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實踐活動論文
寒假實踐活動論文
社會實踐有利於大學生確認適合的職業、為向職場過渡做準備。下面小編整理了寒假實踐活動論文,歡迎大家閱讀!
寒假實踐活動論文一:
經過長途跋涉,我們終於走進了呂梁,走進柳林,也走進了一個陌生的世界。
我對山區的認識是從賀家坡鄉的楊家凹開始的。為了支援我們的活動,縣裡專門派車接送我們,協助我們的工作。
對我來說,兩個月前玩過山車時遊客們的尖叫聲還回蕩在耳邊,今天我們就坐上了名副其實的過山車。黃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嶇迴環外,有平添了幾分艱險。一邊是高山峭壁另一邊就是萬丈深淵。從車窗向下看去,直接就是望不到底的深谷,生與死往往只有一線之隔,一步之差。面對更真實的恐懼,車廂裡的隊員反而呈現了出奇的平靜。不是透過車窗看著遠山,就是直視前方,看著一個又一個必經的險坡。也許人們都再設想我們將要去的楊家凹是什麼樣的,抑或更具使命感的制訂著自己的工作計劃。可以這樣說,對於將要發生的一切,我們一無所知,除了設想還是設想。
而我的思緒仍就停留在剛剛離開的賀家坡。一到賀家坡就聽見孩子們用稚嫩的嗓子不斷的喊著:向來訪者學習!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種久違的親切感頃刻間湧上心頭,好久沒有聽到這樣的聲音,見到這樣的場面了。走過去,只見排成方陣的孩子們穿著不合季節的運動裝,手中舉著彩色的花束、花環,在老師的指揮下有規律的揮動著,汗水不斷地順著臉頰淌下去,一個個神情嚴肅而認真。在鄉領導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賀家坡小學,那裡已經聚集了許多的村民。領導們開了一個簡單的儀式,當時接近中午,烈日當頭,我們這些身著短衣短袖的大學生已經覺得炎熱難耐了,可那些孩子們依然靜靜地,直直地站著,任憑火一般陽光毫無保留地烤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在眼裡痛在心裡,畢竟這一切是由我們造成的,況且他們怯怯而不敢直視的'眼神也是我們所不願見到的。
儀式過後,我們走到他們中間,幫他們脫去那厚重的外衣,讓孩子們也涼快一下。我們的這一舉動消除了我們之間的陌生感和不該有的隔閡,氣氛立刻變的輕鬆起來,不一會兒我們就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這種小小的歡樂漸漸在校園的上空瀰漫開來
楊家凹是我們小分隊進駐的第一個自然村。聽司機師傅說,這還是一個交通相對便利的村子,其他鄰村只能步行去,而且距離都相當的遠。那裡,我們是不能去的。
村民們很早就在村長家等我們了,透過一些簡單而直接的交談,我們瞭解了好多。這裡的家長比我們想象的開通的多,他們普遍意識到教育對孩子的未來有直接的決定作用,一般家庭都會盡最大力量供孩子讀書。
楊家凹已經連續五年大旱了,貧瘠的土地上,本來就不宜種植糧食,而賴以生存的棗樹,長勢也極為可憐,當時已經接近收穫季節,可每棵棗樹的枝條上卻不見結棗,可見今年又將是個歉收年。
這裡的教育水平很落後。教師授課以自己制定的教學計劃和班裡的尖子生的掌握狀況為準,其他大部分學生很難跟上老師的授課進度。落後的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升學率的滯下,這個村應屆生升學率為0,而經過復讀的學生升學率也不過10%,況且是要去柳林一中補習的,在那兒一年下來得花費兩千五百元左右,對於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農民來說,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呀!在本地復讀雖然便宜,但效果很難讓人滿意,據說,有的孩子讀了三年也沒能考上高中。
寒假實踐活動論文二:
寒假的來臨,使我猶豫不定:不知是外出沿海求職還是回家處理瑣事。由於老家的宅基地被別人侵佔了,這才使我回家的慾望更加強烈。這個寒假也讓我收穫頗多
回家那天,我並不是直接回老家,而是先去看望了我的媽媽,因為她生病了,我也好久沒有去看望過媽媽啦,是該看看啦,在哪裡待了幾天,我踏上了去舅舅家的形成,自從我的家庭落魄之後,在外流浪了幾年回來就寄居在舅舅家裡。本來我想著到了舅舅家裡,休息一天就去自己老家處理宅基地的事,又不忍心看著舅舅一個人在家累,就決定等姐姐回來了,我再去,沒幾天,姐姐回到了家裡,她回來的第二天,我待著姐姐的相機就去了我的老家。
到了老家,感覺院子裡空蕩蕩的,原來是有很多年輕人在外工作,不回家過年,然而我在旁邊叔叔家裡落腳之後,去看了下自己的宅基地和拍了一些照片,由於自己身上沒有什麼材料可證明,也沒人幫助下,自己就去當地的政府去諮詢,幸好我讀初中時被村委會委託政府把我安排在敬老院,當時我的表現很好,給他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有個姓房的叔叔幫了我,我很快找到了國土局的相關負責人幫我影印了一份影印件,弄好後就直接回到老家。實踐報告
到家了,找到村委會的人和院子裡年長的人讓他們來坐做下公證人,都到齊了,幾次討論決定:鄰居以先斬後奏的方式由於我不同意,所以他提出的提條件都與以否決,我給他的定義是屬於侵佔他人財產,所提條件應由我提出了,不同意則以法律文書做事就是強行拆除。經過幾次的討論和爭執下,同意了我所提出的條件。
透過這次的事情後,真的讓我成長了很多,也穩中了很多,在也不像以前不懂事的那個我啦,同時也學會了用法律保護自己及自己的一切財產,並看清現實社會複雜變化。
不管在做什麼樣的事情,都要事先考慮清楚之後才能去做,決不能想什麼就去做什麼,還要思考做這件事情意義何在、利害關係和站在別人的角度上去思考些問題,這樣,自己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同時,別人才會與自己交流做朋友。
以前的我,什麼都喜歡和別人分享,有時還愛鬧情緒,但是,現在我不一樣了,學會了什麼事情該說,什麼事情不該說;什麼場合做什麼,什麼場合不該做什麼;什麼樣的人該說什麼樣的話,什麼樣的人不該說什麼樣的話等等。
不管自己什麼樣的地方,或是做某些事情等,都不能去觸犯法律的底線,一旦觸犯了,自己將會是什麼樣,就可想而知;當別人觸犯到我的底線時且超出法律所規定的界限時,自己決不能跟著犯同樣的錯誤,而是要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以及財產安全。同時也要告訴他們,要遵紀守法,不要觸犯法律的底線,因為生命只有一次,應該好好愛惜才是,如果你觸犯了法律,受傷害的不是你一個人,它會是一個家庭,或兩個家庭,或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所以我們要時刻謹記在心,這樣,我們才能或得有價值意義。
現在的社會存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很難分辨出他們是屬於哪一境界,所以,想要在這四種境界中立足,只有不斷的吸取知識的海洋,去擴寬自己的視野,這樣,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那一境界使自己立足於這個社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