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心理教育初探論文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心理教育初探論文

  [摘要]語文是展示心靈的學科,基於這個平臺開展心理教育,使教育的功能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就要轉變觀念,挖掘出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去感染學生,開導學生,使其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語文;轉變觀念;心理健康

  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承載著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重任。語文教師應在課堂上要展示出學科魅力,利用平等的對話和交流環境,促進課堂和諧發展。同時轉變教育觀念,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積極疏導學生不良的心理情緒,有目的地進行個別開導,促使學生能夠積極、樂觀、健康地成長。

  一、轉變教育觀念,奠定基礎

  素質教育實施以來,學生的主體性備受關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沒有交流就沒有語文學科的發展;沒有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就沒有平等關係的體驗。只有讓學生在師生關係中感受到一種平等、一種理解和尊重,教師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才能做到水到渠成。例如,在《紫藤蘿瀑布》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定問題:“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你能清晰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頑強麼?下面我先和同學們來講一講關於身邊真實的故事好嗎?……”教師先講述宗璞以及她的弟弟身患絕症的故事,讓學生感受生活的不幸,接下來再讓學生講述身邊的故事,教師認真傾聽。在這樣和諧的教學氛圍中,走進這一課的學習,將會讓學生對生命產生新的認識,懂得了自身存在的價值,懂得了要積極地面對生活,懂得了社會上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幸與不幸,要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難。學生這樣的收穫,都是教師為他們建立的課堂環境衍生出來的。教師課堂觀念、地位的轉變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每堂語文課,教師都應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溝通,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內心充滿陽光。

  二、挖掘教育因素,培養品質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不乏情真意切的、充滿著正能量的文章,教師要充分地挖掘出這些正面因素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讓他們在人生道路上不斷前行,讓真善美不斷地影響他們的思想。文章中那些堅貞的、積極的、樂觀的人生態度和處事方法等將是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疏導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在自主的課堂中發現它們,感受它們,學習它們,讓它們不斷驅散學生內心的陰霾,讓學生能在陽光下健康成長。例如《再塑生命的人》這一課的教學,很能激勵學生。海倫凱勒,一個盲聾孩子,最終獲得非凡的成就,她的成功除了碰上教育有方的莎莉文老師,靠的是什麼呢?我設定了若干環節讓學生體驗、討論和感悟。課前,我讓學生用紅領巾蒙上眼睛在黑板和草稿紙上寫“我什麼也看不見,我很難過”。然後,讓學生捂緊耳朵“聽”同學和老師講話……學生看著黑板上重重疊疊的“字”,“聽”不到同學和老師說什麼的時候,他們真的感到了難過。我又順勢設定了一個關於心理健康的問題:“在面對自己成績的時候,是不斷地超越還是安於現狀,甚至自暴自棄?”與海倫凱勒相比,我們是一個健康人,我們有什麼理由甘於墮落?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指引下,逐漸明白了堅持和麵對困難的重要意義。教材中有著心理教育豐富的食糧,教師要不斷地挖掘出這些精神因素並加以拓展,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真正地受到教育,獲得啟示,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搭建作文平臺,開啟心靈

  初中時期是一個很特殊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極易受到社會外界因素的干擾,而且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成熟,在這個時期面對著升學、早戀、攀比等各種情緒上的壓力,心理問題是極其容易出現的。他們的傾訴物件往往不會選擇家長和老師,當然有的時候也不會選擇自己的同學,而久而久之,這些壓抑在心中的苦悶便無從排解,從而形成心理詬病,且治療起來不是那麼容易。作文教學是一個不錯的平臺,可以幫學生建立一個心靈交織的紐帶。例如,在作文教學中,我往往會選擇一些易於瞭解學生心理的話題讓他們習作,滿足他們傾訴的`慾望。比如,面對剛升入初中的學生,我曾以“轉折”為話題佈置過一篇作文。一個學生在作文中寫道:“……我告別了童年最要好的小夥伴;告別了度過六年美好時光的校園……上初中了,意味著人生的一次轉折,開啟了一段新的旅程,可是,一個月過去了,我卻容不進我所在的班集體,我該怎麼辦呢?……”如果不是作文,我也許很久也不會知道這個孩子心裡想什麼。但是,在他的作文中我看到了,他完全沉浸於童年的美好時光,留戀曾經的人和往事,而不能融入現在所在的班級。寫作文的時候,他毫無顧忌地宣洩了內心的情感,把淤積心中已久的話語在文章中傾瀉而出。於是我找到了他,並對其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幫他走出過去,面對現在。慢慢地,他融入了這個班級中,不再產生偏激思想,和班裡的同學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作文教學是與學生心靈進行對話的視窗,教師要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潤澤學生的心靈,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並及時疏導,使學生走過迷茫的青春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