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機械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簡單機械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簡單機械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簡單機械的教學反思1

  引導學生學了《其他簡單機械》一節教學。

  首先讓學生自學教材,思考

  1、動(定)滑輪的區別。

  2、透過13.5——3實驗,總結定滑輪和動滑輪有關力的三要素有什麼特點為。

  3、試著畫出動(定)滑輪的支點、力臂。

  接下來我講三層:

  1、動(定)滑輪的區別。

  2、動滑輪可以省力,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兩個要素)

  3、畫出動(定)滑輪的支點、力臂。從由幾段繩子吊著重物入題,講用力情況。接下來再從力臂上講為何會省力,省多少的力。並要求學生練習畫滑輪。(有近1/4的學生開始照著畫都是錯的)。學生理解得很清楚。還特別強調了力F=1/nG總,如果忽略動滑輪重就是F=1/nG。

  再讓學生學滑輪組。設計了兩個問題:

  1、結合動(定)滑輪的特點為,能否設計出又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的滑輪組合來。(實際情況是約1/5的學生會畫,還有幾個學生是讓滑輪並列的橫著掛)。

  2、一個滑輪組由幾段繩子吊著物體,那每一段繩子承擔物重的幾分之一。現在想用物重1/4的力來拉物體,該如何組裝滑輪組?

  老師再講:

  1、由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滑輪組。分成兩種繞法,分別讓學生畫出圖來,老師還檢查學生畫的情況,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照葫蘆畫出瓢來的。強調繞繩子時一定要從固定端開始畫起。

  2、示範了由三個定滑輪和三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來提升重物。再次讓學生畫圖。學生這次學得還不錯。

  這次教這一節內容我感覺還不錯,是因為我認為這次的教學過程設計合理,注重了學生能接受的實際的情況,並使本節知識儘可能與前面知識建立起聯絡。其實最開始的備課並不是這樣的,但在我走進教室那一瞬間決定把課設計成這樣的,感覺還不錯。儘管還有一些問題還需要練習,但感覺和以前教這一節相比好多了。

  簡單機械的教學反思2

  對於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第五節《其他簡單機械》這節課,我在運用四步探究教學法進行第二個環節多邊互動自主探究時,讓小組間進行合作,期間我發現學生爭辯的少,盲從的多,投入的少,符合的多。事實上,我也知道形式上的合作是無效的,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讓學生的合作不是形式上的合作而是實質性的合作呢?

  課後我想了很長時間,總結了一下兩點不足之處。

  首先,在時間分配上,作為引導者的我沒有把握和調控好。一節課只有45分鐘,在新理念下完成教學任務,是需要不斷合作、探究交流的,而這個過程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及深的過程,時間如何分配的確是個難題。其次,是方法問題,要學到一點東西,除了自己要努力外,方法也要對,只努力而方法不對也學不到什麼。而我只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而沒有根據教學內容和問題情境,適時引導小組合作學習,對每小組的每個學生沒有明確分工,也沒有為學生獨立探究和相互合作提供有價值、有目標的問題,導致學生盲目探究,達不到探究的目的和效果。

  簡單機械的教學反思3

  以前在講授《其他簡單機械》一課時, 往往是直接引導學生看書中的漫畫, 學生看著, 老師繪聲繪色的編著小故事, 引領學生快速進入到新課的情景中來, 學生積極性雖然也很高, 但是就現在的課程標準要求來看, 卻是教師剝奪了學生口說腦筋想的權利, 學生是觀眾, 老師是演員, 沒有很好的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教師沒有從主要的地位退下來, 而把學生推到前臺去, 沒有能利用有效的課程資源很好的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積極思考問題和合理的情景想象能力, 在過去應試教育的情況下, 不失為好的教學設計的內容, 放在今天再來看, 不僅不能算是理想的設計, 很可能還會被當作反面的典型來分析。經過我們組全體成員的共同探討和研究, 一致認為, 可以大膽的嘗試讓學生自己認真看漫畫後, 看誰能用精彩的語言來描述漫畫向我們所展示的豐富內容, 學生應該是積極性比較高的, 估計會給我們一個驚喜。

  本節課的第二個問題是關於認識區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問題,以前我們大都是教師由直接演示,讓學生觀察兩種情況滑輪在工作時有什麼不同,學生觀察思考後做出回答,教師則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進行補充總結然後板書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定義。學生積極性一般,熱情不高,沒有很好的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讓他們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想去知道相關知識,並且覺得物理不僅有趣而且有用,學習後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利用。現在組裡經過研究商討,改為用一個實際問題引出知識,如何用一根線和一個滑輪把一個重物抬高?學生肯定會躍躍欲試,效果應該會比較理想的。

  接下來就是本組教師各自在課堂中實踐,檢驗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設計的課堂教學方案能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能否贏得學生的認可。下課後,老師們都就自己的課堂談了自己對這樣設計的理解和認識,老師的問題仍集中在匯入新課上,對於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學習改過以後,都是反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極大的調動起來了,每個班幾乎都是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積極性更高,以往上課根本不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一個個都瞪大了眼睛,把手舉的高高的,要求來講臺上露一手,而且這部分學生往往動手能力都比較好,也給他們展示自己搭建了一個平臺,居然在老師的肯定和學生羨慕的眼光中也流露出了發自內心的難得的笑容。好象覺得物理學起來並不象想象中那麼難,也讓老師對他們又有了新的認識。但是匯入新課的方法在課堂中卻沒有出現我們預料中的好局勢,倒是決大部分班級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冷場,沒有學生積極主動的起來展示自己。很多同學都低下了頭,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只有少數班級有個別學生起來說,但是又不能很好的理解漫畫的含義,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我們冷靜思考以後,認為問題在於,學生以前吃現成的飯的.時候多,老師包辦代替的多,學生真正需要自己動腦筋的機會少,多數情況下,老師為了趕進度等理由,自己能做的都替學生做了,學生在理科的課堂上很少有機會去運用這樣的學習方式去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學生還不能很好的接受這種一下子過於放開的課堂,在平時練習和考試中學生暴露出的問題:不能很好的用物理的專業術語來分析與實際相聯絡的具體問題,反映出的語言不規範,說了好多,但抓不住主要問題等,實際上都和老師課堂上“好心好意”的包辦代替有著不可分的關係。老師們都認為,儘管邁出這一步不容易,但是為了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學生能具有更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也要堅強的走下去。

  簡單機械的教學反思4

  很早就已經結束了這課的教學,因為一直忙於送教、搞教研活動,也沒靜心下來對這課作必要的小結。本課從腳踏車上的制動裝置入手,作為教學的引點,我覺得安排的效果還是很好的,幫助學生在此基礎上初步感知簡單機械在腳踏車上的具體運用,也給孩子一個適當的鋪墊。我在教學的時候,因為受到條件的限制,特意從腳踏車修理店要來了一個腳踏車的普通制動裝置,讓學生在真實的實物面前,感知輪軸的運用,感覺效果還是可以的,至於變速腳踏車的裝置,在前有的基礎上用圖例的方式教學變得順理成章。

  尋找腳踏車上的簡單機械環節,我放手讓學生跑到我們學校的車棚裡讓孩子們自主觀察。觀察之前我作了必要的指導,主要關注兩點:一是觀察順序的指導,二是觀察方法的指導。為什麼要指導觀察順序?因為我覺得腳踏車首先要給它分成若干部分,然後再去尋找部分中腳踏車上簡單機械的具體運用,這樣不至於“亂點鴛鴦”,也讓孩子系統地知道腳踏車的結構,因為腳踏車制動裝置在前面已經學習過,有了這樣的基礎,學生基本會將腳踏車分成若干部分了。

  有人會問:你為什麼不將前面腳踏車的制動裝置也放手讓孩子去實物上直接觀察?我覺得第一部分馬上讓孩子去車棚觀察,是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我們的孩子知道簡單機械,熟悉腳踏車,但是要將兩者建立起聯絡,並能將腳踏車上的各種變形簡單機械找出來,似乎拔高了要求,教材故意這樣編排,我覺得是有道理的,其次你一下子將孩子帶到車棚,教學的調控也是有很多困難的,教學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簡單機械的教學反思5

  1、關於滑輪組的實驗探究,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主完成。

  2、基本知識與實際的題目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特別要注意技巧和方法的培養。

  3、一定要讓學生掌握,滑輪上繩子自由端的拉力和重力的關係和什麼因素有關,怎麼計算省多少力。

  4.滑輪的知識很重要,是歷年中考的熱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它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本章,在學習機械效率時仍然是重要的基礎,因此,應讓大多數同學都能掌握本節的基本知識,為以後的學習做好準備。

  本節是在學習了槓桿平衡條件的基礎上,重點介紹兩種滑輪的使用原理,也算是槓桿平衡條件的實際應用。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的探究活動有:定滑輪的平衡原理,動滑輪的平衡原理,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使用特點及其不同之處。兩種滑輪的使用特點是本節的基礎,熟悉了這些特點,對於繼續探究滑輪組的使用大有好處。作為本節的主要內容,這一探究活動一定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實驗,學生自己得出印象最深刻的結論。

  《科學世界》介紹的輪軸、斜面,教師可在輔導探索實驗後也一併做粗淺的講解,總之,激發學生繼續探索各種簡單機械使用原理的興趣,是本節的主要教學任務之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