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陳家祠導遊詞(精選5篇)
廣州陳家祠導遊詞(精選5篇)
作為一位盡職的導遊,常常需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導遊詞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廣州陳家祠導遊詞(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廣州陳家祠導遊詞1
陳家祠,也叫陳氏書院,位於廣州中山七路,處於廣州鬧市區,與周邊的高樓大廈略顯格格不入。它於清朝光緒十六年(1890年)動工,經過長達四年修建,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落成。走進陳家祠,外觀氣勢恢弘、宏偉壯觀,建築屋脊上呈現各式的灰塑、陶塑、磚雕,只見人物鳥獸形態傳神十分生動,雕工細緻入微、立體逼真,令人歎為觀止。
陳家祠建築坐北向南,長寬均為80米,平面呈正方形,採用抬梁式建築結構,硬山式封火山牆,總體以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佈局,規整對稱,主次分明,兩邊以廂房、齋房圍合,形成對外封閉、內部開敞的建築群體,是典型的廣東民間宗祠建築。更為突出的是,每座房子從柱礎到瓦脊,綴滿石雕、磚雕、木雕、泥塑、陶塑、彩繪和鐵鑄,內容多為歷史故事和地方風物,被認為是民間藝術的寶庫。陳家祠在1957年維修后辟作廣東民間工藝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儲存完好的清末民間建築,極具嶺南特色。
陳家祠中的木雕數量最多,規模亦大,內容豐富。首進頭門樑架上雕有“王母祝壽”、“踐士會盟”、“尉遲公爭帥印”等取材於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的木雕,人物生動傳神,引人入勝。除木雕外,陳家祠內連廊的廊柱和月臺圍欄的欄板均使用鐵鑄裝飾,這是清代傳統建築中較為少見的。民間藝人巧妙地將鐵鑄通花欄板鑲嵌在圍欄的石雕框架內,利用鐵和石之間的色彩對比以及鐵鑄的通透立體造型,使月臺圍欄產生出如國畫斗方般獨特的裝飾效果,成為陳家祠建築裝飾藝術的一大特色。祠堂建築精妙,規模龐大,雕樑畫棟,氣勢恢宏,講述鋪陳著名人輩出人才濟濟的一脈香火,瀰漫散發出人文傳統歷久彌新的文化建築淵源。
陳家祠的構築有兩個特點:
(1)應用了多種構築藝術本領,整個陳家祠的構築主體和部件,都可見大量的木雕、石雕、磚雕、泥塑、灰塑、陶塑和彩繪;
(2)極富嶺南風味,陳家祠的構築成果合適嶺南的天氣特點,如長廊意會全院可以遮陽擋雨,房舍高達可以透風降溫,庭院滿目蒼翠,讓人感想清冷、直率。陳家祠構築構件的比例和整體氣魄威風凜凜,裝飾的外面造型和內容題材,都凸顯了嶺南的文化特色和風情、風采。
來到陳家祠一進,起首我向各人先容一下具有粘稠明間藝術韻味的屋頂脊飾,你們看,那蹲伏在屋簷垂脊上的六隊一米多高的灰塑獨角師,那是帶有避邪保安全的寓意。
此刻我們重點相識一下陳家祠的花脊和磚雕。陳家祠的花脊共有十一條,總長度是165米,花脊分上下兩層,基層脊基為灰塑,上層脊基為陶塑,陶塑滿是佛山石灣燒製的,回收玻璃釉彩,首要有黃、綠、寶藍、褐、白五色,人物均是:有前無後,有眼無珠,面部不施釉彩,各類人物的頭、手、腳衣飾均定型化,別離以模具印製,屆時按照人物身份、形態的差異,選配組合,再以捏、按、奈、貼等伎倆加工完成。最後還要按仰望的要求,浮誇處理賞罰人體比例和特定的模樣外形舉措,使人物有聲有色。
請大家留意看看,每條花脊兩頭有一對造型奇異的動物,它龍頭魚尾,長有兩根往上翹的長鬚,這就是古代民間傳說能防火避災的鰲魚,昔人以為“巨鰲生於海,而水能克火,故置於屋脊之上”不只還使屋頂的外觀線越發美妙,同時,昔人又取其”獨有鰲頭“之意。暗示了人們祈望子孫科舉測驗榮登榜首,高官權貴的內心。
那麼多石雕,現在講一下它的工藝流程,先按客戶對主題內容的要求舉辦平面或立體的計劃,並解析為磚格編上號,然後依題材分別區域性。選用同一規格的、質量上乘的青磚。運用浮雕、圓雕的技法,逐塊鐫刻。最後按次序拼接鑲嵌於磚牆上,廣東磚雕以其雕技高深而著稱,能在質地鬆脆的青磚上鐫刻纖細蒼勁的線條,如垂掛的直線一樣平常,這就是廣東磚雕的奇異氣魄威風凜凜。
此刻我們來到的是書院構築的中心,聚賢堂,是昔時陳姓族人進行集合會事的處所,堂前石雕月臺的雕欄,是以各類花鳥、果品為題材,運用持續纏枝的示意伎倆來雕飾的。其望柱雕有“老鼠戲葡萄”。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老鼠與多籽的葡萄、石榴共戲,是暗喻百子千孫。望柱頭的雕飾更為出格,以花崗岩雕成一盤盤菠蘿、楊桃、桔子、仙桃、佛手、香蕉等嶺南佳果,既富有南國風情和裝飾美,又寄寓陳氏子孫終年以禮果奉祀祖先的虔敬之意,由此可見,廣東民間工藝的另具匠心。
詩人郭沫若曾在60年前遊覽此地,並且還為之寫下了一首五言詩: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足以證明陳家祠雕塑的`精緻與不可替代性,一個時代的烙印。如今的陳氏大宗祠,在一群嶄新整潔的村屋群中,宛如一位從歷史深處走來的老人,帶著鄉音,向來往的行人低聲講述著光陰裡的故事……
廣州陳家祠導遊詞2
陳家祠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廣東地域生涯較完備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構築,可以看到很是有特色的雕塑。除外,內裡還可以看到一些藝術展和圖片展之類的,在老屋子中領會文藝。
陳家祠初建時,是廣東省陳姓連繫成立的合族祠堂,為本族各地念書人赴廣州介入科舉測驗提供住處。它有著迂腐的構築氣魄威風凜凜,佈滿了廣州風情和嶺南特色,因為它生涯完備,對古構築及汗青感樂趣的必然要去看下,假如對這些都不感樂趣,也可以去看下寧靜的老屋子。
由進口進入祠堂,按折線形舉辦旅行,撫玩次序依次為:正廳(雙面鏤空木雕大屏門)-月臺(石欄杆杆、鐵鑄通花欄板)-中進聚賢堂(按期專題展覽)-後進中廳(百年陳氏書院圖片展)-後東齋(流光溢彩——粵繡藝術作品展)-前東廂(舊廣州家居展)。
首要是撫玩陳家祠的特色雕塑,在陳家祠各廳堂、廊、院、門、窗、雕欄、屋脊、磚牆、樑架、神龕等處,四處可見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等傳統構築裝飾以及鐵鑄工藝,其造型活躍,色彩富厚。除了雕塑外,彩繪也不容錯過。幾千幅彩繪,沒有溝通的氣魄威風凜凜,也沒有哪兩幅是溝通的,全都是靠作者富厚的想象,值得細細品讀。
廣州陳家祠導遊詞3
陳家祠,位於廣州的中山七路。光緒十四年(1888年)籌建,光緒十二年(1894年)建成,歷時七年。是其時廣東省72縣陳姓人氏合夥興建的合族祠堂,因接管本族各地念書人來廣州應科舉測驗時棲身,又稱陳氏書院。
因祠堂竣工後,一向作為陳姓後輩唸書辦學的處所,故又稱陳氏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科舉後,書院改為陳氏實業學堂。民間時代,這裡先後為文範學校、廣東體育專科學校和聚賢中學。1950年設立廣州市行政幹部學校。
1957年,經廣州市人民委員會核准列為廣州市文物掩護單元,並由廣州市文物打點委員會舉辦全面維修打點。1959年闢為廣東民間工藝館。1960年經省人民當局核准列為廣東省文物掩護單元。
1988年由國務院頒佈為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這組藝術構築在文物部分的掩護打點之下,得以發揚光大,供海表里人士觀摩觀賞。陳氏書院坐北朝南,門前有坦蕩的廣場,設有前、後、東、西四院,佔地面積13200平方米。構築外圍有青磚圍牆,形成一座外關閉內開放的構築群體,是典範的廣東民間宗祠式構築。
廣州陳家祠導遊詞4
廣州陳家祠是中國清代宗祠構築。原稱陳氏書院。在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葉往後,廣東各縣多在廣州建書院,以供同長後輩唸書或介入科舉測驗,又是祭祖的宗祠。該祠侷限弘大,裝飾綺麗,是廣東地域生涯較完備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構築。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釋出為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894年),它是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宗親合夥興建的族祠。陳氏書院以其精深的裝飾工藝著稱於世,在它的構築中普及回收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彩繪和銅鐵鑄等差異氣魄威風凜凜的工藝做裝飾。鐫刻技既有簡潔粗放,又有精雕細琢、彼此映託,使書院在莊重淡雅中透出華美堂皇。
陳家祠堂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民族風情,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竣工,它是由清末廣東省七十二縣的陳姓連繫製作的,是廣東省聞名的宗祠構築。陳家祠堂的構築佈局可分為三軸、三進,構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進之間既有庭院相隔,又操作廊、廡奇妙地聯接起來,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院落,祠堂的整體機關上下對稱,殿堂樓閣,虛實相間,氣魄宏偉。"聚賢堂"是陳家祠堂中軸線的主殿堂,也是陳家祠整個構築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寬廣的石露臺,周圍用嵌有鐵花的石欄板環抱。祠堂建成之初時的聚賢堂是供族人會議之用,其後改作宗祠,雙方的側房供書院行使。
廣州陳家祠導遊詞5
今天,爺爺帶著我們,坐著地鐵來到了陳家祠。
進了陳家祠,我就問爺爺:“爺爺,陳家祠是什麼時候就有了的呀?”爺爺說:“陳家祠是清朝的時候有的,陳家祠從1888年開始蓋,1894年才蓋好。”
過了一會兒,妹妹也問道:“爺爺,陳家祠大不大啊。”爺爺過了一會兒說:“陳家祠可大了,建築面積有6400平方米,由9座廳堂、6個院落、10座廂房和長廊巷組成的呢!”
這時,我們進了大門,一轉身,我驚訝的叫道:“天啊,這門也太高了吧!”妹妹說:“是啊,這要5個我才比的上這個門。”
爺爺帶我們進了一個地方,那裡有木雕、石雕、磚雕、泥塑、陶塑、鐵鑄工藝等各種各樣的裝飾,我們進去逛了一圈,我問爺爺:“爺爺,這裡的木雕有你雕的好嗎?”爺爺說:“當然有了,爺爺雕的都不好看,你看這裡雕的多好看呀!”
離開了這個地方,爺爺又帶我們去了另一個展覽室,那裡的東西都是那象牙雕的,有的拿象牙雕成了船,有的拿象牙雕成了各種各樣的圓球,有的拿象牙雕成鳳凰。
爺爺說:“你們看,這麼寶貴的象牙,全部都浪費了。”妹妹說:“是啊,好可惜哦!”
我們又去看陶塑,那裡的陶塑做的可好了、有盤子、有碗、有人像 、什麼都有。
這時,爺爺突然問我們:“你們剛進來的時候,有沒有發現門後頭的欄杆下刻的圖案啊,那是雕有”王母祝壽“、”踐士會盟“等取材於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的木雕呢。”我們都說:“看見了。”
走著走著,妹妹和我就說累了,爺爺見到我們累成這樣,說:“你們都累啦,回不回家啊,要吃晚飯了。”我說:“回家吧,累死我們了。”
我們就跟著爺爺,有坐地鐵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