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句臺詞的奧斯卡影后的故事
沒有一句臺詞的奧斯卡影后的故事
美國有一個舉世聞名的電影獎,叫奧斯卡金像獎,每年頒發一次,用以鼓勵和表彰那些在電影藝術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電影從業人員,促進電影文化、教育和科學水平的提高。它象徵著電影界的最高榮譽。
XX年3月30日晚上,擁有3250個位子的洛杉磯音樂中心的錢德勒大廳內燈火輝煌,座無虛席,人們期盼已久的第59屆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儀式正在這裡舉行。在熱情洋溢、激動人心的氣氛中,儀式一步步地接近高潮……高潮終於來到了,到了揭曉最佳女主角的時刻,所有人的心都懸了起來。終於,主持人大聲宣佈:“瑪莉·馬特琳!”
全場立刻爆發出經久不息的雷鳴般的掌聲。瑪莉·馬特琳在掌聲和歡呼聲中,一陣風似的快步走上領獎臺,從上屆影帝——最佳男主角獎獲得者威廉·赫特手中接過奧斯卡金像。很多電視機前的'觀眾看到她用手語向觀眾示意,這才明白:原來,她是個聾啞人。
XX年,馬特琳出生於美國的一個商人家庭。父親是汽車商人,母親是珠寶店經銷員,一個哥哥是股票和證券經紀人,另一個哥哥是餐館的服務員,她是家裡唯一的女兒。但在瑪莉·馬特琳出生剛18個月的時候,一次高燒奪去了她的聽說能力。這對她來說是異常殘酷的。但她並沒有因為從小就伴隨自己的殘疾而喪失生活的信心和樂趣。相反,她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她8歲加入伊利諾州兒童劇院,9歲時就開始正式登臺表演。她還能時常被邀請在電影中用手語扮演聾啞角色。她利用這些演出機會不斷鍛鍊自己,提高演技。
正是因為她的努力,她在舞臺劇《小上帝的孩子》中把一個微不足道的角色飾演得有聲有色,也正是如此,女導演蘭達·海恩絲決定將這部舞臺劇拍成電影時,才毫不猶豫地決定由她擔任女主角——薩拉的扮演者。
結果,在全片中沒有一句臺詞,全靠極富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動作,馬特琳成功地揭示了主人公自卑和不屈、消沉和奮鬥的內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絕,最終一舉折桂,從而成為奧斯卡金像獎頒獎以來最年輕的最佳女主角獎獲得者,也成為美國電影史上第一個聾啞影后。
她相信,她的心和所有人一樣健康。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我的成功,對每個人——不管是正常人還是殘疾人,都是一種激勵。不能坐等和指望蒼天,一切都取決於自己。對於人而言,任何殘疾也沒有心靈的殘疾可怕。沒有自信,消極、麻木、脆弱等等,這些不都是心靈殘疾的特徵嗎?一個樂觀開朗心態健全的人,只會是人生的征服者,而不會被生活的風暴所摧毀。
擁有一顆健全的心,樂觀對待人生,積極進取,全力以赴,鍥而不捨,就會得到命運的垂青,成為生活的主角,贏得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