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的實習報告
植物地理的實習報告
一.【實習概況】
為配合植物地理學教學要求,提高教學質量,使同學們對學科知識有更全面的認識,鞏固教學成果。我們在周興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針對本學期課程內容的野外實習。2013年5月30日我們在校園內認識校園植物種類及分科情況;2013年6月16日至6月18日,我們從學校出發,先後到達大明山、馬山縣弄拉風景區,最後一天我們爬上了大明山600米左右的海拔的地方。主要是瞭解和掌握廣西的植物的主要型別、性狀及分佈規律;瞭解大明山植物垂直分佈規律及生長環境;學會群落的抽樣調查。
二.【實習目的】
野外實習是理論聯絡實際的重要措施,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野外實習,印證課堂理論,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學生認識土壤、植物和其它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以及土壤和植物的發生、發展與分佈規律;學會土壤地理和植物地理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基本技能,為將來從事地理工作打下基礎。
三.【實習意義】
透過野外實習,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點,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環境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人類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係等內容,激發對祖國、對廣西大好河山的熱愛,增強珍惜資源、合理和集約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為達成人與自然和諧之目標,為建立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四.【實習時間地點】
5月30日:廣西師範學院
6月16日:廣西大明山腳(武鳴)
6月17日:馬山弄拉自然保護區
6月18日:廣西大明山(上林)
五.【實習內容】
(一)5月30日,我們在校園開始植物實習,主要認識校園內植物種類,並對植物進行分類。學校地處南寧,是位於北迴歸線以南歸屬南亞熱帶氣候範圍,因此植物種類繁多,且以熱帶植物居多。同時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分佈許多人工樹種及引進樹種。
(二)6月16日,我們來到武鳴大明山山腳進行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大明山位於上林、馬山、賓陽、武鳴等縣交界地區,居北緯23°10′—23°8′,東經108°18′—108°5′,處於南亞熱帶向北熱帶過渡地帶,恰恰落在北迴歸線上。該山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總面積約1100平方千米。同時大明山也是我國南亞熱帶森林植被保護較好的`區域之一。區內地貌複雜,土壤為赤紅壤,微團粒性和滲透性較好。氣候條件多樣,森林植被茂密,為眾多植物的生存與繁衍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根據大明山氣候特點,原生植被群落應屬於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然而由於人類活動的強烈影響,現植被型別主要是以馬尾松—桃金娘灌叢為主。透過觀測,山腳森林由於人類大面積栽種經濟樹種和用材樹種,破壞了原有的森林結構和生態結構植被,但植被生長良好,覆蓋較好,但植物群落簡單,植物種類較為單一,主要森林植被優勢種為馬尾松,灌木層植物主要是桃金娘,草本植物則有鐵芒箕。如今,大明山低海拔處退化的生態系統植被正處在恢復當中,處在馬尾松先鋒林階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明山原生生態系統能夠得到較好的恢復。
當天,我們在武鳴縣大明山西南坡麓,海拔230米左右,北緯23度31分28秒,東經108度20分14秒左右的地方,對當地的植物群落進行了抽樣調查。在樣方面積為10*10㎡的觀察內,我們主要對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及層間植物的數量及生長狀態進行了調查, 結果分析如下:
喬木調查表:(見表2)
灌木層調查表:(見表3)
草本層調查表:(見表4)
層間層調查表:(見表5)
喬木層的建群種是馬尾松,鬱閉度大約為0.5左右,層高3至8米左右。
灌木層的優勢種是桃金娘,鬱閉度大約為0.38左右,層高0.2至2.0米左右。
草本層主要代表植物為鐵芒箕,其生長活力旺盛,鬱閉度大約為0.1左右,層度多在0.1到0.6米 左右,且多數處於孢子期。
層間植物多為爬山虎、木防己、海金沙、牛白藤等藤類。層高遍佈整個植物樣方。
(三)6月17日,我們來到廣西弄拉自然保護區。弄拉自然保護區是位於馬山縣東部,以古零鎮為中心的喀斯特石山區,與大明山的不同,這裡是由白雲岩、龍巖、石灰岩發育而成的黑、棕色石灰土,有石漠化。土壤淋溶等現象,屬峰叢窪地型地貌。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5公里,保護區總面積84.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3.7%。該保護區也是石灰岩地區適生樹種造林技術推廣示範區,該地石山區原生植
植被型別屬於,其中分為實驗區、緩衝區和核心區。其中保護區海拔最高山峰為766m。弄拉林區森林資源較為豐富,同時為了發展經濟,在保護區中有許多用材林、經濟林和農作物。蘊藏的生物種類較多,同時由於土壤性質特點,不利於植被的生態恢復,因此建立保護區對保護原生態植被和野生動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