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散曲三首》說課稿

《元散曲三首》說課稿

  說課大綱:

  教材分析→目標分析→學生分析→教法分析→學習法分析→

  過程分析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

  本次公開課選用上海教育出版社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材試用本第四冊古詩文單元課文《元散曲三首》,針對中職生的語文基礎及實際能力,調整了教材中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重新組織學習這篇自讀課文。

  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元散曲三首》是上教版中職語文教材第四冊第教材中最後一個單元中的自讀課文,按照慣例應該讓學生於課外自讀完成學習。然而元曲與唐詩宋詞皆屬於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精粹部分,中職學生未必有此能力完成自讀,故而容易導致整個中職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對於古典詩歌這一內容的忽略,此種乃是文化傳承上的大缺失。為使學生懂得閱讀古典詩歌的重要性,我決定用此篇帶星課文作為公開課教材。在此課文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蒙學讀本選段和一些古文以及些許唐詩宋詞,有少量古詩文閱讀的基礎作為學習本篇課文的鋪墊。在作為文學精粹的古典詩歌門類當中,元散曲的文化意義仍然是在第四冊語文教材中佔據首當其衝的地位。《元散曲三首》一課的學習能夠引領學生領略元曲的美妙,進而激發他們對於古典詩歌及古典文化的興趣。

  3.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教材重點為: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賞析作品,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材難點為:逐字逐句賞析作品,領略其中思想感情和藝術特色

  二、 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1

  瞭解元散曲的基本常識:包括結構體式、時代背景、作者型別、主題型別

  2

  能夠聲情並茂地朗讀作品,並結合註解和其他資料說出一首散曲的大致涵義

  3

  能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賞析作品,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情緒

  【過程與方法】

  在蒐集、理解和分析書本內外資料的基礎上,由知人論世、初通大意、細讀賞析三個環節來把握《雙調·碧玉簫》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舉一反三掌握欣賞詩歌類作品的一般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透過走近元散曲,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化的興趣

  2

  提高學生對詩歌類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三、 學生分析

  所任班級的學生是工藝美術專業二年級學生,該班學生已學習了將近兩個學年的基礎課程,具備了一定的文化基礎知識,其中了有部分學生頭腦靈活,反映較快,具有較好的表達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但大多數學生有一定得思維惰性,不願意思考問題,表達和歸納能力也有待提高,教師必須做很多努力以激發他們的熱情,增強他們的信心,提高他們表達意願和思考能力。

  四、教法分析

  1.指導思想:

  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學生認知活動的規律,精練、系統、生動地講授知識,發展學生的智慧,

  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又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透過比較、分析、討論、操作、概括,得出結論;進一步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從而使學生的智力、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質得到發展。重點放在以下兩方面:

  (1)根據課改理念對教學內容精心處理,重視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遞進關係,以“必須、夠用”為原則引入理論知識;

  (2)強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採用課前預習和問題點撥法,在各個教學環節中為學生提供了參與的機會,參與面尚可,淺度參與時強調記憶,深度參與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強調學生的積極思維。本節課我將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改變為“點撥式”教學,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努力使課堂上呈現出師生互動場面,使師生在互動生成中得到成長。

  2.教學方法

  (1)課前分組預習:每個組都佈置了一首散曲進行預習,提出了預習時應該解決的問題和每個人需要完成的任務,使學生保持一定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2)直觀教學法:選用PPT和多媒體影片資料引導學生加深印象和理解,化抽象為具體,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問題點撥法:精心設計問題,引領學生逐層深入文字,解讀元散曲的基本中心思想和藝術特色

  五、學習法分析

  1. 合作學習法:透過大家一起蒐集資料,鍛鍊學習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2. 問題探究法:以問題促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深入文字,找出主旨

  六、過程分析

  1.教學流程:

  課前預習準備→匯入新課→知人論世→初通大意→細讀賞析→歸納總

  結→作業佈置

  2.教學過程:

  (1)課前預習準備:

  分三組預習課文中的三首散曲,每組設一位組長,組織組員蒐集資料、完成預習任務,向老師反饋並上講臺講解本組的預習成果,完成初通曲意的任務

  (2) 匯入新課:

  播放唱段,引導學生從感官層面認識元曲,為書上的單薄概念作補充

  (3) 知人論世:

  引導學生了解元散曲的時代背景、作者、作品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

  (4) 初通大意:引導學生自己講解散曲大意

  (5) 細讀賞析:透過問題點撥學生把握文字主旨

  (6) 歸納總結:老師歸納作品主旨,學生歸納詩歌賞析方法

  (7) 作業佈置:完成書後有關第一首散曲的練習

  注:教學工具(實物投影儀,黑板和多媒體)的運用,能輔助教學,生動地給予學生感性層面的認識,突破概念化的窠臼,提高教學效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