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我的小燈泡》教學反思

《點亮我的小燈泡》教學反思

  按照吳老師概念教學設計的要求,我把這節課學生要掌握的核心概念定位為:我們用一根導線把乾電池的正極、負極和小燈泡連線起來,電流過燈絲的時候,燈泡才發光。 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和它相關的概念有小燈泡有兩個連線點。乾電池有正極和負極。短路和斷路。

  連線電路是小學《科學》各版本和《自然》教材都涉及的內容,課前,我進行了相關的文獻研究,閱讀了許多老師的教學設計,發現有很多可資借鑑的地方。例如,都非常重視對實驗器材特點的`觀察,特別是小燈泡的構造進行了解,這就為接下來的電路連線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點亮小燈泡,對於成人來說很簡單,但是對於中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大多是沒有實際操作過的。而且大多數學生對於小燈泡、電池的結構沒有進行仔細觀察認識,這就為順利點亮小燈泡留下了障礙。電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能量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一般都是透過觀察用電器的工作狀態來感受、認識電的,電流是怎樣透過導線、燈泡的,學生無從知道,本節課,我利用一個虛擬軟體,希望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電流是怎麼流過小燈泡的,從而更好地瞭解通路、短路和斷路。基於以上的分析,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看一看、畫一畫、連一連、議一議。看一看: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小燈泡、電池、電線等材料的結構特點,瞭解各自的作用。畫一畫: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小燈泡,電池的結構圖,並嘗試畫出點亮小燈泡的連線方法,要求只用一節電池、一根電線。連一連:根據自己設計的電路圖嘗試點亮小燈泡。在此環節中,有些同學點亮了小燈泡,有些同學卻沒有成功,這是什麼原因呢?進入了議一議的階段:解釋和反思。這時候,我向大家介紹了虛擬實驗軟體:連線電路,讓大家在電腦上代替實物連線電路。動態、直觀的電流路徑和方向,讓學生明白了什麼是通路、短路和斷路。第一次讓學生點亮小燈泡的時候,只有3個小組成功了,透過虛擬軟體的幫助理解,再次連線幾乎全班每組都成功了,效果十分顯現。在課的結束部分讓學生完成一個挑戰任務:能否用電腦軟體設計一個電路點亮兩個小燈泡?學生饒有興趣。

  整節課下來,感覺學生連線電路和電腦虛擬軟體深感興趣,這也符合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特徵。但怎樣連線電路,電在電路里是怎樣流動的缺乏深入思考。在下次上課時,考慮先把電池、導線裝在信封裡,以免分散學生注意力。每組發2個小燈泡,一節電池,一根電線。材料簡單了,干擾的因素會更少,教學會更有成效。利用學生虛擬軟體中連線的電路圖、各種不同的連線方法,充分交流討論,做到學以致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