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春秋讀後感(通用10篇)

家春秋讀後感(通用10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春秋讀後感(通用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春秋讀後感1

  《家》、《春》、《秋》被人們合稱為《激流三部曲》是使巴金贏得世界聲譽的作品。在我讀完後,我覺得這部書的整體內容像是現代版的《紅樓夢》。整部小說訴說了一個封建家庭的四分五裂,最終衰落的故事。

  整本書對於人物的語言描寫平中出奇。在日常生活對話中,巴金筆下人物的語言中規中矩,和人物的身份,性格比較合拍,而發生衝突時的語言刻畫,令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那可惡的覺英和淑華的對話,覺民和克安的對罵,讓讀者為正面人物的命運牽掛,惱恨反面人物的語言,無論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人物都被寫活了。

  還有就是人物的性格寫得十分鮮明:淑華那種性格與勇氣,她在那種環境下什麼都不怕,說話直來直去,只要自己認為對的就說,又關心別人,在高家女性中是少有的,她的很多舉動都是證明;琴,在裡面扮演的角色不同一般,她給別人以動力與勇氣,不論是周家還是高家的年輕人都能從她那裡得到信心與生活的希望,她是別人的求世主吧,你看不論是死去的淑貞、惠、劍雲,還是淑華、芸、覺民、覺新等,都希望從她那裡得到安慰。覺惠與淑英的離開多少有她的支援與鼓勵,沒有她或許這班年輕人早已沒有生活下去的勇氣;覺新在弟妹中奉行作揖主義派,愛是他為家庭默默地承受著一切的壓力,萬事都讓步,為弟妹考慮。很是任人玩弄,做了周家、高家舊勢力的幫兇,不敢於起來反抗,值得高興的是最後終於在四爸、五爸面前起來反抗了,但這已接近故事尾聲了;還有就是最最頑固的最最愚昧的人物了:周伯濤代表舊勢力,害死了惠及枚少爺,這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不管年輕人的死活,把它們的婚姻推進深淵,至死也不反省。

  巴金先生筆下的這個封建社會的家庭最終走向了滅亡。

  但是花開了,花香四溢,蟲來了,快樂地飛舞著。新的生命,帶來了新的希望,新的希望,鼓舞著失敗的人們。不必再往昔日的痛苦而傷心,“封建的社會終將崩潰,民主的時代必將降臨。”閃電擊碎了其中一塊巨石,陽光傾瀉進來,照耀在大地的每一處角落,如此的溫暖,如此的可愛!社會,不再像過去一樣陰暗,它終於有了曾經的光彩。

  家春秋讀後感2

  剛開始讀《家春秋》,感覺內容很複雜,人物很多,事情發現的也很多,剛開始看會很吃力。但每次我都提醒自己要有耐心看完,慢慢地我靜下心來看了下去。發覺這書寫得很好,具有很大的反映性。

  裡面每一個角色都代表著不同的現實生活中的老百姓,不同的人物思想決定不同的命運。

  這本書主要講了三個不同命運的共同家族的男人。這本書把社會濃縮成一個家族的背景,血淋淋的反映出現實社會下不同追求不同的思想觀念下所迎來的不同命運。這三個男人。老大覺新,被家族帶著活著,失去追求自己東西的軟弱者,老二覺民是一個不為舊勢力屈服的青年,為了自己的愛情跟這個舊家庭頑強地鬥爭著,最終獲得了自己的幸福。老三覺慧是一個典型的新青年,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

  他們三人不同的思想使他們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運,過著不同的生活,老大和老二老三就像兩條平行線不能相交。可悲的命運。《家春秋》讓我們看到那個時代不同性格的人物內心苦苦的掙扎,努力抗爭的迎來了溫暖的春天,懦弱、畏縮的被舊勢力冰凍。

  家春秋讀後感3

  今晚看了《家春秋》,覺得個性地感動、一場與時間賽跑、與死神較量的感情…說好了不放下、就必須會堅持…

  故事的女主角叫洪連,是一名大學畢業生,畢業後在安徽的一家醫院做實習護士…男主角叫王石武,家境貧寒,卻不幸得了白血病,在家人的隱瞞下,他住進了那家醫院,全然不知自我得癌症的病情…一次偶然,洪連被安排去他那個病房打針,那是她作為實習護士第一次給病人大針、當時由於某些原因針沒有打上,恰逢王石武因為住院情緒不好,洪連被石武轟出了病房…洪連在實習過程中的第一針都沒打上,自尊心嚴重受到了打擊家醫院,全然不知自我得癌症的病情…一次偶然,洪連被安排去他那個病房打針,那是她作為實習護士第一次給病人大針、當時由於某些原因針沒有打上,恰逢王石武因為住院情緒不好,洪連被石武轟出了病房…洪連在實習過程中的第一針都沒打上,自尊心嚴重受到了打擊…於是不敢給別人打針,也不敢再進那個病房…過了幾天王石武又要求讓洪連給他打針並向她道謙說自我不該對她發脾氣轟她走,並答應讓她打針即使打不上也不說她…就這樣、兩人算是真正認識了…之後,洪連發現石武經常是一個人,按理說得此病的患者都會得到家人悉心的照顧、可石武卻…之後洪連得知他家境貧苦,沒什麼錢治病,家人為給他治療都拼命工作,年邁的父母又要照顧孫子孫女…所以他經常孤單的一個人…瞭解狀況後,洪連十分地同情他,想做一些實際的行動來幫忙他…經常去買他最喜歡的麵條給他吃…給他講一些好玩的事物…漸漸地、兩人的關係越來越好、可有一天石武卻發現了自我身患絕症的事實、他不想讓家人為他白花錢、於是決定放下治療、偷跑出醫院…洪連得知後打了很多電話發了很多資訊給他卻沒有他的迅息、於是開始焦急地尋找他…有一天石武開機後看到了洪連的資訊,打了電話給洪連,在洪連的勸說下他又回到了醫院治療…此時,洪連發現自我對他的感情已是感情高於同情,她已經深深愛上了他…感情確定後,引來了無數人的反對與議論,同科的護士,醫科主任都讓洪連放下這段沒有結果的感情,畢竟他的命不會長久…可她還是不放下,寧願用自我的青春來延緩他的壽命…之後石武也想了好多,他不想耽誤洪連的一生,於是開始不理會她,期望她放下…可洪連認定了他就不會放下,在他回家療養期間天天去他家給他做醫學上的按摩等,來照顧她…之後石武的心給她軟化了,理解了她…可洪連父母還是反對啊,洪連於是瞞著父母和石武領了結婚證…婚後奇蹟般地竟然有了一個孩子,可生活卻過得十分困難…五年內石武的病復發了好幾次,每一次都在生命線上徘徊…這讓洪連十分的糾心、最嚴重的一次,他的癌細胞已經擴散了100%。只能立即手術…洪連為了籌鉅額手術費四處奔波,還跪在慈善機構謝主認面前求助…蒼天有眼,最終慈善機構撥款給石武成功做成了手術、此刻石武正在恢復中…這個故事讓我深受感動,所以寫了下來…我覺得這是純粹的感情,它沒有物質保障,沒有一點點奢侈…女主角說他們不像其他情侶,他們戀愛中大多數四處奔波,還跪在慈善機構謝主認面前求助…蒼天有眼,最終慈善機構撥款給石武成功做成了手術、此刻石武正在恢復中…這個故事讓我深受感動,所以寫了下來…我覺得這是純粹的感情,它沒有物質保障,沒有一點點奢侈…

  女主角說他們不像其他情侶,他們戀愛中大多數時間是在病房裡度過的,做過的唯一一件奢侈的事是去看過一場只有他們兩的電影,可卻讓洪連感到無比幸福…我很欽佩洪連,為了和石武在一齊,從結婚到生子隱瞞了父母五年…為了幫他延緩生命,一個人扛下了所有愁苦…想到她那句:為了他的生命,我的尊嚴能夠不要!還有那句:我跟他在一齊很幸福…好堅強偉大的一個女性…想想此刻男女間的戀愛,有幾個是精神上的,為了錢,為了擺脫寂寞,還有好多好多目的…像這種純粹感情的真的很少…昨日回家老爸跟我說以後要找一個家境比較好的男朋友,這樣自我以後才不會過得辛苦…我沒有同意他的看法,說了句:我不管他家裡條件好不好,我看的是他有沒有志氣,有沒有前途…看完家春秋,覺得自我的想法也那什麼了,此刻都已經畫定界線範圍了呢…不管是什麼樣的感情,期望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也期望洪連和石武能攜手走萬一輩子。

  家春秋讀後感4

  看書的時候,彷彿看到愚蠢的荒唐的舊禮教像一條長鏈子纏在一些年輕人身上,它愈纏愈緊,窒息了那些人的呼吸,舊制度的權威像一把力到此近一些渴求生命與幸福的青年的胸膛,使那些血汙的屍體倒在地上。而少女的命運是那樣悲慘,千百年來一向延伸著同一條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上面躺滿了年輕女子的屍體。這是幾千年前就修好了的。地上浸泡了那些女子的血淚,他們被人拿鐐銬鎖住,趕上這條路來,讓她們跪在那裡,用她們的血淚灌溉土地,讓野獸們撕裂、吞食她們的身體。起初她們還呻吟、哀哭、祈禱、期盼有人把她們從這條路上救出去,但是,並不要多久時間,她們的期望就破滅了,她們的血淚也流盡了,於是倒下來,在那裡嚥了最後一口氣從遙遠的幾千年前到此刻,這條路上,不知斷送了多少女子的青春,不知浸泡了女子的血淚。仔細看去,這條路上沒有一個乾淨的屍體,那些女子都是流盡了眼淚,嘔盡了心血,做了最後的掙扎,然後倒下來,閉了他們的還有火在燃燒的眼睛。啊,那裡面不知埋葬了多少、多少令人悲哀斷腸的痛史!

  但,世界是在進步的,總有那麼一群年輕人,他們不為別人活,只為心中的夢想奮鬥,他們敢於表達自我的內心世界,敢於釋放自我的情感,敢於與害人的制度抗爭,敢於同腐朽的思想鬥爭,他們不會向舊勢力低頭,不會向封建思想屈服,他們活著就要給他們生活在其中的社會添一點光彩,他們努力著,奮鬥著,不論遇到怎樣的困境,經受怎樣的挫折,他們想到的是抗爭,是反擊,是打敗它們,是戰勝它們,而不是忍,不是躲,不是藏!

  年輕的一代,永遠是推動世界發展的生力軍。他們的努力,他們的奮鬥,他們的抗爭,是勝利的,他們漸漸的擺脫了束縛,衝出鳥籠,載著期望與夢想,燃著心中那束溫暖的光,飛向更遠更廣闊的天空。

  這些年輕人,貢獻出他們的年輕人的熱誠和他們的青春的活力,為他們的唯一的目的服務。這個唯一的至上的目的帶著一種崇高的純潔的美引誘著每一顆年輕的心。為勞苦人民謀幸福,為大多數人,為那些陷在貧困深淵中的人。這是贖罪,這是革新;毀壞一種舊制度,建立一種新制度;摧毀一個社會,建設另一個社會。用平等與自由代替不義與掠奪,讓博愛的光輝普照世界。

  此刻,作為青年,作為女子,我能夠自由的感受陽光的溫暖,能夠自由的呼吸清新的空氣,能夠自由的抒發內心的情感,能夠自由的做自我想做的事,有夢想,有期望,也有未來!不會擔心被束縛,因為我的身體裡燃燒著青春的火焰,能夠燒掉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荊棘。幸福的道路,我會自我走,命運永遠掌握在自我的手中。

  家春秋讀後感5

  很喜歡巴金這位作家,讀過他的《激流三部曲》,他在寫作《家春秋》時還不滿30歲,讓我對她的敬佩之情有增添不少。最近,我剛剛讀完這部作品,心理起伏跌宕,書中很多的故事情節讓我印象比較深刻:

  語言描述平中出奇。在日常生活對話中,巴金筆下人物的語言中規中矩,和人物的身份,性格比較合拍,而發生衝突時的語言刻畫,令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那可惡的覺英和淑華的對話,覺民和克安的對罵,讓讀者為正面人物的命運牽掛,惱恨反面人物的語言,寫活了。但是我覺得,對於覺民的心理活動,語言描述,個性在平常的敘述中,有些理想化,少了生活的積澱,不是微笑就是冷笑,略顯脫離生活,和覺慧比較起來,差異性不大,看完《秋》,差不多就會把覺慧忘掉,讓覺民弄混了,語言的描述不夠鮮明。

  文筆很乾淨。看《家》,雖然僅僅看了幾頁,但是一個簡潔、明快、大氣的筆觸已經躍然紙上了,景物的描述,對於月光的註釋,令我耳目一新。沒有家長裡短的敘述,有一種大家庭子弟的眼光,比較脫俗,當然,老舍的“俗”也不是不好。

  中心人物的描述牽動著我的眼光。你可能不喜歡覺新,但是你不能漠視覺新。巴金在覺新身上投入弄筆重墨,不管是他處理事務也好,還是他的感情生活,覺新的身影總在讀者的眼前揮之不去,而且有時候搞得讀者胸口發悶,對於自我一個不喜歡的人這樣牽掛,簡直是一種折磨,巴金的覺新,自然成為文學人物裡面一個經典形象。之後孫道臨演繹得也比較成功,我有一個天真的想法,陳道明演能夠不能夠?王志文呢?

  景物描述。一件事情,只要提上一千遍,那人們肯定記住。高家的大花園,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不厭其煩。人是懷舊的,巴金的筆,景物描述也沒有脫離開這個令他感傷的地方,好像我們此刻的“憶童年”,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寫法,巴金的'年輕的眼睛,到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的關於月光的描述,想起來老舍的《月牙》,不斷的點到月光,每次有不一樣。

  家春秋讀後感6

  最近一向迷戀著巴金的《家、春、秋》,這天最後看完了。閒來無事,談談自我對裡面人物的認識。呵呵,是電子檔的書,整天對著電腦啃眼睛都開始有點迷糊了,斷斷續續的快看四個月了,平常都要上班,只有利用午休或者休息的時間才能看看,我感覺自我有點身臨其境德,帶著滿腔的愛、恨把書讀完的,經常午休或休息看完書後,腦海裡總還是高家這個家族的瑣事,有時看著別人處在那種環境卻是那麼的懦弱,那麼的作揖主義,相反有些人是那麼的有勇氣與舊勢力作鬥爭,還有人出此刻裡面感覺就一向是別人生活與力量勇氣的來源,還有些是那麼的頑固與無知。還有些是那麼的狼狽為奸……

  家:青春就是美麗的

  春:春天是屬於我們的

  秋:秋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我年輕、我自信、我奮鬥!

  最喜歡的人物:淑華、琴、覺民、覺慧

  淑華:我喜歡淑華那種性格與勇氣,她在那種環境下什麼都不怕,說話直來直去,只要自我認為對的就說,又關心別人,在高家女性中是少有的,她的很多舉動都是證明,呵呵,我倒挺喜歡現實中這類女孩子的。

  琴:在裡面扮演的主角不一樣一般,她給別人以動力與勇氣,不論是周家還是高家的年輕人都能從她那裡得到信心與生活的期望,她是別人的求世主吧,你看不論是死去的淑貞、惠、劍雲,還是淑華、芸、覺民、覺新等,都期望從她那裡得到安慰。覺惠與淑英的離開多少有她的支援與鼓勵,沒有她或許這班年輕人早已沒有生活下去的勇氣。

  覺民:畢竟是個新時代的人物,比較反對舊禮教,從反對爺爺安排的婚禮到結束時痛罵克定、克安等,聽到他罵我當時也感覺心裡十分的高興,他代表了一類人的呼喊。與覺新構成的極大的對照。

  覺慧:反對舊禮教,鳴鳳、瑞珏的讓他對家的失望,爺爺死後就離家去尋找他要的生活,最佩服他在那樣的年代能做出這樣的事……

  最受封建禮教白白犧牲的人物:鳴鳳、瑞珏、梅表姐、蕙、淑英

  鳴鳳:身為高家的下人,被老太爺送給別人做小老婆,因深愛著覺慧,最終投湖自盡。

  瑞珏:因老太爺死時快生產,因不能有血光類的,把一個快生產的產婦送到離家很遠很壞的房子裡,生出雲兒的時候,就死掉了。就因覺新的懦弱害死了她!

  梅表姐:本和覺新是青梅竹馬,可因梅表姐的老媽不一樣事他們之間的婚事……最終病逝。

  蕙和淑英:因舊封建思想,分別被自我的父親嫁給了自我不喜歡而且都很不好的人,一生的悲哀……

  最頑固的愚昧的人物:周伯濤

  代表舊勢力,害死了蕙及枚少爺,這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不管年輕人的死活,把它們的婚姻推進深淵,至死也不反省。

  即愛又恨的人物:覺新

  在弟妹中奉行作揖主義派,愛是他為家庭默默地承受著一切的壓力,萬事都讓步,為弟妹思考。恨是任人玩弄,做了周家、高家舊勢力的幫兇,不敢於起來反抗,值得高興的是最後最後在四爸、五爸面前起來反抗了,但這已接近故事尾聲了。

  坐吃山空、毫無榜樣的人物:克安、克定

  靠著祖宗過日子的,目前也是大多數大學生的通病,他們以為家裡的錢好掙,沒錢就問父母要,可又沒好好學習,每月還要花個1000把塊,以為錢是天上掉下的餡餅,其實,父母養不了你一輩子的。

  狼狽為奸一類:四嬸、陳姨太、五嬸(最後有些明白事理了)

  家在必須程度上情節細節方面有些像紅樓夢,控訴了封建禮教的吃人制度,展示青年們被制度殘害白白犧牲的杯具,以及覺醒了的新青年的迷芒,掙扎,憤怒,控訴,反抗,鬥爭。雖然是長篇,但一氣呵成,文筆乾淨結構嚴密佈局合理語言描述平中出奇人物性格心理刻畫較為生動,沒有家長裡短的敘述,有一種大家庭子弟的眼光,比較脫俗,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形態,發人深省,不失為名篇。

  覺新最懦弱但不失為一個好人(對他實在又恨又氣又憐),覺慧最大膽激進,覺民沉穩機智,薄命的女人太多了,悲苦的命運是如此相似,令人同情。本書看到最後是最大快人心的,個性是覺民對於長輩的大膽控訴,一掃前面的壓抑和胸口發悶,最後結局看到分家後反而給覺新帶來平靜的生活,而覺民與琴也有情人最後眷屬,不由也覺得一絲安慰。

  好久沒有這樣看一部長篇小說了,卻久違的充實平靜舒適,書籍能夠帶給人幸福的感覺也能夠令人忘卻生活中的苦惱。

  我貌似沒有太多的苦惱,我的生活平靜安逸,我一向都覺得知足者常樂,對或大或小的趣事,都能開懷大笑,但是還是要感謝書籍帶來的幸福感覺。

  不一樣的時代,總有不一樣的苦惱,但願每個人都能把問題最好的解決,平凡的生活。

  家春秋讀後感7

  讀巴金老人的《家春秋》,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平淡的語言,卻以書中人物迥異的性格,牽住了讀者的心,而不同的性格也決定了他們絕然不同的命運,一本書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家庭是一個社會的鮮明的代表。

  書中的三兄弟同出自一個家庭卻有著不同的性格和命運。老大覺新,從小就是長輩眼中的“寧馨兒”,乖巧、懂事、事事為別人著想,逆來順受,默默地承受著命運安排給他的一切。聽從長輩的安排放棄了學業繼承家業,放棄了青梅竹馬的愛情娶了長輩給選的媳婦,最終他所愛的人死的死,散的散。每次讀這本書讀到覺新的時候都感覺心裡發悶,看完後往往要伸伸地吐一口氣,為他的隱忍、窩囊,心裡不喜歡這個人物,卻又一次次地為他牽掛。

  老二覺民是一個不為舊勢力屈服的青年,為了自己的愛情跟這個舊家庭頑強地鬥爭著,最終獲得了自己的幸福。老三覺慧是一個典型的新青年,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老大和他的兩個兄弟就像是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著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

  家春秋讀後感8

  《家》《春》《秋》是巴金寫的激流三部曲,講述了時代激流中一個大家族走向衰落的一幅生活圖景。

  書中對我印象比較深的人物有:實事求是、無所畏懼的高覺民;性格剛烈的丫鬟鳴鳳;膽小怕事的高淑貞;嬉皮笑臉的高覺英;熱愛讀書、奮發向上的高淑英;軟弱、顧家又無奈的高覺新和離家出走的高覺慧。他們因為追求自由,離開家跑到上海求學。覺慧的出走是因為鳴鳳自盡,淑英則是因為父親太嚴厲。巴金將這些人物描寫得栩栩如生,彷彿真實的生活展現在我們面前。

  我最喜歡《春》後記裡的一句話:春天是我們的。不錯,春天確實是我們年輕人的!

  《秋》寫的是高家走的走,死的死,只有寥寥幾人留了下來,這就是高家的悲慘結局,真是應了一句古話:“富不過三代。”啊。

  這部書很好看,再過幾年我還要看,也許會有更深的認識,我建議同學們也看看,或多或少能瞭解中國近代社會的各種現狀,以利於我們更好地學習。

  家春秋讀後感9

  終於看完了!花了我一個月的時間。我原以為《春》和《秋》是另外兩種不同主題的書,沒想到就是《家》的續集。

  這三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土豪大家庭從興盛到沒落的過程,時代背景是民國時期,那時候清朝剛滅亡,所以還有很多的封建制度等都還沒改進。特別是對於長輩的尊敬,是無條件服從的那種,而巴金描述他們的興衰過程,主要從死人來體現,他們死去的原因都是因為被封建制度逼死的。

  比如第一個死去的鳴鳳,她是個丫鬟,是高家的一個小女傭,那時候她差不多十六七歲。而高家卻要把她嫁給一個老頭子,這個老頭子有60多歲了,想想啊,一個16、7的少女要嫁給一個都可以當爺爺的人了,可以想想是多麼的痛苦。

  而她卻完全沒有辦法,因為她是高家的一個女傭,高家在她小時候就買下了她,她根本就沒有什麼人身自由可言,一切都得聽從高家的。

  最後出於無奈,她就跳湖自殺了。當初看到鳴鳳自殺的時候,我是非常的惋惜,真的,一個非常可愛的姑娘就這麼死去了,巴金把這個姑娘描述的很可愛,很有靈氣。

  特別是鳴鳳對於高家的三少爺覺慧的愛,就像懵懂的初戀,覺慧也是喜歡鳴鳳的,有時候覺慧還會逗鳴鳳,就像那種青春期的少年故意去討好少女的那種。但是鳴鳳知道在那個時代,少爺跟丫頭的愛情,是多麼的天方夜譚。

  後來梅表姐也死了,她是高家嫁出去的一位女兒,嫁出去不到一年丈夫就死了,其實梅表姐跟高家的大少年從小就是青梅竹馬。

  本來他們可以終成眷屬的,但是因為梅表姐的母親因為一件小事跟大少年的母親吵架了,於是一生氣就把梅表姐嫁給了別人。

  想想啊,這可是婚姻啊,把婚姻就這樣輕易的看待,關鍵還是她自己的女兒,可以想想那時候的制度,什麼禮教,三從四德等等,是多麼的可笑。

  然後接下去瑞玉嫂子的死去、惠表姐的死去,枚少年的死去,都是因為婚姻,因為制度,把婚姻隨便嫁給了不幸福的人,因為痛苦而死去。

  還有生病的時候,只去請中醫看病,本來西醫馬上就可以解決的小病,那些老人長輩就說了一些禮教什麼的,然後堅決不請,就這樣把活生生的人給耗死了。

  總之因為這些封建制度,因為這些愚昧的思想,把好幾個人害死了。當然也有人反抗,以覺慧和覺名兩個比較年輕的少爺,他們就是不聽這些老長輩的話,不想隨便的結婚,逃離了大家庭,從而贏得了勝利。最後大家庭也土崩瓦解,高家的爺爺死後,幾位堂兄弟把房子變賣了,從此高家沒落。個人覺得還是第一部《家》比較好看,特別是看到鳴鳳要嫁給那個老頭子之前,她想找同樣喜歡她的覺慧救她,看的我那個激動,焦急啊,但是出於一些原因,沒救成,鳴鳳就這樣死去。

  可能是因為看到第一個死去的人,看著會比較有感悟,後面死去的人,就看著有點乏味了。

  特別是看到《秋》的時候,最後兩個人死的有點倉促啊,而且也都是出於同樣的婚姻制度的原因,從結構上看好像就是巴金為了充字數的感覺。

  所以我就想,如果以後寫小說,不要為了去充字數,而去重複寫一些相關的內容,這樣看上去真的還挺乏味冗餘的。

  但我不得不說,大作家就是不一樣,人物之間的對話、場景等都描述的非常細緻深刻,我在想,什麼時候才有這種境界啊,以後我寫的時候就可以按照他這樣,憑空捏造一個場景出來,需要多少字我都可以,就是無聊了點。

  家春秋讀後感10

  我對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早就有所耳聞,就是一直沒能把它看完,近日看到室友帶了一套,延續著原來的激情,我一口氣把它看完了,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的一些見解。

  高家是封建守舊的大家族,高老太爺、姨太與五個兒子媳婦及孫輩們共處一堂,各房時常為了利益搬弄是非、爭吵不休。覺新、覺民和覺慧三兄弟是高家長房之孫,皆為崇尚新思想之有為青年,卻受到封建家庭的戕害。覺新身為長孫,被迫承擔振興家業的重任,放棄出國留學的理想,更因長輩阻撓,無法與青梅竹馬的表妹梅芬結合,又被長輩逼迫娶了瑞珏,終日鬱鬱寡歡。覺民曾逃婚抗拒長輩安排的婚姻,覺慧則與婢女鳴鳳相戀,高家將鳴鳳嫁給馮樂山做妾,鳴鳳投湖自盡,覺慧悲痛離家追求自己的志業,覺民與覺新一起面對家族糾紛的考驗。

  梅芬另嫁後病故,瑞珏也因懷孕待產,被迷信的高家視為不吉,驅離高家導致難產死亡,只餘一子海臣與覺新相伴。海臣患病,死於高家堅持不請西醫的固執之下。一連發生厄運使覺新心灰意冷,一味順從長輩而無力振作,更拒絕周蕙表妹的愛意,周蕙另嫁後憂抑病死,婢女翠環對覺新由同情關懷而生愛慕,最後覺新為了三爸的遺願娶了翠環,重獲嶄新的生活。他們終於起來反抗長輩們種種不合理的壓迫,高家走上分家一途,覺民與摯愛的琴表妹共諧連理。

  矛盾的覺新,他經過了‘五四’運動的洗禮,新的思想在他心中留下了一定的烙印,但是他又同時受到封建孝道的束縛。所以他的一生就註定是悲劇。從小就是長輩眼中的“寧馨兒”,事事為別人著想,逆來順受,默默地承受著命運安排給他的一切。每次讀到覺新的時候都感覺心裡發悶,為他的逆來順受和不反抗感到難過。值得高興的是最後他終於在父輩面前反抗了。也許很多人和事造就了他的性格,而這種性格則讓人覺得既可憐又可恨,而在我的眼裡他只可憐不可恨。

  不屈服的覺民,畢竟是個新時代的人物,比較反對舊禮教,從反對爺爺安排的婚禮到結束時痛罵克定、克安等,他是一個不為舊勢力屈服的青年。自助者,然後天助之。他與琴有情人終成眷屬,是爺爺蒸蒸日上。

  敢作敢為的覺慧,他是一個典型的新青年,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老大和他的兩個兄弟就像是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著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

  這部小說控訴了封建禮教的吃人制度,展示青年們被制度殘害白白犧牲的悲劇,以及覺醒了的新青年的迷芒,掙扎,憤怒,控訴,反抗,鬥爭。小說中的每一個突出的人物都是那個時代一類人的鮮明的典型。《家春秋》控訴了封建家庭,批判舊的社會制度,希望青年一代爭取自由嚮往光明。我貌似沒有太多的苦惱,我的生活平靜安逸,不同的時代,總有不同的苦惱,但願每個人都能把問題最好的解決,平凡的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