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賞《我所看到的中國詩歌教育》
美文欣賞《我所看到的中國詩歌教育》
詩歌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一朵奇葩,其源之遠可追溯至西周時期,其流之長直延續至今日。詩歌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四古、五古、六古、七古、雜古、五絕、七絕、五律、七律、五排、七排、詞和曲等各種形式。然,昔盛而今衰。
我國現在的教育雖然從小學的一年級到高中三年都在給學生講述古詩歌。但是其講述的只是詩歌的字面意思,或者深一點的就是淺析意境,稍做鑑賞。
詩歌就像是一棟樓,詩歌基本作法要求之於詩歌如地基之於整棟樓,樓無地基就沒法建起來,詩歌不懂其作法要求就作不出來。而詩歌意境之於詩歌如樓房裝修之於樓房,如果我們連樓房是怎麼建成的都不懂,還談什麼裝修房子呢?同樣,如果我們連詩歌是怎麼作的都不懂,又談什麼去賞析詩歌呢?現在我們的詩歌教育應試教育程度之深,學生們連什麼叫平仄都不懂,更不知有《白香詞譜》、《平水韻》、《中華新韻》之類的詩詞工具書的存在。
學生的考試當然不會讓你在考場作出一首詩歌來,因為它不像寫作文,要想作出一首好的詩歌,不僅要查詢工具書,更是要花費相當多的精力和時間,“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正說明了這一點。然而,正是因為考試不會考到作詩歌,老師在課堂上便忽略了詩歌作法的講解,忽略了培養學生作詩的興趣。
有的學生讀一首詩歌,覺得很不錯,於是心血來潮,也想想發發牢騷,顯示自己有多文藝,拿起筆來也寫了一首詩歌,然而卻不知自己寫的.非但不是他想要寫的詩歌,就連它是什麼文體都不懂。我有個朋友,他讀了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後覺得很不錯,表情達意,也想寫一首,顯示自己的文藝“曾經相約逛小城,害怕寒風不出門。復約人見人,還言藤繞藤。有心栽花錯,無情流雲過。麗人百遍思,愁腸幾回折”,當其寫完之後,同學們看了都跨他寫的好啊,情感真切啊,諸不知他的這首所謂的“菩薩蠻”不僅押韻不對,格律更是亂七八糟的對不上號。
詩歌的本質乃是歌詞,詩歌詩歌,詩與歌不分家。然詩因何為歌詞,又有幾個人真正去想過,更有幾人懂?詩歌講究押韻,現在多依《平水韻》,少數依《中華新韻》,課堂之上又有幾個老師講解過呢?
我們隨便拿一首七字詩或者五字詩出來,讓一些中學生甚至是大學生辨認其為近體詩還是古體詩,我不敢想象能有幾個人能真真正正的辨得出來。我曾經拿我的一首絕句“清明兄弟聚,祭祖探新春。飲盡千杯醉,應思客遠人”問過我的很多朋友它的文體屬性,結果讓我很是失望,朋友之中多半是高中生和大學生,然卻沒有一個是懂得何為近體何為古體的。
古體詩分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在沒有看到這幾個詞之前,現在的學生有幾個人知道曹操的《觀滄海》是四言古詩,漢代的《古詩十九首》是五言古詩,王維的《田園樂》是六言古詩,曹丕的《燕歌行》是七言古詩,李白的《行路難》是雜言古詩?近體詩作法要求嚴格,有多少學生懂得其限壓平韻呢?又有多少學生懂得其四種基本律體呢?
在這裡並不是我想評價中國教育什麼,只是詩歌教育諸多不當之處,我不得不指出。我希望看到一個名副其實的“詩的國度”,希望我們能夠繼承和發揚我們偉大的詩歌藝術,再創一個唐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