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的主題論文

地理研究的主題論文

  地理方面的研究對於地理學科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地理研究的主題論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地理研究的主題論文一

  在地理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越來越滿足不了社會的發展,上課質量也越來越不高,很多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將更多的教學方法融入了教學之中。而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這個方法不僅有利於學生快速掌握知識,而且使地理知識更形象化,更加具體,不再是那麼的枯燥無味,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達到了教學的目的。所以說教師要在教學中很好的運用比較法。地理是一門很大的課程,裡面有著極其豐富的地域知識,人文知識,不同地域的氣候以及山川河流如何形成的,以及行星,地球,太陽又是如何運轉的,還有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等等一些知識,其實這些知識是最基本的,會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到很廣泛的運用。但是有些學生會感覺地理很難理解,它的一些概念很抽象,不容易想象,在以前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的效率很低,而且一節課下來,吸收的知識也是很少,這樣長期下來,會很大的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也會給教學目標造成阻礙。現在很多教師已經採用了地理比較法進行講解,這樣化具體為形象,透過比較,也能讓學生更容易的記住新學的知識和複習以前學過的知識,這樣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好的貫徹了學習目標。

  一、地理比較法在地理教材中的統計

  在高中地理教材裡大約90%都是適合運用比較法去教學的,可見這一方法的重要性。據不完全統計,在高中教材裡8個單元53節內容96個知識點適合運用地理比較法去給學生講述知識。但是有的教師對這一方法沒有進行合理的運用,沒有讓學生更好的透過地理比較法去吸收知識。像教材中的亞熱帶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這就可以運用比較法去學習,這樣不僅學習了一個氣候,兩個氣候共同的進行了學習,而且這樣記憶力還更牢固,在比較法的時候,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較能力,更好的提升了學生的全面素質。所以,教師要合理的運用地理比較法來教授知識,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地理比較法在教材中的不同體現

  2.1不同概念之間的比較

  我們都知道,地理學習中有很多種名詞解釋,定義比較長,不容易理解。大多數學生學習的方法就是死記硬背,只要記住了就行,但是這種方法往往比較記得快,忘的也快,所以這根本達不到學習的效果,在考試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感覺只是有印象,但是卻想不起來。這就是死記硬背的效果。所以教師在講這一塊知識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採用概念比較法,進行概念與概念之間的比較,把兩個概念同時列舉出來,進行對比,讓學生自主的說出他們之間的相同的和不同點,這樣一目瞭然。比如在學習氣候時,教師在講溫帶季風和熱帶季風的時候進行類比,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形成原因和相同點、不同點。這時學生就會自己去找課本上的知識,學生回答:熱帶季風形成原因:一是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二是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溫帶季風形成原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老師表示贊同,繼續問其他問題,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又是什麼?學生繼續尋找答案,開始回答相同點:冬季風都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產生的。不同點:熱帶季風的夏季風是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造成的,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成西南季風形成的;溫帶季風氣候的夏季風就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產生的。教師給予贊同。這就是一次小小的互動,但是透過比較法很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去發現它們之間的差異,在這個過程中,訓練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積極參與能力,這樣學習的知識是很快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這就是不同的概念之間的比較法,有很大的益處。

  2.2同一知識類之間的比較

  在地理學習中,不同的知識又具有相同點,比如被不同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發展所影響所形成的區域也不同,但這些區域又有相同點,所以教師在講這一模組的內容時,應該運用同類比較法,把相同的知識點加以連線,形成知識輪廓,這樣會更容易的讓學生進行理解。再比如,講一些天氣,氣候的時候,不同類別的知識點,但是不同之間又有很多的相似點,教師可以將同一經度的氣候進行比較,這樣學生不僅學習了一個氣候,同一經度上的氣候他們都瞭解了,這樣學習的知識更加系統,形成了更加直觀的記憶。

  2.3運用圖形進行比較

  在地理學習中,我們應該知道圖形是最直觀、最形象的展示,所以運用圖形比較法在地理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對於兩個地區的降水量的不同的時候,這時就可以透過圖形展示出來,這樣更形象,更直觀,這樣省去了枯燥無味的語言描述。例如在學習農業區位的選擇這一課的內容的時候,課文中有對比泰國湄南河平原水稻的種植與澳大利亞牧場的插圖,為了使學生更加直觀的看到,教師可以課下製作一些動態影象課件,利用投影儀去給學生進行播放,這樣會更好的展示了這兩個地區不同的地理環境,很具有動態感。這樣一來,為什麼在湄南河平原種植水稻很容易解答。課件以動態影象的方式展示了湄南河的地理特徵和氣候環境,而且還有該地區人口稠密,它地處平原,平時雨水豐富,地形寬闊但是很平,所以它是適合種植水稻的。相反,澳大利亞種植牧場,因為澳大利亞屬於草原氣候,比起水稻種植業,更適合發展牧業。學生便會對這些知識一目瞭然,而且還更深入的瞭解了兩種不同的氣候。運用圖形比較,使地理知識更加的容易理解,而且學習知識更加的有效率,讓學生看圖的同時讓他們進行思考,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如何更好地應用地理比較法

  第一,地理比較法不是單一的,地理比較法有多種,不可單一的應用一種比較法,就像在應用概念之間的對比的時候,也可以穿插圖形之間的對比,用多種對比去學習知識,這樣效率會更加最大化。要最大的應用比較法,這也是需要教師在課前準備充分的,備好課程或者是做好一些課件,這是需要提前做好的。第二,教師要做好去引導學生。在教師用比較法

  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不能單單的只會一個,讓學生自主的去思考,去學會用比較法學習其他的章節,這樣才是學以致用,達到學習的目的。比如在學習氣候的時候,講到熱帶氣候的時候,去詢問學生:這個氣候與哪個氣候類似,但是又有不同?這樣學生就會努力思考,然後自己去尋找答案,用教師自己的思路去引導學生,這樣學生回答後教師予以肯定。久而久之,學生會漸漸形成運用比較法的意識,得到了更好的學習技巧。地理比較法不僅是教師所教的方法,學生更要學會,更要領悟其中的真理和意義。學會了地理比較法,能更好的學習地理基本知識,對地理中的資料,區域,氣候和不同特點進行比較,找出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而且對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觀察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四、結語

  地理比較法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也是一個比較先進的方法,這是很多教師鑽研出來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在地理教學中合理的應用它,把不同的知識進行對比,運用圖形,概念,同類別對比法進行講解知識,讓地理知識變得更加容易的理解,更加形象,更加具體,更大效率的學習課本知識,達到高中地理教學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更好的領會這個方法,不僅在學習中運用,還要會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這才是教學的目的所在。

  地理研究的主題論文二

  【摘要】:

  在高速公路的建設與使用過程中,往往因前期工程地質情況瞭解不足,未能採取科學、合理的手段進行處理,導致發生路基不均勻沉降,橋樑倒塌,隧道塌方等病害,甚至出現人員傷亡。因此,應加大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監管力度,加強地質勘察監管經驗總結,有效消除安全隱患,進而提高高速公路的建設水平與質量。

  【關鍵詞】:

  工程地質勘察;監管;經驗總結

  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工程地質勘察不僅是公路設計與建設的必備條件,也是道路安全行駛的重要保障。地質勘察將為設計部門提供真實的工程地質資料,以便正確、合理、經濟的設計高速公路,更為施工提供了最為有力的支援,因而,應確保地質勘查資料的.準確性與真實性,也應具備解決突發事件的能力。

  一、地質勘察監管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有些設計部門為了節約資金,趕搶進度,減少了勘察工作量,這勢必造成因工作量過少而不能真正揭露不良工程地質問題或不能全面查明工程地質條件的現象。如果在施工中能夠及時發現相關不良地質問題,還可採取補就措施,但仍存在設計變更、造價增加或工期延誤等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必定給公路建設帶來安全隱患,造成不良後果。因此,加大工程地質勘查的監管力度,加強地質勘查監管經驗總結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監管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監管工作的主要內容

  本文依託廣西來賓至馬山、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在建專案,路線全長201.137km。該區主要有岩溶峰叢窪地、剝蝕殘丘和侵蝕堆積河流階地等地質地貌。地質勘察中,採用了地質調繪、鑽探、標準貫入、動力觸探、室內試驗及水質分析等綜合勘察試驗手段,獲取了合理的地質資料。透過分析內業與外業中遇到的問題,總結了以下地質勘查監管經驗。

  1.儘快確定工程地質勘查方法;

  2.現場踏勘,檢查裝置與人員到位情況;

  3.核實設計資料與現場地質的一致性;

  4.跟蹤工作進度,檢查工作計劃及完成情況;

  5.檢查重點工程與問題工點,核實完成的數量與質量,並驗證是否滿足規範要求;

  6.加強安全意識,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7.組織外業驗收;

  8.積極排查施工階段遇到的地質問題。

  (二)監管工作

  1.要求勘察單位儘快確定工作方法。

  要求勘探單位儘快確定工點相應的地質條件,及勘探的方式方法。

  2.要求設計單位儘快完成相關的地質勘察設計資料(包括鑽探布孔圖),為後續開展設計的路基、橋涵和隧道等公路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往往由於設計單位未能按時完成孔位佈置圖,直接影響到孔位部置、孔位測量放樣沒有開展,導致鑽探進度緩慢。故要求設計單位保質保量完成相關勘探資料。

  3.現場勘察地形地貌。

  實地考察,瞭解道路及沿線的地形地貌,重點檢視擬建構造物的地質情況。透過掌握現場實際情況,為後續展開的勘察工作做準備。

  4.親赴現場檢查,確認勘探單位如期推進地質勘探工作,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1)檢查勘探單位的人員進場情況,與機械的到位情況,確保工作正常運轉。

  勘探裝置與技術人員的進場,往往受人員、技術力量及籌備工作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因此要求勘探單位提前進場,以便工作及時順利開展,為工程推進贏得時間。

  (2)監督勘探單位工作的質量與數量,並敦促勘探單位確保工作進度。

  為加快鑽孔進度,勘探單位通常未能按照逐樁鑽孔的要求開展作業面,而是採取先完成控制性鑽孔,待控制性點完成後,進行返補鑽孔。但這樣會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及時間,且往往受工期的限制未能進行。

  (3)檢查現場人員與裝置的安全問題。

  勘探現場不僅要保證進度,更重要的是在保證工作進度的同時,確保人員與裝置安全。有些單位往往放鬆了安全管理,忘記了安全責任重於泰山的工作準繩。在追趕工程進度的時候,沒有將安全生產責任落到實處,沒能採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以至於常常遺留諸多安全隱患,導致事故頻頻發生。例如:現場勘探人員的休息點安置在公路邊,且沒能採取一定安全警戒與防護措施,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4)對現場工點進行實地勘查,並輔以相應材料備案,以便日後核對。

  記錄現場勘探情況,甚至拍照、錄影備案,以便日後核對勘探單位提交的結果,驗證勘探結果是否屬實。

  5.針對高邊坡、深挖路塹、橋涵隧道等結構物、不良地質及特殊巖性土等特殊工點應進行重點排查,加大監察力度。

  陡峭段高邊坡由於裝置難於架設,程序可能會受到影響,但要求設計單位加大監察力度,做好相應的地勘資料,真實無誤的反應現場地質情況,並確保現場安全作業。

  6.要求勘探單位提交階段性的工作計劃,並以周、月為週期進行工作總結。

  7.檢查是否按照計劃按時完成,並查明未完成的原因。

  8.監管單位積極參與現場協調工作,配合勘探單位正常開展工作。

  (1)監管單位應積極參與勘探單位和村民之間的協調工作,使勘探單位儘快擺脫不利局面,減小對進度的影響。

  (2)積極協調通訊部門及其他的涉農問題,減少對進度的影響;

  9.對考慮不足的地方,要求設計單位進一步最佳化地勘方案,補充地勘成果。

  10.對提交的地質勘查資料進行外業驗收。

  檢查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召開工程地質勘察外業驗收評審會議,要求設計單位提交會議彙報材料及自檢報告。

  (2)要求資料內容齊全,工作量滿足合同要求;

  (3)佈設與鑽探方法科學、合理;鑽探型別齊全;

  (4)鑽探的數量與密度滿足規範要求;

  (5)要求地質勘查與設計檔案緊密掛鉤;

  (6)現場問題工點備案資料,在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中有所體現,且逐一對應,要求處理方法合理;

  (7)針對特殊工點(軟圖路基、高邊坡、深挖路塹、取(棄)土場、採空區、地下河、橋樑與隧道等)進行現場抽查;透過現場核對取樣照片,檢驗鑽芯物理化學性質、現場抽查地質情況等手段,驗證已提交外業資料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8)就專案中存在的問題要求設計單位逐一回復,對未滿足設計要求的要求進行補鑽或相關說明;

  (9)召開工程地質勘察驗收總結會。

  11.施工階段,如現場地質情況與圖紙不符,要求及時補鑽,真實反映現場地質情況,儘快確定處理方案。

  三、結束語

  工程地質勘查是高速公路建設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積極總結工程地質勘查監管經驗,加大勘查監管力度,完善監管措施,能夠有效預防安全隱患,減少工程變更,甚至起到縮短工期的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