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清《裝滿昆蟲的衣袋》說課_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

鄒清《裝滿昆蟲的衣袋》說課_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說課

  一、教材簡介

  我們五年級使用的是蘇教版國標本。《裝滿昆蟲的衣袋》是一篇新課文。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童年時的兩件趣事:一件是講他為了捉紡織娘而忘了回家,讓他的父母虛驚一場;另一件則是講他放鴨時總是捉昆蟲,撿石子,遭到父母的責罵。兩件事都體現了法布林對昆蟲的痴迷。文章條理清晰,語言生動,為學生所喜歡。

  二、教學理念

  任何一種教學行為都是教學理念的觀照。下面我談談我的幾個基本的教學理念。

  1、語文學科要關注言語的表達形式。

  我想,作為一個語文老師,首先得弄清楚語文是什麼,或者語文學科的任務是什麼。這是最基本的教學理念。

  語文是什麼,很難說清,至少有這麼幾種答案:語文就是口語和書面語、語文是語言加文化、語文是語言加文字、語文是語言加文章、語文是語言加文學等等。可謂眾說紛紜。

  但語文學科的任務是什麼,這個答案比較統一,那就是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不僅要關注言語表達的內容,更要關注言語表達的形式。比如,學歷史,我們只要知道相關的歷史知識;學地理,我們只要知道相關的地理知識;這一些,也就是言語的內容。而我們語文,不僅僅要知道文字的內容,知道這篇文章寫了什麼;還必須要研究作者是怎樣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表達出來,這就是言語的形式。

  研究言語的表達形式,也就是研究怎樣說、怎樣寫,怎樣說得更好,怎樣寫得更好。這是語文與其他學科最本質的.區別。所以,我們每一節語文課都要把這個作為我們教學的核心任務。

  具體到《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就是說,我們不能滿足於知道這篇課文寫了法布林童年的兩件趣事,體現了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更要知道作者是如何寫出法布林對昆蟲的迷戀的,並把這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

  因此,我在第一課時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使學生懂得作者寫法布林對昆蟲的痴迷是透過兩件具體的事例體現的。在第二課時,我引導學生品味課文中的一些細節,使學生懂得作者寫法布林對昆蟲的痴迷是透過法布林的一些語言、動作來體現的。

  另外,我還設計了一個作業,讓學生課外觀察一種昆蟲,仿照課文中描寫昆蟲的方法寫一寫。這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那就是要關注言語的表達形式。

  2、閱讀教學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種形式。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閱讀教學情景下學生的閱讀和平時的閱讀有什麼不同?

  表面上看來,這兩種閱讀能有什麼不同呢?不都是學生在讀嗎?仔細想想,的確有不同。

  平時的閱讀,我們閱讀的目標指向於獲取知識,這篇文章講了什麼,我只要讀懂就可以了。比如讀一則新聞,我知道它講了一件什麼事;讀一本小說,我知道它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這樣就可以了。

  閱讀課上學生的閱讀,目標則指向於獲得能力。學生在閱讀中不僅僅要理解課文的內容,還要逐步掌握理解課文的方法,逐步提高理解課文的能力。說得文一點,就是說,閱讀教學要教給學生解讀文字的策略。

  具體到本堂課,我在教學中始終滲透著一種閱讀的方法,那就是抓關鍵詞,以詞帶句,以句帶段。這是一種最基本的閱讀策略,也是一種最有效的閱讀策略。

  3、語文課,要教書,也要育人。

  在鳳凰論壇上,曾經有人發出一個帖子:語文啊語文,你究竟有幾個多情的好妹妹?指責語文的泛化現象。也有人大聲呼籲:語文承載的東西實在太多,要回歸本真,要做本色語文,簡單語文。

  我理解他們的出發點,但又覺得他們的說法有所不妥。

  我認為,語文是不能太多情,不要以為自己有多大的本事,能夠包打天下。但是,也不能獨善其身,只掃門前雪。

  有許多事,不只屬於某一個學科,而是所有學科公有的。我們每一位學科老師,在做好本份的同時,也要做好這些公益事業,語文老師也不例外。否則,有一些田,你不管,我不管,肯定就要變成荒田。

  因此,我想,作為一個語文老師,不僅僅要教書,也要育人。

  落實到本節課,就是我不僅僅要引導學生理解法布林對昆蟲的痴迷,不僅僅要懂得作者是如何寫出法布林對昆蟲的痴迷的,還要對法布林的精神有所瞭解,要受到這種精神的感染。因此,我設計了一個填空,“法布林對昆蟲是如此痴迷,以至於()”在學生的心田裡播下一顆“法布林精神”的種子。

  三、教後反思:

  1、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我有一個不好的習慣,總是想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一股腦兒的塞給學生,結果常常導致課堂容量過大,然後時時刻刻擔心時間來不及,一股腦兒急著往下趕,結果總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什麼也幹不好。這一次,我在五(1)班試上時,也犯了同樣的錯誤,拖了好長好長時間。課後,蔣教導建議我把一些可講可不講的大膽刪除掉,緊緊抓住與主題密切的幾句句子來進行教學。我按照她的建議重新調整了教學內容,頓時就覺得教學時間寬裕了許多,一些教學環節也就更加到位。

  2、相信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實是求是講,我們班的學生語文素養並不高。昨天早上,我在早讀課上指導學生朗讀這篇課文。我領著他們,一句一句地讀,讀了三四遍,可感覺始終是那麼平淡。昨天放學時,佈置語文作業,我說沒別的了,就是回家讀這篇課文,每個同學重點讀三句句子,也就是說至少要有三句句子的朗讀是令你自豪的。今天早讀課,我檢查這個作業,學生搶著起來讀,我一聽就呆了,因為跟昨天早上沒法比,明顯得好了,特別是蔡琦和任志楠兩位同學讀得更加出色。後來,在課上,學生們不僅朗讀得好,發言也很有質量。這就讓我覺得,不管學生怎樣,我們始終要相信學生,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只要我們方法得當,足夠的細心,足夠的耐心,我們的學生會進步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