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感到心理壓力的人更容易患老年痴呆症
容易感到心理壓力的人更容易患老年痴呆症
醫學研究發現,容易感到心理壓力的人更容易患上阿爾茨海默綜合症(一種老年痴呆症)。
美國芝加哥拉什大學的研究發現,受憂鬱和焦慮等負面情緒打擊的人比心胸開闊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綜合症的機會高出一倍。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神經病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調查了797名天主教修女、教士和神父,他們的平均年齡是75歲。研究結果顯示,抗憂鬱藥可以減低患阿爾茨海默綜合症的風險。領導這項研究的威爾森博士說,感受壓力的程度因人而異,不過每個人一生的感受壓力程度大致維持不變。他認為,這個最新的發現很重要,因為有證據顯示腦內很多受壓力而產生的問題可以透過藥物來制止,這些藥物包括抗憂鬱藥。
研究人員檢驗了141人的大腦,他們都是在調查期間去世的,當中57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綜合症。研究人員發現,不能承受壓力的人並不像阿爾茨海默綜合症病人那樣經常出現煩憂跡象,腦內也沒有蛋白質糾結的現象。研究人員因此排除了所謂壓力大是阿爾茨海默綜合症早期症狀的說法。
嫉妒,是一種極想排除或破壞別人的優越地位的心理傾向,它是含有憎恨成分的激烈感情。
談起嫉妒,人們都認為,它造成人才內耗,對社會有巨大的破壞力。但是,也有人認為,如能把嫉妒心理轉化為競爭意識,它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力。
事實上,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嫉妒心理。從某種意義上講,嫉妒是推動競爭的一種原動力。每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正常人,都魏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注意自己在團體中所處的地位。但過份地爭強好勝,排斥他人,就顯得心胸狹窄了。
嫉妒心理的產生,主要原因有三:
1、個人強烈的慾望所致。人,都有一種積極向上,追求美好的強烈慾望。當這種慾望得到滿足和實現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一種佔有慾和排他性;當這種慾望未能實現而別人比自己先實現這種慾望時,便產生一種為自己達不到而憎恨別人的激烈情感。
2、攀比心理。因為是同學、同事、同行、同齡、同性、同時參加工作且在同一環境中,你上我也得上。而先上的人往往被嫉妒,未上或後上者不服氣,這種攀比心理化為嫉妒。
3、品德低下的人會強化嫉妒心理。社會生活中,也確有少數道德品質惡劣的人,他們採取我不行,你也休想,的處世態度,搶打出頭鳥,自己無所為,也不讓別人有所為,或看到別人的進步總有點不舒服,甚至製造謠言,有意中傷,極力破壞他人的名聲。
嫉妒既是人的一種心理品質,又是一種文化現象,與人的群體文化基因有關,甚至可以說謊是民族氣質的反映。因此,化嫉妒為競爭需從社會整體溫和生存個體兩個方面予以調節。
一、嫉妒心理的社會調節。
我國的改革開放,經濟的騰飛,震動了傳統文化意識的閉鎖狀態,衝擊了每個人的文化意識。可以說,一個嫉妒的民族,就是對一切變革恐懼與抗阻的民族,害怕別人超過自己,而不害怕與人共同貧困。要改變這種文化心態,把東方式的嫉妒轉化為現代人的競爭,社會心理認為:
第一,普及第洋文化意識。海洋文化,指交通發達,與世界資訊溝通頻繁的文化現象,如大的港口,沿海城市,這些地區與世界交流的敏感地帶,受到外界的多種文化衝擊,是一個不安全地帶。而大陸腹地則處於穩定、緩變、安全的位置。
第二,打破社會超穩定系統。社會的相對穩定是需要的',但社會的超穩定就是恐懼變革,構成長期的那種世人皆貧而無憂的奇蹟現象。可一理出了幾個鄉間萬元戶,人們就驚奇的鹼他們是爆發戶,鄉姑娘進城經商或承包小工廠,便說她們是非女性等。對此,南方有些特區嫉恨的程度遠不如窮鄉僻野那樣嚴重。所以,只有打破社會平衡,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社會協調,才能克服社會嫉妒心態。
二、嫉妒心理的自我調節。
現代人,大都在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但你要想幹一番事業,必須從嫉妒圈裡衝出來,把嫉妒心理轉化為競爭意識。
1、學會婦嫉妒中突圍。
從嫉妒中突圍的戰術有三種:一是:開闊胸懷,以大雅的態度外人處事。生活中,成為情感的主人,消除可能能致疾的一切隱患,從病態的自卑、自責、自狂、自我崇拜中解放出來。在承認他們的優越、承認差距的同時,重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和創造自己。這樣,你就會從嫉妒中突圍出來,在生活中心平氣,心安理得,在事業上積極進取、搏擊人生,在屬於自己的天地裡,揮筆規劃人生的藍圖。
二是:充實生活,用知識豐富自己。一個為奮鬥目標,而生活得緊張而有節奏的人,是沒有空閒去嫉妒別人的,因他他生活的目的不是抓住別人死死不放,而是不斷超越自己,戰勝自己,在受到良性調控的情緒狀態中發展自己,完善自己。
三是:自我反省,從痛苦中覺醒。當人們用讚賞的目光注視著某人時,自我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在用充滿血絲紅眼睛看著別人,如果能夠意識到自己在嫉妒,你就有勇氣讓自己突圍。
2、從觀念上轉化。
把嫉妒心理轉化為競爭意識,實質就是把消極的心態轉化為積極的心態。而積極的心理狀態能使你獲得人生最有價值的東西,它能幫助你走到競爭者的前面,能把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變成現實。對於那些具有積極心態的人來說,挫折或失敗,只能是使他達到更大成功的階梯,把中傷他人的精神用於提高自己的工作和學習上,這是轉化的關鍵所在。
個別心理治療:這是醫務人員與病人個別進行談話形式進行的心理治療。醫務人員與病人交談的目的在於醫務人員瞭解疾病發生的過程與特點,幫助病人掌握自己疾病的情況,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消除緊張不安的情緒,接受醫務人員提出的治療措施,並與醫務人員合作,向疾病作鬥爭。個別心理治療是一種普遍應用的心理治療方式。實際上,醫務人員與病人的交往過程中,已經有意或無意地運用了個別心理治療。因為醫務人員的對病人正確的解釋、指導與囑咐能影響病人的心理。為了做好個別心理治療,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醫務人員的態度應該是誠懇、熱情、耐心而細緻,取得病人的信任,獲得了可靠的資訊。第二,在交談過程中,要耐心地傾聽病人的主述,然後,醫務人員根據病情與病人的個性心理特點,進行指導與幫助。第三,醫務人員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病人進行心理治療。每次都安排好內容,治療時間以一小時左右為宜,治療後做好記錄。第四,個別心理治療的房間應該佈置在安靜的環境中,要簡易舒適,整潔調和。
集體心理治療:這是醫務人員把同類疾病的病人組織起來進行心理治療。一般把病人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由數個或十幾個病人組成,並選出組長。集體心理治療的主要方法是講課、討論與示範。
醫務人員根據病人中普遍存在的消極心理因素與對疾病的錯誤看法,深入淺出地對病人講解有關疾病的症狀表現、病因、治療和預後等。這使病人瞭解疾病的發生發展的規律,消除顧慮,建立起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
在醫生講課之後,組織病人分組討論。病人聯絡自己疾病實際情況,加強理解醫務人員講課的內容,討論要力求生動活潑,鼓舞病人進行自我分析,提出與疾病作鬥爭的具體措施。
醫務人員邀請治療效果較好的病人作治療的經驗介紹,透過病人的現身說法,起到示範作用。
集體心理治療一般每週2~3次,每次一小時左右。整個療程所需時間根據病情等確定。一般以3—4周為一療程。個別病人必要時可以重複一個療程。
個別心理治療與集體心理治療還可以結合起來。集體心理治療著重同類病人的共同的問題,個另心理治療側重解決病人的具體問題。我國曾經開展的慢病綜合快速治療,其中心理治療就是採用個別心理治療與集體心理治療相結合的形式。
家庭心理治療:醫務人員根據病人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採取家庭會談的方式,進行心理協調,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氣氛與家庭成員之間的心理相容,解除病人的消極心理狀態,適應家庭生活。在家庭心理治療時,家庭所有成員都要參加。治療地點,既可以在病人家裡,也可以在醫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