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成本法核算體系的構建的大學優秀論文

作業成本法核算體系的構建的大學優秀論文

  一、作業成本法的內涵

  (一) 作業成本法的內涵

  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縮寫 ABC),即基於作業的成本計算法,是指以作業為間接費用歸集物件,透過資源動因的確認、計量,歸集資源費用到作業上,再透過作業動因的確認計量,歸集作業成本到產品或顧客上去的間接費用分配方法。

  (二) 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的區別

  1. 成本核算方法的變革。作業成本核算依據成本發生的動因來分配成本,實際上把傳統成本核算的單一要素分配,根據成本發生的前因後果變成多要素分配,避免了成本扭曲。

  2. 成本控制方法的變化。傳統成本管理主要根據標準成本來控制產品成本。作業成本管理控制的重點在於作業,透過作業成本計算提供的資訊,發現改善的機會。這種改善是持續的,並無一個確定的終點。

  3. 成本管理的範圍。傳統成本管理只注重產品生產階段的成本管理。作業成本管理既可以控制生產階段的成本,也可以對一銷售、售後階段進行成本管理,還可以對產品設計階段進行管理,是全面、全方位的成本管理。

  二、現行成本核算的問題

  (一) 成本核算範圍狹窄

  知識資源已成為生產要素的主要因素,因而知識資源的消耗理所當然地應成為產品成本的構成部分,而現行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都將無形資產的價值攤入管理費用,沒有記入產品成本。這顯然已不符合知識經濟下成本的內涵,因此,如何完整地核算國有企業的無形資產,並將其價值記入產品成本將是成本會計的緊迫課題;同時,在知識經濟社會中,創造發明知識、掌握和使用知識的人力資源的價值也應是成本核算涉及的物件;知識經濟時代的國有企業勞動主體是智力勞動,智力勞動的知識價值如何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應是該時代成本核算的重要內容。

  (二) 成本資訊的嚴重失真

  成本資訊是指國有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出、傳遞或取得的反映生產經營過程中產供銷耗費情況的成本資料和成本資料。成本資訊是成本核算的依據,它可以控制和考核生產經營的經濟效益,可以用來制訂計劃、預算和長短期的經營決策,對於國有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成本資訊在現代化國有企業管理中已經越來越重要。傳統的成本核算系統是建立在"業務量是影響成本的唯一因素"的假定基礎之上的,這就將成本核算過程過分簡單化了。

  (三) 成本核算方法簡單

  1. 國有企業的技術水平制約了成本的降低

  技術水平的高低對降低成本有著直接影響。技術開發往往減少本期利潤,但不一定能增加經理任期內的利潤,指望經理接受一種減少其任期內的利潤但增加其繼任者業績的技術創新方案是不現實的。

  2. 選用的材料分配方法不恰當

  在實際成本法下計算發出材料成本,48% 的國有企業用加權平均法,只有5.3% 的國有企業用後進先出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實際成本法核算材料,適用於規模較小、材料品種簡單、未採用電子計算機處理日常核算的國有企業。計劃成本法核算材料的適用條件則與之相反,而且計劃成本法核算與市場調控的要求相適應。物價上漲用後進先出法計算出的發出和結存材料成本符合謹慎原則,移動加權平均法較之加權平均法更利於材料的日常控制。

  三、作業成本法核算體系構建

  (一) 作業成本法核算要素

  確定作業成本法的範圍要素。從時間範圍來看,首先要根據國有企業的實際能力來確定實施作業成本法的產品的所屬會計期間。如果能力允許國有企業可以每個月都對當月產品的作業成本進行核算,國有企業可以每個季度進行一次作業成本的計算在實施的初期,甚至可以半年末或年末進行一次作業成本計算,分析產品作業成本與現有成本核算方法下的成本差異。

  從作業內容要素上看,應確定作業成本所含的核算內容。在作業成本法實施的初期,考慮到國有企業實際操作的困難問題以及與現有財務會計制度的統一問題,作業成本法的實施可以先以傳統成本法下的製造成本作為作業成本的計算內容。而對於一些比較難以量化的費用比如設計費用、實驗費用、可追溯的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等可以在作業成本法的進一步推廣過程中再考慮。

  從成本核算的空間要素來看,在作業成本實施初期,為了使得國有企業員工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國有企業可以先選取一個比較典型的車間或產品生產線進行產品作業成本的核算。可以採取先易後難的策略,先對生產工藝比較穩定的車間或者部門採用作業成本核算,逐步推廣到國有企業其他部門。也可以採用先主後次的策略,先對佔國有企業生產經營比較最重要的部門開始,對其實施作業成本核算,穩定後再推廣到其他次要部門。

  (二) 作業成本法核算體系構建的原則

  1. 成本效益的原則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到成本和成本所能帶來的效益,在作業成本核算系統的設計過程中就始終要考慮到這個問題,在選擇作業中心的時候要時刻注意成本效益的原則,避免為了片面的追求核算結果的精確性而不考慮經濟性。

  2. 簡單易行的原則

  作業成本核算的原理並不複雜,思路也很明確,但是相對於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其所需要的資料量和核算步驟要複雜的多。這樣作業成本核算系統的設計必須簡單易行,對於而要作業判斷選擇的地方,定要給出簡潔明晰的標準,避免因操作人員的判斷失誤導致最終計算結果的偏差。

  3. 系統柔性和穩定性相結合的原則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國有企業為了適應其所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必將會根據市場情況和自身的經營情況適時的調整自己的經營戰略和經營方式。這樣,國有企業的產品線和組織結構就會發生一些變化。這就需要我們的作業成本核算系統在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國有企業將來可能會發生的變化,並且說明在各種可能的情況發生時作業成本核算系統需要做出何種相應的變化。

  四、作業成本核算處理程式的構建

  (一) 成本計算物件的確定

  作業成本核算體系下的成本計算物件是指需要對其資源消耗價值進行成本計量和分配的專案。根據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以最終產品作為成本計算物件體現了國有企業成本核算的最終目標,對產品成本的核算應按照作業的劃分開立產品作業成本計算單,將各項作業消耗的資源價值轉入所服務的作業中,進而轉入到產品,形成產品成本。

  (二) 成本專案的確定

  根據作業消耗資源的情況,將國有企業生產產品所發生的資源費用以作業為基本單位進行歸集和計量,所得作業消耗資源的成本就是作業成本。根據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對產品進行成本核算,應首先對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作業的劃分,為了反映產品生產對其生產過程的消耗情況,應以所劃分的作業為物件,確定產品的'作業成本專案。透過作業成本專案,可以反映產品生產所經過的作業及對作業的消耗情況,有利於國有企業對作業的消耗情況進行分析,為降低產品成本,最佳化作業鏈提供依據。作業成本專案是作業成本核算體系中反映產品成本的主要成本專案,因此在對內提供產品成本報表時,以作業成本專案作為產品成本的主要反映專案。

  (三) 成本流程的構建

  根據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產品,產品的成本來源於產品形成所消耗的作業,而作業的發生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資源。由於作業的發生要消耗一定的資源,所以資源成本的產生與作業的發生是緊密聯絡的,當把作業消耗的資源費用以作業為單位歸集起來,就是將資源成本轉移給作業,形成作業成本;產品消耗作業,也就是消耗作業發生而耗費的資源,就是將作業成本分配到產品中,形成產品成本。總之,作業消耗資源,資源成本轉移到作業中形成作業成本;產品消耗作業,則作業成本轉移到產品中形成產品成本。

  (四) 作業成本歸集和分配方式的構建

  產品的成本流程將產品成本計算過程分為兩個步驟,它們是作業成本的歸集和作業成本到產品中的分配,因此,作業成本核算體系下的產品成本計算過程實際上就是作業成本歸集和分配的過程。作業成本的歸集是指以所劃分的作業為基本單位,負責收集相關資源費用的成本資料。在這一過程中,若某項資源費用根據資源耗費的特點可以從發生區域上劃分為各作業所耗,則可直接計入各作業,形成各作業的成本元素。作業成本的分配是指將作業歸集的資源費用(間接資源成本)分配給最終成本計算物件(產品)的過程,這一分配過程需要以適當的作業動因作為成本分配基礎。

  (五) 作業成本核算程式的構建

  作業成本核算體系下作業成本歸集和分配是以作業為基礎進行的,換句話說,就是以作業為核算範圍,進行資源成本、作業成本和產品成本的核算。根據作業成本法基本原理,以作業為基礎進行作業成本歸集和分配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一是作業消耗資源的核算,二是產品消耗作業的核算。

  五、結論

  國有企業經營決策的正確與否取決於包括成本在內資訊的完備與準確與否。因此,成本的正確性、及時性、相關性是決定國有企業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由於作業成本法突破了傳統成本法的侷限性,是一種建立在全新理論上的更為客觀準確的成本計算方法,那麼,一種新的成本計算方法必然要求與之相適應的成本核算體系。建立國有企業的ABC成本核算體系,是國有企業實踐作業成本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林萬祥。 成本論,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1:24.

  [2] 趙曉巍。 企業的成本核算管理分析, 中國集體經濟, 2007(2):45~46.

  [3] 欒慶偉。 成本管理新模式,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1:67.

  [4] 王寧。 現代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探討, 會計之友, 2007(5):37~38.

  [5] 於富生。 作業成本計算與控制, 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54.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