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聾校初中語文教學中聾生健康心理的培養論文

淺談聾校初中語文教學中聾生健康心理的培養論文

  初中階段聾生自我意識強,由於身體殘疾、語言障礙、認識活動和思維發展受到侷限。他們生理年齡的增長與心理發展、文化知識處於不同的層次,從而產生自卑、缺乏自信、沒有學習動力、情感脆弱、意志不堅定等心理障礙。而語文作為一門和學生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聯絡十分緊密的學科,其多質性的特點決定它在實施心理素質教育中具有其它學科無可比擬的獨特作用和意義。從心理學角度看,構成學生心理素質的心理活動能力、心理傾向性和能動性及個性心理特點等因素與語文教學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因此,及時把握聾生的心理特點,透過教學活動培養聾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提高語文課堂實效,是我們聾校每位語文教師不容忽視的重要教學環節。

  一提高教師自身心理素質,是培養聾生健康心理的前提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受到學校因素(學生對學校的態度)、班級因素(學生與同學的關係)和教師因素(學生與教師的關係)的制約,三者之中又以教師因素的影響力最大。而聾生不同於正常學生,由於聽覺障礙,無法從聽覺渠道接受語言,獲得資訊,也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們只能藉助表情、手勢、姿態等獲得資訊與交流。由此可見,聾生比正常的學生更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聾校教師的心理素質狀況對聾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影響比正常學校尤為明顯。因此,作為聾校語文教師,首先必須具有對特教事業的執著追求,不斷開拓、勇於進取的精神,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力和自制力,做到性格開朗,心胸開闊,不怕挫折,遇順境時不驕傲,遇逆境時不消沉,頭腦冷靜,處事妥當。這樣走上講臺,在聾生面前的是一個面帶微笑,充滿愛心,知識淵博,幽默風趣,能引導他們經受住學習上的各種挫折,帶領他們遨遊知識海洋的教師。

  許多心理素質健康的語文教師,無論課前教室裡出現怎樣的現象,只要教師走上講臺,學生就會立即安定下來,教師運用自己的舉手投足、眼神臉色、語氣表情等來穩定學生的情緒,帶領學生走進課文情境,或喜或悲、或抑或揚、很快地達到情感教育的理想效果。這樣學生的潛能就會得到很好的發揮。同時,教師還要根據聾生渴望獲得肯定和認可的心理特點,善於在課堂上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和表揚,點亮他們的心靈之花,從而啟動他們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內在機制。

  二激起學習的心理需要,是培養聾生健康心理的基礎

  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觀念的支配下,聾校語文教學偏重對知識的傳授,甚至有的老師認為,聾生不需要各方面能力的開發,只要教師教的課文內容、知識點能記牢就不錯了。忽視了對聾生的心理素質的研究和培養,禁錮了他們的思想,扼殺了他們的個性,使得一部分學生喪失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的對學習產生焦慮心理,耐挫能力極差,出現了厭學、逃學現象,學習語文成了一種不愉快的心理體驗。由此可見,要培養聾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激起其學習的心理需要,增強自信心是基礎。

  心理學認為:需要是激發個體心理活動與行為的原始動力。高年級段的聾生正處於青春期階段,許多調查結果也表明,處在青春期的學生,有求知的需要、自主的意識、受人尊重的需要及升學就業的願望等等。為了激發聾生學習的心理需要,增強自信心,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以正面人物進行引導,發揮語文教學所特有的“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偉人、英雄及那些身殘志堅、自強不息、有所作為的殘疾人,為聾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學習《海倫?凱勒》這課時,為了使聾生更好地受到教育,首先突出介紹了海倫?凱勒的殘疾程度——海倫?凱勒一歲半就喪失了視覺和聽覺,成了一個又聾又瞎的孩子。接著著重講了海倫?凱勒面對自己眼中的'生理殘疾,沒有自卑、自棄、自甘落後,更沒有悲觀厭世、走上絕路。而是在安妮老師的幫助下,海倫?凱勒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難,繼續著她的學業。她七歲開始學盲文,八歲進盲童學校學習,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十六歲時,她進入了大學預科學校繼續學習,十七歲時有名的拉德利夫學院破例地錄取了她,二十四歲大學畢業。透過學習有關海倫?凱勒不以缺陷自棄,刻苦學習、自強不息的艱辛求學歷程,大大地激勵了聾生。海倫?凱勒能經過努力完成學業,你們經過努力也是可以完成的。同時針對當今市場經濟的發展,只要努力拼搏,殘疾人也可以與健全人一樣有所作為,對社會有所貢獻,受到社會的承認和尊重。在海倫?凱勒精神的感召下,聾生逐步樹立以她為榜樣,增強自信心,明確學習目的,並化為自覺的學習行動。這樣,在教學中激發聾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耐挫能力,積極樂觀的心態,讓他們學會微笑面對學習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失敗時,不氣餒、不自責消沉,而是保持冷靜的頭腦,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在戰勝失敗的過程中,培養自己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品德和意志。

  三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培養聾生健康心理的保障

  從心理角度看,人在精神抑鬱狀態下,常常不能察覺到平常易於引起注意的事物,而在精神愉悅時,易於對新鮮事物做出反應,且易於集中和保持。聾生理解、接受能力較差,反應不敏捷,注意力不易持久,課堂上對教師的提問常常是鴉雀無聲或答非所問,因此,教師一進課堂就板著面孔,想以此嚴肅的氣氛來穩定學生的注意力,殊不知,這樣只會出現師生關係緊張的局面,使學生的精神受到不良刺激,以致影響學生良好心理的形成。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要克服自己“教學本位”的權威心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勵學生情感,增強感情投入,使課堂瀰漫著一種和諧、振奮、飽滿的情緒氛圍。因為人的情感狀態會直接影響其思維活動的強度,不同的情緒對智力活動的開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愉悅的心境,可形成優勢興奮中心,而煩惱、恐懼的心緒會妨礙正常的心理活動,如對學生的大膽提問或回答,教師都應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以使學生產生成功的體驗,認識自己的能力,即使回答不恰當或提出毫無意義的問題時,教師也應給予善意的點撥,對待後進生尤為如此。從心理學角度看,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歡樂,便會激起追求無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這樣,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嚐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生會產生一種自覺、積極進取的健康心理。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應注重自身心理素質的提高,著重分析聾生的心理特徵,結合語文學科教書育人的特點,大力培養聾生的心理適應能力、承受能力、自控能力,這樣,聾生學習時總是積極主動、精力充沛,語文能力也相應地得到了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