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現代經濟學的觀點

西方現代經濟學的觀點

  企業 文化的興起使企業管理 理論 的 發展 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其理論與實踐給當代企業管理以深刻的 影響 。西方 現代  經濟 學的發展,更加明確了企業文化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試用西方現代經濟學的 研究 成果,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對其來加以解說,以期我們對企業文化建設有新的理解和啟迪。

  在新古典經濟學中,企業是作為資本、人力及其生產要素有增值的投入產出的具體轉換空間來看待的。作為一個生產函式,企業僅是一種純粹的投入產出的技術關係。在這裡絲毫也談不上企業文化的位置,因為根本看不到企業文化在企業中所發揮的作用。

  經濟學家科斯(R. Coase)從交易費用的概念出發,引發了對企業認識上一次革命。在其偉大的論文《企業的性質》中,第一次“成功地把企業和交易費用相聯絡”來說明“企業在一個專業化的交換經濟中出現的根本原因”。對他及後來的追隨者來說,企業可看作是一種人與人的交易關係。企業替代市場,僅僅是因為它能節約交易費用。“企業的顯著特徵就是作為價格機制的替代物”,市場交易存在交易費用,諸如價格發現、談判、簽約、履約監督等產生的費用,因此透過市場組織生產,有時會存在巨大的交易成本。在科斯看來,透過一個組織(企業),讓某個權威(企業家)支配生產要素,能夠以較之市場交易更低的成本實現同樣的交易,企業就代替市場機制的價格功能組織生產,企業就產生了。

  雖然科斯沒有談到企業文化 問題 ,但其中蘊涵的哲理是不言而喻的:在制度市場中必然產生不同制度之間的競爭,而且其規則是“適者生存”,即以最少交易費用完成一定量交易的制度安排將被選中。也就是說,企業作為一種制度存在,必須最大減少其內部的交易費用(管理成本),而且這也決定者企業的競爭優勢。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經濟資源,透過塑造(shape)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確的價值指向、高尚道德境界的企業工作群體,可以換得產權界定、監督、遵從的費用的減少,即管理成本的降低。日本企業的成功,無不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日本企業“內協外爭、親和一致”的“家”意識和氛圍,即是生動的體現。可以試想,在一個人心渙散、任人唯親、“窩裡鬥”的環境中,那種管理成本將是高昂以致於最後企業毀滅。聰明的企業家在指揮生產、配置生產要素、降低管理成本中,必然要把自己的經營理念、價值觀念(一定的文化)、行為方式等整合到員工中去,利用文化來加以管理,結成“共同體”。同時企業家的“權威”作用這使我們可以理解企業家在塑造企業文化中具有主導地位。當然也不能說具有絕對的'權力,因為員工把自己交給企業家支配,是因為他們覺得這種交換能帶來預期收益,當實際收益少於替換收益時,“跳槽”是正常且道德的。並且,這種收益應包括物質精神(尤其是精神)等方面,因為企業家在建設企業文化中,必須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實行人本、民主參與管理。

  阿爾欽(A. Alchain)、德姆塞茨(H. Demsetz)從另一個角度使我們認識企業文化在企業中的地位。在其《生產、資訊費用與經濟組織》一文中,提出了“團隊生產”(team production)的理論。他們認為,企業實質上是一種團隊生產方式。

  團隊生產的意義在於多項投入在一起合作生產得出的產出要大於各項投入在分別生產的產出之和,即實現1+1>2的功能。他們指出,如透過團隊生產所獲得的產出大於各隊員分別生產的產出和加上組織和約束團隊成員的成本,就會使用團隊生產。然而,在團隊生產中,參與合作的隊員的邊際產出並不是可以直接和分別地觀察到的。因為,一個團隊向市場提供的是整個團隊的產品,而不是每個成員的邊際產品,而人的機會主義傾向便會誘致偷懶行為:團隊成員缺乏努力工作的積極性。

  怎樣減少並抑制這種機會主義傾向?他們認為透過對生產率加強計量和監督,使投入每個人的報酬與其邊際生產率相配,從而有效地減少偷懶行為,然而這裡面成本可能高昂。因此他們 科學 地闡明瞭以合作性生產為基礎形成的“團隊精神”與忠誠的重要性。這才是企業家實行團隊生產,達到高於隊員單獨生產的產出的優勢而誕生的根本保證,從而由生產的制度結構層面科學地揭示出了團隊意識、團隊文化、以及企業共同價值賴以生成的內在機制。他們指出:“公司和商業企業都試圖灌輸一種忠誠精神……它促進了僱員潛在的生產與閒暇的替代率更加接近,並能使每個隊員實現一個文明的境況”,“當然,要創造一種經濟的團隊的忠誠精神是很困難的,它可能要鼓吹道德行為準則”。在他們看來,團隊精神對於團隊生產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必須有意識去培養,有意識地用道德手段去灌輸。

  可見,企業文化作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一種“團隊精神”,是企業賴以成長的豐厚土壤。他能有效制約生產中的偷懶問題等道德風險,實現“團隊生產”、“聯合勞動”的高效率。

  由於不完全資訊的客觀存在,企業文化還能發揮“訊號”的功能。如向市場傳遞資訊。優秀的企業文化能使在市場中選擇的消費者增進信賴,從而得到“貨幣選票”。同時,一定的企業文化也展示了企業的管理方式、用人策略,在當今以人力資源為核心的市場競爭中,能夠吸引企業所需要的高智慧個體加入,提高人力資源的競爭力。

  在諾思(D. North)的框架中,文化作為制度的一個層面尤為受到重視。在他看出,文化作為秩序的倫理基礎,是一種“意識形態”,他更是從經濟發展史的高度,指出,“意識形態是人力資本”、“個人意識形態的信念強,說明他的意識形態資本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