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圖形的展開圖的說課稿範文

立體圖形的展開圖的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立體圖形的展開圖的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立體圖形的展開圖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是七年級《數學》(上)中繼“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和“畫立體圖形”之後的一個學習內容,在本章教材的編排順序(生活中的物體——立體圖形——面——點、線)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教材是從學生生活周圍熟悉的物體入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係。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多面體可由平面圖形圍成,而且立體圖形可按不同方式展開成平面圖形,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透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初步瞭解研究立體圖形的方法,同時也為平面圖形的引入作準備。

  教學重點:瞭解基本幾何體與其展開圖之間的關係:多面體是由平面圖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一個立體圖形按不同的方式展開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開圖。

  教學難點:正確判斷哪些平面圖形可摺疊為立體圖形;某個立體圖形的展開圖可以是哪些平面圖形。

  二、說學生:

  學生在小學學過簡單立體圖形及其側面展開圖,前兩節又學習了一些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對立體圖形已有一定的認識,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但初一學生具有好勝好強的特點,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弱。

  三、說目標:

  A、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係,瞭解多面體可由平面圖形圍成,立體圖形可展開成不同的平面圖形。

  2、學生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培養學生實驗操作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B、過程和方法:透過觀察、操作、實驗、探究和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分析,在操作中體驗變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依據事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教學中滲透美學思想,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勇於發現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和創新意識。

  四、說教法:

  啟發式、討論式、實踐式、探究式

  五、說學法:

  根據新的課改理論,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讓他們學會學習尤為重要。為此,我安排大量動腦、動口、動手的活動,採用分小組討論、小組擂臺賽等方式,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

  六、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平面展開圖若干個,正方體若干(課前分給各個小組),學生自己準備一些。

  3、學生分組。確定好記錄人和中心發言人。

  4、剪刀、透明膠。

  七、說設計理念:

  新課程的理想課堂教學應該蘊含如下理論:生活性、發展性和主體性。應遵循以下原則: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絡緊,直觀性強,動手要多,使學生興趣要高,自信心要強。可以總括為:用經驗觀察、思考、釋疑,透過活動進行再創造。

  八、說教學活動流程:

  活動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猜想,匯入課題。

  1、教師出示包裝精美的長方體一正方體的盒子,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思考:(1)兩個盒子分別是什麼立體圖形?(2)精美的包裝圖案是在盒子上進行印刷的,還是在平面上印刷以後折起來的?(設計意圖:讓學生產生認知心理期待,引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

  2、匯入:要想製作這樣精美的包裝盒,只知道它是正方體和長方體是不夠的,還要知道它展開後的平面圖形是什麼樣子,這就是本節課我們所要講座的問題: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教師順勢板書)

  活動二:直觀感知,操作確認。

  做一做(課件顯示),把自己準備好的12個一樣大的三邊都相等的三角形,用透明膠貼上成如圖1、圖2、圖3所示的三種形狀,你能想象出哪一具可以摺疊成多面體?再動手做做看。(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小組操作比賽活動,培養學生動腦猜想、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與他人協作的能力。)

  問題:透過動手實驗,你感受或認識到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有什麼關係?引導學生概括出:多面體是由平面圖形圍成的立體圖形,沿著多面體的一些稜將它剪開,可以把多面體展開成一個平面圖形。

  活動三:想一想(課件顯示):分小組討論:下面的幾個圖形是一些多面體的展開圖,你能說出這些多面體的名稱嗎?

  試一試:把上面的圖形對摺一下,看看到底是什麼圖形?學生回答後演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猜想,再操作確認,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

  活動四:合作、實踐、探究:同一個立體圖形,按不同的方式展開得到的平面展開圖是否一樣?

  各小組合作實驗,將正方體按各種方式剪開,將得到的平面圖貼在黑板上。引導學生概括出:可以把多面體展開成平面圖形。同一個立體圖形按不同的方式展開可得到多種平面展開圖。(設計意圖:學生透過實踐活動,概括出自己感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表達的能力。)

  活動五:想想看:

  1、下面的圖形都是正方體展開圖嗎?(學生先猜想,實踐,教師再用課件顯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大膽想像,並透過討論確認想像結果的正確性,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活動六:考考你:

  1、示範:下面是一個正方體的.展開圖,圖中已標出三個圖在正方體中的集團,E表示前面,F表示右面,D表示上面,你能判斷另外三個面A、B、C在正方體中的位置嗎?

  2、看誰編得最高明:各組模仿第一題編一道題,考一考其他組的同學。也可編一些運用本節知識能解決的問題。(設計意圖:遵循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並注重學生間的相互評價方式的運用)

  活動七:師生小結。

  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穫,提出疑問。

  活動八:課外延伸:(用多媒體演示)

  請你來當設計師:

  1、要想做一個罐頭盒,請你設計一個方案。

  2、元旦節就要到了,你能設計並製作一個精美的盒子贈送給你的親人、老師、同學或朋友嗎?

  3、如圖,瓢蟲要到達蜘蛛處,請替它選擇最短路線。

  立體圖形的展開圖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是七年級《數學》(上)第四章第一節幾何圖形的第三課時,在本章教材的編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教材是從學生生活周圍熟悉的物體入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係。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立體圖形可由平面圖形圍成,而且立體圖形可按不同方式展開成平面圖形,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透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圖形的變化過程,

  二、說學生:

  學生在小學學過簡單立體圖形及其側面展開圖,前兩節又學習了一些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對立體圖形已有一定的認識,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但初一學生具有好勝好強的特點,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弱。

  新課程標準對這部分教學內容的要求是:在探索平面圖形與空間幾何體的相互轉換等活動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根據這一要求,結合學生學情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闡釋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係,即一些立體圖形可由平面圖形圍成,因而這些立體圖形可展開為平面圖形。

  2、能根據展開圖判斷立體圖形。

  【過程與方法】

  1、在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互相轉換的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2、透過動手觀察、操作、類比、推斷等數學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發展形象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培養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根據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基本幾何體與其展開圖之間的關係,一個立體圖形按不同方式展開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開圖,著重瞭解正方體的多種展開圖。

  難點:正確判斷哪些平面圖形是某個立體圖形的展開圖,展開圖中,多個面在幾何體中的對應位置的判斷是難點。

  三、教法分析

  基於學生思維的起點,為了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實踐學校倡導的20+25分鐘教學模式,在組織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探究法和直觀教學法。

  (1)發揮多媒體的優勢

  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讓學生在直觀的數學情境中學習正方體的表面展開圖,使抽象的數學知識適當的形象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節課用幾何畫板製作了一個課件,直觀地演示了正方體的表面展開圖,與教具相比,有獨到的優勢。

  (2)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是對問題做出猜想、假設、證明的過程。這是一個活動過程也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學生的發展來說是最重要的。在本節課中,我引導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正方體的各種展開圖的情況,內容一步一步地展開,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3)直觀教學,讓學生在動手中學習

  數學活動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特徵。新課標十分重視數學活動的設計和實踐,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多實踐、多操作,在此基礎上去感悟知識,主動獲取知識。本節課在教學中讓學生運用先做好的正方體,透過對正方體的展開,發現正方體展開圖的形狀,讓學生在動手中掌握知識,有助於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內驅力。

  四、學法指導

  教學中重視指導學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和數學思想。透過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學會觀察、歸納的學習方法,掌握轉化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充分調動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引導他們自己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