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減幾》的課堂教學反思
《十幾減幾》的課堂教學反思
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透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十幾減幾》的課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參考!
篇一: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十幾減幾》。因為在學習這節課之前學生們已經有了上學期的減法基礎,以及這節課之前剛學過的十幾減九,所以我想如果做好適當的鋪墊,並加以引導的話,這節課應該很簡單很容易上的。但是上完之後覺得還有一些地方沒有拿捏到位,在這做一個反思。
在教學時,我首先將什麼情況下用減法、10以內的減法計算用的幾種方法以及十幾減九的計算方法做了簡單的複習,從學生們回答問題來看,大家對前面學過的內容掌握得還比較可以。然後用“小貓看金魚”情境匯入。
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說說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學生們根據以往的經驗很快說出:有13條金魚,花的有8條,黑的有幾條?列出算式:13——8=我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並讓他們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在彙報時,大部分學生很自信的舉起了手,我點了幾個平時不太善於回答問題的學生回答,他們都能很熟練的說出“因為8加5等於13,所以13減8等於5”,我接著問:你還有別的演算法嗎?學生都皺著眉頭,似乎很為難。終於有學生舉手了:我是這樣算的,先算10——8=2,再算2+3=5。我給予肯定:說得好。但從學生的表情看,似乎不太明白,我就用課件演示這種方法的計算過程。後來,在老師的啟發下,同學們又想出了:13——3——5=5等不同的計算方法。
由於去年在教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時候,我教過學生用加數減幾的方法(比如:6+7=6和4湊成十就用7減4,十位是1),我在本節內容的時候也想給學生這種方法(比如:13-6=6和4湊成十就用個位的3加上4),其實這種方法跟我們剛總結過的“破十法”差不多,只是我將“破十法”簡化過程而已。還有學生說:“13分成10和3,10分成5和5,5+3得8,8-8得0,最後得5。”這種方法也很奇妙,孩子的思維得到了張揚。但是,後面透過學生的反饋我察覺到學生對於這些方法有點混亂,大多數孩子是雲裡霧裡,尤其是用應該用減的時候用加,用加的時候卻用減了。經過仔細思考,個人覺得雖然計算的方法多樣性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但是方法過多的話學生容易混淆,其實博而不精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在尊重學生方法多樣性的同時,我會主教一兩種方法,以“破十法”和“想加算減”為主。透過本堂課的教學,我深刻感受到:學生吸收知識的過程不是被動的感受,而是主動的獲取,必須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教師需採取有效的途徑,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學生善於學習、樂於學習,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篇二: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小學一年級下冊第15頁的教學內容——十幾減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破十法,想加算減法來計算十幾減幾。
複習口算的環節,我創設了小豬要過生日,想邀請我們大家去參加,出示了幾張邀請函,只要答對上面的題,就可以到小豬家的情境。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很高,算得又對又快。
在講授新知環節,我請兩名學生來扮演兩隻小貓,出示魚缸圖,讓兩隻小貓之間進行對話,提出來我們將要解決的兩個數學問題。給同學們呈現了一個動態的情境來學習新知識,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在讓同學們進行列式的過程中,有一位學生說用加法計算,當時我忽視了他的想法,沒有讓他繼續表述,而是請了另外一位同學。這裡處理的不太好,應該讓這位學生表述完整,幫他重新分析題意,使他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透過讓學生同位說想的過程討論出計算十幾減幾的方法。學生在彙報方法時說得很完整,並且想出了幾種不同的計算方法。
在鞏固練習環節中,我又創設了小豬考大家和找朋友的遊戲情境讓學生進行練習。學生在做遊戲一中,讓大家發現每組上下兩題之間有什麼關係時,自己總結的不夠完整,導致後邊讓學生舉例說題時一部分孩子不太懂。在做找朋友遊戲時,孩子在找一加一減好朋友時比較慢,有個別孩子還不太理解,在這裡做完遊戲後我應該總結一下什麼樣的算式之間才是好朋友。
最後,我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調抑揚頓挫不夠突出,缺乏激情,鼓勵孩子的語言不太豐富,應該面帶微笑對待每一個學生,這樣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會提高,課堂氣氛才會很活躍。
篇三: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以前在教學十幾減幾時,一般都是讓學生擺小棒,擺出13——8=?大部分學生純粹依賴擺小棒算得數,為計算而計算,覺得計算題枯燥無味,久而久之,會導致一年級學生厭倦計算,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本節課我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重點放在情景圖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針對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這一心理特徵,利用學生熟知的小貓釣魚的故事,來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興趣,並創設了《小貓釣魚新編》的故事情境,使數學問題在富有童趣的兩隻小貓的爭論中自然提出,大大調動了學生參與探究20以內退位減法算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用你所學的數學知識幫幫小貓吧?”“你能給弟弟講一講嗎?”“你是怎麼想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都樂於表現自己,幫助別人解決問題,自然而然地去想怎樣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學生熟知的故事出發,結合教材內容,創設學習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感到數學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計算。
這節減法課,儘管有十幾減9的計算學習作為基礎,但十幾減幾對於一年級的學生還說要達到熟練計算的要求,難度很大。這次聯絡情境問題動手操作,嘗試計算,使學生體會到計算源於問題的解決,而不是孤立存在的。這是《數學課程標準》中“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理念的體現。這次創設的操作情境,讓學生經歷了“13——5=8”的算理,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了“破十法”,“想加算減”,“連減”,“點數”的不同計算方法。“你認為哪能種方法可以讓貓弟弟學得快?”“貓哥哥是用什麼方法算得這麼快?”學生在爭當小老師的過程中,在操作實踐中讓學生有意識的對演算法進行了對比和選擇。在教學時,不僅提倡演算法多樣化,而且又引導學生在眾多的演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於學習,樂於學習,樂於探索,進而透過教師帶有鼓勵性的評價,學生之間的讚賞,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篇四: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上學期,有幸聆聽了局小周志華老師上的十幾減9教結構與十幾減8用結構的教學,很有收穫。本學期進行教學時,在一定程度上對周老師的課進行了模仿,不過由於學生的差異,我依舊採取情景匯入的方法引出算式,進而讓學生進行方法的探索。在學生出現一種方法時,便針對一種方法進行教學,儘量讓每個學生掌握這種方法,及時的進行講解,教學,但第一課只來得及教了一種方法,而且是一種較難理解計算方法,而後只能再利用一節課進行補,把其他方法展開教學,讓學生在三種方法中至少學會一種。
很明顯,局小的孩子,在出現一種方法時,便能很快的吸收掌握,在出現第二種方法時也能及時消化,但我卻高估了我們的孩子,在一開始的教學中,沒把最通用的方法作為重點教學。
十幾減9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討論了三種方法:先減再加、減了又減、相加做減。而後讓學生選擇一種自己最適應的方法計算。在教學中,我嘗試著讓學生記錄下計算過程,這對我班的孩子很有挑戰性,因此第一節課主要在引導和模仿上。在教學十幾減8、7時,學生已經能用減9的方法進行遷移,但還是用了兩節課,一節專門教減8,一節教減7和練習,總沒能按教材的安排一課時完成。在教學減8時,學生逐漸能學會記錄方法,並能進行簡單的闡述,此時,我依舊把三種方法都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可班級的一部分後進生掌握方法起來很苦難,方法一多,就更加亂了,於是,我便逐漸強化了較好理解的先減後加的方法,把大數拆成10和幾,先用10來減,再加個位上的數,在後面的聯絡中,雖然也是三種方法都教學,但是先減再加的方法作為了每個人必須掌握的方法,如果有能力,再在此基礎上用其他方法。
教材中逐漸把“相加算減”的方法成為最佳化,但是,學生對於加法都不能很熟練的應用,要能根據一道減法想加法,難度就更大了,因此我們對學生不做這種最佳化的要求,水平達不到。在後面的十幾減6、5、4、3、2時,三種方法學生基本上都至少掌握了一種,能很順利的進行遷移,於是再在計算中探求找“好朋友”的方法。再從教學十幾減9開始,我都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算式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然後尋找計算的規律,讓學生能根據規律來提高計算速度。找規律時,學生往往會只看表面的現象,要引導學生觀察內在規律,橫著看,結果和什麼有關係,為什麼結果比十幾的個位多1等,不光要找到規律,還要理解為什麼有這規律。
整個單元的教學,大部分學生對計算已經沒困難了,就是速度要加快。滲透在裡面的解決問題,也是一個重點內容,讓學生在一題一題中理解:用總數去掉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另一部分。根據題目要求,看清條件和問題,要求哪部分,就用總數去減另一部分,但學生似乎還是有些困難,還要多加練習和個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