖然國家、省、市出臺了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配套政策,但很多政策在我市尚未真正落地,政策的實施細則還有待完善,而且文化產業優惠政策多參照高新技術和軟體行業,缺少支援文化產業發展的專項優惠政策。

  產業規模差距較大,產業結構調整亟待推進。我國先發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十分迅速。文化產業增加值,北京、上海今年有望突破20xx億元,深圳、杭州正在接近千億元目標,長沙、青島去年已經超過500億元;北京、上海、杭州、長沙文化產業增加值佔當地gdp比重均達到或超過10%,文化產業支柱地位得以確立並日益凸顯。我市文化產業雖然門類齊全,但主要集中於廣播影視、書刊發行、印刷、演藝娛樂、動漫等行業,產業發展格局不均衡,市縣區區域發展差距較大。與我國先發地區相比,我市文化產業規模總量落後,“小弱散”問題比較突出,集約化程度不高,大規模、高水平、產業鏈完整的龍頭企業少,缺少文化領域的骨幹企業。文化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高、核心競爭力不足,企業的創意、研發、製作水平較低,內涵深刻、風格獨特、形式新穎、技術先進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較少。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文化精英人才十分匱乏。廣大中小民營文化企業已成為我市文化產業的主體,這些文化企業規模小、缺少土地、房產等有效抵押的不動資產,銀行貸款難;又無法以包含版權在內的智慧財產權等無形資產認定、確權、抵押、投資等方式進行投融資。融資難已成為嚴重阻礙我市文化企業發展的瓶頸,尤其是文化企業專案前期研發及後期市場開拓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資金支援。調研中反映比較強烈的還有人才問題,尤其是文化創意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十分匱乏,制約了文化企業發展。現有人才引進激勵政策、配套服務落實困難,部分高層次人才往往是引進後留不住。

  三、對加快我市文化企業發展的建議

  (一)完善決策機制,提升科學化管理水平

  1、健全組織機構。借鑑國內先發城市發展文化產業的成功經驗,建立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指導委員會,負責產業發展戰略及重大事項的決策。委員會由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負責,成員由市文廣新局、經信委、科技局、財政局、工商局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組成。邀請市委、市政府研究室以及人大、政協相關部門負責人列席重要決策會議。

  成立隸屬市委宣傳部的副縣級全額事業單位市文化產業辦公室,負責規劃制定、政策完善、人才培養、綜合協調、檢查考核等工作。全市下轄各市縣區相應組建本級文化產業辦公室,明確職責和人員編制。文化產業相關職能部門均要落實具體責任處室推動所管轄產業的發展。

  由市文化產業辦公室牽頭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國內外相關知名專家、學者圍繞我市文化產業發展重大課題、專案深入調研、建言獻策。

  2、完善服務平臺。成立我市文化產業促進中心,推進各項政策的落實,對文化產業發展具體專案進行綜合協調、指導、服務,監管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領導文化產業展示交易平臺、公共技術平臺的建設。

  組建涵蓋文化產業各主要行業門類的文化產業行業協會,為文化企業提供組織、協調、諮詢、中介、培訓等服務,以及投融資服務和資金支援,承擔政府委託的其他服務工作。

  3、建立統計制度。按照“統一領導、條塊結合、統一核算、資訊共享”的原則,建立各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文化產業統計長效機制。儘快制定《XX市文化產業統計實施細則》,對符合統計部門行業分類目錄標準的全部企業,建立文化產業統計資料分析庫,摸清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底數,找準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和薄弱環節,為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據。

  (二)加強政府主導,完善政策支撐體系

  4、修訂產業規劃。在《XX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xx-20xx)》實施效果的反饋與評估基礎上,適時修訂我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調整發展目標、結構、佈局以及發展重點,督促所轄市縣區出臺或修訂“本地區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在整體謀劃基礎上重點做好行業的規劃佈局。

  5、推進產業立法。制定《XX市文化產業振興條例》以及我市專利權法、著作權法、it基本法、智慧財產權法等實施細則。使文化產業各項措施和政策的制定有法律保障,對無形資產、智慧財產權、創意人才等進行法律規範,明確和規範文化市場執法主體,使政府與企業、事業單位的職責更加明晰。明確規定,使用政府的財政性資金的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在採購文化產品和服務時,應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採購自主創新型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在同等條件下,政府優先向本土重點文化企業購買文化產品和服務。

  6、加大財稅投入。參照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做法,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並隨著市級財力增長而相應增長。專項用於重點專案建設、基地建設、產業孵化、智慧財產權保護、人才引進培養等方面。將文化產業納入我市所屬市縣區績效考核,每年從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資金用於各市縣區文化產業發展績效考核表彰獎勵。

  優先支援發展新興和原創文化產業,經市相關部門認定的原創研發成果,給予專案總投資額一定比例的補貼支援;重點扶持特色和優勢文化產業,積極推進民族和傳統文化產業。對文化產業出口,赴境外開展的商業演出、商業展覽、展銷、營銷的特色優勢和傳統文化企業,根據影響力的層次,政府及相關服務機構應給予指導及相應資金補貼扶持和稅收減免。

  開展文化企業認定工作,對經認定的涉及文化產業發展全域性性、可持續性的重大專案,市政府在“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資金予以支援;對文化企業發展過程中年營業收入規模的階段性突破給予一次性獎勵,鼓勵文化企業加快成長步伐。如對當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1億元、3000萬元等不同臺階,且增幅達到一定速度的文化企業,分別給予不同金額的一次性獎勵。

  (三)推進金融改革,多渠道解決文化產業投融資難題

  7、建立創業投資基金。配合“安徽省文化產業創業投資基金”,我市及下屬市縣區應儘快建立本級文化產業創業投資基金,出臺基金管理辦法和細則,明確資助條件、申報和審批程式,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採取投資、獎補等方式,提高具有激勵性質的經費投入比例,建立文化產業多元化投入體制。重點扶持初創期中小文化企業,對已經成熟的文化骨幹企業,根據業績實行獎勵。

  8、加快融資平臺建設。根據我市實際情況,適時制定金融對接文化產業相關政策,建立政府對銀行中小企業信貸的風險補償機制,設立政策性的文化企業擔保公司,積極開展文化產業集聚區擔保融資、中小型企業聯保、中小企業集合債、文化產權抵押融資、影視專案融資等文化產業投融資模式;進一步加快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XX市中小企業服務大廳為文化產業提供投融資服務功能,重點突破文化創新企業初創期的融資瓶頸問題。

  9、開闢多元融資渠道。鼓勵文化企業創業投資、風險投資。鼓勵、引導非公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許可的文化產業領域。支援民間相關文化產業基金會的設立,為具有潛力的中小型文化企業和具有創新點子的個人提供發展資金。藉助信貸、參股、合作合資等方式,實現針對性更強的投融資和產權多元化。建立完善文化產業發展資金、專項資金投入績效評估機制,財政、審計部門監督其管理和使用情況。

  10、支援企業上市融資。強化文化資本概念,努力挖掘、培育、轉化文化資本。積極促成優質文化專案進入文化產權市場進行融資,積極創造條件,鼓勵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對進入輔導或成功上市的文化企業,政府給予一次性獎勵。

  (四)加快人才引進,大力培養文化產業實用人才

  11、完善人才配套政策。以打造全國人才高地為契機,把文化產業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納入我市人才工作總體規劃。對接全市已有的人才政策,制訂我市文化產業人才認定辦法及相關配套政策。

  12、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重點引進文化產業領軍人才、文化創意拔尖人才和“懂文化、會經營、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以及策劃、設計創意、市場營銷、投融資等方面的緊缺人才。對於文化產業高層次人才,為其提供財稅、戶籍、居住、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激勵措施和綠色通道,並制定實施細則加以落實。

  13、保護挖掘本地精英人才。建立本地文化產業精英人才儲備庫,分門別類,登記造冊。制定優惠政策,加大對本地高素質人才的激勵力度。切忌在人才問題上盲目地捨近求遠,抑制本地人才的積極性,形成“引來女婿氣走兒”的尷尬結局,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

  14、實施文化人才培養工程。依託本地高等、職業院校資源,增設文化產業新專業,加快培養、培訓文化創意研發設計、經營管理、營銷經紀人才。依託專業機構和文化產業基地,政府出資建設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實訓平臺,提供給各院校、培訓機構以及相關企業使用。開發、落實一系列文化產業範疇內的職業資質、職業認證及職業技能培訓,出臺文化企業相關人員資質、待遇和專業培訓、繼續教育的補貼政策。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9

  中小企業是促進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促進市場競爭、增加就業機會、方便群眾生活、推進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當前在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上,由於外部經營條件的惡化以及當前經濟環境的複雜,導致中小企業的發展出現維艱的狀態。再者,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夠健全,融資難、擔保難等問題仍較突出,不利於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為切實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最佳化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針對中小企業如何在戰略上把握契機,順應形勢,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我們對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作出了調研。

  1、我市中小企業的基本情況

  到今年5月份,全市中小企業達28872戶,當年新增20xx戶,從業人員58.9萬人;個體經營戶15.6萬戶,當年新增4036戶,從業人員53.5萬人;企業共上交稅金58.58億元(其中國稅16.86億元,地稅41.72億元),同比增長23.4%,佔地方一般性收入73.4%,對財政增長貢獻率為31%。基本上每月納稅十幾個億,每天新生10戶企業。尤其是在決戰工業程序中中小企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全市工業規模以上中小企業達845戶,佔全市930戶的90.8%,完成工業銷售收入778.6億元,同比增長20.9%,完成工業增加值187.8億元,同比增長16.5%。從總體情況看,當前,我市企業總數的90%,就業人口的80%,工業總量的70%,財政收入的60%均來自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在__經濟社會發展中功不可沒,沒有中小微企業的快速崛起就不可能實現__的趕超進位。

  2、內銷企業舉步維艱

  由於通脹壓力增大,原材料價格一路高漲,大部分的原材料價格直線上升,嚴重加大了企業的成本壓力,而我市大部分中小企業生產的產品是中間產品,不是終端產品,沒有市場的定價權,企業原材料購進與產品出廠價格“高進低出”十分明顯。部分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企業接單難度不斷加大。調研的幾家企業都反映原材料上漲對企業影響很大,佔到60%以上。

  3、外貿出口企業壓力大

  受歐債危機和美國國家信用等級的下調等影響,人民幣匯率不穩定,勞動力成本上漲,企業的利潤空間受到壓縮,企業的經濟效益降低。大部分企業出現不敢接長單、大單,加上原材料價格波動大,銀行貸款利率上調,企業財務成本增加,使外貿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大大降低,極大部分外貿企業訂單基本是短期的,更談不上明年的訂單。

  受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影響,今年以來我市中小企業發展又遇到新困難。主要表現為在相對偏緊的貨幣信貸政策、人民幣不斷升值,美元貶值,新一輪通脹的壓力下,企業運營壓力加大。部分中小企業應對措施不足,不同程度影響了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

  1、原材料價格高漲 企業執行困難

  一年多來,各種工業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而調查顯示,我市大多數工業企業處於產業鏈的中下游,普遍缺乏價格話語權,絕大多數無法將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傳導給銷售客戶,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帶來很大影響。我市中小企業原有的低利潤模式受到嚴峻挑戰。

  透過調研__鋼廠反映企業執行較困難。因國內鋼材市場即將轉入消費淡季,而粗鋼產量卻始終居高不下,在淡季氛圍愈加明顯的情況下,預期未來幾個月鋼價跌跌不休的趨勢不會發生改變。__鋼廠20__年5月份鋼材價格4182元/噸,20__年同期3621元/噸,而到20__年5月份鋼材價格降到了3093元/噸;其虧損也達到了21985萬元,企業執行困難。

  2、勞動力成本上漲壓力大 企業家的信心降低

  為應對用工短缺問題,大多數企業採用提高工資薪酬、福利待遇等措施,勞動力成本上升明顯。企業工人工資與前年相比增加5-10%的佔47%,增加10-15%的佔22%。既便如此,新一代用工還不願意加班,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使得企業家在企業生產經營中信心明顯降低。

  3、人民幣匯率波動 企業的成本風險增大

  隨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不斷提升,以及升值壓力繼續存在,企業匯兌損失依然較大,特別是對部分出口企業,出口均以美元結算,企業資金回收期一般都要幾個月,而企業的原材料大都來自國內,因此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對企業帶來的匯兌損失更大,加大了企業的成本壓力從而增大了企業的成本風險。

  4、民營企業融資困難

  由於國家通脹壓力較大,國家貨幣政策明顯收緊,再加上大部分中小企業產權不明晰,資產負債率高,因而無法獲得銀行青睞,不在優先融資的行列。這一方面是由於銀行管理機制的制約,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多表現為“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貸款較多的企業均具備了一定規模,發展前景較好,資產負債率等財務指標符合要求,較易獲得銀行貸款。而大多數民營企業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和高收益與高風險並存的狀況,迫使信貸人員慎之又慎,企業難以得到貸款支援。另一方面銀行過度傾斜大企業,在融資方面存在“抓大放小”的思想,,導致銀行在對大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的不平等,使中小企業在與大企業競爭中處於不公平地位。

  1、繼續 加大財政扶持力度。

  (1)整合現有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類專項資金,支援小微企業發展。市財政採取無償資助、貸款貼息方式進行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320萬元;設立了全民創業發展基金100萬推動全民創業;設立了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100萬元用於支援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府專項基金;設立了外貿發展獎勵基金200萬元應用於開拓國際市場和出口產品開發。財政資金髮揮“四兩撥千斤”作用,積極支援成長性、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

  (2)全面掌握市屬企業狀況,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支援小微企業發展,並做好專案資金的跟蹤問效,績效評價工作。我市爭取上級專項資金及專案近年有較大增幅,20__年中央、省市財政扶持我市企業發展資金7063.98萬元。

  (3)加大企業管理力度,抓好各小微企業

  會計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督促企業建立健全企業會計制度,確保資金專款專用,提高資金的綜合使用效益。

  2、有效緩解融資難問題。各金融機構及擔保公司要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精神,在信貸投放方面向小微企業傾斜,確保小微企業信貸增速不低於全部貸款平均增速,增量高於上年同期水平,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增信等優質服務。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市財政積極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擔保力度,充分發揮財政信用擔保的職能作用,為我市“四有三不”企業積極擔保,解決企業融資難。20__年起,市財政每年注資300萬元,增加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公司擔保金,擴大擔保規模。

  3、認真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對小微企業稅費優惠政策的執行力度,認真落實《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繼續實施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規定,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以及相關稅收政策規定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延長至20xx年底並擴大範圍。加大稅收減免力度,對新創辦的小微企業,自工商註冊登記之日起,對其上繳稅收地方留成部分透過財政支出渠道安排資金給予三年獎勵;對現有的小微企業,上繳稅收地方留成新增部分透過財政支出渠道安排資金給予獎勵。《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對從事國家非限制和非禁止行業並符合條件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對確有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在20xx年底前予以免徵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進一步清理取消和減免一批涉企收費。將符合條件的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範平臺納入科技開發用品進口稅收優惠政策範圍。

  (四)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利用小微企業集聚區域和重點行業建設服務平臺,爭取資金和專案支援,加快建立以“__創業大學”、“__中小企業服務超市”和“__中小企業促進會”為核心、以各縣(市、區)綜合視窗服務平臺為支撐的全市小微企業服務平臺,加大對小微企業服務力度,為小微企業提供多層次的公共服務和個性化專業服務。藉助平臺開展面向小微企業的創業輔導、融資擔保、投資諮詢、技術創新、檢驗檢測、資訊服務等中介服務;加強小微企業資訊、培訓、技術、創業、質量檢驗、企業管理等服務內容;加強對小微企業的分類指導,大力推進小微企業資訊化建設,建立小微企業管理升級評價體系,透過評價體系標杆作用,引導小微企業提高管理水平,並在政策資金支援上向管理優秀的小微企業傾斜,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效果,促進企業管理升級,全面提升管理層次和水平。

  (五)創優企業生存發展環境。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服務意識,推進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創新服務機制,建立健全社會服務機構,簡化行政審批手續,明確辦結期限,創新行政服務方式,全面提升服務能力、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鼓勵具有本地特色的產品加工企業參加各類展覽會,切實開拓省內外市場,建立營銷渠道,拓展營銷網路,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和企業持續發展能力;透過政府引導和扶持,做好企業經營者和員工的社會保障、就業、培訓、職業技能鑑定等工作,全面提升企業員工的素質;各相關部門要落實好涉及小微企業發展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對各證照等行政事業性收費方面制定具體辦法,進一步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執行力,加強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進全市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10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市中小企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中一支生力軍。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的**市農村信用社,如何進一步發揮自身的特色與優勢,改善全市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促進縣域經濟繁榮發展,成為當前農村信用社經營過程中必須認真思考並加以解決的問題。下面我談幾點粗淺的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有不妥之處,請各位領導指正。

  一、**市農村信用社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效應。

  近年來,全市農村信用社不斷創新服務手段,暢通結算渠道,積極引入了風險擔保機制和信用評級體系,與有實力的正規擔保公司合作,向經營效益良好、發展潛力巨大的中小企業投放足額信貸資金,大大緩解了全市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狀況。截至20xx年7月末,共為5206戶中小企業提供貸款551272萬元,佔貸款總額的45.36 %,佔到全市註冊登記企業法人單位6279個的82.9%。我們在支援中小企業發展中:一是探索多方支援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和資金需求渠道,構建了銀、政、企合作的長效機制。近年來,農村信用社轉變經營理念,積極探索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途徑,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服務方式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為加大對涉農龍頭企業的支援,今年以來,由**市中小企業協會牽頭,召開了中小企業銀企對接會,在簽約儀式上全市7家信用聯社分別與介休市維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太谷縣開心園食業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10個能夠充分帶動當地農民增收的農產品加工專案,達成了總額合計約4000萬元的合作協議。**區聯社與區政府聯合組織召開了政銀企座談會,現場向山西神龍能源焦化有限責任公司、**長興焦化有限公司、**金利恆物資有限公司等82家中小企業綜合授信3億元。其二,從以自我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截止7月末全市農村信用社共向673個優質企業提供了融資和金融服務。在為企業信用評級結構升級,創新產品,增收創效提供金融支援的同時,為2.3萬農民提供就業崗位,增收611餘元,有效拉動了農民的增收致富。其三,由傳統服務向現代化服務轉變。各聯社在創新服務方式上更加註重支農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從創新產品上,從便民、利民、惠民的角度出發,為農民提供“金融套餐”,推出了惠農通、商流通、展業通三大系列、十八種信貸支農產品,為三農解難事、辦實事,使服務產品更具科學性、便捷性、實惠性,幫助企業有效解決生產經營中存在的資金困難。在支付結算上實現了全轄區通存通兌、大小額支付系統直接與人民銀行對接,解決了中小企業結算難的問題。二是實施“有保有壓”的信貸投放戰略,引導和培植了新型涉農龍頭企業發展,擴大了貸款營銷。在今年宏觀調控政策的指導下,對一些“公司+農戶+基地”戰略型、規模型的企業進行了重點扶持,有力地帶動了周邊“三農“的經濟發展。如榆社縣農民專業合作社、昔陽大寨農業開發公司、平遙縣龍海實業公司、介休市山西路鑫煤氣化公司。由於認真貫徹國家“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有效地促進了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但由於體制、機制、管理、人員素質等方面的問題,也影響著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影響農村信用社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從農村信用社方面看:

  一是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決策機制不利於中小企業融資。農村信用社雖然具有點多面廣和對中小企業比較熟悉的優勢,但市場定位在服務"三農",按現行政策規定,原則上70%以上的貸款用於農戶貸款,自20xx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實施了一系列緊縮銀根政策,對某些行業提高了企業自有資本金比例,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相應提高。二是農村信用社的資金定價機制不利於中小企業融資。20xx年1月1日起,擴大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浮幅度後,農村信用社普遍提高了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上浮幅度,由於利率上浮的影響加投資環境不暢等原因,抑制了中小企業的信貸需求。三是貸款責任人追究機制,影響信貸人員的積極性。目前農村信用社普遍實行的對不良貸款,特別是新增不良貸款第一責任人制度、信貸人員終身責任制、信貸人員薪酬與不良貸款比例掛鉤的制度,使信貸人員陷入"三難一怕",即收貸難、收息難、資產保全難、怕失去工作的境地。為迴避風險,在信貸決策時刻意突出風險控制目標,力求"萬無一失",對經營狀況不是很好的中小企業拒貸情況尤為突出。四是現行抵押擔保辦法限制了中小企業貸款需要。《擔保法》出臺以後,企業尋找擔保單位比較困難,具有擔保能力的中小企業較少,且現在大多數有擔保能力的企業並不願意對外提供擔保,這就使企業很難提供有效的貸款擔保。同時,由於目前拍賣市場等配套設施不完善,抵押物處理費用大、手續繁多,變現難,有些企業廠址設在鄉(鎮)、村,廠房、裝置等抵押物變現價值低,一旦貸款出現問題,農村信用社收回資金就有困難。

  (二)從中小企業方面來看:

  一是管理模式落後,經營管理水平較差。近些年來,大部分中小企業經過改制與產權重組,經濟效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由於沒有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在管理上仍帶有濃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明確的經營目標,經營上存在較強的隨意性,多數經營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管理水平較差,難以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二是企業規模偏小,產品技術含量偏低,競爭力較弱。中小企業多數處於發展的初期,企業規模小,缺乏充足的資本積累,沒有足夠資金購買先進生產裝置。大多是利用本地的自然環境和勞動力資源來進行一些簡單的、低附加值的加工製作,經營粗放,裝置和工藝落後,產品結構表現為資源性粗加工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趨同產品多、優特產品少,低檔產品多、高科技產品少的"三多三少",缺少真正有發展潛力的名、優、特產品,發展潛力有限。三是信用意識淡薄,財務狀況不夠透明,銀企資訊不對稱。很多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制度不健全,存在多本帳簿、多頭開戶現象,報表資料失真,導致中小企業在尋求信貸支援時,銀行會因資訊不對稱,難以掌握其真實的經營狀況及不能準確判斷其信用程度,從而逆向做出選擇,使中小企業貸款難度增大。而中小企業為了能得到銀行的支援,往往又千方百計地隱瞞與己不利的各種資訊。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存在的資訊不對稱,形成了銀行信貸供給缺乏符合條件的需求者,中小企業貸款需求缺乏供給者,貸款供求錯位,中小企業自然陷入了貸款難的境地。

  (三)從社會中介服務方面來看:

  一是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體系不健全。我市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體系建設尚處於初級階段。已成立的擔保機構分佈較鬆散,且擔保基金小、擔保能力弱。擔保公司門檻和收費偏高,大大增加了企業融資成本。二是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不完善。目前,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機構不多,並存在部門壟斷。如企業財產抵押,抵押物評估環節多、手續繁、收費高,有的重複評估登記、重複交費,加重了企業負擔。三是徵信體系建設滯後。人民銀行信貸登記諮詢系統只有借款企業的信貸資訊,尚未涉及個人信用及未辦理信貸業務的企業。工商、公安、司法、海關等部門各自掌握了部分企業、個人其他方面的資信情況,且部門間未實現資訊共享。農村信用社難以獲得企業的綜合信用情況,難以對企業、個人作出全面的資信評估,對企業前景難以把握,再加上社會信用環境不佳,債權保護制度不完善,政府部門在支援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重大輕小、重管理輕服務監督等問題,這些都制約著信用社向中小企業投資。

  三、扶持全市中小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在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大原則,從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三各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勢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對中小企業實施全方位金融服務,力求實現五個突破。

  一是搭建起中小企業貸款運作平臺,在信貸執行機制上實現新突破。按照省聯社“分類管理、專業化經營”的信貸管理模式,“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理念,創新信貸管理模式。在縣聯社成立專門的中小企業客戶管理部門,組建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營銷隊伍,聯社營業部作為貸款發放機構,實施專業化管理。二是實行客戶經理制,在考核激勵機制上實現新突破。全轄信貸人員實行客戶經理制,對客戶經理實行包片定客戶,建立中小企業貸款薪酬與經營業績相聯絡的激勵機制,全面實行按業務量、業績考核掛鉤,拉開收入分配差距。三是開展信用評級與授信,簡化審批環節,在服務效率上實現新突破。首先從企業信用評級入手,建立“統一授信、差別管理”的信貸模式。透過評級確定企業信用等級後,對不同信用等級的客戶給予不同的授信,這裡指的授信不僅指貸款,還包括貿易融資、承兌、信用證、保函、擔保等進行統一的綜合授信。以適應中小企業決策機制靈活、對市場反應靈敏、對方便性要求高、信貸資金需求“短、頻、快”的特點。四是制定科學的貸款定價政策,合理浮動貸款利率,在貸款利率定價機制上實現新突破。實行“陽光定價”。充分發揮利率的槓桿作用,透過對資信等級高的企業,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使守信企業在貸款上優先、利率上優惠,以貸款利率定價來選擇客戶,使貸款定價逐步走向市場化。五是規範中小企業信貸執行機制,在信貸產品創新上實現新突破。在保證金資安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積極申請有關部門批准,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開辦融資租賃業務、倉單抵押貸款、動產抵押貸款、林權證抵押貸款等產品,針對企業存貨、應收帳款、智慧財產權等動產融資需要,按照《物權法》規定的動產質押制度,創新廠商銀三方合作擔保、供應鏈融資等信貸產品,選擇經營管理良好、有發展前景的龍頭企業,推廣“龍頭企業+擔保公司+信用社+農戶”的四位一體的金融創新方式,積極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同時建立和健全中小企業貸款違約資訊通報機制。定期通報違約企業,實現同其他金融機構違約資訊共享,打擊企業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營造守信氛圍,共同構建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

  (二)地方政府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援力度。

  一是積極採取措施,健全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監督體系。政府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應幫助中小企業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建立和健全中小企業資訊共享機制,使企業儘快走上規範化運作的軌道。同時要積極支援農村信用社參與企業改制、資產重組、兼併收購、資金管理等服務,確保企業改制規範動作,最大限度地保全農村信用社的信貸資產。同時,加大對惡意逃廢債務的懲處力度,發揮法律強制作用,大力開展信用環境治理工作,讓失信者付出成倍的代價,形成不願失信、不敢失信的社會風尚。二是加大對中小企業給予資金和政策的扶持。地方政府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和措施,為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援。政府要進一步發展資本市場,完善資本市場體系,政府扶持資金應重點向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傾斜;財政、稅務、工商等部門應對於一些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實行財政貼息、降低稅率、減免有關費用等政策,減輕中小企業負擔。三是健全中小企業擔保機制,創新擔保方式。中介服務部門降低門檻,實行市場化運作,為中小企業提供及時、方便的擔保、資訊諮詢等全方位的服務,減少擔保風險。同時積極創新擔保方式,9月份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擔保機構可以採取“專業擔保機構保證+林權反擔保貸款”和“龍頭企業承貸+訂單林業或合作造林模式”支援中小企業向信用社貸款以加快發展。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11

  一、全市鄉鎮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一季度,鄉鎮企業累計完成增加值47364萬元,較上年同期的61550萬元,減少14186萬元,同比下降23.05%;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27757萬元,較上年同期的46315萬元,減少18558萬元,同比下降40.07%;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12986萬元,較上年同期的29169萬元,減少16183萬元,同比下降55.48%;上繳稅金6512萬元;較上年同期的10013萬元,減少3501萬元,同比下降34.96%;主營業務收入127856,較上年同期的132094萬元,減少4238萬元,同比下降3.21%。

  一季度,煤炭產量為 131.29萬噸,較去年同期的177.05 萬噸淨減少45.76萬噸,下降25.85%。由於受市場價格、市場需求、煤礦整合及其安全整治等因素影響,彝良、鎮雄、威信等主要產煤大縣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煤炭企業處於停產或半停產。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在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援下,經過30年的努力,**市鄉鎮企業的發展已有了一定的基礎,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一是鄉鎮企業整體素質不高、產品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弱、融資困難、企業負擔重。

  二是鄉鎮企業產業結構矛盾突出。一產業帶動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不多、規模小、技術含量低;二產業科技含量低、優勢產業不突出、缺乏競爭力。

  三是鄉鎮企業統計工作問題。各縣區經貿局(鄉鎮企業局)基本上雖都有鄉鎮企業統計人員,但有的兼的工作多、工作裝置、工作經費不足等原因造成工作質量參差不齊;鄉鎮一級統計人員基本沒有,工作很困難,造成了統計資料報送的質量問題(如少報、漏報、缺報等問題)。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統計工作開展一年多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各縣區工作參差不齊,漏報、缺報較嚴重。一些縣報表收集非常困難。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推進我市鄉鎮企業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努力確保省下達的鄉鎮企業六項發展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是嚴把統計報表質量關及做好經濟執行的監測分析。

  三是進一步提高企業對開展企村結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的認識,提高結對質量、抓典型、抓重點、抓督查,保結對效果及成果。抓宣傳,推廣結對經驗等措施,以確保全年工作責任目標的順利實現。

  四是努力開展職業技能鑑定工作。

  五是繼續抓好鄉鎮企業轉移農村勞動力和藍色證書培訓基地建設,完善教育培訓工作統計制度。

  六是做好專案儲備及專案管理工作。要強化專案儲備機制,要把專案儲備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緊抓實;要對省重點扶持的專案,進行實施情況的督促檢查,追蹤問效,加強溝通反饋。

  四、下步重點工作建議

  (一)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圍繞《**省優勢農產品加工推進工程》,依託**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具有加工潛力的優勢農產品,在優勢產區、產業帶扶持一批企業,著力打造特色鮮明的農產品加工業。鼓勵企業透過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建立和創新企業、基地和農戶之間的利益聯接機制,重點加快發展馬鈴薯製品、天麻製品、魔芋製品、蘋果、蠶絲、茶葉、畜牧業及其副產品等主要產業的發展。堅持分類指導、扶優扶強,培植重點骨幹企業,打造名牌產品。

  (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鄉鎮企業加快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引導和促進全市鄉鎮企業積極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裝備,改進生產工藝,加快產品升級換代。支援鄉鎮採掘、礦冶業引進戰略合作伙伴,進行嫁接改造,延伸產業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產品附加值。積極推動鄉鎮煤礦整合,提高單井產量能力,壯大規模。 積極推進以提升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提高新產品開發能力,加快傳統產品的升級換代為重點,以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為目標,努力提高鄉鎮企業推廣應用先進實用技術的水平,開展技術創新示範活動,提高企業技術轉化和創新能力。

  (三)積極發展配套產業和農村服務業。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的機遇,支援企業發展特色產業,參與優勢產業和重點產業發展。發展配套產業,開發配套產品。加大鄉鎮企業與大企業、大集團的合作力度,生產為大中型企業配套的原料、半成品等。

  大力發展物流、包裝、貿易、餐飲等農村服務業及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獨具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業,積極開發旅遊產品和民族文化產品。圍繞農產品的加工與流通,大力發展企業化運作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重點扶持發展一批服務領域廣、組織化程度高、經營機制靈活、帶動能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鼓勵發展提高農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質量的各種服務產業和文化產業。

  (四) 協調解決鄉鎮企業融資難題。積極協調銀行(信用社)與企業的合作,爭取銀行(信用社)對鄉鎮企業的信貸支援力度。努力改善銀行對鄉鎮企業的結算、財務諮詢、投資管理等金融服務。努力拓寬鄉鎮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爭取財政給予適當的資金扶持。

  (五) 引導鄉鎮企業聚集發展。以現有產業群和骨幹企業為基礎,引導鄉鎮企業向基礎設施較為完善、資源相對集中的工業園區、工業小區和小城鎮集中發展;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加快形成產業叢集,提升集約化和專業化生產水平。

  (六) 加速鄉鎮企業的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引導鄉鎮企業堅持以人為本,走人才興企之路。鼓勵社會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到鄉鎮企業創業;大力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意識、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企業家隊伍。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提高企業職工的素質。對引進高層次人才產生顯著經濟效益的企業和人員予以表彰獎勵。

  (七)加強對鄉鎮企業發展工作的指導和服務。切實加大相關政策的督促落實和科學發展的指導工作力度,引導鄉鎮企業提高自身素質,依法規範經營管理行為。推動鄉鎮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誠信意識、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健全安全、勞動、財務等管理制度。積極幫助其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出現的重大問題。認真落實鄉鎮企業經濟發展責任目標,充分調動發展鄉鎮企業的積極性。不斷完善鄉鎮企業發展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各部門之間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鄉鎮企業加快發展。重視財務、統計工作,穩定隊伍、加強財務統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提高其業務素質,提高統計資訊質量。建議市政府每年安排一點專項經費作為鄉鎮企業統計人員培訓費、調研費、報表印製等費。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12

  近期,針對我市當前中小微工業企業發展困難問題,市經濟和資訊化委抽調有關科室人員組成調研組,切實深入我市區六個縣區工業園區、中小微工業企業開展調研。

  一、主要困難問題

  (一)融資難、融資貴、“去實業化”現象明顯。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受融資門檻和成本高以及企業自身資信度偏低等影響,各級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援十分有限。獲得商業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其融資成本也比大企業平均要高出50%。中小企業貸款一般情況是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30%,有的甚至高出100%。多數中小企業抵押物不足,需要擔保公司擔保,擔保貸款的年利率達到了12-15%。還有很多小微企業不能正常獲得銀行支援,只能透過比銀行利率高出3-5倍的民間借貸獲得發展資金,有的民間信貸月利率高達5%—10%。同時,實體經濟的“去實業化”現象愈加明顯,一些製造企業也把投資重點轉移到房地產業、銀行理財與信託投資上來,甚至透過“實業釣魚”辦法,以實業為擔保獲得貸款用於其他領域的套利中。

  (二)企業人才引進難、用人成本高。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是企業發展的“引擎”。而當前我市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專業技術人才欠缺、產業工人難招問題。高學歷、高職稱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富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因流失而嚴重不足;班組長、業務骨幹在很多崗位中出現“單兵”作戰、獨挑“大梁”的現象;管理層面和最具執行力的車間班組普遍出現人才的短缺現狀、嚴重斷層。同時,企業普遍反映用人成本高,為員工購買的各項險種支出比例較大,甚至佔到員工工資總額的三分之一。

  (三)市場疲軟、訂單減少、貨款回收難,企業投資信心不足。受國際國內市場低迷和宏觀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等多種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我市中小企業訂單銳減,貨款回收難。按很多製造企業慣例,一般到5月,公司接到訂單應該達到上年的五到六成,而今年普遍減至往年的三成或三成不到。以區集團為例,今年到5月份,接獲訂單僅6000萬元,只相當於去年同期的20%。同時,很多中小企業貨款回收難度較大,已經出現貨款回收打五到八折或以貨抵款的現象。中小企業專案投資信心不足,不敢投、不想投現象較為普遍。今年,我市固定資產投資20xx萬元以上工業專案僅有138個,比去年減少37個,總投資365.9億元,比去年減少173.8億元,且當年計劃投資僅112.7億元,距全年工業和技改投資目標差距較大。

  (四)工業用地指標緊張。工業用地指標緊張,土地審批程式、週期較長,延緩專案投資程序。企業入駐園區一兩年沒有辦下來土地證的現象時有發生,影響和制約了企業發展中的融資。

  (五)園區投入不足,建設緩慢。各區縣工業園區普遍呈現投融資平臺公司註冊資本金小、融資能力弱、融資渠道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嚴重不足、園區規劃不完善等突出問題。同時,園區水、電、氣配套能力不足及汙水處理設施滯後,制約入園企業發展,尤其是縣、兩縣工業園區供電問題突出。縣工業園區使用地方電網,供電保障能力低,電價高達1.1元/度,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增高。縣“落地電”政策一年一定,政策調整週期短,且只有新增企業享受,縣原有工業企業為移民搬遷做出了貢獻卻無法受益“落地電”政策,中小微企業對此項政策意見較大。

  二、對策建議

  (一)建立企業問題清單制度。按照市委提出的“樹立問題導向,把解決問題作為衡量支援、幫助企業發展成效的標準”要求,建立“企業問題清單制度”,定期對企業面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進行梳理,形成適時更新的“問題清單”,分門別類敦促相關部門和縣(區)限時解決。

  (二)制定企業人才培育規劃。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家的引領。現在國家和省上高度重視企業人才培育,省上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每年財政安排1000萬元專門制定了“萬名中小微企業培訓計劃”。周邊各市州甚至包括市內相關區縣都重視企業家隊伍培育,每年都從有限的財力中,不惜安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對企業家進行系統培訓。如瀘州,x年用於工業企業人才培育投入已達300多萬元,而我市不足30萬元。建議充分發揮我市正在開建的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和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高水平高標準制定《x-x年市中小企業人才培育計劃(中長期)》,每年市財政安排300萬元左右工業企業人才培育專項資金,對我市中小企業人才進行系統提升培訓。

  (三)組建市工業投融資平臺。市中小企業普遍融資困難,企業財務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發展受到極大制約。建議效仿周邊省市,發起組建市工業投資集團公司,吸納民間資金參股聯營,打造全市統一強大的工業投融資平臺,切實解決市中小企業生產和經營的急需資金。

  (四)適時調整涉企政策。在當前企業執行困難的背景下,建議研究並適時調整政策。如稅費負擔問題,尤其是費的問題,能免則免,能緩則緩,儘量按最低限收取。當前企業普遍反映用工成本高昂,各項保險費用較高,建議落實《勞動合同法》前提下,將《勞動合同法》的各項具體要求由低到高分步實施,根據企業行業和規模等方面特點,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給予初創企業、小微企業和極度困難企業適當的過渡期或緩衝期。借鑑國際經驗,對初創小企業和小微企業吸納就業達到一定數量,社會保險費用按一定的人數比例由政府承擔,或由政府給予適當補貼。同時,針對企業反應近年土地使用稅過快增長的問題,認真研究土地使用稅的徵收辦法,對於單位土地面積產出不同、不同生產型別的企業,予以區別對待,有上限和下限浮動的,原則上一律按下限徵收。對目前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交納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可緩交、減交或免交。小企業用於研究技術開發所發生的各項費用,以及委託其他單位進行科研試製的費用,計入生產成本,准予稅前列支。

  (五)幫助企業引進和留住人才。要制定政策,幫助企業引得進、用得起、留得住人才。政府引進的高階人才,應該鼓勵去企業鍛鍊,在企業多做貢獻。借鑑“村官”運作模式,可在經濟管理部門抽調人員到企業當“企官”。切實幫助企業引進人才,有計劃組織企業到高校招聘高學歷、高素質適用人才。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13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最佳化旅遊企業發展環境,國家旅遊局組織開展了《旅遊企業發展環境》專題調研。調研組在認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調研提綱、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於XX年3月上中旬,先後到北京、河北、上海、山東、河南、四川等地,以典型企業訪談、召開小型座談會等方式,開展了實地調研。3月下旬和4月初,調研組對實地調研及有關資料進行了彙總分析和集體討論。現以調研中所瞭解的旅遊企業發展環境方面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意見和建議為主要內容,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積累和融資困難。旅遊企業的發展資金積累較為緩慢。旅行社是微利行業,酒店投資量大、成本高、回收期長,景區與酒店基本相同。有的企業發展幾十年規模仍然有限,資金的原始積累過程較長,旅遊企業普遍受到資金短缺的困擾。融資困難主要體現在,第一,旅行社、旅遊商品企業、旅遊汽車公司等非資源經營性企業多為中小規模,固定資產小,缺少高附加值的抵押財產,難以達到銀行貸款規定的條件,申請貸款困難;第二,酒店、景區等資源經營性企業難以將資源資本化,金融部門只規定將景區門票作為質押條件,而不將旅遊資源價值作為申請貸款抵押的條件,使得企業申請貸款渠道窄;第三,很多景區仍然是行政管理,政企未分,產權不明,限制了企業透過股份制改造直接融資;第四,農家樂(包括民居接待點)的企業身份不明確,金融部門沒有出臺農家樂擔保、貸款優惠的具體政策,大多數農家樂經營戶不能獲得銀行貸款,持續發展能力受到限制。

  (二)旅遊專案用地困難。一是缺乏旅遊用地專項支援政策,《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對旅遊用地的範疇、定義及型別沒有明確規定,沒有對旅遊專案用地及旅遊投資建設用地優惠等政策的具體規定;二是絕大部分地區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對於旅遊用地規定不明確,旅遊用地規劃沒有真正與本地區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有效地結合起來,可變性較大,操作性不強,很多旅遊專案用地指標不足,往往只能透過置換集體用地來滿足,供需矛盾突出;三是農家樂、鄉村酒店等鄉村旅遊用地多采用租賃方式,辦不了“兩證”,使得業主很難大規模投入,限制了鄉村旅遊的提檔升級,同時多為當地村民經營,有較大資金實力的外來投資者很難介入,土地緊張和流轉規模小、難度大及“差別”待遇等因素制約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壯大;四是旅遊業對環境要求高、用地規模大,且沒有優惠政策,旅遊用地成本高於工業用地,增大了投資商的成本,專案招商困難;五是各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旅遊用地審批程式繁瑣、部分旅遊景區和度假村等旅遊用地不合理或實際開發不到位等土地浪費現象和旅遊用地產權不明確等問題。

  (三)員工隊伍不穩定和素質呈下降趨勢。首先,長期的價格競爭和成本壓力,使得旅遊企業無力負擔較高的員工薪酬,宣傳引導不夠和社會評價不高,員工職業自豪感和忠誠度下降,事業凝聚力和向心力減弱,導致旅遊的行業員工流失率較高、流動速度快、初次就業比例高,員工隊伍素質呈下降趨勢。此外,旅遊高等教育脫離行業需求,職業教育的技能培養滯後,難以為旅遊業輸送合格的人才。

  (四)認識方面存在的不足。很多人認為“旅遊就是吃喝玩樂”,對旅遊產業改善國民經濟結構、增進國民福利、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城市人居條件的戰略性作用認識不足,導致很多地方缺乏對旅遊產業發展的主動思考和系統規劃,旅遊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實較為困難,還導致了政府和企事業組織等難以保障公民的旅遊福利,影響旅遊的公開採購。

  二、旅行社面臨的問題

  (一)合理稅負問題。旅行社中小企業多,利潤水平低,資金週轉量大,促銷投入多,經營中有大量代收代付專案。很多地區的營業稅等地方稅費的徵繳,往往採取按比例(多為80%)扣除代收代付部分,然後按照法定稅率計徵,有的還對小旅行社實行定額稅,宣傳促銷經費也都不能計入成本扣減。從年檢資料看,我國旅行社全行業的收入利潤率,已經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3%左右,逐步下降到不足1%。另據瞭解,目前作為旅行社主要收入專案的綜合服務費,佔旅遊報價的比重低於10%。因此,旅行社的營業稅等稅費負擔明顯不合理。

  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14

  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企業,企業是縣域經濟的微觀細胞。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xx的經濟活不活,關鍵就看xx的企業能不能真正搞活。xx的經濟能否實現新跨越,關鍵是看xx的企業能否不斷壯大、實現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縣透過大力實施“興工強縣”、“興工旺商”戰略,工業發展速度較快,勢頭較好,全縣企業總體上雖呈現健康持續快速的發展態勢,但要進一步做大、做強、做精、做尖,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尤其是在人才和技術服務兩方面存在較大困難,表現在“三個不足”:

  一是人才不足,技術水平偏低。

  人才是影響企業發展後勁的長遠性、根本性問題,伴隨著我縣企業規模逐漸做強做大,我縣大部分的企業缺少技師、高階技術等高技能複合型“灰領”人才,甚至於連熟練的操作技工都大量缺乏,而掌握核心技術的高層管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跳槽”、“挖牆角”等現象屢見不鮮,企業人才嚴重缺乏。據調查,我縣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家,企業主學識水平、市場分析、科學決策、企業管理能力低下;具有專業水平的高層次科研人才極少,主要表現在:科技含量高的名牌產品寥寥無幾,到20xx年末省級名牌產品僅有7個,國家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還是空白;高技能操作工人少,新裝置、新工藝無法發揮其應有功效,延緩了企業發展的速度。

  另外,由於我縣大部分企業從事的是五金、箱包服裝、打火機等行業中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為主的傳統產業,技術含量低,裝置相對落後,產品隨大流,市場波動大,缺乏競爭力,處於國際分工體系的價值鏈低端,傳統行業的基層。

  二是投入不足,創新能力不強。

  我縣大部分企業都是由一人或幾人合股白手起家的,家底較薄,經常面臨生產週轉資金缺口的局面,儘管很多企業認識到技術創新是不斷髮展的動力源泉,但由於很多中小企業由於處於起步階段,企業老闆注重的是眼前的產品、市場和利益,技術創新意識不強,所以對技術開發投入偏低。研發設施尚未真正到位,絕大部分企業根本還沒有研發機構。在企業“研發—生產—銷售”鏈中,研發和銷售投入少、生產投入多的“橄欖型”企業多,以設計開發、營銷網路和品牌服務為重頭的“啞鈴型”企業幾乎沒有。目前,我縣還沒有一家企業建立省級以上技術中心,技術創新能力明顯不強。

  三是資訊不足,缺少技術服務平臺。

  目前,我縣絕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和高等院校或者科研院所建立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係,技術資訊比較匱乏,經常面臨“到哪裡去找我需要的專家?”、“到哪裡去找我需要的技術”的問題。中小企業缺乏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的有效支撐,一些科技型中小企業無法克服“死亡陷井”,並由此導致眾多的中小企業最終走向加工環節。

  另外,由於很多企業和政府部門聯絡比較少,造成相關政策不能及時掌握,往往踩到“紅線”。所以,在促進企業深化技術創新、做大做強的過程中,構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傳播技術資訊、政策資訊,已經成為促進我縣企業發展壯大的急需的一項重要工作。

  就我縣中小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兩大”問題,本人有如下思考和建議:關於人才問題,建議立足本地,培養用好現有人才,根據實際需要,積極引進緊缺人才,切實壯大企業人才隊伍;關於技術問題,建議加速推進xx企業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努力為中小企業提供資訊資源和科技支撐。

  人才和技術是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兩大重要因素,為使中小企業有效引進人才,深化技術創新,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進我縣中小企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政府部門應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強人才培養。

  加強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我縣“興工旺商、富民強縣”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和打造一支具有開拓創新精神、戰略眼光、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和經驗的企業家隊伍,有利於進一步提高我縣企業執行質量,加快企業科技創新和做強做優,加快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步伐。

  制定企業高層次專業人才經濟政治待遇的政策。組織“優秀企業”、“優秀企業家”評選活動。開展企業人才培訓和職稱評定工作,支援“xx中小企業培訓中心”開展培訓工作。組織企業主到經濟發達地區考察,選送企業主參加國家、省、市組織的經濟管理培訓。

  一方面積極開展“定單式”人才培養機制。組織企業和高等院校開展洽談會,由企業根據發展趨勢列出所需要的人才定單,學校根據企業定單開展對口人才培養,不僅僅可以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也能夠大大縮短人才的培養時間,從而儘可能早地為企業服務。另一方面開展好職業經理人培訓,培育一批年輕、潛力好的企業家隊伍,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再次是與職業中專掛鉤,分行業、分專業進行職工技能培訓,培養熟練技工,提升職工素質。

  二是組建科技人才專家庫。

  縣政府應授權縣工業經濟局會同各行業協會,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選擇與我縣產業領域相關的專家或學術權威,建立穩定的合作聯絡,經常邀請他們對我縣的技術開發、新產品鑑定、技術改造、發展規劃等作出諮詢意見,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三是搭建產學研合作交流平臺。

  一方面,徵集企業技術難題,加入全省科技協作資訊網,幫助企業有針對性地選擇科技協作夥伴;另一方面,請進來、走出去,為企業在科技專案合作上牽線搭橋,組織小分隊出擊,與大專院校對接;邀請專案負責人來我縣現場洽談,搞好中介服務;再一方面,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種科技成果展示會和洽談會,努力提高各部門、各行業、各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的意識和自覺性。

  積極鼓勵企業透過與國內知名企業、研究機構進行“產學研”聯合開發,促進技術創新和技術傳播,使高新技術更多更快地滲入我縣企業;在關鍵技術研究開發上有所新突破,並逐步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促進成果轉化。

  四是推動企業研發機構的組建。

  要加大技術創新機構建設的力度,在現有研發機構的基礎上每年新增1~3家企業技術創新機構,以企業技術專家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行業共性技術中心等“一站兩中心”建設為重點,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以積極的姿態,提供更良好的環境吸引國內的著名高校、國家級科研院所、國際大公司來xx建立研發機構和產業化基地,吸引xx籍大學畢業生回家鄉創業;加速生態產業園的建設步伐,發揮生態產業園的“孵化器”作用,注重社會資源整合,形成政府、企業、中介參與,多渠道、多方式的科技創新投入機制,探索創新投資新模式;鼓勵、幫助有條件的企業逐步建立技術開發部門、廠辦研究所等相對獨立的技術開發機構,逐步做到機構落實、人員落實、資金落實、裝置落實,整合企業資源,創造研發環境,探索創新激勵機制。

  五是健全擔保公司運轉機制。

  政府加強引導和監控,確保中小企業投資貸款擔保公司在實際融資擔保過程中不變相、不走樣,透過擔保公司擔保,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貸款難問題,真正為工業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服務。

  六是進行政策扶持。

  繼續用好縣委、縣政府關於扶持中小民營企業的有關政策,在政策上要有所創新,要在銀行放貸、政府扶持資金以及資源配置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結合實際,出臺一些能為有志於創業的民營企業經營者提供更多事業發展空間和機會的政策和措施。

  政府出臺一系列激勵扶持政策,對人才培訓、人才引進、技術改造、技術引進、產業升級、成果轉化、新產品研發、品牌建設等方面進行財政獎勵和扶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