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對高職生就業自我效能感及影響因素的調查論文
試析對高職生就業自我效能感及影響因素的調查論文
摘要:
透過對2008年和2010年兩次基本內容相同問卷調查結果的比較分析,說明當前高職大學生就業自我效能感及其對影響因素的認識正在發生積極變化,並針對這種變化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就業;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提出的一種強調主體自我意識能動作用的社會學習理論。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在執行某一行為操作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麼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主觀自我感受(班杜拉,1994)。就業自我效能感,即指主體實現就業的信念、判斷和自我感受。它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體對就業的認知心態;二是個體對實現就業的行為意向以及情緒、態度等。
不斷增強就業效能感,是保證高職大學生正確作出就業決策,成功實現就業的重要條件。2008年和2010年我們採用基本內容相同的問卷,分別對武漢地區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長江職業學院、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武漢商貿職業學院等五所高職大學生的就業自我效能感及影響因素進行了滾動調查。每次抽取600名學生為樣本,兩次回收問卷分別為502份、516份。有效率83.7%以上,男生分別為262、278人,女生分別為240、238人。大一學生分別為342、360人,大二學生分別為148、131人,大三學生分別為12、25人。本文不是對調查結果的綜合和全面分析,只是透過對兩次調查的對比,從動態視角,探討目前高職大學生就業自我效能感及影響因素的發展變化狀況,並針對這種狀況提出幾點提升高職大學生就業自我效能感的對策。
一、高職大學生就業自我效能感的發展變化。
首先,從高職大學生對就業的認知心態看,其變化突出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對學校和社會開展的就業教育,包括就業指導與就業服務工作更加滿意、更加重視。學生對學校就業教育工作的滿意度,由2008年的53.5%提高到2010年59%。對“學校應進一步加強就業指導工作”的認同比例,2010年比2008年上升了三個百分點。
二是對影響就業因素的認識更趨理性。2008年“個人能力”、“學歷”、“求職人太多”等排在前面的三個因素佔83%以上,2010年的調查顯示這三項的比例下降到75%。高職大學生對學校、社會的影響因素更加重視,對學校和社會加強就業服務、改革不合理的用人制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等項的認同比例均有明顯上升。
三是對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金錢不是幸福的決定因素、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等問題的認識有很明顯的提高。其中對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認同率2008年為50.7%,2010年上升至54.9%;對金錢不是幸福的決定因素的認同率2008年為13.5%,2010年上升至49.3%;對人生價值在於奉獻的認同率,2008年為37.1%,2010年上升至42.4%。四是對畢業後出路的認識更加多元化,走自主創業之路的比例有所上升。2008年除了“找工作”外,其他方面所佔比例很小。2010年“找工作”的比例下降了3個百分點,而自主創業、求學深造、出國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其中自主創業由原來佔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
其次,從高職大學生就業的行為意向與情緒、態度看,其變化也很明顯。
一是就業壓力感有了明顯降低。2008年學生的第一苦惱是就業壓力大,其比例為44%;2010年雖然就業壓力仍佔第一,但其比例下降至39.2%。
二是選擇工作考慮因素更理性化、多元化。2008年第一考慮因素排在前三項的比例依次是:“符合自己興趣和專業”佔42%;“發展機會”佔26.6%;“收入情況”佔13.9%,總計佔84%。2010年第一因素排在前三位雖然同樣是這三項,但三項比例都有明顯變化,第一位“符合自己的興趣和專業”只佔28.2%,下降了近14個百分點;“收入情況”上升到第二位,佔26.4%,比例明顯上升;發展機會退居第三位,只佔15.8%,比2008年下降了10.8%。2010年以上三項總計只佔61.4%,比2008年下降22.6%。這是因為其他因素,如職業風險、家庭需要、工作地點等的比例都提高了。
三是對畢業後有沒有信心找到滿意的工作持更謹慎的態度。2008年有信心的學生佔57.4%;2010年下降至53.8%。從好的方面看,這更符合實際情況,說明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不再盲目樂觀,就業心態更趨理性。
最後,在看到高職大學生就業自我效能感發生了積極變化的同時,調查也反映出學生原來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有的改變不大,甚至更趨嚴重,而且在新形勢下又出現一些新的問題。
第一,就業壓力目前雖然有所降低,但仍然是高職大學生最苦惱的問題。
第二,學生選擇職業的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思想仍然比較嚴重。
第三,仍然有接近半數的`學生對畢業後能找到工作沒有信心。
二、高職大學生對就業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認識的發展變化。
高職大學生就業的自我效能感受多種因素影響。對兩次調查的分析發現了一些值得重視的變化。
首先是,高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的認識有了明顯提高。2010年的調查中,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狀況對學生就業思想有影響、影響較大和很大的比例佔81%。在學生對思政教育中各項滿意度的選擇看,排在第一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這些結果說明學生越來越感到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加強道德品行修養的重要性;也說明近年來全國高等院校貫徹中央有關檔案精神,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確實取得較好效果;更重要的是,這一結果還說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核心價值觀教育,對從根本上提高高職大學生對就業的認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就業心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其次,兩次調查的比較說明,學生更加重視教師的作用,並對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兩次調查所設計的這方面的專案是相同的,其中學生對教師隊伍評價高的前三項的兩次調查的排列順序是:“道德品質”、“教學水平”、“敬業精神和教書育人”。滿意度差的排在最後的三項,2008年是:“關注和關心學生”、“人格魅力”、“創新能力”。2010年“創新能力”上升至第二位。學生的評價真實地反映了目前大學教師隊伍的狀況,它說明目前我國大學教師隊伍雖然從總體看業務水平和自身的道德品質狀況已達到一定水平,但與新的形勢和學生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與學生的親和力、創新能力以及反映綜合素質的人格魅力等項都還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
從總體看,學生對影響因素的認識更趨全面、客觀、合理。這突出表現在:一是學生開始跳出就業看就業,逐漸認識到自身全面發展的意義,就業思想境界在不斷提高。這不僅表現在學生對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水平越來越重視,還表現在學生對“創新精神”及“自主創業”的認識有了明顯的提高。二是學生對影響因素的看法,還有一些是值得重視的新問題。首先,學生認為“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是最大的影響。學校影響方面的試題,我們設計了四個選擇項,按重要性排列的順序,第一就是“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按其所佔比例,遠比其他因素比例高。其次,越來越多的學生認識到缺乏學習動力和學習方法是影響自己學習、成才、就業的重要因素。學生對“最苦惱的問題”的回答,2008年“找不到學習動力”僅排在第三位,2010年則上升到“第二位”,僅次於“就業壓力”;對“學校應加強的工作”,2008年的第一、二、三選擇排在前三位的都沒有“學習方法的指導”,而2010年在第二、三選擇中,“學習方法的指導”都排在前三位。
三、提升高職大學生就業自我效能感的對策。
首先,必須樹立以育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反對忽視人的全面發展和片面追求就業率。就業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提高就業率,而是為了育人,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就業教育從大學產生之日起就是大學辦學宗旨中的應有之義。大學就是適應社會各種職業發展需要而產生的。要使大學培養的人,與這種需要相適應,最根本的一條是培養目標,即培養怎樣的“人”。現代意義的大學誕生之初,十分重視把培養“人”作為首要任務,重視人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特別重視學生人格的培養,重視人的素質的提高。然而近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職業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受科學主義思潮的影響,大學更重視人的智力以及專業技能的培養。大學漸趨專業化、職業化。人的素質、人格的培養,人的全面發展被忽視。自上世紀初以來,特別是上世紀中葉以來,科學技術發展的綜合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不僅各門自然科學之間,而且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之間漸趨融合,不斷走向綜合化。各行各業間的聯絡也更加緊密,社會對無論從事何種職業的人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對體現這種綜合素質的創新能力、普適性能力以及人的精神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高等院校就業教育必須以育人為本,這是時代的要求。
其次,針對目前高職大學生就業自我效能感的發展變化狀況,應特別重視加強以下工作:一是就業教育要與思想政治教育更緊密地結合。要特別重視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大力推進對高職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積極的就業觀和創業觀。應採取多種方式,特別是透過多種實踐方式,加強培養高職大學生的愛國精神,以及團結合作、求實創新、關愛他人等良好的思想品德。二是下大力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特別是要提高教師隊伍的創新精神和能力,以及人格魅力。真正發揮廣大教師在“育人”中的主導作用、示範作用。三是高度重視並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的作用。這是學生的認識對我們的重要啟示。要認真探討在就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學生之間的互動機制,不僅要建立更多更好的校內學生之間互動平臺,還要建立在校學生與校友,以及校友之間的互動平臺。這對學生就業,對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有重要意義。四是把就業教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總體計劃,全面建立具有各校特色的就業教育體系。從教育目標、專業和課程設定、學校管理、校園文化、後勤服務等各個方面創新就業教育的方法與途徑。使就業教育更加科學化、規範化和長效化。五是不斷提高高校就業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加強調查研究,重視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只有這樣,才能在育人為本思想的指導下,使高校就業教育,不斷與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