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泰山木板年畫的題材工藝以手法的論文

淺析泰山木板年畫的題材工藝以手法的論文

  一、題材內容

  泰山木版年畫題材內容多以祭祀、保佑平安和喜慶發財為主,主要有“家堂”、“保家客”、“全神”、“財神”、“泰山奶奶”、“灶馬”、“門神”、“牛馬王”這幾類題材,這些木版年畫大多是張貼在牆上和灶頭,具有保護家宅平安的意願。其中:“家堂”是在清明節、陰曆七月十五“鬼節”和春節時為了祭祀家中去世的先人而供奉(風俗:“請家堂”前掛起,“送家堂”後收起),家堂畫上按二代宗親的輩分分別畫上房子、樹和空自排位,各家請去年畫後在排位上面寫上自己家已故去的祖先和家人姓名;“保家客”主要分為長仙(蛇)、柴仙(刺猜)、黃仙(黃鼠狼)、狐仙(狐狸)四種,是一般得道成仙化為“人”的形象,掛在家中寓意保佑全家平安;“全神”是在大年三十晚上要焚燒掉的“神”,有48全神和72全神形象,以期望各路神仙保佑全家來年的平安如意;“財神”一般分為:“正財神”趙公明、“文財神”比干、範蠢、“武財神”關羽、“偏財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和“準財神”劉海蟾,大年三十晚上請“財神”進家,安放在堂屋北牆的東北角位置,每年更換一張新的;“泰山奶奶”是主管泰山的女神“碧霞元君”,可常年掛在家中保平安;“灶馬”則有獨座(工商業者供奉)、雙頭灶、三頭灶等,畫面上端印有二十四節氣表,貼在廚房爐灶邊的.牆上,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燒舊換新;“門神”分武門神(即手執武器的秦瓊、尉遲恭)、文門神(即身穿朝服、抱筍的宰相)和門童(如“狀元及第”、“麒麟送子,’)3類,大年三十貼到大門上,以保過年平安;‘’牛馬王”是畫有牛馬王三畜的形象,大年三十貼到豬圈欄門上,以期六畜興旺。此外.有一些木版年畫專貼於家中一些不起眼的角落,如:貼在水甕、糧囤、米缸上的“斗方”、堂屋上的“宮間”、內室的“橫披”、窗旁的“窗條子”、碗架上的“拂塵子”、牛棚和馬廄上的“欄門畫”以圖吉利之意,所以“木版年畫”在民間又被稱為“吉利畫”、“祥瑞符”。可以看出,泰山木版年畫源自於勞動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貼近於他們的審美觀念,體現了泰安老百姓的生存狀態和思想情感。隨著時代生活的變遷,木版年畫的版式內容也與時俱進,不斷地充實變化著。年畫藝人根據顧客需求,創制新的年畫樣式,如《全神圖》從過去的‘,48位全神”增至到“72全神”;《泰山奶奶》的侍從也換了排場,從過去的兩位陪侍增至為六位。這種單純的思維和直接的表達方式反映出泰安當地老百姓對富足興旺生活的渴望。

  二、製作工藝圖

  杜家莊木版年畫藝人王金生以全套色水印木刻為主,有黑、紫、紅、綠、黃五種顏色,年畫製作從最初的繪製構圖、雕刻木版到最後的作品完成至少需要經過12道工序。年畫的印製順序是先印底子版墨色,再一遍一遍地印紫色、紅色、綠色、黃色,顏色由暗到亮,決不能錯了次序。印好後,放在室內架杆上晾。晾乾後,將版畫倒過來印上字頭(農曆二十四節氣表),再印上花頭子(富貴滿堂或是二龍戲珠)後一張成品才算完工。徐家莊木版年畫藝人王連洋則以半印半手繪的製作方法為主,在經過繪製線稿、雕刻木版、拓印好墨線底版後將畫紙裱糊到畫板上進行著色,著色方法類似於工筆畫技巧,按照著色順序(先著淺色後畫重色)層層渲染完再對畫面進行整體細節處理,然後配上對聯、橫批,最後裝裱,一幅作品才算完成。這兩種製作工藝繪製出來的年畫,前者質樸古拙,後者寫意傳神,一沉鬱一歡快,形成了泰山木版年畫別具風格的藝術特色。

  三、表現手法

  1、構圖特徵

  構圖講求均衡完整、充盈飽滿、緊湊嚴密,年畫中多表現的是被神化了的人物形象,表現出主次分明、多樣統一的傳統觀念。人物佈局安排巧妙合理,人物按照地位尊卑決定其比例大小。一般“主神”都是正面形象、表情單純、姿態端正地坐在畫面的中心位置,其他侍從都是四分之三的側面像,更彰顯出主神的地位。潔流暢,人物造型或古拙樸實或寫意傳神、粗獷豪放或細膩柔媚,很多畫面都有情節性、裝飾性、趣味性,具有典型的農民畫樸素、淳厚之美感。

  2、色彩特色

  年畫藝人用菸灰加水膠摻水後自制成墨汁,其他顏色則多用礦物質色或民用染料調以適量的膠礬,使作品能耐曬耐淋、經久不脫色。色彩處理上採用木版年畫的傳統觀念,多以黑、紅、黃、綠、藍等純度較高的對比色作畫,畫面表現為單純而豔麗、濃重而明快,喜慶氣氛濃厚,具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和平面裝飾效果。泰山木版年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它特有的味道,滲透出一股鄉土氣息。年畫藝人把農民心中理想中“神”的形象做成具象的藝術品,畫中的形象質樸、自然、簡練單純,比較直白地表達了農民樸實的主觀願望。這一張張年畫承載著農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是他們情感歷程的一種獨特表達和記載方式,反映了泰安地區的風土民情,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人文價值和鮮明的泰山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民俗價值、美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