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與圓讀後感(通用13篇)

方與圓讀後感(通用13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方與圓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方與圓讀後感 篇1

  透過一次偶然的機會,閱讀了丁遠峙先生所著的《方與圓》一書,使我感悟頗深。這是一本教人如何處世、如何為人的書,全書以方圓之道為主線,透過闡述方圓交融、方圓並用、方圓互變的人生智慧,以使讀者瞭解何為做人之方,何為處世之圓。此書被讀者選入改革開放以來最受歡迎的圖書之一,全國發行量突破了500萬冊。剛開始閱讀此書時我很詫異,書中既沒有深奧的哲學理論,也沒有華麗的篇章,這樣一本普通的書籍,什麼地方吸引了那麼多讀者呢,但隨著深入閱讀,我的疑問被解開了,同時也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書中作者透過例舉日常的,身邊的一些普通事例來教會讀者為人處世之道,透過這些道理來催人奮進,使人積極向上,文章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從而受到了百萬讀者的青睞。

  閱讀此書,使我受益匪淺,教會了我許多人生哲理。首先為人要“方”。書中釋義,“方”為做人的正氣、優秀的品質。做人首先要把握住“方”。要不斷加強自己的品質和修養,使自信、勇氣、熱忱、正直集於一身,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尤其作為一名管幹部的幹部,管黨員的黨員,更需要修身養性,把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作為為人、為官的思想基礎,並以堅強的黨性作保證,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真正成為一個公道正派,正義凜然的人,這樣才能體現出自己最高的人生價值。其次是處世要圓。書中釋義,圓為處世的圓滑,善用技巧。書中例舉了一則小故事:香港著名的歌星鄺美雲,曾參加香港小姐競選,獲得第三名。在競選期間,記者提了一個刁鑽的問題,:你讀書時成績不好,你是否很笨“這個問題的卻棘手,可鄺美雲的回答卻發人深思。鄺美雲是這樣回答的:“你們注意沒有,讀書成績一流的人畢業後幹什麼?可能當工程師、律師、醫生;而成績二流的幹什麼?他們中很多人當成了那些工程師、律師、醫生的老闆”。從這則故事中可以看出,成績一流的同學往往注重的是專業知識,忽略了處世的技巧,因此,他們只在學術,技能上單方面發展,而成績二流的同學卻從多方面發展了自己;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正確的方式方法,正確的方式方法可以成為走向成功的助推器,反之會成為前進的阻力,如在組織工作中,做群眾工作時應該深入群眾,體察民情,站在群眾的角度去辦理每件事兒,做黨員幹部工作時就應注重發揮其作用,提高其能力素質,從而更好的為人民服務,這些都需要採取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作為組工幹部紮實的工作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工作中,不講究技巧,不採取有效的工作措施,將一切為零。因此工作中要方圓共施,先穩穩的立足於“方”,再巧妙運用“圓”來提升工作效率。

  《方與圓》給了我自信、勇氣和智慧,為我指明瞭一條通向成功之路,今後將以更加積極的狀態去面對工作,以開闊的胸襟去面對生活,以感恩的心態去面對社會,以嶄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的挑戰。

  方與圓讀後感 篇2

  《方與圓》幫助我深刻地認識人,認識社會,認識人生,教會我如何為人處世。只有把握好這其中的平衡點,才算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從而走向成功。良好的技巧能讓人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餘。每一天我們都在和人打交道,瞭解人性的各個方面,再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對待,這是掌握技巧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對於我們年輕人,初生牛犢不怕虎,方有餘而圓不足,碰壁自是在所難免,與其在社會的大浪淘沙中被動地磨去一身的稜角,還不如在伊始階段就懂得自我調節,少走彎路。

  《方與圓》的內容涉及了品質培養,氣質培養,人性,處世技巧,交際技巧,說話技巧等等很多。目的就是想幫助你人生更快樂,事業更成功。這本書有一句話我是很喜歡的就是美國著名教育家卡兒?羅傑斯的一句話:“誰也不能教會誰任何東西”。知識是沒有誰能教會你的,要真正掌握知識,將知識變成自己的財富,只能靠自己。教師的作用,書的作用只是外因,要改變總要靠自己的,即內因。開篇就介紹了怎樣成功的3個方面,

  一:激發成功的慾望;人要成功就要有一種始終不渝的奮鬥精神。這種精神的強弱真取決於你成功的慾望的大小,你必須將慾望之火激發到白熾狀態。現在我們不曾擁有,這並不可悲,可悲的是我們不敢向往擁有。人生最大的悲劇就在於夢想的消失。一個人一旦沒有了夢想,也就預示著他人生的浪漫劇將下了帷幕。人人都應該有一個夢,沒有夢想,生命就會枯竭。所以我們應該有一種發展的慾望去激發自己的實力“做人就要響噹噹,永遠不要做生活的乞丐。”

  二:運用大腦,每一個成功者的座右銘;大腦是一個很複雜的,也是世界上最奇妙,最無可比擬的成功輔助機器。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它,但我們應該怎樣去運用它呢?是人云亦云的讓自己的大腦去適應那平凡的,大眾化的思想,讓自己的大腦變得平庸;還是自己在吸收知識時努力創新,打破平庸,獨具一格。這就看你怎麼去選擇。我們任何人要取得任何意義上的成功都必須運用我們的頭腦去思考,只有用思考的利劍才能去獲取機會,獲取成功;

  三:行動,才能導向成功;光會說會想而沒有實際行動是沒有用的,哪怕你那個想法多麼有用,多麼有利於人們,多麼創新。

  實踐才是最好的導師,你要獲得人生的知識,就要親身去實踐,行動才是對你是否真正具備自信勇氣的嚴峻考驗,思想上的震撼,情感上的激動都只是短暫的,真正重要的還是行動。

  方與圓讀後感 篇3

  方乃人的本性,而圓乃人之處事。人的本性是個軌跡,百年不變,甚至是千年不變的軌跡,圓呢?它完整透露出成與敗的前提基礎。人要成功就要會處事,比如會創新、會廣交朋友,但你不能帶某種利益去處事,那你就徹底越軌無法回頭了。圓只是方軌跡上的潤滑劑,使人成功之快,品質提升之快,不再是所謂的做作了。

  每個偉人的歷史讓後人讀得不厭其煩,正是因為他們各自的方與圓各得其所,讓人深得其益。所以後人是越來越精明。現代人都知道人際關係是最重要的,當然這只是對中國來說。中國一直是“一人飛昇,仙及雞犬”。在我們下層百姓眼裡中國腐敗,但中國腐敗是一個整體,其中某一分子是區域性。所以我們新時代的青年應潔身自好,走向振國強民的道路。有時我覺得我處事過方了,因而我常保持沉默,我確信真理就在眼前,無需辯解。然而我不讓他人下不臺,在他人眼前是我過圓的表現,我無奈以笑至之。

  讀了《方與圓》的前言,略有所感,臨表達意,願我能領悟得體,以後我處事方能得體。因而,我的觀點是傾聽他人的意見,創出自己的天地,不畏權利,排除萬難,端正自己。

  方與圓讀後感 篇4

  《方與圓》是一本丁遠峙先生的著作,他在目錄裡就很準確的告訴我們什麼是方,什麼是圓,因為時間的限制和自己懶惰的原因,因而到現在只看了書的一部分,看這本書時我感到很親切,因為它準確地告訴了我怎樣去為人處世,怎樣去工作和生活。

  《方與圓》取名於一枚外圓內方的古銅錢,寓意我們做人須外圓內方,書中說方乃做人之根本,圓乃立事大道。在人的品質培養,氣質修養等方面,如果能恰當的把握方與圓,就能使人生更快樂,事業更成功。如果一個人過於方方正正,就像一根直木一樣,這樣就容易折斷,遍體的菱角在與人交往中,不經意之間也容易磕傷別人。但是如果一個人八面玲瓏,圓滑透頂,凡事總是想讓自己佔盡便宜,讓自己從中得到好處,久而久之,誰都不想跟這種人打交道,這種人自然會失敗。所以做人必須外圓內方,圓中有方,方中有圓。如何才能做到呢,怎樣才能成功呢?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想得到的答案,按我自己的理解,我覺得要想獲得成功要看他本身是否具有良好的品質和很好的與人溝通的能力。良好的品質最重要的成分是自信,勇氣。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自信能激發自身最大的潛能,如果一個喪失信心,那他將走向失敗。在與人交際中,當然溝通是必不可少的,書中說到與人溝通最重要的是讚美和批評,要很好的把握讚美的威力與批評的技巧,人對尊重的需要是人性深處的飢渴,當然滿足人尊重的需要不是要你卑躬屈膝,點頭哈腰去迎合別人。真誠的讚美是激勵人的最佳動力,。如果說讚美是撫慰人靈魂的陽光,那麼批評就是照耀人靈魂的鏡子,能讓人更加真實的認識自己。批評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幫助別人進步,可往往我們大多數時候的批評不是為了幫助別人,而是為了洩憤,發洩不滿,透過批評別人來抬高自己,同時掌握批評的技巧也很重要,可能同樣的一句話,換一種說法,收到的效果完全不同,別人也會更願意去接受。

  在現在的社會,要想取得成功,自身必須具有良好的品質,對工作生活充滿熱情,對自己要有自信,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我們一起努力吧。

  方與圓讀後感 篇5

  本人一直保留著睡前翻閱枕邊書的習慣,這幾日在讀《方與圓》,這本書主要講中國哲學中的“方與圓”的概念,結合中外大量真人例項,從得失、屈伸、進退、交際等角度,用深入淺出、繪聲繪色的語言詮釋出方與圓的真諦,揭開為人處世之道,讀來確讓人“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也有一些內心的收穫,付諸文字。

  這本書的書名取自一枚外圓內方的古錢,揭示了做人處事需要“外圓內方”的道理,書中談到,“方”乃做人之本,“圓”乃立世大道,在人的品質培養、氣質修養、為人處世方面,要善於把握好方與圓的辯證統一關係。這本書恰到好處地回答了一個人怎樣才能做到圓滑而不事故?對待一件事時,是該正直不阿、毫不留情,還是應該不聞不問,裝作毫不知情?又或者是在其中尋找到一個平衡點?

  “方”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樑,是人內在精神的一種反映,人的氣質、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內在品質決定。“圓”是處世之道,是老練、圓通,善用技巧。方與圓彼此相互獨立,但又辯證統一,只有把握好這其中的平衡點,既要有鮮明的個人立場和稜角,又要有處事的技巧,如此才有機會真正把握自己的人生,然後創造新的未來路程。

  在工作和生活中,在與領導和同事的相處過程中,也要充分地尊重對方,善於聆聽,與人為善,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勿道人長短,勿觸怒別人,勿探人隱私,學會“心理整容”,打造和諧、團結、融洽的同事關係,才能更有利於工作的推進。

  再則,“接地氣”是近兩年來的一個流行語,“順乎人理,接其自然”。“接地氣”也是這本書要告訴讀者的一個重要理念,在保持自己能力、自信、勇氣和熱忱的同時,還有擁有積極的心態,融入自己所處的環境,提高、調整自己的心態、為人處世的技巧,這些改變會讓人受益良多。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遇到問題,考慮別人百思不得其解,反觀自己一目瞭然。

  書中談到了很多處事技巧,但我想,“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羅列眾多案例、技巧的同時,也是讓讀者在品讀中增長智慧,不刻意學習、模仿,但同時又受到啟迪,在遇到類似事情時能得以啟發。

  無論是在學習生活中,還是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要做到應該“方”的時候“方”,應該“圓”的時候“圓”,這樣才會讓一個人在擁有信心的同時又不會失去人心,在方與圓之間找好自己的立足點吧。

  方與圓讀後感 篇6

  《方與圓》,一看標題時本以為是一本研究人情世故或者官場風雲一類的書,當我仔細研讀之後,才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這本書首先闡述了方圓之道的基本要義與一般要求,層層遞進地闡釋了方圓交融、方圓並用、方圓互變的人生智慧,以使讀者瞭解何為做人之方,何為處世之圓,何時運圓以守方,何事持方以融圓。然後,又分別從做人、處世、社交和辦事的各個側面,具體地介紹了方直立身、圓融做人、圓中見方、明圓暗方、求方順圓的做人、處世技巧。全書理論聯絡實際,案例精彩紛呈,妙招層出不窮,既充滿趣味又發人深省,是一本使人讀來有益,學後受益的人生指南讀物。

  《方與圓》,書名取自一枚外圓內方的古錢,揭示了做人處世須“外圓內方”的道理。“方”乃是做人之根本,就是做人的正氣,具備優秀的品質,是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脊樑,這個世界上最受歡迎、最受愛戴的那些人物無不是具有“方”之靈魂。武打小說之所以備受歡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也正在於它歌頌了一種俠義精神,大丈夫有所不為,有所必為。沒有“方”之靈魂的人,有悖於社會倫理,只會遭到大眾的唾棄,永遠無法取得最輝煌的成功。

  但人僅僅依靠“方”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圓”的包裹,需要掌握為人處世、有效說話等技巧,才能無往不利。“圓”乃是立世大道。就是處世老練,圓通,善用技巧。一個人的成功主要依靠什麼?你不妨觀察一下週圍的人。那些成功的經理、廠長,甚至專業性很強的工程師、律師、醫生,他們的成功是否因為他們的專業技術都是最好的呢?答案是否定的。他們的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善於為人處世,會有效說話,推銷自己。正如幸福的家庭並不一定是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瀟灑,幸福的家庭正在於雙方彼此尊重體諒,關係融洽和諧。

  書中特別強調了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具備的優秀品質:自信、勇氣、熱忱。

  優秀品質要具備的三要素:自信、勇氣、熱忱,這是立身之本。而懂得朋友和敵人的辯證法,懂得讚美的威力和批評的作用等等技巧則是成功之道。

  自信

  首先,自信是萬事的保證,有了強烈的自信心,就會覺得做任何事情都底氣十足,否則,一旦遇到困難挫折就打退堂鼓,哪來成功可言?拿破崙曾宣稱“在我的字典中沒有不可能的字眼”,這是何等豪邁的自信。

  勇氣

  “勇氣,使你立於不敗之地”。勇氣,就是敢做敢為,就是將計劃付諸行動的一種膽識。總是在想,總是在說,卻總沒有做,就彷彿熔岩在地層運動,但總沒有足夠的力量噴發。其實,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機會出現,關鍵在於如何把握,在於有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

  熱忱

  熱忱,就是要永遠保持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情,對事業的狂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技巧

  良好的技巧能讓人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餘。每一天我們都在和人打交道,瞭解人性的各個方面,再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對待,這是掌握技巧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方有餘而圓不足,碰壁自是在所難免。

  《方與圓》讓我受益良多。我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懂得如何去遷就別人;懂得如何是尊重別人如何是不尊重別人;懂得如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懂得如何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懂得用什麼心態去對待勝利和失敗;懂得如何去學習。總之一句,看了這本書我的心態開闊了很多,不再經常走進思維死角;不再經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再經常說些傷人的話經常讚美值得讚美的人;不再經常懷疑身邊的人。

  讀史可以使人明智,讀了這本書,我深刻理解了在現實生活中怎樣與別人交往,怎樣去激發自己的潛能,幽默能增加你的吸引力,會使你顯得樂觀,豁達,會增強你的感染力。這本書它儘管不會讓我們由矮變高,但是它會改觀了我們的品質,幫助我們深刻地認識人這個奇妙的生物,認識這個複雜的社會,認識這個謎一般人生,教會我們如何為人處世。古訓說的好:做人要“外圓內方”,即內要方正,外要圓通;既有鮮明的稜角,又有處世的技巧。只有把握好這其中的平衡點,才算真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從而走向成功。

  最後《方與圓》讓我更深刻地認識人性,把握人性的弱點,幫助我樹立信心,建立樂觀的生活態度,培養健康的心理。正像書中所言,刻意改變自己去掌握某種技巧,是永遠無法取得成功的,而優秀的品質才是人生成功的決定因素。我想提醒自己的是,每天對著鏡子的時候多一些微笑,那麼你看到是就是一個自信的,快樂的,充滿活力的,在走向成功的自己。《方與圓》確是一本勵志之佳作,“外圓內方”的確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座右銘。

  方與圓讀後感 篇7

  每月一書,這個月的書終於看完了。怎麼覺得這周的書看得特別的慢,而且這個月的書也稍微比之前的兩本書要厚,是兩部。

  看完以後也沒什麼要說的,感覺跟之前看的那幾本書都沒啥大的區別。感覺都是在同一個道理,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但是翻來覆去的講這些和成功有關的幾個因素的問題。

  《方與圓》讀完後的最大感覺就是很像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所以說,《方與圓》是中國版的《人性的弱點》。書中也同樣討論了在很多書中都會經常提起和討論的話題,諸如寬容、態度、信心、信仰等的偉大作用和蘊藏的無窮力量。這些書怎麼說呢,應該給他們起個更好聽的名字,與“成功學”沾點邊的名字。

  很多的類似的書,都有類似的內容,讀起來的時候也真的會讓人熱血沸騰,感覺成功就近在咫尺了。可是,讀過這些書的人中又會有多少人會成功?如果讀完這本書每個人都會成功的話,這個世界就不會有什麼“偉人”和“創造”了。問題是,我們讀完這本書一週以後呢,一個月以後呢,半年以後呢?關鍵是我們都沒有把想法付出行動,如果說我們能夠要求、強制自己堅持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執行,那就一本這樣的書就足以受用終身。

  成功有很多種,我覺得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做的開心了,認真的去做了,都可以說成功。可是,我們對成功的定義卻往往侷限在金錢、名譽、地位、身份等等很物化的東西上。這就讓我聯想到信仰這個東西,書中也有討論的。而中國最缺少的就是信仰和價值體系。

  個人覺得不管哪一個國家、民族或者是個人,都不能沒有信仰這個東西,信仰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沒有了信仰,人就會缺少歸屬感和安全感,就會心理空虛。因為沒有信仰,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會把這些不好的感覺轉嫁到追求物質的東西上。所以,大家都頃其一生的追名逐利,最後透支了自己的生命還過得不開心和憋屈。而當自己的這些物慾都得到滿足以後,人生又沒了目標,重新陷入另一輪的空虛之中。悲觀主義之父叔本華曾說過,人生的兩大痛苦就是物慾沒得到滿足和物慾得到滿足了。因為我們的心靈一直找不到歸宿,那生命豈不是就成了“行屍走肉”了。生命,是用來享受的,不是用來虐的。

  中國的富豪移民到了西方的一些國家以後都會感到很失望,因為沒有人會因為你有多少多少錢,或者是某某大公司的總裁、CEO什麼的,或者因為有了多少多少棟的房產和別墅等等而對你卑躬屈膝、阿諛奉承,甚至是可以開著私家車把人給撞了還可以揚長而去的。在美國,哪怕你是總統也不可以不尊重一個掃大街的清潔工的,因為每個生命是平等的,這也是信仰。

  看過一些書籍,也和一些在國外的同學聯絡過,不知道為什麼這些發達國家的人們心態就能那麼的平和和“穩”。這個也是我一直嚮往歐洲國家的一個原因,呵呵呵,還想在有生之年能到歐洲國家去旅行呢。如果有實力的話,去歐洲國家繼續求學。其實,中國人拖家帶口的在國外求學的也不在少數。不是崇洋媚外,因為真的有很多需要我們學習的,書的作者不是也有建議我們說,能出國的話就儘量出國。個人覺得,視野開闊了,人的心胸也變得很寬廣。

  總結了一下,《心靈軟體》和《人生控制論》大多講的都是內因在一個人成長中、成功過程中的作用。其實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在不斷的成長和成熟,另外還要真正的去做。

  人生需要理想,需要做“白日夢”,這樣才會使生活充滿色彩,而且當我們越是想象自己的理想會實現時,就會越容易實現。祈禱吧,祈禱理想照進現實,夢想成真。

  方與圓讀後感 篇8

  《方與圓》一書主要從人的心態,意志,為人處事的原則,自我改造,思考創新,人生出擊等方面,以“方”與“圓”兩個矛盾對立面展開討論,告誡閱讀者方時亦可圓,圓時亦可方。讀罷此書,運用到平時工作中也是十分受益的。

  作為一名班長在平時的工作管理中,班組內的“小孩”遇到難講話,不講理的客戶,往往情緒不佳,以往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告訴班組內的“小孩”儘量引導客戶跟著你走,找到派單點,立刻幫客戶反應。這個是“圓”的一部分。讀完《方與圓》在面對此類難纏客戶,我懂得光“圓”會“寵壞”此類客戶,進而使他們提出不合理的訴求。“圓”的途中也要適當得“方”在規則法規以內的訴求可以滿足,用“方”的態度告知客戶他的要求不合理,也不合“規矩”。客戶會感知到這是自身不合理的訴求,一旦客戶動了惻隱之心,有些情況就不需要派單,只需要耐心的解釋,以“圓”的方式告訴客戶,讓客戶可以接受。“方”是一種態度,“圓”便是一種方式。“方”可以塑造專業形象,“圓”可以樹立職業素質。

  說到管理,我是個雛兒,但我相信透過努力,雛兒也有羽翼豐盈展翅高飛的一天。工作中,我是班長,生活中我是孩子的'媽。工作中我常常將自己媽的身份帶入班長的角色中,忽然班組內的“小孩”會有叛逆,會有言不聽的情況。讀完《方與圓》才明白無規矩不成方圓。現有義務才能獲得權利,在往後的管理工作中,不但要有自己的“方”也就是班內製度。在“方”以內的不可逾越,在“方”以外的可以“圓”,此處的圓就是以德服人,古人云:德讓天下。在生活中關心班組內的“小孩”在心理上給予正確的指導。方圓結合打造屬於自己團隊的人文。只有班組內的和諧才能讓團隊彰顯自己的風光。

  “方”是有稜有角的符號,在以“方”而治時難免會磕磕碰碰,此時在管理班組內出現觸碰到“方”以外的情況下,作為班長不能再以“方”的態度去與之交談,“方”與“方”的碰撞只會擦出火花。我應當以“圓”的身份介入。讓其知道為何而錯,錯出何因,正確引導,讓其內心知錯。用“圓”的態度感化其,讓其出現的“方”在與“圓”磨合中被打磨,稜角打磨後會變的圓潤,也就向“圓”靠攏。圓與圓的結合才能滾的更遠,方與方的摩擦只會造成折兵損將。但在管理中也不可一味求“圓”。太“圓”的管理,就像腳下的西瓜皮,讓班組內的“小孩”容易滑倒,不受“地球引力”控制。再發現管理出現鬆動,太“圓”時,適時給予“方”的管理,讓“滑倒”在途的成員及時踩到稜角,及時剎車。

  方與圓讀後感 篇9

  一直很喜歡中庸之論,何為適可而止,方圓之間如何界定,這也是一門長期的學問。這本書花了一個週末的時間讀完,有精有略,不求全數吸收,但也能感悟一二。方為原則,圓為變通,這本身相輔相成看各自如何應用。

  前段時間也因工作的事情很苦惱,同事在工作上受了委屈,原本應該為同事解決爭取的我,因為上級的和稀泥而無能為力。一方面嚮往公平,希望與自己的行為標準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又只能安慰同事,工作中的是與非在爭取之後只能學會接受。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正確,看完這本書之後,些許釋然。正如那句話:“在想改變環境之前,應先改變自己。”比起改變現在的環境,似乎改變自己會更加容易一些。工作中也不見得都是公平,面對工作各方面的壓力,隱忍,進步,適應都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未必就是拿著道理去理論,達到目的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而初衷不曾改變。

  生活中的自己,經常會被別人說成一個太過正直的人。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它不完全是一個褒義詞。我也經常會困惑,為什麼顯而易見的道理,自己去堅持有時候卻顯得格格不入。歸根到底,還是自己不懂得在社會中與人相處以圓為主。人與人的相處,著重人性,變化方法。而道理為方,放在內心,只是自己變通的依據,卻不是與人爭論的論據。我也曾因為別人的評價,因為自己吃過的虧,懷疑過在這個社會中,想安身立命,是不是要違背自己的內心,做一個“壞人”。但是看完這本書,卻讓我更加堅定,自己的三觀不一定要刻意迎合甚至改變,生活中的相處可以求同存異,對於他人短暫的盈利,也不必太過羨慕,甚至否定自己。比起獲得物質的收穫,做一個自己認可的人,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努力,直到過完這一生,或許這才叫圓滿。

  方與圓,正如中庸。兩者結合,過猶不及。

  方與圓讀後感 篇10

  《方與圓》這本書全面系統闡釋方與圓的人生大智慧,展現了方與圓的人生哲學。在內容上講述了為人之道、處世之道、經商之道及謀略之道等。教人在為人處世中,如何運用方圓的技巧和學問,如何正確面對生活、職場、商海中的博弈與競爭。從而感悟到方與圓的真正成功做人做事的秘密。

  方,方方正正,有稜有角,指一個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張和原則,不被人左右。圓,圓融世故,融通老成,指一個人做人做事講究技巧,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後,或者該前則前,該後則後,能夠認清時務,使自己進退自如、遊刃有餘。一個人如果過分方正、有稜有角,必將碰得頭破血流;但是一個人如果八面玲瓏、圓融透頂,總是想讓別人吃虧而自己佔便宜,也必將眾叛親離。因此,做人必須方外有圓、圓內有方、變通行事。

  做人做事一定要講究分寸,懂得察言觀色,隨機應變。會說話、說好話是一門藝術,說得恰到好處,可以成就你;說得不合時宜,就會毀滅你。在工作中既要腳踏實地,也要懂得察言觀色。會溝通、善於交際才是這個社會的立世之本,一味埋頭苦幹,並不會讓你失去什麼,但是有能力且善於交際絕對會讓你獲得成功。在工作中,善於與領導溝通,與同事和睦相處是一個人在企業中立足之根本。

  透過這本書,使我明白,待人真誠、腳踏實地固然重要,但是做事方圓,掌握溝通技巧更為重要。要想獲得成功,就要懂得進退有度、做事方圓、謹言慎行、廣結人緣、多交朋友。

  方與圓讀後感 篇11

  今天我讀一本了一本新書,書名叫《方與圓》,讀完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句話說的就是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

  這本書是由宋犀堃所編著,本書理論聯絡實際,全面、系統地闡釋了方與圓的智慧及其巧妙運用;由淺入深地完整展現方與圓哲學的經典;以事例為佐證,說明如何恰當地應用方圓哲學和方圓智慧,教你圓通為人、圓融處世的技巧和學問。

  面對人生中的博弈和競爭,讓你佔盡先機,步步為營,早一步獲得成功的先機。在生活當中要明晰方圓之道、方圓交融、方圓並用、方圓互變的人生智慧並知道何為做人之方,何為處世之圓,何時運圓以守方,何時持方以融圓。然後,對方正立身、圓融做人、圓中有方、方中有圓的為人處人世技巧予以把握,將對你的日常生活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這就是我讀完《方與圓》後的感受。

  方與圓讀後感 篇12

  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方圓之道即是立世之本。

  黃炎培曾教育兒子:“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意為做人要像古代的錢幣一樣,外圓內方,體現了為人之道和處世之道的至高學問和通達智慧。

  方與圓是中國哲學和文化之中特有的概念。在方圓之道中,方是原則,是目標,是做人之本;圓是策略,是手段,是處世之道。

  在本書中,作者從誠信、堅持與放棄、商戰、上下級關係等等角度,透過一個個生動而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向讀者們講述了做人的各個方面的方圓之道。

  孟子說:“規矩,方圓之至也。”無論生活、職場、商海抑或政壇,方圓智慧即是與規矩周旋的智慧。

  方圓之道教會我們,堅持是方,放棄是圓,因事而變;講求方正,圓融為人,求同存異;懂得變通,以退為進,趨福避禍;低調為人,自我解嘲,難得糊塗;剛柔並濟,無為而治,遊刃有餘;一語中的,學會傾聽,把握時機;方正守業,圓融創業,良性競爭;以和為貴,穩字當先,實現雙贏。

  生活中才華出眾的人並不少見,但僅僅憑藉才華不能成為令人信賴的資本,還必須具有這些,足以令人信服的優秀品格。

  書中特別強調了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具備的優秀品質:自信、勇氣、熱忱。

  這三個要素是立身的根本。這三個要素看著很平常,很簡單,但是真正做得到的又有幾個呢?

  學會自信,學會勇氣,學會對感興趣的事保持熱忱。這些都是讓我們變得圓融的重要方法,但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那麼美好,那麼的輕而易舉的。當現實和想象不相符合時,我們必須接受現實,保持我們可貴的、獨一無二的“方”,也要學會去了解“圓”的內涵和技巧。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故事是宋太宗與兩位重臣喝酒,臣子喝醉了互相鬥嘴,失了君臣之禮。第二天兩個臣子去向宋太祖請罪,宋太祖只是輕描淡寫的說:“朕昨天也喝醉了,記不起這事了。”

  宋太祖這樣的做法無疑頗為智慧,既不失一國之君的氣度,也給了兩個臣子敲打和寬容,這就是居上位者應有的說話的方圓智慧。

  做人要有脊樑、有血性,要有金戈鐵馬,揮斥方遒的志向和氣度,但又不可墨守成規,拘泥於形式,要有圓融處世、適應社會潮流的柔韌。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方圓有度,才能圓潤通達,方圓之道,即是為人處世的永恆智慧。

  方與圓讀後感 篇13

  這是一本有二十多年曆史的書了,今天偶爾被我媽從老書架上發現,推薦給了我。她說,她以前也很迷茫,錯過很多,但這本書給她很多啟示,讓她學到了很多。這本書叫《方與圓》。

  你認為自己是個怎樣的人呢?是品格更方正,做事更快而簡潔有力,還是更會講話,廣泛交友,性格圓滑呢?你是否迷茫過你到底想做個怎樣的人?是追求更廣的眼界、人脈、機遇?還是追求更有原則和規律的生活?很多人不知道怎麼選擇,但讀完這本書,你可能就會知道答案了。

  不要把這個題目當成是或否的選擇題。書開篇就告訴了我們一條新的道路:作者以清朝銅錢作比,告訴我們做人,要外圓內方。方是做人之本,我們都不能拋棄,做一個有稜角的人,讓你在曲折的大地上立足,而不至於隨波逐流,滾來滾去。圓是待人之道,我們要懂得如何與人交流。如果一個人只懂方,而不注重圓,就會像生鐵一樣易折,但如果一個人八面玲瓏,總讓人吃虧,那誰還願意和他做朋友?所以,做人要像銅錢,保持方的本性,用圓來待人,兩者結合,優勢互補。

  當然,道理容易說明白,到底怎麼做呢?處世之道可是不好論,凡事情況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那麼最好的辦法便是用例項來積累經驗。書中可以說三行不離一個小故事,整本書有成百上千篇故事,來告訴你什麼時候該圓,怎麼時候要方。比如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給我們闡述的一個事實——許多成績一流的學生,到了社會上往往可以成為醫生,律師,工程師;而成績二流甚至三流的學生卻又很多成了他們的老闆。原因就是那些成績一流的同學過於注重專業知識,而忽略了做人的“圓”。但我認為這之中可以折射出很多,例如,我們一直以“努力”學習,考好分數為首要目標,卻不知不覺中把知識都學“死”了。考試是為了尋找人才,而學習的目的是讓你成為一個有思想,有見識,有目標,有理想的人,說白了就是讓你成為個“有腦子”的人。課堂上總是死氣沉沉的,同學們都喜歡龜縮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不發表任何思想,只是被迫接收知識。中國製造為什麼被總稱作“制”造,而不是“智”造,因為我們都千篇一律得模仿,向“方”的人學習,而忽略了思想上的開拓,思想上的“圓”的重要性。

  書中有趣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們也許能讓你意識到一些犯過的錯,或是沒注意到的細節,這是本很有趣,很有益的書,我們都應該讀一讀,學一學怎麼做人,怎麼做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