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鳥》教學反思集合15篇

《珍珠鳥》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珍珠鳥》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珍珠鳥》教學反思1

  《珍珠鳥》是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文旨兼美,我很喜歡這篇文章。所以在教學設計時,主要想讓學生領會文章的主旨,並能賞析文章本身。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告訴我們:“教學不能是講解式的,不應當使學生被動地理解知識,而應當讓學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緒,使自己成為發現者。”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透過課前的預習已經對教材有了必須的認識,並且還有了相當的背景材料,那麼,在課堂上,我就要搭建互動性的展示平臺,透過自讀、自悟、自學、探究,加深對教材的感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透過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取長補短,互相影響,各有所獲。反思以前上的課總是不能徹底的解放思想,經常不敢相信學生,生怕他們不會,說不出來,總喜歡按照自己所設計的問題循規蹈矩地牽著學生走,結果往往事倍功半,適得其反。學生學完課文後,都有一種“讀完了就想說一說”的衝動,為此,在教學結尾,我讓學生用一句話來表達出此時的感觸,在表達中培養語感。為此,在教學結尾,我請學生在自己的珍珠鳥上寫下你自己的感受,

  信賴產生了神奇的力量,讓我們心靈相通;

  信賴創造了幸福生活,讓我們在快樂中飛揚;

  信賴是一抹陽光,讓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

  信賴帶給我友誼,使我有了很多好朋友。

  ……

  學生對動物的關愛,對同學的友愛,對信賴的理解,都在情感的體驗中得到了感性的理解,在學生與文字、作者的對話中提高了道德的認識。學生有感而發,洋溢著濃濃的人文情懷,愛的力量在學生的生命活動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愛心的滋潤必須能夠創造出完美的未來。

《珍珠鳥》教學反思2

  《珍珠鳥》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生動細膩、富有情趣的語言寫出了珍珠鳥由“怕人”到信賴“我”的變化過程,揭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的深刻道理。在教學中,我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珍珠鳥和作者情感變化這一主線,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經過朗讀感悟感受作者和珍珠鳥之間深厚的情感。

  一、初讀課文,暢談體會

  在學習中,我首先創設情境並展示珍珠鳥圖片,讓學生認識珍珠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談感受。初讀課文後有的孩子說“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十分喜歡它。”有的孩子說“珍珠鳥是一種很怕人的鳥,可是唯獨不怕作者,因為它和作者有感情。”只要學生能說出自我的體會,我都會及時的表揚並鼓勵他們,因為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最真實的情感,是難能可貴的。根據學生的體會,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文章,理解作者的寫作真諦。

  二、細讀課文,理解信賴

  經過初讀課文,學生感受到作者對珍珠鳥的愛。順勢我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給出的閱讀提示:想想“我”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同時理解課文最終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

  經過默讀課文,要求學生分別用橫線和波浪線畫出作者與珍珠鳥相處時“我的表現”和“珍珠鳥的表現”的有關語句,經過朗讀從而體會出作者和珍珠鳥之間感情變化的過程。深刻明白由“尊重--理解--寬容--欣賞--信賴”的情感,明白信賴是人和動物,人和人之間友好相處的基礎,僅有經過信賴才會產生的愛、溫暖和包容。

  三、抓關鍵語句,體會珍珠鳥的可愛

  瞭解到作者和珍珠鳥在相處時的不一樣表現後,我再次詢問學生,你們認為珍珠鳥可愛嗎?你們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經過丟擲問題,引導學生經過小組合作,抓關鍵語句說體會的方式理解珍珠鳥的可愛,學生學習進取主動,交流時妙語連珠,體會深刻。

  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會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和語言文字的積累,因為僅有真正理解了課文資料才會把自我的情感融入到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去,僅有在學習中鼓勵學生積累語言文字,學生的語文寫作才可有提高。

《珍珠鳥》教學反思3

  《珍珠鳥》作家馮驥才的散文創作,描述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珍珠鳥由一開始對人的懼怕,然後一步步轉變為和作者人鳥相依的完美境界,使得作者有感而發:信賴往往創造完美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的一篇美文,要在一課時的時間內完成,如何做到讓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體味那一種情誼,那一種境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必須的思考之後,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讓學生緊緊抓住小鳥在和我不一樣相處階段的不一樣表現,以及我對小鳥細緻、體貼的照顧這條脈絡來研讀文字,體會小鳥這種變化並不是意味著它改變了自我的鳥性,而是由於信賴,信賴往往創造了完美的境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我首先經過檢查預習來了解學生的學文情景。然後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談談各自讀文的感受。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十分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說“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特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有了理解的基礎,就能夠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文章的真正內涵。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

  經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終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完美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完美的境界嗎?這時,我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麼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生了哪些變化我是怎樣贏得珍珠鳥信賴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起初,作者為珍珠鳥營造了一個舒適而又溫馨的家,鳥兒才傳出“笛兒”般的叫聲。之後,小鳥出生了,可作者卻不驚動它們,鳥兒才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小鳥在“屋裡飛來飛去”,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那裡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鳥兒膽子越來越大,時常接近“我”,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溝通,是零距離的接觸。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著了,作者寫下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是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完美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完美境界的幸運。

  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品味、交流。在“尊重——理解——寬容——溝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終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

  三、賞讀課文,感悟“信賴”。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培養學生對課文深刻意蘊、豐富情感的欣賞本事,經過欣賞,獲得情感陶冶、心靈淨化。

  在串讀課文引讀到第14自然段時,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音樂,在優美的旋律中,孩子們陶醉地讀著,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我的感受。教師適時引導:“此時,你是否已經讀懂了作者的心聲,誰來談一談?”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談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係要靠信賴來創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創造多少完美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學談到了對人生的感悟:“‘信賴’是相互的,‘信賴’是要付出的。如果我們對別人充分信賴,那麼就會得到很多朋友,會創造出很多完美的境界……”學生的感受多麼可貴,從感性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咱們的生活中,信賴無處不在。

《珍珠鳥》教學反思4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從以下四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教師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說“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教師應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

  透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顯然,教師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麼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起初,作者把珍珠鳥掛在“異常茂盛”的“生著長長垂蔓的法國吊蘭”中間,為它營造了“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的環境,鳥兒才傳出“笛兒”般的叫聲。接著,小鳥出生了,愛鳥的作者該是多麼好奇啊!可作者卻“決不掀開葉片往裡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眼睛”驚動它們。於是,鳥兒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的愛,體現在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

  小鳥在“屋裡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畫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裡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顫動的筆尖”,而“我”卻“不動聲色”,“默默享受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以至於“我”“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勾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是一種互為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著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體會、交流。從中感受到那些描寫“我”為鳥兒做了些什麼的語段是有層次的,作者對鳥兒“不一般”的愛,體現在他順乎了鳥的習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這種感悟由淺入深,除了對本義、引伸義、深層含義的理解,也有對“不言之義”的領會。

  三、賞讀課文,欣賞“境界”。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對課文優美形象、深刻意蘊、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透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淨化。

  在教學課文第14自然段時,我設計了一個情境,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於作者肩頭的情景,邊配樂朗讀。在“愛之羅曼斯”嫋嫋的樂聲裡,孩子們陶醉地讀著,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教師適時推波助瀾:“在作者眼裡,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起來,有的說叫“愛”,有的說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說叫“信賴”,教師於是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讚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意。

  有位哲人說過:“正是兒童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充分調動學生的這種潛能,讓他們在欣賞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創造,那麼,這一情境的創設就不僅僅培養的是學生的欣賞能力,也融合了個性與創造的培育。

  四、再讀課文,評價“信賴”。

  在學生透過欣賞性閱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談讀後感的評價性練習。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談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係要靠信賴來創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創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學談到了對人生的感悟:“馬上要畢業了,回首六年的小學生活,竟沒有一個可以信賴的好朋友……原來‘信賴’是要付出的。如果我們經常問問自己對別人付出了愛心嗎?有沒有尊重別人?在別人給你帶來麻煩的時候,有沒有理解或寬容?有沒有嘗試著與別人勾通?有沒有欣賞過別人?……那麼,也許就會得到很多朋友,會創造很多美好的境界……”學生的感受多麼可貴,從感性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其實,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已經是作家馮驥才對人生的感悟,體現了大家手筆的匠心獨運。

  《珍珠鳥》一課,學生初讀後似乎沒有什麼不懂,但作品藉助語言、結構、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現出來的思想內容卻是極為複雜和微妙的,不易被讀者真正把握到。閱讀,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內容的真諦。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剝開各種表面形態看到它們的精神實質,其方法便是“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這幾種能力的培養,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教學中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賞,在欣賞中進行評價,會使閱讀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珍珠鳥》教學反思5

  《珍珠鳥》一文主要寫了由於馮驥才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珍珠鳥由怕人到不怕,最後到與人融為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鳥與人之間愛與美的頌歌。作者因此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讚歎。文章從對“人與鳥”的關係敘述中,啟發學生在“人與動物”、“人與人”、“人與自然”等等和諧共處方面的深入思考。

  我挖掘教材,深化主題,以“讀書,要從字字詞詞句句入手”的指導思想,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力求授之以“漁”,去垂釣文字中的“魚”。在教學中,分為兩條線展開,一條是小珍珠鳥如何由害怕到不怕的;另一條是我又是如何關愛小珍珠鳥的。兩條線的交融點就是“信賴”。整個教學活動據此展開,深入地詮釋“信賴”二字的真正含義,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情與境的和諧與動人。

  一、落實讀書方法,注重情感薰陶

  感悟文字的思想精髓,一直是我們追尋的。那麼,切入文字,切入作家靈魂的入口,到底在哪裡?或許就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因此,在教學中,以出示名言的方式,引導學生知道要“讀好一篇文章就要從字字詞詞句句入手”的方法。並在整個教學中,就圍繞此理念展開,透過一些語言的提醒與實際的操作,不斷地強化此讀書方法。

  學會運用好的讀書方法,才會有深刻的感悟。

  作家馮驥才的文字清新質樸動人。文字,於淡淡的筆墨間洋溢濃濃的真情,於細細的生活瑣碎中彰顯拳拳的愛意。尤其是作家對小珍珠鳥的細心照料,甚為感人。整個文字中,可以說有“我”處,必有“愛”在。但我抓了四個句子,讓學生重點感受。學生則從“驚動”讀出“尊重”,從“不管”讀出“自由”,從“享受”讀出“享受”,從“生怕”讀出“呵護”。看上去,雖是生活的細碎,卻是真切的情誼。這些正是對“信賴”最好的詮釋。

  學生正是從這些字字詞詞句句中,懂得了“信賴不僅僅是情感,更是一種行動;信賴不僅僅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交流”。

  二、運用朗讀擊石,碰撞文字情感

  朗讀,對於語言教學,永遠是必須與最好的擊石。

  沒有朗讀的語文課堂,或者朗讀不夠情真的課堂,猶如一潭死水,或者死水微瀾。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字詞,讀懂文字背後的含義,然後用朗讀表達自己的情。譬如:小珍珠鳥“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這幾個字,我便反反覆覆請學生感受“放開膽子”與“跑”之間的關係,並請其讀出“放”的力度與“跑”的速度。看上去,好象是意想的東西,但是學生的確可以透過聲音的輕重與節奏的快慢,來表達他心裡“放開”與“跑”,從而讓我們看到一隻有些“放肆”的小珍珠鳥。

  我還關注學生的朗讀,適合地進行點撥與反饋,教師一句普通的言語往往擊起情感的千層浪。當學生讀小珍珠鳥在作者肩上睡著時,第一遍齊讀學生聲音較響,我只問“這樣讀,可以麼”,馬上有學生有了反應。再齊讀第二遍時,聲音明顯輕柔許多。我即刻問“為什麼讀得這樣輕柔”,學生答“不忍心打擾它”。是啊,多麼感人的畫面,又是多麼動人的回答!不忍心,不是也是愛麼?是對小珍珠鳥的熱愛,是對和諧美的珍惜。我想這就足夠了。

  在朗讀中,捕捉文字的靈魂,與文字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語言,有時候,在朗讀面前,也是蒼白的。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在此次教學設計中,最後一個拓展環節,我設計了非洲小女孩蒂皮與野生動物之間的真實故事。設計時,只考慮了學生的興趣,卻忽視了對文字主題的提升。“信賴”不僅僅是人與動物之間可以創造。人和人之間,更需要信賴,同樣也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此外,對於拓展環節中,課件裡的音樂出現小小故障,表示深切的遺憾。原本,我的解說,配上蒂皮與野生動物的溫情畫面,和著動聽的音樂,可以營造一個直入人心的美好境界。只可惜,課件出現了差錯。與我心中的意境相差甚遠。不過,這也正好說明:適當的音樂輔助,對於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

  但是,我想教學永是遺憾的藝術。而遺憾,卻可以給我們更多的警醒。因此,這些遺憾,依然是美的。她,就是我們日趨完美的墊腳石。踏其之上,我們可以在語文教學的路途上,越攀越高,直至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珍珠鳥》教學反思6

  《珍珠鳥》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鳥----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在的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從而說明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的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它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對於農村的學生而言,在理解上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這一主線,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對話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讓其思維在互動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昇華。

  (一)以情為切入點,創設教學情境,在感受中學習。

  教學一開始首先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初讀了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創設質疑情境,誘發學生大膽質疑,生成問題。然後再圍繞學生生成的重點問題,探索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的線索。這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教學理念。

  (二)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要十分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與文字對話、師生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一是引導學生充分地讀文;二是讓充分發揮想象力,使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碰撞與交流。在這種積極主動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學生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

《珍珠鳥》教學反思7

  《珍珠鳥》是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文旨兼美,我很喜歡這篇文章。所以在教學設計時,主要想讓學生領會文章的主旨,並能賞析文章本身。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告訴我們:“教學不能是講解式的,不應當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當讓學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緒,使自己成為發現者。”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透過課前的預習已經對教材有了一定的認識,並且還有了相當的背景材料,那麼,在課堂上,我就要搭建互動性的展示平臺,透過自讀、自悟、自學、探究,加深對教材的感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透過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取長補短,互相影響,各有所獲。反思以前上的課總是不能徹底的解放思想,經常不敢相信學生,生怕他們不會,說不出來,總喜歡按照自己所設計的問題循規蹈矩地牽著學生走,結果往往事倍功半,適得其反。學生學完課文後,都有一種“讀完了就想說一說”的衝動,為此,在教學結尾,我讓學生用一句話來表達出此時的感觸,在表達中培養語感。為此,在教學結尾,我請學生在自己的珍珠鳥上寫下你自己的感受,

  信賴產生了神奇的力量,讓我們心靈相通;

  信賴創造了幸福生活,讓我們在快樂中飛揚;

  信賴是一抹陽光,讓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

  信賴帶給我友誼,使我有了很多好朋友。

  ……

  學生對動物的關愛,對同學的友愛,對信賴的理解,都在情感的體驗中得到了感性的理解,在學生與文字、作者的對話中提高了道德的認識。學生有感而發,洋溢著濃濃的人文情懷,愛的力量在學生的生命活動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愛心的滋潤一定能夠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珍珠鳥》教學反思8

  〈珍珠鳥〉是第九冊教材中的一篇略讀課文。作者以細膩親切的語言,為我們生動地描述了珍珠鳥在“我”的悉心照料,誠心呵護下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根據本文的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上主要以讀為本,抓住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這一主線,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對過程中理解課文。我主要是: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揭示課題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讀後談談對珍珠鳥有哪些瞭解。

  再出示學習目標:珍珠鳥是怎樣從怕人到親近人的?它和作者的感情是怎樣一步一步發生變化的?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讓學生動手在文中劃出描寫珍珠鳥活動變化的句子,讀一讀,說說為什麼珍珠鳥的活動會有這些變化,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在學習小組交流後彙報。

  (三)品讀重點句子體會指名讀第14自然段體會。

  看小珍珠鳥落在作者的肩上在“我”眼中珍珠鳥就像什麼?感受是什麼?

  (四)再讀課文,評價“信賴”學習後,說說對信賴的理解。

  我主要是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充分在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讓他們在讀的過程中發揮想象力,感受課文的人與鳥之間的真情,再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所以聯絡生活實際,學生舉的例子就各種各樣。

  不足之處是: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會感到厭煩,出現鬆懈現象。

《珍珠鳥》教學反思9

  《珍珠鳥》屬於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生動細膩、富有情趣的語言寫出了珍珠鳥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告訴我們:“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一、教學效果

  本課教學,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寫作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鳥的真誠、細膩的愛,認識珍珠鳥在“我”的呵護下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針對課堂容量及教學流程達到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相識。

  初讀課文,在掃清閱讀障礙之後丟擲一個問題:文章寫了幾隻鳥?珍珠鳥長啥樣?學生快速瀏覽,標畫出相關語句。接著讓學生交流,初步認識珍珠鳥,感受作者選材時佈局謀篇的功力,以及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緊接著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讀出此時的感受,為下一步的悟情埋下伏筆。

  2、尋境。

  可是,有人說,這是一種怕人的鳥。我們之間相處得如何呢?找到最能表現這種意境的句子。學生再次走進文字,從文章中去尋找答案。“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一下子映入學生眼簾,多麼美好的畫面,多麼令人感動的瞬間!帶著自己獨特的感受品讀欣賞感人的一幕!此時順勢激起學生的生活積累:你生活中有過哪些美好感人的畫面?透過分享,讓孩子們感受生活的美好!

  3、悟情。

  美好需要保護,需要守望,需要寬容,需要奉獻,需要信任……那我是如何讓珍珠鳥信任的呢?學生再次走進文字,邊讀邊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受,字裡行間流露出孩子們的閱讀感悟。我所做的一切一步步得到了珍珠鳥的信任,小鳥居然來到我的房間,和我嬉戲,玩耍,最後竟然像個孩童般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且睡得那樣熟!

  4、懂法。

  為了學生能遷移運用,聚焦文章第五自然段,抓住描寫順序的詞語去感受作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的寫法。(先是……然後……再……)然後讓學生仿照練習寫話,描寫生活中的一個場景,要做到言之有序。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更好地表達,這樣便更好地將新課標落到了實處。

  二、成功之處

  學生徜徉在語言文字裡,真正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也感受到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力。抓住課後題引導遷移運用,讓語文的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能力。

  三、不足之處

  學生的背誦沒有落實好;品詞析句的能力有點走過場,沒能做到最好的預設。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來教這篇課文,我會做更全一點的預設,會設計如何引導學生背誦積累的環節,或自由背誦,或以填空的形式背誦;會增加一個拓展的環節:蒐集與信賴相關的名言、人物或事件,引導學生去做一個講信用的人,能創造和諧幸福畫面的人!

《珍珠鳥》教學反思10

  《珍珠鳥》是一篇描寫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狀物散文。課文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的前半部分寫了兩件事,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對小生靈真誠的、無微不至的愛。後部分,生動地記敘了小珍珠鳥與作者之間逐漸挨近,直至熟睡地作者肩頭,對作者真誠信賴的變化過程。教學時,“我”對小鳥的精心照顧、小鳥的變化,兩條主線並進。為更好地解決教學重點,讓學生閱讀後,結合課前導讀,確定著重研究的問題: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前後有些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哪裡體現出我對鳥的喜愛之情?

  先是由學生圍繞問題自主進行讀、思、畫、批,再小組合作探究,最後全班共同交流。在學生交流問題的過程中,我有機地穿插了三個引導學生想象思維進行說話交流的問題:

  1、這時,我不理睬小珍珠鳥,而它卻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一點也不陌生,假如小鳥會說話,它會說些什麼?

  2、看插圖好好想一想,作者在笑什麼?

  3、作者的笑是一種對自己孩子般愛的笑。

  小珍珠鳥真的把“我”當作親密無間的好夥伴、好朋友了。那麼,小珍珠鳥趴在我的肩上做夢,它夢見了什麼呢?透過這些問題為學生創設了大膽想象的空間,允許有不同的見解,引領學生用自己的心靈主動去與文字對話,學生對這些問題很感興趣,馳騁想象,個性解讀,發言很熱烈。

  總結以上教學,我想,興趣是學生創造力、求知慾的原動力,只要學生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就會去追求、去探索。學習時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就會願學、愛學、樂學、主動學。讓學生享受到課堂學習快樂的同時,又學到知識,發展了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看來,這個學生的“內在興趣”需要我們老師去認真解讀教材,再精心地設計,課堂氣氛是一定可以調動起來的。

《珍珠鳥》教學反思11

  教學時我注重以讀為本,引導學生緊緊抓住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這一主線,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對話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教學一開始首先創設情境,首先播放珍珠鳥圖片,讓學生認識珍珠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品讀描寫珍珠鳥外形的句子,體會珍珠鳥的可愛。在此基礎上,緊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讓學生研讀課文,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探索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的線索。

  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與文字對話、師生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一是引導學生充分地讀文;二是讓充分發揮想象力,使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碰撞與交流。如在教學課文第 6 自然段時,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於作者肩頭的情景,邊有感情地朗讀。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在作者眼裡,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在這種積極主動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學生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

  不足之處:

  課上的提問過多,過碎,不利於學生對文章的品讀,教師不捨得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

《珍珠鳥》教學反思12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舒適、溫暖又安全的家,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我從以下四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小鳥的可愛

  首先播放珍珠鳥圖片,讓學生認識珍珠鳥,激發興趣,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初讀後,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真實而可貴,是理解課文主題的基礎。根據這些感受,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品讀課文,感受美好境界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對課文優美形象、深刻意蘊、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透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淨化。在教學課文第6自然段時,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於作者肩頭的情景,邊有感情地朗讀。孩子們陶醉地讀著,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我適時推波助瀾:“在作者眼裡,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起來,有的說叫“人鳥之情”,有的說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說叫“信賴”,於是我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讚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意。

  三、研讀課文,感受人鳥之情

  透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顯然,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麼?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研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小鳥在“屋裡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裡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筆尖”,而“我”卻只是“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勾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是一種互為欣賞。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著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四、再讀課文,評價“信賴”

  在學生透過欣賞性閱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談讀後感的評價性練習。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認為“人與自然的和諧依靠的是信賴”;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多麼美好”。我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我們經常問問自己對別人付出了愛心嗎?有沒有嘗試著與別人勾通?如果用心去做,那麼,也許就會得到很多朋友,會創造很多美好的境界。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可以說是作家對人生的感悟,體現了大家手筆的匠心獨運。

《珍珠鳥》教學反思13

  擴充套件延伸,讓學生了解不僅人與鳥之間,而且人與人之間,都需要真誠的信賴。本節課的教學中,在以下幾個方面處理得比較好。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教師邊放音樂邊朗讀,讓學生髮揮想象,幻想一個大森林裡住著各種小鳥,其中就有珍珠鳥,再出示珍珠鳥圖片。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

  根據本文是略讀課文的特點,我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時,根據本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理解作者是怎樣細心、照料珍珠鳥以及珍珠鳥怎樣與作者一步步親近的。學生在弄懂了這兩個問題後也就理解了課文內容,為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礎。

  本文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結尾有個中心句,而且課文內容是圍繞這個中心句展開的。根據這個特點,教學時,我緊緊抓住中心句展開,先讓學生理解文中重視誰對誰的信賴,小鳥為什麼會這麼信賴作者,怎樣自然而然地引到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弄懂這些問題後,也就理解了這個句子的意思,領會了文章的內容,體會了文章的中心。

  語文教學不但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教學,還要充分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本課教學中,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及中心思想後,引導學生擴充套件延伸:作者僅僅是想表明生活中人與鳥之間需要信賴嗎?他還要告訴我們什麼呢?讓學生討論交流後明白人與人之間更需要信賴,並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從而使學生明白到人與人之間要真誠相對,才能互相信賴,才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1、應該在“讀”上下功夫。“讀”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之一。閱讀教學中,學生只有透過地閱讀,才能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體驗,並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可以說“閱讀”是“”的基本前提,不“讀”何來“感”無“感”又何以能“悟”呢?為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反覆的閱讀中理解內容,揣摩語言,品味情感,從而潛移默化地強化語言文字訓練。透過以讀為本,讓學生透過不同階段、不同形式的反覆,品味語言,理解內涵,情感。如學習後四個自然段時,可以讓同桌一起讀,劃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用心的讀一讀,再討論一下你們喜歡它的理由。為了體會小鳥和“我”的距離在一點點挨近,關係也越來越近,品讀這一自然段。可採用一個小組一個個接讀的方法進行。當一組學生讀完了,我讓其他學生即時評價,認真聆聽學生的評價,事先應有預設。當有學生評價他們讀時有錯時,老師也該馬上評價說:“你聽得很專心,會聽就是會學習。讀書要注意看準、聽好,字字入目、聲聲。”接著還可讓其他學生進行朗讀,聽完後再給予評價:如“你讀出了自己的!”“再給你一次機會,你一定會讀得更好!”等。透過這一環節透過由讀到品,趣味讀書的過程,真正讀出文字的“趣味”。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瞭解珍珠鳥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和作者建立關係的。充分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讀中欣賞,善於積累”的學習過程。“新課標”特別強調熟讀成誦和語言的積累。

  2、還應該體現老師在朗讀中的示範作用。學生十分喜歡聽以及模仿老師範讀,教師的朗讀示範作用發揮得越好,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師的正確領讀,將無聲的書面的語言變成了富有感彩的口頭語言,學生在傾聽中能領會文意,展開想象,體驗情感。

  總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在閱讀教學的實踐活動中,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注重教與學的密切配合,努力創設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學生創造輕鬆愉悅的學習,讓語文課真正活起來。

《珍珠鳥》教學反思14

  《珍珠鳥》是一篇值得反覆玩味的散文,我琢磨了好幾個晚上,反覆修改了好幾次教案,最後決定立足教材,立足字詞章句,圍繞“信賴”這個主題,以“讀”為線,以“品”為珠,串連起全文的脈絡精神。從“初步感知”到“品讀感悟”再到“感情昇華”,將語言訓練、思維訓練和情感薰陶有機地結合起來。

  古人有“感言,會意,得意”之說,說的是人們閱讀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語言,進而理解它的含義,最後記住這篇文章的意思。本篇課文比較長,兒化音和多音字都比較多,這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讀通課文需要老師的指導。在教學中,我先讓孩子們自讀課文,接著檢查生字詞掃清閱讀障礙。接著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在這一環節,備課時我很糾結,不知如何做,因為如果不通讀課文,孩子們對於課文不熟悉下一環節的品讀課文就不能很好進行,如果通讀課文,文章較長,搞不好會出現,被點到名的在讀,其他的孩子不再聽,在二班試上的時候就出現這種情況,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一舉兩得呢?無意中看到於永正老師的《全神貫注》的教學實錄,大師的語言讓我感動,我再次堅定要通讀課文,而且要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賽課的當天上午,教學《李時珍夜宿古寺》這課時,我模仿大師的語言,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激起孩子們的讀書情,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是很好的。

  怎樣在引導學生領悟“信賴”這一主題上有獨到之處呢?首先讓學生感悟文中珍珠鳥對作者產生信賴是有原因的:作者對它的尊重、愛護、喜愛。然後讓學生走進珍珠鳥的內心世界,來體會珍珠鳥從怕“我”到親近“我”的心路歷程。透過角色轉換,更深入地走入文字,獲得深切獨特的體驗。

  課上完了,但留給我的思考一直持續:對於第四自然段的教學,的那根線我沒很好把握,我是把五句話輪流出示,引導學生感悟,這種教學方法是我牽著學生走,沒體現他們的自主性,這也是我上課之前一直糾結的。

《珍珠鳥》教學反思15

  《珍珠鳥》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一篇優美散文。這篇散文描述了人鳥相親的動人歷程,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出完美境界的深刻道理。教學這課時,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方面效果較好,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主要從一下兩個方面做的: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條為“進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這樣才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課上,讓學生“選擇品讀自我喜歡的相關句段”,“與自我喜歡的同學分享歡樂”,“說說自我最喜歡的理由”,“講講自我最想傾吐的心聲”。這些資料能夠按照自我喜好來學習,能夠按照自我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能夠按照喜歡自我的語言來表達自我學習的收穫。讓學生覺得沒有強迫意識,沒有厭倦感,學生學習興趣油然而生,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同時,簡便愉快的學習氛圍,有利於良好的學習方式的構成,促進學生的主體意識的發展,構成個性。

  二、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受到重視。本課是一篇詞美、句美、情美的佳作,故將教學目標定為“用我的心感受完美的感情”,“用我的心抒發自我的心聲”,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重視。學生經過朗讀,認識了大自然的朋友,經過自由品讀、研讀分析,感受到了我對珍珠鳥的尊重、熱愛、感激等,這完全是學生自我閱讀實踐的結果。教師並沒有用自我的思考束縛學生主動進取的思維,沒有用統一的標準去統一學生的思想,所以學生在課堂上妙語連珠,不時有思維火花的閃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