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6篇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6篇
篇一:《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人們在享受優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學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裡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裡,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群書,最終成為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老師和顏悅色地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裡,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為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為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於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曾經看過標題為《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這樣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著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為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天優越的生活條件下,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磨鍊其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篇二:《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送東陽馬生序》是選自宋濂的《宋學士文集》。文章先敘述作者青少年時求學的種種艱辛,然後聯絡馬生求學的優越條件,這樣,我們不難就可以得出其中之一道理:一個人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於自己的專心與否。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宋濂小時候讀書的環境是那麼惡劣,家中無錢,向人借書,寒中抄錄,而自己的學習態度是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專心求學。因此,他後來有名望有地位,詩文成就高。
其實,學有所成並不一定要在順境中、優越的社會年度中、機遇中才能達到的,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態度。
外國有這們一則故事:貝多芬小時候跟外國的老師學唱歌和彈鋼琴,由於貝多芬對彈琴方面有興趣,學得比較好,老師看好他,並想把自己畢生精力傳授給他,但貝多芬的語言跟其老師的有所不同,導致他聽不懂、理解不了。因此,貝多芬在那時起,在練習彈琴之餘,還要學老師的語言,他很認真——一天有20小時他都在學習。皇天不負有心人,2個月之後,他根本把該語言學到七七八八了。這樣一來,貝多芬就可以得到老師的指導,最終在世界上有名的音樂家。
篇三:《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程門立雪”的尊師典故婦孺皆知。勤學好問的楊時有道疑題不懂,便向程頤請教。不料程頤正午休,大雪紛飛的寒冬,楊時為了不打擾先生睡覺站在門口苦苦等候,當程頤出門迎接楊時時,他早已凍成雪人。
宋濂亦是此人,“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對先生畢恭畢敬,遇到訓斥都不敢反駁,看先生心情好了,又去請教。
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代人把老師看成其父母,尊敬、愛戴,對老師言聽計從,犯錯誤,老師用戒尺打他們,他們卻不敢還手。時光飛逝,現代社會倡導民主、和諧。老師不能再打罵學生。而社會真正的民主、平等了嗎?沒有。學生把老師的不再打罵當成他們放肆,為所欲為的籌碼。不滿老師的批評與老師爭執,刺耳的髒話脫口而出。不把老師當父母,卻把自己當上帝。
時過境遷,尊師敬師在學生的眼裡似乎早已落伍。大家趕時髦、追潮流。愛慕虛榮不僅僅只是大人們的惡習,學生們也是如此。攀比心理日益攀升,別人有的自己也得有。《送東陽馬生序》中“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勒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看他人身披綾羅綢緞,配帶珠寶首飾卻無半點羨慕之意,在當今很多人看來似乎就是傻子,甚至是火星人。
我也是愛慕虛榮的人群中的一員,不是富二代也幻想富二代的生活。每次看到他人穿著明豔照人的服飾,自己也想擁有,雖沒向父母提起過,心裡卻十分不是滋味。可怕的社會風氣像病毒一樣不斷擴散蔓延,侵蝕著我們的身體,滲透到骨髓,令人無法自拔,迷失了自我。
醒悟吧!自以為是的學生,學會愛老師尊敬老師,無論再過多少萬年,敬師依舊是潮流。
醒悟吧!愛慕虛榮的人,愛慕虛榮帶來的只是無盡的痛苦。像宋濂一樣有豁達的心境,以書為樂。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篇四:《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宋濂,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他那學的勤奮態度和對老師虔誠恭敬的態度令人讚歎不絕。
自古以來,刻苦學習就被人類所倡導,於是很早就有了“匡衡鑿壁偷光”“頭懸梁錐刺股”“程門立雪”??的例子,他們為了讀書,求學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與心血,他們這些可貴的事蹟,一直激勵著後人們刻苦學習,努力積極進取。宋濂青少年時家庭貧窮無法得到書,但行別人借書並親手抄下來,即使寒冷的冬天,手指不能伸曲也不敢怠慢,抄寫完畢,趕快去送還書。因此得遍觀群書。為了使自己的學習得到更高層次的境界,於是他跑到百里外,向同鄉的前輩請教。他對老師一直以一種前成功競得態度對待老師。當他外出求學時,生活極端艱苦,他用精神上的富足戰勝物質上的貧困,充分相識了自己求學精神之頑強。
透過對宋濂的瞭解,是我們得到了許多啟發:
1.學習的動力源於濃厚的興趣。
2.向別人請教要謙虛誠懇。
3.學習要敢於發問。
4.學習要有主動性。
5.學習要勤奮刻苦。
6.以書為樂,就會不畏艱難。
篇五:《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送東陽馬生序》寫了作者宋濂青少年時代求學的千種辛苦萬般困苦,並拿後來太學中的條件與之作比,以告誡勸勉“馬生”刻苦讀書;文章都讓人強烈地感到,我們必須珍惜優越的條件,好好學習,然而給予我最大震撼的東西並不是這一點--是宋濂的執著。
因為執著,宋濂可以在“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地情況下抄錄了一本一本的書來讀;可以“趨百里外從鄉先達執經叩問”;可以遇其叱咄而色愈恭、不敢出一言以復??但也正是因為這份執著,宋濂成為文學大家。
執著的力量就在於此!它足以使一切不可能成為可能,使奇蹟的產生成為必然!縱觀人類歷史的長河,從《資本論》到《相對論》,從《蒙娜麗莎》到《命運交響曲》,從雜交水稻到克隆羊“多利”,哪一項震撼驚寰宇的發明,哪一項驚駭世俗的創造,哪一種功在千秋的貢獻背後不曾凝聚著偉人們執著的追求以及為其付出的辛勤與代價。誰能說他們的成功只是因為幸運之神的垂青,只是一種偶然--也許,由誰來創造奇蹟確實是一種偶然,但,創造奇蹟的人一定擁有著執著的性格,這絕對是必然!
現在,生活在我周圍的很多同學,包括我自己,就很缺乏執著--對知識,對友情,對生活的執著。很多時候,我們茫然、厭倦、冷漠??花般的歲月蒙上了一層灰色。但願,但願大家都能重整心情,尋回心中那份失落的執著!
篇六:《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人們在享受優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學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裡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裡,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群書,最終成為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老師和顏悅色地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裡,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為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為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於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曾經看過標題為《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這樣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著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為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天優越的生活條件下,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磨鍊其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