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地勢》教學設計

《我國的地勢》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國的地勢》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的特點及各級階梯的分界線,它們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區。

  過程與方法:

  能夠運用中國地形圖,說出地勢的主要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分析我國地勢的影響,初步樹立因地制宜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分佈和特點。

  難點:我國地勢特徵的影響。

  教學方法 讀圖觀察、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探究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朗誦幾首關於河流流向的詩句: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 《虞美人》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長歌行》

  然後提出問題:我國河流大多自西向東流,你知道為什麼嗎?匯入課題----我國的地勢。

  二、探究我國的地勢特徵

  多媒體展示《中國地形圖》,引導學生觀察長江、黃河的流向。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所以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

  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觀察《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示意圖》和《我國東西向(北緯32°)地形剖面圖》,總結我國的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繼續讀《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示意圖》並提出問題: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依次以哪些山脈為分界線?第二、三級階梯依次以哪些山脈為分界線?

  (回答:地勢一、二階梯以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為分界線;地勢二三階梯以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為分界線)

  教師結合地圖進一步講解每一級階梯的海拔及主要地形。

  三、探究我國地勢的影響。

  結合多媒體資料探究:我國地勢特徵對我國的自然環境要素(氣候、河流)和東西部的交通有什麼影響呢?

  教師分析歸納:

  (1)地勢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洋上的'溼潤氣流(夏季風)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較為豐沛的降水,有利於我國東部廣大地區發展農業生產。

  (2)地勢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難怪古人有詩云:“一江春水向東流”“大江東去”“滾滾江水東逝去”。

  河流從第一級階梯流向第二級階梯,再從第二級階梯流向第三級階梯,落差由大變小、水流由急變緩,水能資源由豐富變貧乏(由大變小)。河流落差大的河段便於人們建設水電站,利用其豐富的水能資源發電,支援工農業生產和改善人民生活條件。

  (3)地勢對交通的影響有兩方面: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經濟聯絡,有利於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西部地區經濟的大開發。另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也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四、小結

  透過以上學習,我們掌握了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徵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我國的地勢自西向東分為三級階梯,這樣的地勢對我國的氣候、河流以及交通都有很大的影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