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生產製作實習報告
陶瓷生產製作實習報告
實習的目的與任務:瞭解有關陶瓷生產製作,學習有關陶瓷的知識,為我的家鄉中國瓷都―潮州作一點小小的貢獻,希望透過自身的學習,影響周圍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能夠認識潮州,認識這座小小但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增加自己對家鄉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同時瞭解這種在改革開放後更加彭勃的產業――陶瓷
實習的主要內容:瞭解陶瓷的生產製作並參與其中的一些製作環節
1:模型製作:作品形態最初是由創作人員構思並創作出來的,這個過程純屬關乎工藝者的創作技巧,所以並不是每個工人都會,通常要由專業學過陶瓷模具雕塑的人才能勝任。
2、母模切割、翻模:母模製作出來後由熟悉生產程式的人員進行切割、翻模。切割時要考慮整個生產過程的環節,石膏與水的混合份量是有要求的,翻出來的印模厚薄也要儘量均等。翻好印模後拿去烘房烘乾,這個操作的技術含量相對較少,不過也需要熟練工人才能勝任。
3、注漿:注漿前首先將印模掃乾淨,注漿厚薄要根據主體大小來決定,當厚度足夠時要及時將內籠的漿料倒出,避免過厚。等到坯體有一定程度硬時就要將坯體脫模,這個操作憑經驗多點,因為天氣的變化,漿的稀薄程度都對其有影響。
4、脫模:起坯時要注意力度,過於大力容易造成坯體變形或損壞。起胚後,儘量使坯體保持一定溼度,如果坯體太乾,就易裂,這樣的坯體就不能流入下一個工序――改坯,只能作廢。裝坯時,一般情況下主體與配件是分開裝,這樣便於改坯人員操作和擺放。
5、修坯:改坯首要任務是要改掉每件坯體上的拆印線。改好拆印線後按主體上的切割口找出配件,用漿料塗在切割口上,然後將配件貼上在主體上。貼上時一定要看一看主體與配件是否互通,如配件與主體不能互通的話,在煅燒時會造成坯體爆炸。有些作品在改好坯後再打氣孔,作用在於排氣,避免在煅燒時爆炸,而在那裡我除了瞭解陶瓷的生產過程,有實際操作的就是修胚,這項工作比較適合女性,勞動強度相對較小,也易學,但工資待遇也相對低。。
6、檢查:驗收時首先要看清整個坯體有否變形及凹陷,再檢查坯體上的拆印線和貼上口是否修好及有否裂痕,合格,就送到烘房烘乾準備上釉,若不合格,則回收到泥:池中,又從第三步重新做起。
7、生坯上釉:施釉前,坯體一定要烘乾,如未乾上釉的話,最容易造成煅燒後產品撲釉而變成廢品。為確保質量,人物的坯體上釉一般分為頭部上釉和身上釉。頭部的要先塗上一層蠟,蠟是燒開後趁熱塗上去的,所以這個環節很辛苦,工人要忍受蠟燒開後
那股濃重的蠟燻味,這個是為了保持上釉煅燒後膚色的粗糙,身體釉則不用,保持光滑,但這個是對工藝陶瓷的要求,衛浴及日用陶瓷大都不用的。
8、煅燒前準備階段:窯爐現在多采用氣窯煅燒,在裝窯車時窯工首先要根據產品的.高度擺放層板,放層板前要掃乾淨層板上雜質,掃乾淨後塗一遍高鋁粉水,防止產品燒成後貼上在層板上而造成蹦爛。放好層板後將坯體放在預先定好的層板,放好後還要看坯體有否擺動,如有擺動要重新擺放至不動。坯體擺放要有間距,避免燒成後造成互相貼上。將坯體放好後再重新檢查一遍,確保無問題才將窯車推入窯爐內。
9、煅燒:燒窯點火前要檢查各個火槍是否關好(每個窯爐起碼有十幾支火槍),如有火槍未關好而點火,極容易造成火災及燒傷點火人。檢查完火槍後再將窯門開啟一半才開氣閥點火。窯門開啟一半主要有兩個作用,第一防止氣體突然增多而造成爆炸,第二是主要排出窯爐內的水分,因坯體上有大量需要排出的水分。一般煅燒至400℃左右水分基本上才排除完,那時才將窯門關牢。煅燒溫度一般在1200℃到1230℃之間,煅燒到足夠溫度時要將所有閥門及火槍關除才能下班,讓窯內溫度自動下降,待溫度降至300℃以下才能將窯門開啟少量(即窯門與窯口約十五公分左右間距)。不能將窯門全部開啟,如突然將窯門全部開啟的話極容易造成產品風裂而成為廢品。待溫度降至150℃左右才將窯門完全開啟,而後把窯車慢慢拉出。
10、後續工作:把燒成品卸下窯車後運到倉庫,由倉庫分級人員將每件產品分級及分類,廢品經破碎、研磨後製成瓷粉,按一定比例摻入坯料,加以利用。對有小缺陷的產品需要重燒的,進行重燒,複檢。一次燒成和經重燒的出窯品,其中有微小缺陷的,經拋光後,送進倉庫。將產品分好級後分類放好等待出售。
實習的心得與體會:
1.陶瓷生產過程是一種流程式的生產過程,連續性較低,而且整個工藝過程較複雜,工序之間連續化程度較低。因此進行工藝革新,實現連續化生產,對於提高陶瓷工業勞動生產率,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陶瓷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較低。陶瓷工業是我國的傳統工業,又是勞動密
集型產業,因而很多工廠都忽略了對其的技術改造,。
4.陶瓷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煅燒能量消耗巨大。而且汙染較嚴重,現在用氣窯還
好,空氣汙染減少了,但每年的次品陶瓷所累積的固體汙染影響更大。
5.因為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工人的待遇不高,有些雖然工資不低,但高強度的體力勞動讓很多工人提前衰老,所以80.,90後的新一代人都不願再從事這種工作。
綜上所述,我覺得當今的潮州的陶瓷工業還要在生產過程的連續性、比例性、節奏性、平行性和適應性等方面進行革新和調節,同時要提高普通工人的待遇,吸引更多的外來工,提高工人的技術水平,這樣才能讓“中國瓷都”這美譽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