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院校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原因與途徑論文

大學院校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原因與途徑論文

  成為一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是一個不斷克服困難和不斷成長的過程。有的學者提出,心理諮詢師的成長在某種程度上要比諮詢知識的獲得、諮詢方法的掌握更重要。國外著名心理諮詢大師艾培爾認為:“在心理諮詢過程中,心理諮詢師對諮訪雙方最好的資源,就是心理諮詢師本人。[1]”有的專家提出“心理諮詢師能走多遠,才能夠帶領他的來訪者走多遠。”甚至有的學者還認為,影響心理諮詢效果的關鍵因素是心理諮詢師的態度、力量和精神,這些“軟體”會在最大程度上鼓舞來訪者產生改變。這些描述無一不是提到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對諮詢的重要作用。因此,心理諮詢師心靈的成長、性格的完善、內心的狀態對諮詢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在現階段,心理諮詢師的個人成長早已引起社會各界尤其是心理學界的高度關注,但依舊缺乏對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清晰的認識,對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很多問題,如影響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的因素、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的共性和個性問題、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的途徑等等存在片面理解。重點討論這個問題,對構建高校心理諮詢師的個人成長有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基於此,本文嘗試對這些問題加以澄清,以期為其他學者的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的含義

  一般意義上講,“成長”就是向成熟的、積極的階段邁進。從心理發展的意義上來說,成長是“在希望的方向上獲得積極的變化[2]”.這個含義潛在表明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價值判斷參與,而價值判斷就涉及標準問題。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羅傑斯認為,成長是個體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取向,是朝向積極的、自我實現的、發展性的方向變化。美國著名心理學者伊根認為[3],心理諮詢師的個人成長主要有十個任務: (1) 對諮詢水平的明晰: 我擅長哪方面的諮詢? (2) 自主性: 我能單獨完成既定目標嗎? (3)自己的態度、價值觀: 相信什麼? (4) 自我同一性:瞭解自己嗎? (5) 親密性: 親密的關係是什麼樣的?(6) 兩性關係: 如何看待性問題? (7) 家庭( 婚姻、戀愛) : 我的責任或義務是什麼? (8) 工作: 工作在自己生活的中份量多大? (9) 交際圈: 我的交際範圍多大,對諮詢有干擾或促進嗎? (10) 業餘時間: 在業餘時間做什麼? 伊根認為,如何解決這些個人成長問題是非常關鍵的,我們經常需要反思這些任務並將收穫應用到助人中去。首都醫科大學楊鳳池教授認為,心理諮詢師的個人成長是心理諮詢師自己的心理不斷成熟、心理健康水平不斷提升,對自我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對自我的體驗越來越敏銳的一個過程。心理不斷成熟指的是心理年齡隨著生理年齡的增加而不斷增長。根據精神分析學者埃裡克森的觀點,人的一生可以分為8個不同成長任務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成長任務。個體如果能在相應階段順利完成任務,則發展出積極的心理品質,相應的,也能夠發展出與生理年齡相匹配的心理年齡。反之,如果個體不能很好地解決某一階段相應的任務甚至碰到了創傷性事件,就會使心理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心理健康水平不斷提升是指對自我的認識清晰明瞭,對自己的體驗、諮詢水平等做出正確的判斷,同時還兼具有獨特、穩定的性格。自我和諧度比較高,即使有衝突產生,也能夠做出平衡的心態,對自我、情緒有著良好的調控。楊鳳池還認為,要達到這個程度,需要心理諮詢師在兩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對自我有著清晰的認識,能夠很清醒地掌握過去事件對自己的影響; 二是能夠活在當下,對當下有良好的察覺,能夠根據情況、經驗及時對當下發生的事情做出合理反應,並不斷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動。

  綜上所述,目前有關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的含義是見仁見智的。筆者結合多年的諮詢工作經驗認為,心理諮詢師的個人成長包含兩個方面: 一是嫻熟地掌握心理諮詢的理論、技術並能恰如其分地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 二是心理諮詢師有著良好的自我意識,能夠很好地處理未完成情結、職業枯竭、倫理道德、重大事件、關鍵人物等非智力因素。要做到二者的完美結合,需要心理諮詢師不斷地錘鍊與付出,這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心理諮詢師的個人成長是一個持續不斷提高的過程。

  二、重視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的原因

  心理諮詢作為一種特殊的助人職業,在實際助人工作中不可避免將自己捲入到整個諮詢活動中去。所以,做好心理諮詢工作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心理諮詢師能獲得良好的內部、外部成長。很多心理諮詢師由於未獲得或未關注個人成長的原因,導致在助人過程中,不僅不能很好地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更有甚者,對來訪者造成二次傷害,並最終導致職業枯竭。

  ( 一) 個人成長可以預防心理諮詢師的職業枯竭

  心理諮詢是一門高度專業化的工作,也是一項高危行業。心理諮詢師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一對一、直面交流的方式為來訪者提供諮詢服務,他們接觸到的大部分是人們痛苦、負面情感等消極問題。但是按照職業倫理道德,他們必須為來訪者無條件提供情感支援、溫暖、尊重、積極關注等服務。長期被期望付出,卻鮮有為人所知,這一特徵直接導致心理諮詢師工作枯竭。據調查表明,有很多心理諮詢師都感到有不同程度的職業枯竭感。因此,尋求上級督導、繼續教育、尋求支援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預防職業枯竭現象。所以,時時、處處都需要關注心理諮詢師的個人成長。

  ( 二) 心理諮詢師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識

  心理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時時刻刻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識,要分清楚行為、想法、理念是自己的,哪些是屬於來訪者的,進而對諮訪關係有明確的限定。反之,如果心理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無法分清彼此的行為、態度,很可能會耽誤治療。在心理諮詢中,心理諮詢師很重要的一個身份就是“鏡子”: 為來訪者提供對比。如果在諮詢中沒有清晰的自我意識,心理諮詢師就無法分清是自己主動將未完成情結投射到來訪者身上還是來訪者本人自己真正的態度、想法。如此,有可能造成兩方面的結果: 一是失去了對來訪者應有的中立態度,對來訪者產生先入為主的印象。二是來訪者為此而產生阻抗,進而導致諮詢難以為繼,更無法幫助來訪者瞭解自己。

  ( 三) 心理諮詢師要為來訪者踐行心理諮詢理念做出表率

  心理諮詢不僅僅是透過某一門技術、某一理論為來訪者提供幫助,更是一種生活理念、生存哲學的傳遞。來訪者正是透過心理諮詢師來學習這種理念、哲學的。如果在諮詢室以外,心理諮詢師本人無法做到知行合一,又怎麼能讓來訪者學會這些理念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心理諮詢不僅幫助來訪者解決過去的問題,而且要幫助來訪者學會更好的生活。因此,將心理諮詢的諮詢理念、生存哲學應用於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是成為一名優秀心理諮詢師的必經之路。

  ( 四) 心理諮詢師要處理好自身的“未完成情結”

  在心理諮詢師的成長過程中,難免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如果順利解決,並且從中學會克服問題的方法,這就是最佳的個人成長。但是,如果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很可能會給心理諮詢師帶來心結,這些心結凝結起來就成為了心理諮詢師的“未完成情結”(unfinished complex)。“未完成情結”往往會導致心理諮詢師產生悔恨、痛苦、焦慮、悲傷等負面情緒,這些消極情緒往往徘徊在潛意識中,會被不自覺帶入諮詢工作中,影響諮詢效果。“未完成情結”往往不易被發現且長期存在,直至心理諮詢師發現、勇於面對並且處理好它。如果諮詢師的未完成情結進入來訪者的內心世界,會給諮詢帶來極大的挑戰。比如,諮訪雙方可能會下意識地迴避困難,妨礙雙方進行有效的接觸。因此,心理諮詢師必須高度重視個人成長中的“未完成情結”.

  ( 五) 心理諮詢師透過自我探索獲得個人成長是必經之路

  任何一個問題的諮詢,或多或少都涉及自我意識的主題。如果心理諮詢師本人首先不經歷這個過程,便無法知道這個過程會產生什麼。在變化的過程中,心理諮詢師要分清楚哪些因素可以促進諮詢,哪些因素會阻礙諮詢。有了這樣的經驗,心理諮詢師在為來訪者提供幫助時便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三、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的途徑

  如前所述,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心理諮詢師必須高度認識到個人成長對職業生涯、個人成就的重要意義,並致力於掌握科學方式,透過最佳途徑,有目的地、分步驟地實現個人成長。個人成長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產生在工作、生活的各個細節。但是由於心理諮詢工作的特殊性,心理諮詢師的個人成長也顯得更為專業。具體來說,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的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 一) 個人體驗諮詢

  個人體驗諮詢指心理諮詢師本人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 或督導) 並在對方的跟蹤下開展長期的、固定的心理諮詢。心理諮詢幫助人調整心理狀態,恢復正常的、健康的生活的職業。心理諮詢師為來訪者提供心理幫助服務,心理諮詢師本人首先就要體驗諮詢,即心理諮詢師首先變成來訪者,在另一個心理諮詢師( 或督導) 的幫助下,體驗心理諮詢給自己帶來的變化。並且在體驗諮詢的過程中,心理諮詢師客觀地瞭解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與弊端,進而在自己的諮詢過程中做到揚長避短,更好地為來訪者提供服務。選擇這種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諮訪關係的設定上,依舊只是而且只能是心理諮詢師與來訪者的關係。這樣做的目的與常規的心理諮詢是相同的道理。第二,挑選合適的心理諮詢師( 或督導) ,選擇合適的心理諮詢師( 或督導) 時尤其要注意個人的諮詢風格、理念等方面的匹配。第三,最為關鍵也是最為重要的,相匹配的心理諮詢師能夠為自己提供長期的、固定的心理諮詢。頻繁更換心理諮詢師( 或督導) 或只進行數量有限的幾次心理諮詢都是欠妥當的。

  ( 二) 參加成長小組

  成長小組是團體心理諮詢師透過團體諮詢進行個人成長的途徑。成長小組與個人體驗諮詢的最大不同是,成長小組是由多個成員組成一個有著類似任務的團體,透過團體活動、互相分享的方法來實現個人成長。成長小組中最寶貴的資源不再只是某一個心理諮詢師( 或督導) 的方法、經驗,而是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組內成員是彼此最好的資源。透過組內成員的互動,清晰地看到日常人際中的自己以及互動模式,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安全地嘗試新的互動模式。另外,組內成員都是獨特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資源。組內成員可以互為“鏡子”,從組內成員身上看到不同的思維品質、看待問題的角度。再次,組內成員在不批評、不指責的氛圍內,以陪伴、支援的方式幫助每一個組內成員探索自己,以此看到更全面、更深入、更客觀的自我層面。透過小組活動,心理諮詢師對自我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因此,個人成長也會越來越多。

  ( 三) 自我反思

  在對心理諮詢師的人格 特徵的調 查研 究 表明[4],心理諮詢師應該不斷沉思、分析和反省自我,不斷內觀自己的動機、情緒、慾望和行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這一點也特別符合對心理諮詢師的要求。心理諮詢師的工作就是解決來訪者的困惑和問題,而這一任務正是透過心理學的原理、技巧來達成的。如果心理諮詢師不能透過專業技巧處理好自己的'問題,就很難將諮詢的技巧、態度遷移到來訪者身上。著名的心理諮詢師曾說過,我始終相信,如果心理諮詢師打不開自身心靈的門窗,就很難幫助來訪者開啟他們心靈的門窗; 如果自己不敢正視自己,又怎麼幫助別人正視問題? 截止目前,越來越多的心理諮詢師開始認同心理諮詢的理念往往是人生哲學。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利用某一種方法進行諮詢,實質是心理諮詢師將自己的人生哲學與來訪者進行互動。

  ( 四) 拓展生命間接經驗

  從重要他人的閱歷、生命中獲得間接體驗,也是心理諮詢師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心理諮詢師在陪伴身邊重要他人生活中的一些關鍵時刻,都可能使自己產生頓悟。而這些頓悟往往都將成為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的寶貴材料和豐富的資源。另外一種重要的間接自我成長方式是透過文學、作品、藝術、諮詢案例等作品拓展自己的生命體驗。一部好的作品並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故事,其背後必有透過人物形象呈現出獨特的、對生活有特定啟發的處世理念與態度,這必將引起個體對自我的反思與探索。

  ( 五) 督導與再學習

  重視督導與再學習是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非常關鍵的途徑。心理諮詢師的個人成長離不開長期、穩定的督導和再學習,定期的督導和再學習不僅有利於心理諮詢師的個人成長,也能提高諮詢效果,並防止問題的進一步發生。在心理諮詢師的個人成長過程中,即使是非常優秀的心理諮詢師,也會在實際工作碰到內心衝突或棘手的案例。如果是自己單獨無法勝任,最好的方式就是尋求專業的督導幫助。在實際諮詢工作要不斷學習,積累諮詢經驗,注意對諮詢經驗的總結和提升。勇於面對失敗的諮詢,並從中學習到經驗。

  所有的成長方式目標是瞭解自己,提升自我,促使心理諮詢師活在當下。作為一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瞭解自我不僅對自己生活、工作大有裨益,更對心理諮詢工作有著獨特的意義。只有在心理諮詢師自我獲得了提高之後,才能夠把自己的成長體會有效傳遞給來訪者。這時,心理諮詢師能走多遠就能帶領來訪者走多遠。同時,心理諮詢師本人就是提高諮詢效果最好的、最重要的工具。

  總之,在心理諮詢師的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僅要重視諮詢技能、理論知識、經驗技巧,還要努力做好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的目標。在實際工作中,心理諮詢師要透過各種途徑加強自身成長,尤其要重視個人在哲學層次上的成長,這種生命體驗對心理諮詢師的日常諮詢有著不可忽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心理諮詢師應重視個人成長,並在實際諮詢中為來訪者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最終促進來訪者的終極成長。

  參考文獻:

  [1]Appell M L. Sel-understanding for the Guidance Counselor[J]. Personnel and Guidanee Jounral,1963,42:143 - 148.

  [2]Arkhoff A,et al. Psychology and Personal Growth[M]. Bos-ton,MA:Simon & Schuster,1993:278

  [3]伊 根。高明的助人者[M].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198 - 202.

  [4]李 強,許 丹,高文珺。心理諮詢師報考者個人經歷的質性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8,22(2) :152 -156.

  [5]安 芹,賈曉明,尹海蘭。高校心理諮詢師的專業能力及專業發展[J].心理科學,2011,34(2) :451 - 455.

  [6]李 強,許 丹。心理諮詢師從業初始動機個案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07,15(2) :205 - 208.

  [7]周 圍,趙 霞。學校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的調查研究[J].南通大學學報 ( 教育科學版) ,2009,25(4) :43 -46.

  [8]陳 虹,葉一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勝任力探析[J].教育評論,2006(1) :78 - 81.

  [9]張小喬。心理諮詢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 中國人民出版社,1998:46 - 51.

  [10]李 強,許 丹,高文珺,等。成為心理治療師的影響因素(IBT) 問卷的初步修訂[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0,18(4) :434 - 438.

  [11]Wagoner D,Wijekumar K. Improving self-awareness of nu-trition and lifestyle practices through on-line journaling[J]. 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Behavior,2007,36(4) :211 - 21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