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認數》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認數》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認數》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數》教學設計1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我們班有多少名學生?我們三年級有幾個班?每班人數都差不多,大約共有多少人?(指名說)你知道我們全校大約有多少名學生嗎?

  二、教學新課

  (一)感知“萬”

  1、同學們,你知道這是哪兒嗎?(指名說)

  2、誰來猜一猜這個體育館大約能坐多少人?(讓學生猜一猜)

  師:這個體育館大約能坐一萬人。如果我們全校的學生都去看比賽的話,可以坐得下7個像我們這樣的學校的學生。問:這個體育館大不大啊?

  3、[出示圖]同學們請看,這是一個學校給殘疾人的捐款,你知道他們一共捐了多少錢嗎?(指名說)咱們一起來數一數。

  4、一共有一萬元捐款,那幾個一千是一萬,(生說,師板書)一萬里面有幾個一千?

  5、請同學們摸一摸這張紙,你有什麼感覺?(指名說)那如果一萬張紙疊起來有多高呢?誰來猜一猜?(指名猜)老師這兒有兩包紙,每包五百張,一共一千張,一萬張需要這樣的幾包?咱們用尺來量一量它的厚度。(請學生演示量的過程)得出:大約有10釐米。

  問:一萬張紙要幾個這樣的一千張?(指名說)也就是有幾個10釐米那麼高?得出:大約有1米高。

  6、請同學們用手比劃一下一萬張紙疊起來大約有多高。

  (二)在計數器上認識萬

  1、[出示圖],問:這是多少個小正方體?(指名說)你能在計數器上撥出這個一千嗎?先在小組裡撥一撥。

  2、學生上臺演示是怎樣撥的?

  3問:這個一千該怎麼寫呢?(指名說,師板書)

  4、你還能在計數器上撥出幾個這樣的數,再讀一讀、寫一寫嗎?在小組裡練一練。

  5、他撥的是多少?如果再添上一千是多少呢?你會撥一撥嗎?撥給同桌看一看。

  6、問:你是怎麼撥的?(指名演示撥的過程)那一萬該怎麼寫呢?請你自己寫一寫,(指名板演)

  7、現在為止,我們認識了哪些數位?(學生說,師板書)一起讀數位順序表。

  8、問:從右邊起,第幾位是萬位?這個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

  三、拓展應用

  1、下面我們一起去逛家電城,[出示課件]問:你們看到了哪些家用電器?(指名說)

  2、你想知道每種家用電器的價格嗎?下面我們來玩一個猜價格的遊戲,(學生猜)

  3、現在老師想買一個微波爐和一臺洗衣機,你幫我算一算需要多少錢?(指名算)

  4、你想買什麼呢?讓你的同桌幫你算一算。

  5、如果老師帶了一萬元準備去買一些家用電器,你幫我參謀一下可以買哪些家電呢?(指名說一說)

  6、生活中還有哪些整千數和一萬的例子嗎?(學生說一說)

  7、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自然界中的整千數。

  出示圖片1:①自己讀一讀。②問:讀了以後你想說什麼?③齊讀。

  出示圖片2:①這是哪兒?讀一讀。②你想到了什麼?說給同桌聽一聽。③你能寫出這兩個數嗎?(學生寫一寫)。

  四、小

  今天這節課你認識了什麼?把你的收穫說給小組同學聽一聽。

  《認數》教學設計2

  一、說教材

  《認數》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十單元“認數”86頁至87頁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萬以內的數,並能正確讀、寫和比較萬以內的數的大小的基礎上,教學整萬數的認識。同時這一節的內容為學生繼續學習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以及億以上數的認識作了鋪墊。教材分為三段安排教學內容。第一段,教學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和“千萬”。第二段,教學整萬數的含義及讀寫。第三段,教學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

  二、說教學目標:

  1、憑藉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使學生在認識個級數的基礎上,認識萬級的數,認識記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掌握整萬數的含義和讀、寫的方法。

  2、透過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感受大數目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提高應用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大數目的興趣和認識大數目的自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正確讀、寫整萬數。

  教學難點:瞭解整萬數的含義,感受大數目的數值。

  三、說教法和學法

  由於整萬數相對較大,不便以具體形象的實物進行操作,加上學生已經較多的認數經驗,所以我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採用藉助於直觀教具計數器,幫助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理解每個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並且結合多媒體,展示生活中這樣的大數目,讓學生感受整萬數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同時開展遊戲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在課前我安排學生蒐集生活中的一些大數。讓學生對大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也為新課的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新課匯入時,用課件出示同學們的家鄉——明光市的有關資料,讓學生透過閱讀這些有意義的資料,既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時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

  在學生感受了這些大數後,透過這樣的提問:“二千三百三十五、六十三萬、十九億、三千二百七十,這些數中哪些是你學過的,哪些你沒有學過。那麼你沒有學過的這些數是多少呢?怎麼寫呢?”

  學起于思,透過這樣設疑提問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以便來引入第二環節的教學“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

  學生對於相鄰數位間的進率已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透過計數器一萬一萬地數,從一萬數到十萬,理解10個一萬是十萬;十萬十萬地數,從十萬數到一百萬,理解10個十萬是一百萬;一百萬一百萬地數,理解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透過師生共同合作、探討,認識更大的計數單位,充分體現了知識的一個逐步形成過程,使學生容易接受,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瞭解整萬數的含義,學習寫數、讀數。

  在撥數的基礎上,我再趁勝追擊,讓學生在計數器上分別撥出例題中的三個數,並讓學生充分地說說你能很快撥出這些數的方法是什麼。在學生交流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多少萬就是多少個萬,因此需要在萬級上撥出多少。再讓學生撥好後對照計數器寫一寫,讀一讀,並交流讀、寫的方法,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感悟到,寫數時只要在萬級上寫上多少,而個級上全部是用0補足。

  接著再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透過計數器上的數與所寫的數之間的對應關係,進一步鞏固寫法、讀法。

  3、認識數位順序表

  學生已經有了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的`經驗,可以讓學生直接結合計數器,自己探索寫出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老師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我們習慣採用四位一級的分級方法,讓學生說說:從數位順序表上看,依此有哪些數級?個級有哪些數位?萬級有哪些數位?此時再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請學生讀一讀,然後將每組中的兩個數進行比較,感悟萬級數的讀法與個級數的讀法類似,只要在萬級數的後面讀出“萬”字。

  三、聯絡生活、深化新知

  數學教學要善於走出“書本數學”,迴歸“生活數學”之中。整萬數究竟有多大,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也較難理解,透過讀寫生活中的大數目,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數的讀法和寫法,也初步體會到了整萬數究竟有多大。

  在“想想做做”第4題可以引導學生比較自己熟悉的教室或校園的佔地面積,從而去感受天安門廣場和頤和園實際佔地面積的大小。最後讓學生再次出示課前收集有關大數目的資訊,請學生來讀一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交流情況作出及時評價。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整萬數,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學數學的目的也是為生活服務的。

  四、總結歸納

  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說說你在今天的這節課中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助於知識的積累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由於本人的教學水平有限,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一些不足,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認數》教學設計3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教學千以內數的認識。

  教材分七段安排教學內容:

  第一段,教材第8~10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認、讀、寫整百數和一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

  第二段,教材第11~13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認、讀、寫幾百幾十,口算幾百加幾十及相應的減法;

  第三段,教材第14~16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認、讀、寫幾百幾十幾;

  第四段,教材第17~18頁的練習二,是前三段內容的綜合練習;

  第五段,教材第19~20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第六段,教材第21~22頁的練習三,是千以內數大小比較的練習。

  第七段,教材第23~25頁的複習,是本單元內容的整理與練習。

  二、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讓學生經歷由方塊表示的數算珠表示的數認、讀、寫的過程,在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十進位制計數法的計數特點,掌握讀、寫方法。

  除小棒之外,方塊(小正方體)是學生理解十進位制計數法的另一種好的學具。由10個小方塊拼成一條、10條方塊拼成一板、10板方塊拼成一個大的正方體,不僅能使學生具體感知千以內數的多少,而且也直觀地顯示了十進位制計數法滿十進一的基本特點。算珠表示的數,則介於直觀與抽象之間,說它直觀,每個數位上的數看得見、摸得著;說它抽象,相同顆數的算珠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的數值是不一樣的。藉助這一中介,再進行相應的認、讀、寫的活動,學生的抽象思維便能順利展開,對相應的千以內數的認識也就更加清晰。

  2.重視數(shǔ)數在認數中的作用。

  教材第8頁,在認識整百數時,讓學生藉助方塊圖(或拼成的整板正方體實物),一百一百地數,數到一千;教材第11頁,在認識幾百幾十時,讓學生藉助計數器,一十一十地數,從370數到430,從890數到1000;教材第14頁,在認識幾百幾十幾時,又讓學生藉助計數器,一個一個地數,從598數到611,從988數到1000。這樣的安排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第一,有利於學生從數序的角度豐富對千以內數的認識;第二,有利於學生豐富對一千的認識,逐步形成對一千的良好數感;第三,有利於為進一步學習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提供思考的基礎:甲數和乙數,如果按順序數數,甲數在乙數的前面,則甲數小於乙數,反之,則甲數大於乙數。

  3.選擇豐富的認數素材,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豐富對數的認識,體會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不斷拓寬知識視野。

  教材在選擇認數素材時,既注意了學生熟悉的事物,也注意了學生能夠理解的、感興趣的事物;既強調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又重視學生對未知世界的探究。把素材的趣味性、前瞻性及其數學內涵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具體來說,本單元的認數素材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類:第一,日常生活素材。如書的頁碼、方格紙上每頁的方格數、電錶上的讀數、公路邊的路程提示牌、門牌號碼、腳踏車價格、身高的釐米數等。第二,環保素材。如,我國野生亞洲象的頭數、世界上龜的種類數、我國人工飼養的東北虎的只數等。第三,自然奇觀。如,世界上最大的圓形葉子的直徑、世界上最大的花的直徑、世界上最高植物的高度等。

  4.引導學生根據對數的理解探索有關的口算方法;透過口算進一步鞏固對有關數的理解。

  教材第9頁,在認識整百數後,安排例題教學整百數加整百數的口算,並讓學生在練習中自主探索整百數減整百數的口算方法。教材第13頁,在認識幾百幾十後的想想做做中,先讓學生藉助直觀和對幾百幾十的已有認識探索幾百加幾十以及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再透過適當的練習讓學生掌握口算方法。上述安排,把對數的認識和相關的口算聯絡起來,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也有利於學生在探索和掌握口算方法的過程中加深對整百數和幾百幾十的理解。

  5.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用不同方法比較數的大小。

  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其基本規則與百以數的大小比較是一樣的,都是要從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考慮到新舊知識間的這一內在聯絡,教學時,主要應抓住兩個環節。第一,不出數的大小比較的法則,而是啟發學生聯絡已有的知識經驗,先用不同方法去比較,再在交流中逐步掌握比較方法。如第19頁例題比較312與285的大小的教學,可以啟發學生分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思考:因為312比300多,285比300少,所以312大於285;如果數數的話,312在285後面,所以312比285大;如果在計數器上撥數,312的百位撥3,285的百位撥2,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大於285;把百以內數大於比較的方法進行類推,從最高位開始比,因為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大於285等等。第二,啟發學生用不同方式描述數的大小。如教學第20頁的第3、4、5題時,一方面要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呈現的對數的大小的不同描述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進行有關數的大小比較。

  6.結合認數過程,靈活安排估計。

  對小學生來說,估計是一種需要著力培養的意識,是一種需要逐步掌握的技能,也是一種常用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估計的過程,有時側重對數的大小的判斷,有時側重進行以相應口算為基礎的粗略計算,有時則是為滿足解決問題的需要而採取的一種策略。本單元教材安排的估計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結合數的認識進行的估計。如,第17頁第5題估計哪幾個數比較接近600,把它們圈起來。第二,結合數的大小比較進行的估計。如第22頁第7題,第8題等。第三,結合簡單推理進行的判斷。如,第10頁第6題,第25頁第12、13題等。

  7.透過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鞏固對數的認識。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所學的數的實際應用價值,並在應用中鞏固對數的意義、大小、讀寫方法的認識,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練習裡安排了一定數量的實際問題。如第10頁第7題,以學生非常熟悉的走路上學為題材,讓學生根據已走的米數和還要走的米數,求從家到學校的總米數;根據總米數和已經走的米數,求還要走的米數;根據總米數和還要走的米數,求已經走的米數。學生在解決上述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進一步認識整百數的意義,而且還能體會數量間相依互變的函式關係。又如,第18頁第9題,讓學生根據幾種果樹的棵數解決一些有關的問題,有利於學生在選擇資訊、組合資訊的過程中,培養對數的特點及大小的直覺判斷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