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反思
生本教育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本教育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無論我們面對怎樣的學生,都應把“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導的理念”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確立“學生的發展潛能是無限的”、“學生是教育物件,更是教育資源”的思想。這就是“生本教育”的價值所在。一年來,我結合“生本教育”理念,在語文課堂中不斷地實踐。以下是我在實踐中的點滴體會。
1、要創設交流情境,變“個體學習”為“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
生本教育從角色定位看,教師是導演,是學生的輔助;學生是演員,是學習的主角。語文學習重在體驗感悟,必須有聽、說、讀、寫、思、做的親身經歷,別人替代不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不僅體現在他們各自的個體上,而且也體現在他們的群體上。我們應當鼓勵同學間合作互助,集思廣益,依靠集體力量來主動積極獲取知識。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探究學習,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活躍。創造心理學研究表明:討論、爭論、辯論有利於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利於改變“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格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創設多種形式的交流情境,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2、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樹立“大語文”的理念
我不斷引導學生: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時時處處都存在與語文相關的知識,要樹立“大語文”的理念。如:學校、商店、廣告、商標等上的圖文都成了學生們學習的不盡資源;電視中的評論性節目、新聞報道、健康的歌曲、報刊雜誌上的文章等一併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好素材。學生不僅學到了活生生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養成了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開闊了視野,為今後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大多數學生都願意在閱讀中去體會獲得知識的成功與喜悅,都能主動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文章認真閱讀。
3、要儘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儘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於一種和諧、輕鬆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願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把可以交付的學習任務託付給學生,極大地信任學生,教師大膽放開手,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交流的氛圍中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少講甚至不講。而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少主動參與,多被動接受。學生被束縛在教師、教材、課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創造個性受到了壓抑。既然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教師就要樹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真誠地認識到自己是為學生服務的。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要做到整體閱讀,整體感悟,啟發聯想,以讀引讀,以一篇課內的課文帶動多篇課外相關文章的閱讀。語言的感知、理解、積累和運用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核心,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所以,利用教材,藉助課堂教學,我向學生提出了“讀、思、悟、練”四步驟的學習方法。
讀,就是通讀全文,熟讀課文,讀透課文。自己利用工具書、資料書、電腦網路等手段解決預習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
思,就是想一想你讀了該文有何啟發?在該文中有沒有你喜歡的或不喜歡的地方?你是否有想修改的詞、句及修改的理由?在教學中,就要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善於提問,敢於挑戰權威,創新往往是從問題開始,只有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進一步才有創新可言。
悟,就是透過多次朗讀課文,小組討論,以及聽取大家商討的意見,能悟出你剛才所思考的問題嗎?不明白的,課後還要採取多種形式的方法解決。比如,上網查詢、翻閱資料書查詢或請教老師同學等。
練,就是讓學生們根據文章的內容,寫出自己的心得感受,可以將自己的心得感受在學習小組中交流,也可在全班同學中交流,還可以單獨與自己的同桌、老師、家長交流。讓他們在交流中不斷進步,我不僅要求學生在課堂學習時這樣做,課前預習時這樣做,課外閱讀時也要求這樣做。
經過訓練,多數同學已經養成了愛思考、敢於質疑的好習慣。在課堂教學中,無論老師或學生讀了課文或課外閱讀材料或學生習作等,師生間、生生間都會展開多種形式的討論與辯論。多數問題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生相互討論解答的。
實際上,“生本教育”理念與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一致的。在研究、總結和深刻反思中,我認識到教師必須追求教學本身價值,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和整個人生髮展,把“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健全人格”有機統一起來;把學生推向前臺,以學生為本位,“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個性獲得充分發展”。
總之,教師在教學只有做到“心中有學生”,整個過程都關注學生,貼近學生,充分考慮了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發展,才得以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一道參與、感動和快樂,“體驗並快樂著”。所以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 還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的“生本教育”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把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