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材《其他簡單機械》教學反思範文
初中物理教材《其他簡單機械》教學反思範文
《其他簡單機械》是物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第十三章第五節,該節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綜合考察學生對該章各知識點的掌握。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目標的: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
2、知道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
3、會根據要求組裝滑輪組。
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工作特點的過程,進一步掌握用觀察和對比來研究問題的方法。
2、經歷組裝滑輪組的過程,學會按要求組裝滑輪組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心生活、生產中有關滑輪的實際應用。
2、對實際中的滑輪的工作特點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簡單機械改善勞動條件的願望。
4、具有對現實生活中簡單機械的應用是否合理進行評價的意識。
5、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用探究式學習法來認識滑輪的特點,並進一步熟悉用觀察和對比的方法來研究問題。
教學用具:
滑輪2個、細線、200克鉤碼、彈簧測力計、鐵架臺、米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槓桿可以分為哪幾類?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2、舉兩個省力槓桿和等臂槓桿的例項。
我這樣設計一方面瞭解了學生對上節課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由於在本節課中要用到這些知識,這樣也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二、進行新課
1、引入:
引導學生看課本上的漫畫,說說漫畫的意思。由於學生在小學時就已經接觸過滑輪,所以在這兒我沒有過多的匯入,這樣就為下面的學生探究節約了更多時間。另外讓學生看漫畫說意思,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使學生帶著“滑輪到底有什麼作用”這樣的興趣開始學習本節內容。
2、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
出示實驗器材,提出問題:你能利用我手上的滑輪把鉤碼提起來嗎?你怎樣設計呢?
(1)學生在討論後舉手來講臺上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組裝,並把設計的方法畫到黑板上。
以前在上這節課時都是我自己邊做實驗邊進行講解,告訴學生定、動滑輪的特點。這樣雖然節約時間,但是學生由於沒有親身實踐,對得出的結論不理解,應用起來就很困難。今年我在備課時想著為什麼不能換種方法呢?在沒有教師的講解和演示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摸索著來利用滑輪完成探究,這樣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當時學生們積極性非常高,爭著到講臺上來做實驗。我有意找了兩個學習程度稍差的學生來做實驗,當他們拉著自己設計的滑輪把鉤碼提起來時,同學們都禁不住為他們鼓掌。我也趁機表揚了他們,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學生把兩種不同的連線方法設計完後,我啟發學生對照著黑板上的方法來觀察這兩者之間的區別,並讓學生自己來進行總結。
(2)學生利用彈簧測力計觀察定滑輪、動滑輪拉鉤碼勻速上升時的示數,和鉤碼的重力進行對比。
學生在研究動滑輪時會看到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並不剛好是鉤碼重力的二分之一,這時我啟發學生觀察在提起鉤碼的同時把動滑輪也提了起來,從而為引入理想情況下拉力和實際情況下拉力為什麼不同做了很好的鋪墊。
(3)學生利用米尺來觀察定、動滑輪拉鉤碼勻速上升時鉤碼移動的距離和拉力移動距離之間的關係。
在這個探究環節中學生容易顧此失彼,光顧看鉤碼移動或光看彈簧測力計移動,這時我讓兩個學生一起來做這個實驗並且告訴學生讓鉤碼從整刻度線時開始拉動,這樣紀錄方便、準確,縮短了實驗所用時間。雖然這樣的設計比以前的講授式教學要多花不少時間,但是我覺的只要學生能透過自己的探究認識滑輪,理解它們的工作特點,即使多花點時間也是值得的。
3、認識滑輪組
提出問題:誰能把這兩個滑輪組合起來再把鉤碼提起來呢?
要求學生到講臺上進行演示,注意觀察、
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並在黑板上畫出繞線方法。
提出問題:兩次示數不同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觀察、討論後回答:拉動鉤碼的繩子段數不同。
提出問題:你能數出有幾段繩子吊著鉤碼嗎?
學生觀察、討論後進行回答。進一步引導學生總結出數繩子段數的方法是:數繞在動滑輪上和固定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有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拉力就是鉤碼重的幾分之一。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動滑輪的重力不能忽略,所以在實驗中得出的拉力並不是鉤碼重的幾分之一,而是稍大於這個值。
4、判斷滑輪組的省力情況
在黑板上畫出段數分別是2、3、4、5的滑輪組的繞法圖,讓學生數數是幾段繩子吊著物體。
學生觀察四個不同的繞法圖,找出其中的規律,得出關於繩子繞法的`結論:奇動偶定。並且進一步總結出拉力移動距離和物體移動距離之間的關係。
因為在做題的過程中經常要利用這個規律來設計滑輪組並進行相應的計算,所以這部分內容是本節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都是自己直接把規律告訴學生,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學生只是機械的接受,並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今年在這個環節的設計上我進行了改革。這樣的話學生就能比較容易接受這些知識。
5、本節內容小結
小結本節內容,再根據情況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想想議議和科學世界的內容,為下節課學習輪軸和斜面做好準備。
6、佈置作業
①觀察生活、生產中有什麼地方用到什麼樣的滑輪、滑輪組。
②同步訓練中的基礎鞏固部分必做,綜合拓展可以先選做。
教學反思:
這節課按照新的設計方案實施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少同學覺得這種學習方法很好,他們不僅動手進行了實驗,並且自己透過探究得出的規律更容易理解和記憶。但是課堂中也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處。例如課堂時間不容易把握,在第一個班上課時我沒有預見到學生想象能力不夠,學生很容易想到定滑輪的繞線方法,但是在設計動滑輪繞線時,我接連找幾個學生上來設計的方法都還是定滑輪,這樣就浪費了一些時間,幸好最後叫的一個學生設計出了動滑輪的拉法,這樣才避免了冷場。第二個不足是隻有個別學生上臺動手操作,大部分學生還不能親自探究,如果把這個實驗搬到實驗室中我想課堂效果應該更好,但是由於受其他因素的限制,沒有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實驗,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