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讀後感

尤利西斯讀後感

  “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如果是走馬觀花地讀,囫圇吞棗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尤利西斯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尤利西斯讀後感(一)

  讀文潔若和蕭乾翻譯的版本的尤利西斯已經幾個月了,東奔西走忙忙碌碌心中無閒,這麼久以來還只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仍然在慢慢消磨中,慚愧。喬伊斯筆下的18個小時遠遠勝過了文蕭的四年苦譯,還有我將花去一年時間的閱讀與永久的思索,甚至,勝過了奧德賽的十年流浪。 道德,情感,愛,恨,欺騙,迷惑,死亡。不論哪一種人的生活,都要包含這些是是非非無法擺脫。

  正因為從古到今幾乎全部的人都是一樣的凡夫俗子,無法脫離世俗的這些磨難,才有了奧德賽與布盧姆的共同之處,歷史才擁有了連貫性。喬伊斯無法改變愛爾蘭墮落的現實,於是逃離祖國,三十年流浪在世界各地,直到疾苦而死。他書寫的是自己的歷史,是愛爾蘭的歷史,也是人類的歷史。 國家亡了,百業墮落,青年沒有奮鬥的方向;就像奧德賽的流浪旅程,沒有誰還能在心靈上給你支援,你看到黑暗可悲的現實,卻也沒有能力挽救它;只能迷茫的前行,走一步算一步,直至有一天,看到自己真正的位置,回到自己失落已久的家園,才發現,時光早已背叛了離開太久的你。 你夢見毒蛇在身邊糾糾纏纏,卻無法自衛,這種無助而又可怖的夢境,屬於懷有理想卻不知道怎樣實現,在泥潭一般的現狀裡掙扎的人們。他們恐懼光陰的逝去,卻無從知道該如何把握,如何讓自己逃脫危險的噩夢。 尤利西斯里那位暗指奧德賽的猶太人布盧姆,就是如此。 他並不麻木,但是為了最最庸俗的基本生活保障,他必須裝出平靜的樣子來,對妻子婚外的戀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朋友的葬禮上,他看見形形色色的人,也看見自己真實的內心。死亡,是迷茫的人生最好的終點,許多東西明朗起來,但是已經不再需要死去的人操心了。一切光榮也好恥辱也罷,真也好假也罷,都留給了後人去評說和判斷。 喬伊斯過人的高明之處在於他筆下宏大的歷史被他一支生花的妙筆變成了火柴盒裡的西洋景。

  我們隔著火柴盒大的孔看西洋景,拉大片盒子裡的小人物忙忙碌碌嬉笑怒罵平凡瑣碎,他讓我們一邊看熱鬧,一邊看歷史;然而他又沒有把歷史完全變成庸人的流水賬——他的《尤利西斯》包含了三十多種語言和無數密密麻麻的文學、宗教、政治、歷史的意象。若沒有文蕭費盡心血的註釋,我是無論如何看不明白那些突然冒出來的看似毫不相干的短句或字眼兒的。 平庸裡暗藏深邃的光芒,愚人看看稀裡糊塗笑笑就過了,甚至不耐煩的扔到角落從此不再翻開它;智者則不得不感嘆喬氏的深沉與博學。我不是智者,但是有幸站在了文潔若和蕭乾這樣的智者的肩膀上,藉著他們的光,沒有一下子墮落成看笑話的傻子。越讀越愛,越讀越感動…

  尤利西斯讀後感(二)

  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我從九十年代初至今讀了三次,才動手寫這篇讀後感。即使現在寫,也是戰戰兢兢的。但又放不下,只好信口雌黃了。也許與我的創作息息相關,因為我從1992年魯迅文學院進修回來後,一直是以探討人的內心世界而搞創作的,這無疑是受《尤利西斯》的影響。

  大師喬伊斯在上百萬字的長篇意識流小說《尤利西斯》中,主要以布魯姆為主人公寫都柏林幾個市民,從早晨八點到午夜共十八個小時內,人物在空間時間永恆中所走過的道路活動的情景。看起來紛紛揚揚,而在寫作結構上卻是非常周密嚴謹不過的,舉世矚目的,給世界文學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是的,我一個無名小卒,沒有資格,也沒有這個水平來評論《尤利西斯》這部偉大的鉅著,我只是想談一下我讀後一點兒小小的觸動。

  說實在的,我讀第一遍時,曾經幾次想放棄不讀,可潛意識裡的我,又督促我要耐下性子讀下去。其結果,腦內一片模糊。可我的女性心態創作又在寫作中,就又促使我,去讀第二遍。

  讀第二遍時,似乎有點兒眉目,覺得大師是想透過布魯姆這個主人公,來揭露當權者的醜惡。同時在第十五章中,透過主人公佈魯姆的一些烏托邦思想——“我主張整頓本市的風紀,推行簡明淺顯的《十誡》,讓新的世界取代舊的。猶太教徒,伊斯蘭教徒與異教徒都聯合起來,每一個大自然之子,都將領到三英畝土地和一頭母牛……自由貨幣,都免房地租,自由戀愛以及自由世俗國家中的一所自由教會。”

  以上這些描寫,冥冥中我感覺都是發自大師本人的真實思想反映,甚至我覺得我有種說不出來感動,急於想表達這種看法……這就使我從第一次的模糊讀書狀態中稍稍開啟了一條小縫,慢慢地進入到作品的氛圍中,去領略去思考作品中的匠心所在。

  然而,總還是讀不懂總還是不能潛下心來,去細細咀嚼書裡的精華。可隨著我寫女性心態而深入到男性心態的探討中時,就又一次觸動了我,想再去看看這套已經看過兩遍而還是謎團的《尤利西斯》了。好像這套書是我心靈的底蘊,遇到困惑之時,就非閱讀它不可。

  我是最近才讀完第三遍的。

  隔了幾年沒在翻看的`《尤利西斯》,這次像施了魔法似的,把我這顆浮躁的心似乎降伏了下來。

  我像忽然開了天目,孜孜不倦地又啃起這部長篇經典意識流小說來。

  其實,細細的品讀,還是有點兒規律的。因為十八章前面都附有內容簡介、寫作提綱和主要人物。只要在看的過程中,結合註解去看還是能慢慢品讀的。然而,書中囊括的內容太多——天文、法律、音樂、醫學等等,不用心讀,卻還是模糊一片——大師好像是在有意考驗每一位讀者的耐心似的,一天讀不了幾頁,還得前後翻看著去讀。

  可以說,以福斯特的《小說面面觀》來衡量,是無法寫這篇讀後感的。因為《尤利西斯》裡面既沒有什麼關聯的故事也沒有什麼突兀的情節,只是透過大量的細節,透過人物的內心活動、獨白等來描寫人物的精神面貌,描寫人物在時間空間中所走過的道路的。並且以顯微鏡般的準確度來反映現代西方文明的矛盾和缺陷,寫生活在都市的現代人的失望和寂寞、寫靈魂的空虛和失落等。尤其讀到最後第十八章,幾十萬字的一個章節,連一個標點符號都沒有,要不是翻譯者有意空字隔開,恐怕是難於讀下去的。正如我國有名的翻譯家蕭乾在譯本序中說的那樣,“譯完這部小說,我深深感到這確實是部氣勢萬千的散文詩。這是有文學以來作家第一次向人的內心世界挖掘,並真實地表現出潛意識中的矛盾與混亂、沮喪與憧憬,不能人人都去攀登珠穆朗瑪峰,然而對於在藝術創作上敢於並能攀登者,就無法不懷有崇敬之心。”可以說《尤利西斯》確實把文學創作、小說藝術,引導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尤利西斯》是我的最愛!

  雖然望塵莫及,但我可鑑賞。我也可嘗試寫一些農村都市裡的小人物潛意識裡的拼搏、奮鬥與迷亂。因為潛意識世界的確是一個洶湧澎湃的更為廣闊的汪洋大海。如果作家能多注意和表現這個潛意識世界,把人物內在的心理活動看成是人物性格的具體表現,是否要遠比我們做靜態的分析要複雜的多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