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駱駝祥子》看民間視角下的啟蒙悲劇

由《駱駝祥子》看民間視角下的啟蒙悲劇

  《駱駝祥子》是人民藝術家——老舍(舒慶春)所著的長篇小說,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祥子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代表人物。

  由《駱駝祥子》看民間視角下的啟蒙悲劇

  摘要 《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最為出名的作品之一,透過對一個既普通又老實的人在舊社會生活的歷程,揭示了社會的黑暗和殘酷,最後祥子發出的“好人沒有好出路”的悲憤感慨更是發人深省。這本著作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悲劇故事,但是悲劇產生的震撼力和對人的影響遠遠比喜劇更加深遠。

  關鍵詞:《駱駝祥子》 悲劇 民間視角

  《駱駝祥子》背景是舊中國的北平城市,在這個有繁華、有墮落、有爭鬥的大城市中,一名帶有孤獨個人主義色彩的車伕,拉開了和命運鬥爭的長遠征途,雖然後面仍然是失敗了,但是他的意義卻非同一般。在老舍先生創作的那個年代,貧民階級是一個普遍存在但是卻不為人所真正關心的群體,大多數的作家也沒有真正的對他們有所瞭解,老舍先生透過對祥子這輩子的奮鬥、失敗,最後變成一個“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個人主義的末路鬼”的描寫,表達出個人在當年的那個黑暗社會要活得自由、活得自在、活得有個人主義,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老舍先生其實更想表達的是:如果一個人沒有了自己的野心、沒有了希望,最終只能是變為一個碌碌無為,變成一個真正無可救藥的人。當今社會,這樣的人也是屢見不鮮,這是在平民世界當中不能避免,但是依然令人心痛的悲劇。

  一 老舍先生的描寫角度

  《駱駝祥子》這篇作品可以說是老舍先生最大的力作之一,它的成功來自於老舍先生對悲劇的塑造。正是因為這篇作品跟當時普遍存在的一些現象有很深入的結合,才能夠在當時喚醒很多已被麻木的內心。可以說老舍先生在當時的環境當中是一個比較另類的存在,他的寫作有著很濃厚的北京味道,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是山東的、歐洲的還是新加坡的,在說話的語氣當中都脫不了北京文化的底蘊。這也是他在《駱駝祥子》當中所表現出來的。當時正處於一種新舊之間的嚴重衝突,新市民因為對時髦的不瞭解,邯鄲學步而顯得可笑,舊市民因為固步自封而顯得可笑,這樣的環境之下無論是什麼人物都顯得有點可笑。在《駱駝祥子》當中,老舍將這種可笑明顯的突出而表現得震撼無比。老舍的`這篇小說有著批判的意味,但是其中的意味卻顯得很平緩,對於他們的可惡之處雖然毫不掩飾但是依然帶著自己的同情。他的幽默當中蘊含著很深刻的同情成分。

  《駱駝祥子》這本書是以祥子一生的歷程作為描述物件的小說,那時候的傳統長篇小說很少是單單描寫一個人的,以中國最出名的四大名著為例,都是以一群人的經歷作為描寫物件。因為以一個人的命運作為主線的小說通常都有非常強烈的時間觀念,時間意識和生命觀念是聯絡到一起的,而一群人的生活描寫更多的是對空間場景的強調。老舍先生現在要寫的已經不是中國市民的場景,而是對生活在中國城市中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這時候選擇對一個人的描寫就顯得更有衝擊性,老舍先生並沒有對當時的社會制度有什麼詳細的描述,但是對於車伕的地位卻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寫,因為社會地位太低,所以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在《駱駝祥子》裡面,老舍先生透過對幾個人物的描寫,將一個非常現實的情況描繪出來:人力車伕年輕時候能夠靠自己賺錢,但是隨著年紀大了,社會又沒有基本的保障,人力車伕輝煌了一陣子之後就註定會遭遇可悲的下場。這是一個現實,在民間,小市民很多都是樂天知命的,但是往往都會被社會瀰漫的“悲哀”啟蒙精神取代。

  二 祥子的意義

  祥子是一個來自農村的車伕,他出身貧寒,小的時候父母就已經雙亡,但是他看著這個世界依然覺得是充滿希望的,他樂觀也有著許多剛來自農村時候的淳樸性質。這時候的祥子,他毫不掩飾對財富和享受的嚮往,但是他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努力來得到這一切。他明白自己還年輕,還有大把的精神和力氣可以揮霍,所以他拉車,比起其他已經被生活沖刷得麻木不仁的老車伕來說,他工作得更加辛勞,對待客人也更和善,對自己的要求也是無比嚴苛,這時候的祥子,是充滿希望的,讓人看到覺得散發著很健康向上的氣息。祥子渴望有自己的一輛車,他以這個為目標不斷的奮鬥,買車的經歷雖然充滿波折和障礙,每一次的失敗對於祥子來說都是沉重無比的打擊,但是祥子依然能夠站起來,這種正是中國農民千百年來不斷傳承著的優秀品質,他們不怕困難不怕失敗,只是執著地向著幸福的那個方向的前進,無論是在多麼苦難的歲月當中,這種美好的生活追求依然不會停止。正是祥子身上的這些可貴但卻平凡的品質,讓這一部作品顯得貼近民間、貼近生活,也因為這樣祥子的生活和遭遇才更有時代的意義和價值。

  作為一個剛到城市的農村人,祥子擁有的就是自己健康的身體,為了要實現理想,他所能投資的也只有自己的身體。當祥子將自己的身體甚至是生命投入到理想之後,他的生命就不屬於他而是屬於別人了,這就意味著他給予別人的生命已經成為了一種敵對的跟他是對立的存在。這已經揭示了悲劇的開始,祥子自己想想當中帶有表演色彩的拉車過程對自己身體展示的快感已經變得蕩然無存,甚至是開始畸形。這些都是在做鋪墊,預示著祥子的理想在他開始付出的時候就埋下了悲劇的種子,也揭示了祥子悲劇命運的開始。

  在剛開始的時候,老舍先生對於祥子的描寫簡直是一種讚歎的語氣,祥子對自己的自信和滿足,他是一個徹底的個體主義者,不同於我們現在對個人主義的貶義看法,老舍先生的個人主義是充滿了肯定,他表示一個人對自己的肯定,還有不受到世間束縛,盡情地尋找自己的理想,祥子無疑就是這樣的人,他有著對於他來說非常宏大的夢想,但是夢想在受到不斷的摧毀之後,帶來的絕望卻更是強大,這樣的反差更能讓讀者震撼,更能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民間當中所有小人物的拼搏都是坎坷多舛,但即使是這樣殘酷的現實,依然不能讓新一代的人感到絕望,他們只會用自己的自信和熱忱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老舍先生是一位民間化的作家,他深深地感受到民間的無奈,在這部作品裡面其實他早就將民間最基本的概念――“命”貫徹在整部作品裡面,無論是裡面虎妞到最後的難產死亡或者是祥子的墮落過程,都變現出命這個概念。老舍先生在作品的開頭就對人力車伕的現狀作了一個很詳細的描寫,這些都是他在現實當中收集的調查資料。其中對於車伕晚期的生活老舍先生毫不猶豫地揭示出:“筋肉的衰損使他們甘居人後,他們漸漸知道早晚是一個跟頭會死在馬路上。”這就是大部分車伕晚年的悲慘結局,無論年輕時候是如何健步如飛,人總是會變老的,到時候失去了體力就肯定沒有什麼好下場,這就是人力車伕的命,在當時的社會,每一種職業都有差不多的命在等著他們,這也是民間人們生活的悲哀之處。  作為一個車伕,身體就是最重要的本錢,祥子對自己的身體已經自信到接近自戀的地步,他也覺得自己能夠控制自己的身體,這裡其實說的是覺得能夠對自己命運的徹底把握,但是人在社會上面,哪裡能夠有真正的自由呢?祥子對身體的掌握也在遇到虎妞之後產生了動搖,祥子對虎妞的感覺非常不好,甚至一度認為她是一個吸血的妖精,他認為自己一輩子都不會結婚生子,當然更不可能會和虎妞發生什麼情況。但是最後祥子才發現“不管怎樣的嫉恨,怎樣討厭她,她似乎抓住了他的心”。這種矛盾的心態表示出祥子對自己性行為的曖昧態度。他已經無法弄清楚自己身體的真實情況,他感覺到對身體的控制不再如以前一樣隨心隨意,更無法提出明確的說法來指導自己的行動。

  老舍先生對祥子的描寫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直接地對映到民間群眾的根本性質,人如果沒有牽絆和顧忌的話,他能掌握到自己想要的自由,這個時候他是強大、自信的,但社會就是一個大染缸,想要在這個社會有所作為就必須要跟別人發生聯絡,一旦聯絡變成了關係,就如同墮入了一個不能掙脫的網,無法自拔。在資本主義入侵之後,人們觀念開始轉變,靠自己體力賺錢並不可恥,在書中車伕們依然是心地善良的,他們生活方式的選擇並不是因為他們自甘墮落而毫無感觸,而是社會和生活環境壓迫他們必須如此,當時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失去了對自己命運的主宰,人民也同樣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成為了被奴役的物件。

  三 虎妞的意義

  祥子之後,本書另外一個亮點就要數虎妞這個女性角色了。從祥子的角度來說,虎妞是惡魔,是一個讓他身體變得不屬於自己的吸血精,但如果從真實生活來看虎妞這個角色的話,卻是蘊含了十分豐富的成分。虎妞在小說當中是一個個性突出的流氓之女,是一個在低層社會中混出體面的女光棍,一個心理扭曲了的老姑娘,她兇悍潑辣、不講道理,跟中國傳統的女性角色完全不一樣。她對自己的命運有著強烈的主宰思想,對於婚姻,她可以無視社會、父親甚至是祥子本人的看法,她會主動地靠近祥子,利用自己的身體設計祥子,到最後裝孕讓祥子就範,這樣一個性格強烈的女性,在當時來說實在是令人不敢想象的。通常中國作家塑造女性角色的時候通常都是透過兩個角度出發的,第一個是理想化,將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加進去,第二個就是妖魔化。但是虎妞兩者都不是,她沒有經過男性眼光的過濾,是從真實的世界中來,血肉分明的原生態女性,雖然在小說當中她實在說不上是一個讓人討喜的角色,但是在民間,從現實來看的話,這樣的女性實在具有別樣的魅力。

  小說當中,虎妞是一個有著明顯缺點的女人,但是就因為她有缺點,才會顯得生動、真實。在生活當中,虎妞跟祥子在一起時,虎妞給人的感覺總是比祥子要更可愛和真心的,祥子反倒顯得很冷酷虛偽。到了後面,祥子在跟虎妞的交談當中,一開口就是錢,但是虎妞卻有著許多比錢更重要的東西,她熱愛生活,對祥子也是一片真心誠意,相對於祥子被社會和現實磨掉稜角,變得麻木不仁的時候,虎妞著實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事實上,當時提倡男女平等的時候,許多走在前端的女性在傳統男人看來就是妖魔鬼怪,墮落下流,這樣的觀點就連女性自己也有,但是對幸福的追求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最基本權利,虎妞就是這樣的女性,她在世俗人眼中離經叛道,但是每一個追求自己幸福的人如果都在意別人是怎麼個看法,幸福從何說起,虎妞為了幸福,能夠反抗社會壓力,反抗父權,從這點來看,其實虎妞的塑造才是理想化的。

  老舍先生塑造虎妞實在太過成功生動,完全沒有了傳統社會女性的“美德”,完全就是一個民間婦人的寫照,但也因為太過生動,老舍先生反而不能掩蓋自己對虎妞的厭惡,虎妞表示的是現實社會女性性格和男性眼光的衝突,女性要真正地突破命運的網,就要不斷掙扎、爭取,哪怕最後結果是滅亡,也是要義無反顧,虎妞正表現了這樣的一種精神。

  《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得意之作,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它的好在於它來自於真實,沒有任何理想化的描寫,不會給人一種虛無飄渺的希望。在這裡面,沒有所謂平民的逆襲,只是很淡然也很直觀地描寫著一個貧民的奮鬥、失敗的生活歷程,從一個人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很多人都是剛到一個新環境的時候野心勃勃,憑藉自己的努力來爭取心目中的幸福,然後就不可避免地落入了一個社會交織的大網當中,為了名利、為了錢,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最後完全喪失了自己的人格。這是祥子最後的悲劇,也是民間經常發生的悲劇。

  參考文獻:

  [1] 陳思和:《〈駱駝祥子〉:民間視角下的啟蒙悲劇》,《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2] 曹恆山、趙建勝:《駱駝祥子悲劇的意義》,《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3] 魏家文:《〈駱駝祥子〉悲劇成因新探》,《北京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

  [4] 唐克龍:《〈駱駝祥子〉:承認的悲劇》,《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

  [5] 邵寧寧:《〈駱駝祥子〉:一個農民進城的故事》,《蘭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6] 朱勇:《對〈駱駝祥子〉中祥子悲劇命運的深度探析》,《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