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有效地運用積極心理學實現小學學校教論文

淺談如何有效地運用積極心理學實現小學學校教論文

  教育部新頒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充分開發他們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為他們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

  小學階段,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尤為重要,學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而家庭教育則更加重要,因此,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儘可能地幫助家長進行家庭教育,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使孩子能夠擁有健康、積極、陽光、向上的心理成長環境。積極心理學是當代一種全新的心理學理念,其泰斗塞利格曼

  (Seligman)認為培育積極感情和情緒是使孩子們健康成長必要和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它主張研究人性的積極方面,研究重點是挖掘人自身的積極因素,以積極的心態生活,並最大程度地挖掘人的潛能,獲得幸福的生活。

  小學階段,學校在實施教育行為時發現,目前,很多家庭教育還存在著和兒童成長需要不相適應的方面,一部分家長不瞭解兒童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而導致兒童在心理成長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積極心理學在這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其研究重點是挖掘人自身的積極因素,以積極的心態生活,並最大程度地挖掘人的潛能,獲得幸福的生活。

  那麼怎樣才能讓積極心理學充分發揮作用,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從而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呢?在研究中我們找到了一些頗具效果的好方法。

  一、幫助家長塑造積極心理學中的積極、健康、陽光的心態。

  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我們憂心地看到: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家庭問題的折射,家長的意識亟待提高。在我們的“知心姐姐信箱”裡,很多孩子的來信都提到了家庭的問題,不幸的家庭環境或不和諧的家庭氛圍都給如此小的孩子們留下了深深的陰影。因此,我們利用家長會、“給家長的一封信” 或校訊通等方式讓家長樹立積極陽光心態,幫助家長學習並理解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讓家長明白:任何事情都有積極的意義,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它,並在日常生活中聯絡應用這些天生的優點去獲得幸福的生活,讓家長在迷茫中有一個總體的方向感。

  二、班主任薰陶感染,促動家長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我校的“家長學校”已經辦了很多年,在家長學校中,我們會邀請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出色的家長與大家共同分享。同時在以班級為單位的家長會當中,各班主任會以積極的心態感染家長,並請有經驗的家長做經驗介紹,傳授家庭教育的某些方法,培養孩子滿意地對待過去、幸福地感受現在和樂觀地面對未來。同時拓展家長從更廣闊、更長遠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未來,培養自己良好的心態,在對孩子的問題上儘量以理解、寬容、鼓勵為主。現在我校每個班級都有QQ群,在家校溝通之餘,家長們之間也會針對一些問題,互相詢問,借鑑經驗,共同面對孩子階段性的問題。

  三、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教育引導孩子。

  孩子的任何轉變,都離不開他自身的轉變和努力,我們在心理健康課上滲透積極心理學觀點理念,激發學生自身的積極力量;透過開展各種體驗、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客觀地認識自己,挖掘自身的潛力,獲得學習中的積極情感和態度,實現人格的完善。透過體驗性的團體活動,讓他們關注到自身,關注社會、體諒父母、老師、朋友,從而獲得屬於自身的幸福、快樂及有意義的人生。透過觀察、討論、角色扮演等提高了他們的抗挫折能力,透過沙盤遊戲讓孩子認識自我。

  四、多種渠道,幫助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

  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有時間期限的,孩子越小受家庭影響越大,因此,作為教育者,我們會與家長們勤溝通,透過多種渠道,抓住有效契機,幫助家長與孩子,讓他們共同成長,體驗感受共同成長帶來的快樂與幸福感。

  1、家長自己要轉變教育觀念,首先塑造積極陽光心態,然後去薰陶感染孩子。

  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在更大的程度上接納孩子的不足,並在此基礎上揚長避短。孩子是有自主能力的人,他們並不是大人的附屬品,他們有自己的思想,當他做不到的時候,委婉地提醒他,因為他也有疲勞的時候,作為家長儘可能地理解他就好。要懂得孩子是一個多方面發展的人,不能只用學習成績來評價孩子,而應該用長遠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幫助他們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

  2.家長需要堅持不懈的自我學習,自我成長,自我完善。

  小學階段的孩子們,他們有他們心理成長規律,尤其到了四、五年級,這時的孩子們的表現開始從“聽話”轉向“不聽話”,其實,這正是孩子們的自我意識的'成長。六年級的孩子更是有了青春期初期的性意識,開始注意異性。因此,家長們要不斷學習,瞭解他們的成長規律,堅持不懈的自我成長與完善,如此才能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達到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目的。此時,我們會給家長們提供一些有關方面的經驗或介紹一些好的書籍給他們。比如:什麼是真正的愛?真正地愛:①無條件的愛②尊重孩子的獨特性③瞭解孩子需要什麼④給孩子一個邊界⑤給孩子成長的空間⑥教會孩子愛別人⑦適當的挫折教育⑧負責的愛等;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當中的小林校長是如何對待小豆子種種出格的事情的;怎樣塑造良好的自我概念等等;

  3.透過多種途徑學習家庭教育的有關知識。

  在我市有一些公益性的組織,比如“紅城親子成長群”(QQ群),群中的志願者都是我們這些心理諮詢師、法官、檢察官和學校的老師等等。在群裡每週都會有關家庭教育的公益講座,我們會推薦家長們去參加這些活動,這些活動可以讓家長更多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梳理自己。透過學習,很多家長也都找到了自己家庭教育失誤的原因,如:①父母自身帶著創傷長大②父母個人感情存在問題③父母自身壓力過大,把焦慮轉嫁給孩子④父母既往有創傷性的養育等等。因此父母必須先調整自己,讓自己有個健康的心態,這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4.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方式。

  有資料顯示,孩子可以大概可以分為三類:一類表現為聽話,上課認真聽講的,積極思考,舉手發言,認真參加班級集體活動,認真看書、學習、回家寫作業,然後一考試前3名、前5名、前8名,這樣的孩子看書能記住,到時候能寫出來,這屬於視覺最優型,這樣的孩子佔33%的比例。今天的教育適合他們,善於看書背書,學習時都是好孩子,到工作的時候,成就就不大,缺少創新精神;二類,這樣的孩子跟小老頭似的、每天慢悠悠,晃晃蕩蕩,不愛發言,什麼都慢,什麼都處於邊緣,回家也比較慢慢悠悠的,比較敏銳、敏感、脆弱,他的快樂源自內心,這樣的孩子屬於聽覺型,適合當藝術家,這樣的孩子佔20-24%的比例,這種小孩,不愛說話,能點頭就點頭,他們不出聲,即使很激動。老師一般不喜歡這樣的孩子,他敏感,要求完美,作藝術,高科技領域的最好,包括陳景潤、包括愛因斯坦都是聽覺型的;三類,這樣的孩子一早揹著書包就來了,人到聲到,一到班級就能看到他招貓鬥狗,上課不太注意聽講,老師讓他向東他向西,老師讓他抓狗他就摸雞,不願看書,總願意說話,玩沒問題,勞動也沒問題,一考試就班級倒數,這樣的孩子是動(觸)覺型。3歲以後就精力旺盛,不愛睡覺,生命能量強,創新精神強。目前的教育方式不一定能都適合這些孩子,所以家長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屬於哪種型別,因材施教,幫助他們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

  積極心理學在教育中為我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不僅在學校教育中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實施教育,而且,也可以促進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更加欣賞孩子的長處,接納孩子的不足;以欣賞、發展、積極和更具智慧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如此,家長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更加融洽和諧,家長們也可以真正地享受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快樂,最終達到孩子成長、家長成長;孩子幸福、家庭幸福的理想境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