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學研究計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學研究計劃
我校從一年級開始各學科全部進入新課程實驗。為確保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順利進行,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強教學研究,使教學研究真正成為推進新課程實驗的有效途徑。現根據上級有關通知的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思路
以新課程理論為指導,以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為重點,以改革課堂教學為突破口, 以抓常規為載體,推進我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 臺階。
二、總體要求
教學研究的目的是推進新課程的實驗的實施。因此,學校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教學研究的立足點必須放在教學和課改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著眼點必須放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切入點必須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卜; 生長點必須放在促進學生髮展和教師自我提升上,努力實現“三個轉移”即:角色轉移,教育管理和教研人員要轉變角色,深入課改一線,和教師打成一片,成為新課程實驗的參與者、組織者、服務者,成為教學研究的幫助者、實踐者:重點轉移,把學校工作重點真正轉移到新課程實驗上: 目標轉移,把教學研究目標轉移到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用科學方法研究新課程改實驗最需解決的問題,驗證新課程標準,紮實推進新課程實驗。在學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領導組和學科指導組的直接領導下,建立一個由校長負總責,分管校長直接抓,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具體抓,層層管理、逐級落實、全員參與的教學研究管理與活動機制,確保新課程教學研究工作落到實處。
三、具體制度
1、設立新課程研討活動日。各教研(備課)組每週安排兩節課時間開展教研活動,主要以“總結、交流、反思本週教學情況,進行課例評析,思考、研討F周教學內容”為重點的教學研討。各教研組活動時要做到:活動有專題、有記錄、有實效。
2、建立新課程實驗課堂教學情況聽課制度。校長、副校長、中層幹部、學科指導組長、副組長採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深入課堂聽課、參與教學研討,進行新課程實驗調研。(學校行政人員、學科指導組正、副組長每週聽課至少2節,學科實驗教師每週互相聽課不少於2節。)
3、積極參加市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組織全體教師積極參加市教育局舉辦的“教育改革創新”論壇,安排好有關人員向學科教師作學科課改或教改專題講座。
4、學校每月召開一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學校的實驗工作,各學科指導組每月舉行一次研討會。
5、實行“五個一”的新課程課堂教學管理,即教師每週做一次教後記、向學校提供一個典型個案,每學期上一節校級以上(含校級)研討課、每人建立一個班級學生成長檔案(對本教學班每位學生透過本學科教學及教師本人的培養,取得的發展進行記錄)、每週提供一個問題(每週向同年級同學科教研組或備課組提供一個本人在實驗教學遇到的值得探討的問題),學校將採取有效方式對“五個一”管理內容進行檢查,並做好檢查記錄及相關資料的`收集。
6、每學期舉辦兩次“教師與骨幹教師(參加各級骨幹教師培訓獲得《合格證書》者)的對話”。
7、開展“優秀教師與新課程同行”活動,組織近5年參加泉州市、省課堂教學評選獲獎者上新課程研討課、或對新課程研討課進行評點。
8、開展課程改革實驗基地校教學開放周活動,每學期一次。
9、學校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教育教學經驗交流”活動,為教師交流經驗、溝通思想、探討問題提供機會。
10、學校每學年開展一次校級學科課改實驗論文評比、一次教學案例交流、一次學科說課比賽;各學科每學期舉行一次學科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從中評選出優秀課例赴市參賽。
11、學校教研組長要做到“五個一”,即每月記錄一個典型案例,每週寫一篇學習筆記,每學期至少做一次校際課改專題講座,每學期至少獨立主持一次課改沙龍活動、寫一份“基地校”新課程實驗情況評價材料。
12、繼續開展“課題研究與實驗”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我校將繼續抓*已有開展的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的各級立項課題的研究與實驗,推動新課程實驗。
四、條件保障
1、政策:建立符合新課程改革實驗的評價、督導機制,制定相應的激勵辦法,以確保實驗工作的順利進行。
2、經費:根據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要求,設立學校課程改革實驗專項教學研究經費,實行專款專用,按需開支,主要用於學校的師資培訓、教育科研、現代教學裝置的配備、編印資料、校本課程的開發等。
3、社會支援:充分發揮學校關工委、家長學校、社群職能部門的作用,廣泛開展宣傳,發動社會各界支援課改,創設濃厚的課改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